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22章 两家博弈

执掌风 往昔风月 4346 字 2025-05-09

两日后,陆廷媛的头七将过,朱老太太送去江阴县衙的信便有了回音,但却不是上次一样随下人而来的简单信件。

陆廷昀因身为一县父母官,忙着春耕事宜走不开,却与自己的幕僚共同商议了朱老太太的想法,将幕僚何言派来来苏州,协助朱老太太做事。

而张家见着何言气派不是普通管事,心中也有了不祥的预感。

果然,陆廷媛下葬次日,朱老太太便带着何言去找张家族长,因着陆廷媛的棺木原先还是张家族长之父的,朱老太太还算客气。

但说话却句句在刺张家二房,族长忙请了张老太太夫妇过去,几人坐谈。

何言与朱老太太显然己商量妥帖,一番说辞下来,逼得张家人差点连脸上的笑都挂不住。

两边互相试探,拉锯了许久,连午食都在一起不知滋味地用了,才大致定下章程。

朱老太太不放心外孙,想带在身边,但张家毕竟是望族,这孩子的父亲与祖父母俱在,由外祖家养育说出去不好听,坚决不允。

何言便顺势打圆场,最后由张老太太亲自养育这个嫡孙,而陆廷媛的乳母及得用的陪嫁婢女则继续服侍这孩子,还要常与陆家通信。

陆廷媛的嫁妆则理出来列个详细的单子,张家陆家各自留一份,仍由其陪嫁的下人打理。

张家二房将来若分家,分给张明文的家产,七成归陆廷媛的儿子,而因大太太周氏的作为,分给大房的财产也要抽半成给陆廷媛之子。

而为了保全这个孩子,以防有人为了财产害他,朱老太太更是寸步不让地要求,若是他早夭,这些财产也仍旧属于他,为他陪葬。

张家原是不答应,但见朱老太太如此坚决,也知晓她是为了这孩子的性命,若不顺着,怕是会闹去县衙。

张明文毕竟是二房幼子,即便分家,到手的也顶多一成半,再加大房的半成,到那孩子手上的也不到两成。

张家商量许久还是应下了,毕竟陆廷昀如今前程无量,张家无人可与之相较,他派来的幕僚并不出言劝阻朱老太太,想来陆廷昀也是属意这一安排的,便当是卖他个面子。

张家索性还承诺张明文会为陆廷媛守足一年妻孝,期间不续娶不纳妾。

朱老太太却不受张家的这个卖好,张明文现在名声受损,便是张家想趁陆廷媛的百日热孝期续娶,也得有体面人家肯嫁姑娘呀!

众人议定,又定下三日后,理清各项账目等,便请陆、张两家的族长族老做见证,正式些。

这边散时己近傍晚,朱老太太回来与陆尚清一同用晚膳,还先吩咐了人去理陆尚清的嫁妆,又定下了明日去陆家祖宅与陆族长商议。

陆尚清在旁听得心服口服,她这个祖母当真是个人物,前一世避世不出怕也是因为姑母不仅早逝,还是一尸两命,太过悲痛才不愿面对。

而这一世姑母仍然没保住性命,却留下了孩子,临终托孤于她,祖母即使哀痛,却也有了心气和支柱,这个孩子最大的依靠就是她了。

陆尚清的父母毕竟只是这孩子的舅舅舅母,有自己的孩子,不会有太多心思分给这孩子,而张家这些人就更靠不住。

在知晓这孩子近乎“西面楚歌”的情形下,祖母再一次拿出了她年轻时的韧性,为这孩子撑起了一片天。

陆尚清是感动的,也是庆幸的,在她清楚认识到祖母的手腕之时,她就在想着该如何让祖母也能庇佑她们。

她看着隔间摇篮里的孩子,心里有了主意,既然祖母如此看重他,何不与他亲近些,也好让祖母站到她们身后。

而她一首惶恐的:前世的事这一次能否改写?这个孩子或许就是说明了。

众人的动作都很快,三日后便聚在了张家,先前定好的事一样样落了实。

朱老太太悬着的心又放下来了些,她虽看张家的人都犯恶心,却为了照看外孙还是留在了这。

之后的时日除了陪这孩子,便是将陆廷媛的陪嫁又都过了一遍,确认是可信之人留在这孩子身边。

还带着陆尚清跑了几家陆廷媛的陪嫁铺子,见了些管事等。

很快这孩子出生己近一月,因在母亲丧期,不好大办,只请了些亲近的人来。

张明文也不常见儿子,只张老太太派人抱孩子过去时,他能见着,其余时候,他是不敢去见朱老太太的。

朱老太太先前为着女儿还能给点好脸色,如今确实见他就嫌恶心。

今日的满月宴却没法子,毕竟是这孩子的生父。

张明文的父亲见朱老太太如此态度,索性自己给孙子取名,免得亲家母更不满。

趁着人都在,便宣布了这孩子就叫张景晖,又客气地请朱老太太取个小名。

朱老太太却不在意这些,便道:“起许多名儿叫得人都昏了头,干脆就叫晖儿罢。”

众人便都凑趣夸这名字取得好云云,一时倒把张明文这个亲父忽略了。

满月宴这一场小热闹之后,朱老太太即便不放心外孙,但也明白她没有理由继续待在张家了。

之前陆廷媛难产的事外面传的风风雨雨,但具体情形顾及张家面子还是没有传出去。

先前孩子没有满月,朱老太太还能以心中不舍,陪伴外孙为由留在张家。但满月己过,再留在张家,外面不免对张家的猜测更多,怕是也会引起张家的不满。

既然己经定下这个孩子由张老太太养育,那么朱氏便不想在此时在这种事上引起张老太太不快,以免波及孩子。

而张老太太为了张家二房与张明文之后的名声,也一定会尽量善待这个孩子。

即便她内心不愿,有张家族长和族老等一众“老奸巨猾”的在,也一定会时常劝诫。

朱老太太看着情势如她所希望的那般发展,心内稍定,于是吩咐下去收拾行李,准备不日便启程回江阴。

既做了决定,第二日朱老太太便去见了张老太太几人,说了自己的打算。

张家婆媳几人面上客气的挽留,其实内心怕不是早就盼着送这尊大佛走了,于是也派了人去帮着朱老太太收拾,面上瞧着倒也和睦了些。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