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47章 并州方案

执掌风 第二十五小时 11098 字 2024-12-19

在离别当天,为高泽等人送行的队伍中,除了他本人的小团队成员外,曹操和童渊也位列其中。因应高泽的“邀请”,童渊率先尝试了由他设计、四弟马均负监制的新武器和装备。其中,适用于大兵团阵地战的作战兵器——长枪,尤为引其关注。关于具体描述和功能,我们将在后续剧情中予以详细介绍。

相较之下,曹操则为高泽前往并州的举动感到困惑和惋惜。

“永恩虽幼,身负异能,何因小败,而趋并州之荒野乎?假以岁月,吾料天下陆战之霸,非汝莫属也”

“曹公谬赞。”高泽似乎故意表现出一种一根筋的武人作风,笑容满面,仿佛无法理解曹操的真正意图。他神经大条的算是受了老曹话里的字面意思……

“并州之地贫瘠,然其民风尚武,刚猛不屈。永恩此行,虽为治理,实则临难,其艰难不易也。”

“并州西北之地,乃河套也。此间天然马苑,若公信任,不逾五年,此地可为公之后花园矣。”

说这话的时候,高泽将曹操拉到人少的一处,压低声音说道。

“永恩,这是何意?”曹操有些诧异地看向高泽。(曹老板总是在观察,不论他与你交谈时哈哈大笑,又或是看起来给人感觉是在提问)

“天子年幼,强臣入朝,宁有若曹公者乎?让等虽阉竖,然所言者善也。天将乱矣,非命世之才,不能解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在三国时期,三位英勇聪慧的巨头,曹操、刘备、孙权,各自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眼光和智慧。高泽,用他那“一根筋”的状态,借张让临终前的遗言,道出了自已所知的后续局势走向。尽管他仅是透露了个大致的方向。

仿佛这股风向,也只朝着一个确定的方向吹拂。

曹操聆听之后,目光笃定地注视着高泽,微微点头,表示已明了他的言下之意。

“永恩受先帝厚恩,何忍为此?”

曹操随意的一问,顿时引起了高泽的高度警觉。

根据自已已知的历史进度,未来的某一天,袁绍曾将自已的企图——欲改立刘虞为帝的想法透露给曹操,结果却被曹老板视为“分裂分子”,进而将他列入了黑名单。

若无法给出令老曹满意的答案,势必会将自身也列入对方的黑名单中。如今自已实力尚弱,生存与否尚且存疑,抗衡更是遥不可及!虽无金手指,但关于曹操的权谋智略在历史记载中,高泽本人却已用心研读不下二十遍。

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史书记载未必皆为事实,然而实际发生的景象一定比记载的更加残酷!

借着对曹操躬身行礼这短暂的思考时间,高泽说道:

“小子不敏,请事斯语矣。今视之,朝士衮衮,皆不如曹公。”高泽不声不响的一记马屁拍去,顺带着把自已的些许意愿隐晦的表达了出来。

后世不是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不过千万要做到不露声色的拍响它,尤其是在职场中。

基于曹操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独特的识人技巧,高泽深信,这样的回答以及他之前的一根筋表现,至少能避免被曹操被列入黑名单。

于是,他又轻轻地拉了拉老曹的衣袖,再次压低声音:

“太后以大将军之逝,兼董卓进京,今虽静而未发,然太后常言,闻诸卿言董卓不遵王命,留连京师。他日若董卓得志,哀家何以自安?”

“小子不得已,请出太后手中先帝遗诏,旨在护得太后周全。且如曹公所见,小人虽愿尽心尽力为帝国出力镇守北疆,奈何家人(佳人)。。。”

高泽巧妙地利用谐音梗,不动声色地揭示了自已的“不良习惯”:他所追求的,无非是美人在侧,衣食无忧的生活。这无疑再次凸显了他对曹操的“可控性”。

然而,在高泽模棱两可的表述中,曹操心中的疑问却并未消除:何莲又该如何定位呢?原来,曹操也是那多情且多思之人。

但老曹毕竟是实打实的古代人:只要不触犯天子的核心利益,至于那个要求一地自保的女人,自然好商量!感谢古时男尊女卑的观念,这使得高泽得以暂时摆脱曹操的猜疑,同时也要感谢老曹的曾(养)祖父也是宦官,对于外戚他自然也有自已的小心思。

于是,曹老板此刻带着狡黠的笑容,将目光在高泽粗壮的大腿之间游移不定。

此时老曹想的是:这个臭小子。。。。可控!所以他最终还是下了定义了!

然而,在众人面前,老曹的言辞仍旧保持着严谨的官方风格:

“曹某于司隶之地,位卑言微。永恩此番前去并州,险阻叠生,诸事尽心即可,然谨慎方为上策。”

在高泽听来,却又两个内容:尽管你此行前往并州,距离司隶之地不远,但我此刻确实没多大实力,只能祝你万事顺利;关于你提及的五年之内为我攻下那座马场之事,我先受了。然而,有些事尽力就好,牢记谨慎(安全)至上。

发言完毕,他毅然解下自已腰间的宝剑,赠予高泽。高泽立即恭敬地鞠躬九十度,双手接过这份厚礼。同时,他也明白,自已已成功通过了这场“考验”。

在行程中,高泽有幸又遇见了枣祗与任峻。这次巧妙的相遇,得益于蔡邕临行前给二人的书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于内容,不敢写出来,涉及信息包含许多敏感字眼有关。)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这两位决定跟随前来(看看),根据他们所听过的传闻,相较于董卓,高泽更加懂得敬畏的天子(以及太后)。

此刻,风向突变,指向西北。数日后,高泽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抵达并州,(为了在帝都周边范围不过多暴露,高泽让已经进入中原的独孤部本部人马打扮一番再分批而来。至于童渊,会在适应全新装备后率领此时高泽的最后一路人马来到并州,包括马钧。)由兄长典韦负责接待。临时治所在太原,就是临近常山的那个地方。

第二天,高泽恭敬地邀请兄长典韦坐在稍低于主位的右侧,他自已则坐在左侧,位置又稍低于典韦。这样的座位安排,无声地彰显了他对兄长的敬意。而主位上坐着的是何太后,这个面子自然是要给的。

尽管高泽曾向自已的文师傅讨要过典韦的表字,但典韦秉持着质朴的本质,认为出身低微无需隐瞒,这也是他不断奋发向前的动力所在。

今天是高泽首次在此地召开的会议,他本人对此高度重视,尽管对于穿着这个时代制式的官服尚感不适。

会议持续了大约两个时辰,期间风向恰好指向西北方。在这次由他主持的会议中,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议题(自已的大方向规划和部分人事安排):

1.治所在太原,无疑是一项明智之举。这里堪称中原地区的第一道防线,至关重要。因此,选派一位可靠且得力的人担任守将至关重要,而兄长典韦无疑是最佳人选。此外,连同一条线上的上党、西河下半部的石離以及上郡等地,皆属中原区域的第一道防线。还望兄长费心操劳,保卫家国!

2.尽管定襄、云中、五原、朔方四郡在名义上归属于大汉帝国,但实际上,它们却是南匈奴在河套地区的前沿阵地。身为并州太守、征北将军的高泽,(在注重师出有名的时代,他早已获得了朝廷的任命。)对此状况无法容忍。因此,高泽将雁门郡确定为攻坚的前沿指挥所。攻击顺序亦如开头所述,从定襄开始。

3.首批信鸽已成功训练,用于传递信息。独孤雨担任信息接收部门主要负责人。

4.兵力问题,关键在于训练与选拔。典韦率领的五千人,作为中原地区早期防线的核心力量,其训练及兵员补充,高泽表示绝不干预,但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在兵员选拔上,重视质量而非数量,以确保防线稳固。

5.在此次逐步打下并州全境的战役中,不到三千的“血军”担当了主力角色。尽管兵力不足成为一个问题,但庆幸的是,预备兵高泽也储备充足。然而,根据高泽的规划,每攻占一地都需要消耗一部分预备兵进行驻防。除非万不得已,否则高泽坚决不会轻易调动这些宝贵的预备力量。

早期预备兵的兵源,一如既往地由独孤部供应。当时,传闻甘宁亦携带了大量自已也前所未见的农作物种子,正从地球的那一端急速返航中原地区。。。

6.鉴于治所在太原,蔡邕被高泽任命为并州学院的总院士兼总教授。这个任命是前一晚高泽从何莲那里争取来的。毕竟,此时的太后之言颇具分量,同时亦安排昭姬担任客座教授。五妹则被任命为武学院的临时总教官。

只要有意向求学者,无论出身如何,皆欢迎加入。大纲是根据独孤部的设想制定的,现由高泽转交至蔡邕手中。关于文学院的改进及增删内容,蔡邕的意见至关重要。

至于蔡妹妹,高泽如今确实无暇他顾,然而让她担任客座教授,多少能分散她的注意力。尽管她可能误解了自已的初衷,但为挚爱的人贡献力量,也给她带来了一份心灵的寄托。这绝对好过把她带在身边,每天担惊受怕。

7.枣祗、任峻,以及袁涣、韩浩,曾在那个时代,是曹操手下屯田的得力干将。然而,袁涣与韩浩相较于枣祗和任峻,在勤劳敬业方面略显不足。

高泽诚恳地邀请这两位贤才同行,自已每到一处完成征战,便请二人勘察适宜屯田之地,自行安排一切事务。当然,何太后的旨意更具权威。

在高泽的深思熟虑下,他提出了一种观点:民屯相较军屯而言逊色许多,而将士兵分为两部分进行轮换则更为理想。这种策略正是高泽在独孤部实践过的,类似于古代建设兵团的模式。这一想法使二人对高泽刮目相看。

8.战场规则。这个规则与独孤部时期的内容大同小异。战时,务必全力以赴,即使对手只是个孩子。用高泽的话来说,这是对战友的负责,也是对自已的负责。即使再热血沸腾,大家都要努力生存!

战后清理战场时,若敌方军士能存活至此而被我方发现,无论年龄大小,他们都有生存的可能,但必须沦为苦力,而且得到的回报与付出相差悬殊。

不同的是,以前在独孤部时期,40岁以下的女性俘虏会被用于民族融合以促进人口繁衍,而现在这个年龄限制降至35岁。其余的人,根据实际情况,要么在流水线上换取生存的资本,要么无声无息地消失。

奖赏规则亦有所调整,战功与文功不再区分对待。因为在未来的这片土地上,这里是所有人的家园,只要付出努力,便能获得相应的回报。这也是他无声地运用家园意识,进一步紧密地团结部下的策略。当然,作为赏赐,高泽在初期仍然主要以产量过剩的珍珠作为主要奖品。

9.有赏必有罚:不听指挥的,不管是武力战场或是发展生产力。新增的一条就是战时所有人都有照顾督促的责任,对于战场上因无谓行为(诸如轻视对手是娃娃兵,或是不尽全力等)导致战友出现伤亡的,不论杀敌数多少,战后一律最低处以鞭刑一百的惩罚,包括高泽本人。

高泽再次通过这种方式向旗下所有人传递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战场上,战友便是你最坚实可靠的支柱!战场的角逐务必果断,无论你是战士还是将领,都不能让外界因素诱发哪怕一瞬间的动摇。

在冷兵器时代,短兵相接的较量意味着生死攸关,更是如此。这是对自已和战友的担当,是对胜利的执着追求。在激烈的战场上,果断决策、坚守信念,方能展现出铁血风采。

10.这里是所有人的第二故乡!高泽与典韦引入的这批人才,曾在独孤部接受严格的“思想教育课”培训,并通过考核,达标者方能晋升至独孤部武学院进行二次深度进修。这一重申,只为告知新加入者。

凭借着保卫家园的炽热情感而激发出的战斗力与凝聚力,无疑胜过仅为粮饷而加入队伍的那些。高泽在此刻的重提,旨在加深他们的印象。

然而,高泽未曾预料到,在这个时代未来的平行时空中,他将自已埋葬于地下数年后,一位晋朝历史学家将他在这个时代所留下的战友论独立成篇,并成为后世军事家们凝聚军队的基本理论,不断传承与发扬。

此时,还属于“一无所有”的高泽将把并州作为自已在中原的一个跳板,除了能让自已不断成长外,还开始积累他个人阵营的所有点滴。

关于未来某日,曹老板是否真的降临那片所谓的“后花园”,目前的高泽并不关心。多部史书记载,曹公对人才的渴求毫不掩饰,否则他也不会屡次颁布求贤令,发表唯才是举的言论。而且,届时并非仅凭新任命的太守或刺史就能替代自已处理并州事务。关于后续事宜,我们拭目以待。

稍微一提,曹公笼络人才的方式更是直接——以信任换取忠诚。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于禁整治青州兵,此事众所皆知。至于那些未知者,也无需胡乱猜测,毕竟演义中并未提及这些情节的真实含义。

倘若抛开后来因权力不断提升导致老曹个人野心逐渐膨胀,进而滥杀无辜之事,我们能认定曹操的本质就是奸邪之辈吗?同样,刘备就一定是忠诚的代表吗?

未必吧,曹操终其一生明面上没有任何取代皇帝的意思,哪怕他的实际权力就是皇帝;反观刘备呢?被一部演义描绘成忠,那为何对汉家这么忠诚的刘皇叔他给自已儿子的名字取为“封、禅、永、理”?

无论如何,从现在开始,首要目标就是率先征服并州全境!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高泽还需解决这片“贫瘠之地”的“贫”。

正如前文所述,高泽对并州的“贫”有着清晰的认识:

首先,在这里构筑一座稳固的避寒之所,实为当务之急。至于一上来就铸造城墙,个人以为这实在是有些本末倒置。如果你的手下连一个像样的住所都没有,他们又怎会为你竭尽全力呢?

其次,不可忽视的是对更高效食物储存方式的深入探索。并州长期与匈奴交战,可用于屯田的土地寥寥无几,并非一片也没有,而是特殊环境使它们荒废了。然而,野味肉食却异常丰富。因此,食物的有效存储显得尤为关键。毕竟,这关系到自已这所有人的吃住问题,是生存的基础!

幸运的是,在独孤部时期,早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晒制海盐的流水作业线。抵达并州的第一夜,高泽借助信鸽向首任中转负责人秋芸传达了指令,要求她安排人员从独孤部运送海盐至并州。至于具体的传达方式和运抵后的安全输送问题,高泽并未详细说明。然而,秋芸心领神会,明白这是零号对她的一次考验,既然她决定留下来,那就好好干。

最后,解决士兵们的救治问题。尽管高泽本人掌握一些外伤处理的应急措施,但自已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效率和效果恐难保证。

依然有好消息:高泽早已部署人手寻找的建安三神医,据手下反馈,驼驼正游历各地,一方面不断丰富自已对草药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尝试以小动物为对象进行外科手术,以积累临床经验并探索人体手术的潜在可能性;

张机因为某只蝴蝶的到来,已经辞官,只是他似乎和后来的东吴陆家有些交集,这会儿正在去给娃娃时代的陆逊提供“成长营养药方”的路上;

董奉,三神医中未在演义里露面的神秘药师,他的性格独特而古怪。然而,他却意外地被来带有后世特殊基因的高泽,运用微生物论和野外生存论给忽悠来了。此时,他正遵循着这只蝴蝶的建议,在高泽的帐下,研究这个时空里最早的便携式急救包的方法。

一切按照这只蝴蝶制定的轨迹,在这个平行世界中按部就班地进行。并州!他,来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