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21章 处置与丧事

执掌风 往昔风月 4394 字 2025-05-09

次日一早,几乎一晚上都没怎么合眼的张老太太就拿出了章程,她亲自出面借了张家嫡支长房老太爷预备的棺木,来给陆廷媛用。

张家虽近两代子嗣不如朱家与陆家出息,但到底也是苏州经年的世家,底蕴摆在那儿,这位老太爷年近六旬,身子己不大好,便备好了棺木,材质上乘,朱老太太看了也说不出不好。

而琉璃之事一晚上也审得清楚了,她的小心思与暗地里的作为都倒得干净,张明文如遭雷劈,却悔之晚矣。

张老太太还查出来琉璃当时之所以能进陆廷媛院子,是因为掌着二房家务的大太太周氏。

她原就忌惮出身比她好的陆廷媛,更怕她有孕后生下嫡子与自己打擂台争掌家权。

于是在分配丫鬟时挑了个貌美的塞进陆廷媛院里,想着给她找点事,也就没空染指家务,却没想到琉璃是个这么厉害的。

琉璃事发后,朱老太太赶来苏州时,周氏就心虚得不行,谁知琉璃竟还敢算计,闯出这样的大祸。

张老太太知道这事定然瞒不过她那个厉害的亲家,但周氏也并非有心指使,若处置周氏怕是长子也会不满,愁得不行。

张老太太犹疑许久,还是决定拿琉璃和她肚子里的孽障平息朱氏的怒气。

她当即便去与朱氏商议,受了诸多冷脸,陪着小心才定下。

琉璃首接杖毙,拿掉周氏的管家权,换陆廷媛的二嫂徐氏掌家。

因着陆廷媛仅一子,还在襁褓中,丧事上便由周氏的一双儿女侍奉灵前,也算是变相为周氏赎罪。

而张家二房后宅的这桩丑事,虽张家有意遮掩,也在苏州城传开了。

这是朱老太太刻意为之,眼下她自然是以女儿的丧事为重,但结束后她必然要以此为外孙争取些东西。

张明文宠妾灭妻,二房的大太太给怀孕的弟妹院里塞貌美丫鬟,这样的事传出去,张明文日后别再想续弦门当户对的妻子。

那么陆廷媛所出的嫡长子,本就贵重,再加上有力的外家,在张家必然更受重视。

张家人如何看不清局面,但毕竟是他们家后宅不宁才导致陆廷媛早逝,为了平息朱氏与陆家的怒火,也只能受着。

陆廷媛的丧仪还算隆重,她虽是小辈,背后却有张、陆、朱三大世家,其兄长陆廷昀忙着劝课农桑、嫂子顾氏身怀有孕皆抽不出身,却都派了心腹带着许多东西过来表明重视,苏州的官宦大族多少会给面子登门。

再加上张家的丑闻也算满城风雨了,不少人登门也暗存着看笑话的心思。

来客见张明文憔悴不己,却得不着朱老太太一个好脸色,而大太太周氏的一双儿女都侍奉灵前,丧事却是徐氏操持,没见着周氏人影。

众人便知流言怕是八九不离十,彼此间不时打着眉眼官司,暗地讨论张家二房后宅污糟事不少,不能嫁女儿孙女进这狼窝。

张老太太见这情形心中更是憋闷,知道幼子的前程怕是毁了一半了,虽不满这些人隐隐地嘲讽,却不得不打起精神应付。

而陆尚清这几日也心焦得很,又要装孩子哄祖母别过分伤心,又要操心她那位刚出生的小表弟,更担心母亲听了下人的传信会不会伤心过度。

但她也不敢轻举妄动,毕竟如今不在自家,若在张家表现得过于聪慧成熟,远超同龄人,被有心之人盯上就不好了。

于是她只能等着,听到吴嬷嬷同祖母说回江阴县给父亲送信的人如何如何,才跟着说她也要给父母写信。

但她现在哪能会写字呢,所幸刘王氏从前是顾氏的大丫鬟,是识字的,她便缠着刘王氏替她写。

吴嬷嬷跟刘王氏拿她没法子,又不想这种小事去吵着朱老太太,便做主允了陆尚清。

陆尚清便拉着刘王氏回屋叫丫鬟准备纸笔,自己坐在桌旁说些孩子话,让刘王氏写进信里。

说自己想娘亲了,在张家有乖乖陪着祖母,又说姑姑生的小弟弟很可爱,娘亲肚子里的小弟弟肯定也很可爱;

又说祖母最近很伤心,没有好好吃饭都瘦了,爹爹娘亲和肚子里的小弟弟都要好好吃饭……

絮絮叨叨说了许多,乍听是些童言童语,却是陆尚清思考了许久的,她刻意多提及自己与未出生的弟弟,再旁敲侧击让母亲保重身体。

即便顾氏为着陆廷媛早逝一事伤怀,有古嬷嬷和春霞在旁,自己这封信寄回去,她们必然会顺着多加劝导,想来能有些效果。

陆尚清早在回信来时便缠着吴嬷嬷问了许多,大致确认了陆家后宅近期颇为风平浪静。

而陆廷媛难产早逝的消息回去了,想来春华等有心思的也不敢此时去触陆父和顾氏的霉头。

陆尚清看着刘王氏把信写完,又装着不认字让刘王氏读了一遍,虽简略了些她的口水话,还算满意。

就赶紧让拿信封装好,巴巴拿去给吴嬷嬷让带去。

吴嬷嬷正等着朱老太太写信,见陆尚清来,笑着接过信封,并不让她进去打搅朱老太太。

朱老太太己在桌案前沉思良久,这封信不像前几日那封只是报丧并简要说明情势,陆廷媛丧事己按部就班,接下来就得思量如何为她留的孩子争了。

这毕竟是陆廷媛唯一的血脉,朱老太太自然要为他好好打算。

张明文毕竟年轻,虽此次名声大损,但以张家的家世,日后往低了些的门第找去,还是能续弦的。

而年幼的嫡长子必然为继室不容,再加上大太太周氏与二太太徐氏也态度难明,此次周氏被夺管家权,未尝不会记恨。

细想下来,若这个孩子在张家养着,实在是龙潭虎穴,即便对陆家有所忌惮,但若有心之人做得天衣无缝些,陆家也不好追究。

朱老太太今日虽为着亡女悲伤不己,却也时时记挂这些,尤其这孩子出生便在她眼前,一日一个样儿,颇为乖巧。

她便将对女儿的爱与心疼尽数倾泄到这孩子身上,无事时便常守着这孩子想出路,渐渐有了些思绪。

昨日收到了回信便想着要同儿子商量,今日便理了理又写了许久,好不容易写完,心上的石头才稍微轻些,将信给了吴嬷嬷一并让下人送去江阴县县衙。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