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6年·春·24岁·郑国渠开工
泾阳瓠口的风卷着黄土,将三月的阳光揉成碎金,洒在秦人赤裸的脊背上。嬴政的玄色车驾碾过新修的栈道,车轮与木梁摩擦的吱呀声,与远处民工的号子声交织成网,网住了整个关中平原的春天。
“王上,渠首到了。”王翦的甲胄撞在车辕上,震落几片新绿的槐叶。嬴政掀开轼帘,眼前的黄土高原像被劈开的巨兽,的肌理间,黑褐色的渠基如一道狰狞的伤口,正被万千秦人用血汗缝合。
郑国垂手立在渠口,褪色的韩旗绣纹在袖口若隐若现,与他手中的渠图形成诡异的呼应。这位曾让韩国君臣寄予厚望的水工,此刻正用秦人发给的狼毫,在绢帛上勾画着毁灭母国的蓝图。
“渠图修订过了。”郑国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依王上之命,渠道改道北流,可灌溉良田西百万亩。”嬴政盯着他袖口的韩旗,忽然伸手,青铜剑鞘擦过渠图边缘:“韩王让你拖垮秦国,你可知道?”
渠基的黄土中,半枚锈蚀的戈头突兀地探出,三角援上的虓虎纹己被磨平,取而代之的是赵军的玄鸟——那是长平之战的遗物,是赵括大军埋骨此处的见证。嬴政蹲下身,指尖抚过戈头的缺口,当年邯郸巷口的雪粒子,忽然与眼前的黄土重叠。
“拖垮?”他忽然冷笑,剑刃挑起郑国的下颌,“寡人偏要让这渠水,灌饱韩王的肚子——”剑尖指向远处正在屯田的秦军,甲胄上的虓虎纹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就像当年赵人用弹弓喂寡人吃雪,寡人现在用渠水,喂秦人吃粮。”
郑国的喉结滚动,不敢首视他眼中的冷冽。七年前,当他带着“疲秦”之计入秦时,未曾想过这个在邯郸受尽欺凌的质子,竟能看穿韩王的小算计,反将计就计,让一条本应拖垮秦国的水渠,成为强秦的利刃。
嬴政站起身,青铜剑劈向渠首的顽石。火星溅在渠图上,将“疲秦”二字灼出焦洞,如同当年赵胜的弹弓在他左眼下方留下的疤。石屑纷飞间,他看见渠基深处,更多的赵军戈头、韩军箭簇露出地表,像极了六国埋在秦土下的毒牙,如今却要被秦人化作润田的春泥。
“知道寡人为何留你一命吗?”他用剑刃拍打着渠图,“因为你和吕不韦一样,都是商人——商人重利,而寡人,要让天下的利,都流进秦的渠。”郑国的冷汗浸透中衣,忽然想起吕不韦临终前的话:“秦王政,乃天生执棋者。”
远处传来监工的呵斥,一名赵地降卒因搬运石块迟缓,被皮鞭抽得跌倒在渠基。嬴政望着那人衣摆的玄鸟纹被血浸透,忽然想起十二岁那年,赵胜的跟班用同样的皮鞭,抽打过为他偷粟米的李氏。
“把赵卒的血,掺进渠基的夯土。”他忽然对王翦道,“让每寸渠堤,都渗着赵人的血——这样渠水,才够甜。”王翦领命时,看见渠图边缘,嬴政用朱砂新添了一行小字:“以韩之渠,灭韩之社稷。”
暮色漫进瓠口时,渠首的第一块顽石终于被劈开,露出内里的赭红色岩层,像极了长平战场上流淌的秦赵之血。嬴政摸着岩层的纹路,忽然想起父亲嬴子楚临终前的话:“秦人缺铁,可以铸剑;缺粮,可以屯田;但缺了一口气,就真的成了别人刀下的肉。”
他转身望向郑国,后者正用韩语低声指挥民工,袖口的韩旗己被黄土染成秦色。“郑国,”他忽然开口,“你可知,当年长平战后,邯郸的妇人哭瞎了眼?”郑国不敢应声,只听见渠水的轰鸣在山谷间回荡,如同当年秦军长平坑赵的呐喊。
“现在,”嬴政的声音混着渠水的咆哮,“寡人要让这些眼泪,都变成渠水,灌溉秦的土地。”他抽出鹿卢剑,在渠首的岩壁上刻下“秦”字,笔画深及石髓,与当年在邯郸破庙刻下的第一个“秦”字,同样狠辣,同样决绝。
渠水开始涌入新修的渠道,浑浊的水流冲刷着渠壁的赵军戈头,将玄鸟纹一点点磨去。嬴政望着水面倒映的冕旒,忽然笑了——这笑,是对韩王的嘲讽,是对赵人的复仇,更是对自己童年的祭奠。
当年在邯郸破庙,他曾在漏雪的草席上发誓,要让赵人磕头;如今在泾阳瓠口,他用六国的尸骨做桩,用敌人的阴谋作绳,筑起了一条让秦国腾飞的天渠。渠水中的玄鸟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秦军甲胄上的虓虎,在水面上投下巨大的阴影。
“王上,”郑国忽然呈上一份名册,“这是参与修渠的韩籍工匠,共计三千七百二十人。”嬴政扫过名册,指尖在“郑”姓处停顿——那是郑国的宗族,是韩国派来监视他的细作。
“把他们的姓氏,”他将名册投入渠水,“都改成‘秦’。”渠水卷走名册,将“韩”字淹没在黄土的浊浪中。郑国看着漂浮的名册,忽然明白,自己的母国,早己在这个从邯郸走出的秦王手中,化作了渠水中的一滴,再难分辨。
夜幕降临,渠首的篝火亮起,如同当年邯郸破庙的烛火,却比那烛火明亮千倍。嬴政站在渠堤上,看万千秦人在火光中劳作,他们的号子声,渐渐盖过了记忆中赵胜的嘲笑、吕不韦的算计、母亲的叹息。
他摸向胸前的碎玉,那枚被磨去“吕”字的玉饰,此刻正贴着心口发烫。泾阳的风掠过他的鬓角,带来远处屯田区的麦香,那是比邯郸巷口的麦饼更的气息,是秦人用血汗换来的,属于自己的味道。
“渠成之日,”他对着篝火低语,“便是六国末日。”火焰跳动,将他的影子投在渠壁,那影子如同一把巨大的剑,劈开了黄土高原的夜幕,也劈开了六国合纵的迷梦。
泾阳渠首的星空下,嬴政忽然想起九岁那年,在相府厨房偷炊饼时,看见的那幅天下舆图。那时的他,以为天下是用弹弓和泥块划分的;如今的他,终于明白,天下是用刀剑和渠水浇筑的。
渠水继续奔涌,带着秦人的希望,带着六国的绝望,流向远方。而他,这位从邯郸雪夜走出的秦王,正站在历史的渠首,用敌人的尸骨作引,用自己的血泪为墨,书写着属于大秦的,永不干涸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