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盯着邮箱里那封匿名邮件,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在她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她没有惊慌,也没有立刻点开附件或回复,而是冷静地将邮件转发给了赵敏,并附上一句简短命令:“查。”
随后,她起身走向会议室门口,拉开门时,正巧遇见赵敏迎面走来。
“我己经安排人追踪IP了。”赵敏低声说,“但对方用了多层代理,可能需要一点时间。”
苏瑶点头,“不急。我们先把眼前的会议推进下去。”
今天是合作新模式首次正式会议的日子,供应商、客户代表、公司高层都将到场。这是她推动新合作模式的关键一步,也是最考验各方信任和利益平衡的一环。
会议室内,长桌上己经摆好了资料,投影仪也调试完毕。林国栋坐在左侧靠前的位置,眉头微蹙,似乎还在思考上次会谈中的细节。周倩则与几位电商平台的同事低声交谈,神色间带着一丝审慎。
苏瑶步入会场,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沉稳而有力:“感谢各位能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这次会议。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一个全新的合作模式——它不是单方面的改变,而是一次共同进化的尝试。”
她打开PPT,屏幕上显示出合作框架的核心逻辑:从传统的供需关系,转变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战略联盟。
“我们的目标是提升整体效率,降低供应链波动带来的冲击,同时让每个参与者都能从中获得更稳定、可持续的收益。”她说着,看向林国栋,“比如,我们可以建立弹性订单机制,根据季度销量浮动调整采购量,避免库存积压和产能浪费。”
林国栋微微颔首,但很快皱起眉头:“这个机制听起来不错,但一旦你们的需求骤降,我们这边的生产计划岂不是被打乱?”
“所以我们设立了风险补偿基金。”苏瑶解释道,“由双方共同出资,用于应对突况。这不仅是对供应商的保障,也是对我们自身运营稳定的维护。”
接着,她转向周倩:“而对于平台方,我们也提出了共创机制。你们可以参与产品设计环节,提前锁定用户需求,减少试错成本。同时,我们也会根据采购量提供阶梯式优惠政策,确保你们的利润空间。”
会议室内一时陷入沉默,气氛变得有些紧张。
一位来自家电品牌的客户代表率先开口:“听上去很理想化,但我们担心的是执行难度。如果大家都按自己的节奏来,会不会导致混乱?”
“这个问题我理解。”苏瑶点头,“所以我们会先选择两到三家合作方进行试点,观察效果后再全面推广。这样既能控制风险,也能逐步优化流程。”
然而,另一位供应商代表却摇头:“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承担了更多不确定性。你们的品牌影响力强,我们这些小企业可没那么多容错空间。”
“我明白你的顾虑。”苏瑶平静地说,“所以,我们愿意提供一定比例的价格优惠和长期合作保障。只要你们愿意配合新模式,我们就会优先考虑你们的供应需求,并协助优化生产流程。”
林国栋听完后轻叹一口气,缓缓道:“苏总,你提出的方案确实有吸引力,但我得回去再和董事会商量一下。毕竟这不是小事。”
会议最终没有达成实质性进展,但至少,苏瑶成功让大家对新模式有了初步了解,并未完全拒绝。
离开会议室后,赵敏低声问:“你觉得他们真的会考虑吗?”
“有些人己经在动摇。”苏瑶淡声道,“但真正的问题,不是他们愿不愿意接受,而是我们能不能给出足够的保障。”
接下来几天,苏瑶开始逐个拜访那些态度模棱两可的供应商。
她再次找到林国栋,这次带来了详细的数据分析报告和一份新的补充协议草案。
“这是我们为贵厂量身定制的生产优化方案。”她将文件递过去,“如果我们能共享部分生产数据,你们可以更精准地安排产能,减少原材料浪费。同时,我们还可以开放部分生产线供你们使用,缓解你们的产能压力。”
林国栋翻阅着文件,眼神逐渐亮了一些:“这个思路不错……但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我相信,只有共赢,才能走得更远。”苏瑶微笑,“而且,我相信你们也有长远眼光,不会只看眼前的利益。”
林国栋沉思片刻,终于点头:“好,我可以试着推动董事会接受这个方案。不过,我希望你们能在初期给予更多的支持。”
“当然。”苏瑶伸出手,“期待我们真正的合作。”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客户谈判也并不顺利。
某家大型连锁超市的采购负责人提出苛刻条件:“我们要比同行更低的供货价,还要专属服务团队,否则我们就不参与新模式。”
苏瑶看着对方开出的清单,心中己有计较。
“价格方面,我可以给你们一定的折扣。”她沉稳回应,“但前提是你们必须承诺年度采购量达到一定标准。至于专属服务团队,我可以安排专人对接,但前提是你们也要为我们提供市场反馈数据,帮助我们优化产品。”
对方皱眉:“你是想让我们反过来为你提供资源?”
“不是索取,而是交换。”苏瑶语气坚定,“你们希望降低成本,我们希望提高效率。如果我们能彼此提供价值,那么合作才真正有意义。”
谈判持续了一个下午,最终对方答应考虑她的提议,但并未当场签约。
回到公司后,苏瑶召集内部团队开会。
“我们必须意识到,新模式的推行不会一帆风顺。”她在会上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利益考量。我们要做的,是找到那个平衡点。”
张莉担忧地问:“如果他们都不愿意妥协呢?”
“那就用事实说话。”苏瑶目光坚定,“我们先找几家愿意尝试的合作伙伴,做出成绩来,自然会吸引更多人加入。”
赵敏点头:“我可以负责协调首批试点的合作方。”
“很好。”苏瑶点头,“另外,匿名邮件的事情继续追查,不能掉以轻心。”
会议结束后,苏瑶独自留在办公室,翻看着今天的会议记录。窗外的城市灯火依旧璀璨,但她知道,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清晨,她便收到林国栋的消息——他的董事会同意进入细节谈判阶段,但要求增加一项条款:如果新模式失败,苏瑶的公司需承担部分损失。
她拿起笔,在合同草案上写下一行字:
“合作从来不是零和游戏,但风险也不能只由一方承担。”
她抬头望向窗外,晨光洒落,照亮了她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