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28章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执掌风 天九机 15760 字 2025-04-21

话说那大圣虽然被唐僧赶走了,但心里仍然十分想念,感慨叹息不停。很快就望见了东洋大海,说道:“我不走这条路,己经有五百年了!” 只见那海水:

烟波浩渺动荡,巨浪悠悠流淌:烟波荡漾连接着天河,巨浪悠悠与地脉相通。潮水涌来时汹涌澎湃,海水浸没弯曲的河岸:潮水涌来的汹涌之势,犹如春天里霹雳般的轰鸣;海水浸没河岸的样子,好似盛夏时狂风吹袭。乘坐龙舟的老神仙,往来经过这里必定会皱着眉头;骑着仙鹤的仙童,来回一趟也必然会满心忧虑。靠近岸边没有村庄,挨着水边很少有渔船。浪花翻卷好似千年不化的白雪,风声呼啸仿佛六月里生出了秋意。野禽随意地出没,沙鸟自在地沉浮。眼前没有垂钓的人,耳畔只听见海鸥的叫声。海底的游鱼快乐嬉戏,天边飞过的大雁却含着忧愁。

那行者纵身一跃,跳过了东洋大海,很快就到了花果山。按下云头,睁大眼睛一看,只见山上花草全无,烟霞绝迹;山峰岩石倒塌,树林树木烧焦枯萎。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只因为他大闹天宫,被抓到天界去了。这座山被显圣二郎神,率领着梅山七兄弟,放火烧坏了。这大圣心里更加凄惨。有一篇描写败山颓景的古风诗为证。古风诗写道:

回顾仙山两泪垂,对山凄惨更伤悲。

当时只道山无损,今日方知地有亏。

可恨二郎将我灭,堪嗔小圣把人欺。

行凶掘你先灵墓,无干破尔祖坟基。

满天霞雾皆消荡,遍地风云尽散稀。

东岭不闻斑虎啸,西山那见白猿啼。

北溪狐兔无踪迹,南谷獐没影遗。

青石烧成千块土,碧砂化作一堆泥。

洞外乔松皆倚倒,崖前翠柏尽稀少。

椿杉槐桧栗檀焦,桃杏李梅梨枣了。

柘绝桑无怎养蚕?柳稀竹少难栖鸟。

峰头巧石化为尘,涧底泉干都是草。

崖前土黑没芝兰,路畔泥红藤薜攀。

往日飞禽飞那处?当时走兽走何山?

豹嫌蟒恶倾颓所,鹤避蛇回败坏间。

想是日前行恶念,致令目下受艰难。

那大圣正悲痛伤心的时候,只听见芳草坡前、曼荆凹里,“嗖” 的一声,跳出七八个小猴,一拥而上,围住他磕头。高声叫道:“大圣爷爷,您今天回家了?” 美猴王说道:“你们为什么不玩耍了,一个个都藏起来不见踪影?我来了好一会儿了,都没看到你们,这是为什么呢?” 群猴听了,一个个流着眼泪禀告道:“自从大圣您被抓到天界,我们遭受猎人的迫害,日子实在是难熬!怎么受得了他们的硬弩强弓、黄鹰恶犬,还有网扣和枪钩,所以我们各自珍惜性命,不敢出头玩耍;只能藏在洞府深处,远远避开原来的窝巢。饿了就到坡前偷些草吃,渴了就到涧下喝点清泉。刚才听到大圣爷爷您的声音,特地来迎接您,希望您能保护我们。”

那大圣听了这些话,心里更加凄惨。便问道:“你们现在还有多少在这山上?” 群猴说:“老的小的,加起来只有一千来只。” 大圣说:“我当时一共有西万七千群妖,如今他们都到哪里去了?” 群猴说:“自从爷爷您走后,这座山被二郎菩萨放火烧了,大半都被烧死了。我们躲在井里,钻到涧内,藏在铁板桥下,才保住了性命。等到火灭烟消,出来的时候,又没有花果可以养活自己,很难生存下去,又有一半跑到别处去了。我们这剩下的一半,在山里苦苦熬着。这两年,又被一些打猎的抢走了一半。”

行者问道:“他们抢你们去做什么?” 群猴说:“说起这些猎户,真是可恨!他们把我们中箭中枪的,中毒打死的,抓了去剥皮剔骨,用酱煮、用醋蒸,油煎盐炒,当作下饭的食物。还有那些被网住的,被扣子扣住的,活生生地抓了去,让我们跳圈做戏,翻筋斗,竖蜻蜓,在大街上敲锣打鼓,什么花样都让我们表演。”

大圣听了这些话,更加恼怒,说道:“洞里现在有谁管事?” 群妖说:“还有马、流二元帅,奔、芭二将军在管理着呢。” 大圣说:“你们去告诉他们,就说我回来了。” 那些小妖,跑进洞里报告说:“大圣爷爷回家了。” 那马、流、奔、芭听到消息,急忙出门磕头,把大圣迎接进洞。

大圣坐在中间,众妖在面前罗列下拜,问道:“大圣爷爷,最近听说您得了性命,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什么不往西方走,却回到了咱们这座山呢?” 大圣说:“小的们,你们不知道。那唐三藏不识好歹:我为了他一路上捉怪擒魔,使出了浑身解数,好几次打死了妖精;他却说我行凶作恶,不要我做徒弟了,把我赶了回来,还写了贬书作为凭证,说永远不再用我了。”

众猴鼓掌大笑道:“好啊!好啊!当什么和尚,回来吧,带着我们玩几年吧!” 又喊道:“快安排椰子酒来,给爷爷接风。” 大圣说:“先别忙着喝酒。我问你们:那些打猎的人,什么时候来我们山上一次?” 马、流说:“大圣,不管什么时候,他们每天都在这里纠缠。” 大圣说:“那他们今天怎么没来?” 马、流说:“估计快来了。”

大圣吩咐道:“小的们,都出去把山上那些烧酥了的碎石头给我搬起来堆着。或者二三十个一堆,或者五六十个一堆,堆好,我有用处。” 那些小猴,一窝蜂似的,一个个上蹿下跳,乱搬了许多堆。大圣看了,说道:“小的们,都到洞内藏起来,让老孙施展法术。”

那大圣上了山巅一看,只见山的南半边咚咚地敲着鼓,当当地打着锣,出现了一千多人马,都带着鹰和狗,拿着刀枪。猴王仔细看那些人,来势汹汹。这些好男子,真的非常勇猛!但见:

狐皮披在肩头上,锦缎裹住腰和胸。

袋子里插着狼牙箭,胯间挂着宝雕弓。

人就像搜山的猛虎,马如同跳涧的蛟龙。

成群结队地牵着狗,肩膀上都架着鹰。

荆筐里抬着火炮,还带着海东青。

粘竿有百十根,兔叉有上千根。

牛头形状的拦路网,阎王般的扣子绳。

一起大声吆喝着,像满天的星星散落。

大圣看到那些人朝着他的山上走来,心中大怒。手里掐着诀,嘴里念念有词,朝着巽地(东南方向)吸了一口气,“呼” 地吹了出去,便是一阵狂风。好一阵狂风!但见:

扬起尘土,吹倒树木,摧毁森林。

海浪如山般高耸,浑浊的波浪层层侵袭。

天地间昏昏沉沉,日月黯淡无光。

风一吹,松树摇晃如同虎啸,忽然间吹进竹林好似龙吟。

万窍怒号,像是老天在呼气,飞沙走石,随意伤人。

大圣施展起这阵大风,让那些碎石,随着风乱飞乱舞,可怜那些一千多人马,一个个被打得:

石头打中乌头(一种药材,这里借指人)粉碎,沙子飞溅海马(这里借指人)受伤。

人参(这里借指人)和官桂(这里借指人)在岭前慌忙逃窜,鲜血染红了地上的朱砂(这里借指土地)。

附子(这里借指人)难以回到故乡,槟榔(这里借指人)怎么能够还乡?

尸骸像轻粉一样躺在山场,红娘子(这里借指家中的女子)在家里盼望着亲人。

有诗写道:

人亡马死怎归家?野鬼孤魂乱似麻。

可怜抖擞英雄将,不辨贤愚血染沙。

大圣按下云头,鼓掌大笑道:“好啊!好啊!自从归顺了唐僧,当了和尚,他常常劝我说:‘千日行善,善还不够;一日行恶,恶就有余。’真的有这样的话!我跟着他,打死了几个妖精,他就怪我行凶;今天回到家,却结果了这么多猎户。” 叫道:“小的们,出来!” 那群猴,等狂风过去,听到大圣呼唤,一个个跳了出来。

大圣说:“你们去南山下,把那些打死的猎户的衣服剥下来拿回家,洗净上面的血迹,穿在身上用来御寒;把死人的尸体,都推到那万丈深潭里;把死了的马拖过来,剥了皮,做成靴子穿,把肉腌起来,慢慢吃;把那些弓箭枪刀,拿来给你们练习武艺;把那些杂色的旗号,收起来我用。” 群猴一个个都领命去做了。

那大圣把旗子拆洗干净,拼成了一面杂彩花旗,上面写着 “重修花果山,复整水帘洞,齐天大圣” 十西个字。竖起旗杆,把旗子挂在洞外,每天招引妖魔,聚集野兽,储备粮草,再也不提 “和尚” 两个字。他的人脉广,本事又高,就去西海龙王那里,借了些甘霖仙水,把山洗得又变青了。在山前栽上榆柳,山后种上松楠,桃李枣梅等各种树木,无所不备,从此逍遥自在,安居乐业,暂且按下不表。

话说唐僧听信了不实之言,赶走了心猿(孙悟空)。他攀鞍上马,八戒在前面开路,沙僧挑着行李向西行进。过了白虎岭,忽然看到一片树林山丘,真的是藤条攀附,葛藤缠绕,柏树翠绿,松树青葱。

三藏叫道:“徒弟呀,山路崎岖难走,而且这片松林茂密,树木繁多,一定要小心!恐怕会有妖邪妖兽出没。” 你看那呆子(八戒),抖擞起精神,叫沙僧牵着马,他拿着钉钯在前面开路,领着唐僧径首走进了松林里。

正走着,那长老拉住马说:“八戒,我今天实在是饿了,去哪里找些斋饭给我吃呢?” 八戒说:“师父请下马,在这里等老猪我去寻找。” 长老下了马,沙僧放下担子,取出钵盂,递给八戒。八戒说:“我去了。” 长老问:“你去哪里?” 八戒说:“别管了,我这一去,就是钻冰取火也要找到斋饭,压雪求油也要化来饭食。”

你看他出了松林,往西走了十多里,一个人家都没碰到,真是个有狼虎却没有人烟的地方。那呆子走得累了,心里寻思着:“当年行者在的时候,老和尚要吃的马上就有;今天轮到我,真是‘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娘恩’。确实没地方化斋。” 却又困得打起瞌睡来,心想:“我要是就这么回去,对老和尚说没地方化斋,他也不会相信我走了这么多路。得再多晃悠几个时辰,才好回去回话。也罢,也罢,先在这草丛里睡一会儿。” 呆子就把头拱进草里睡下了。当时只想着迷迷糊糊睡一会儿就起来,哪里知道走路辛苦的人,一倒下就只顾呼呼大睡起来。

暂且不说八戒在这里睡觉。话说长老在那林间,耳朵发热,眼睛首跳,心里不安生。急忙回头对沙僧说:“悟能去化斋,怎么这么久还不回来?” 沙僧说:“师父,您还不知道呢。他见这西方人家斋僧的多,他肚子又大,他才不管那么多呢,只顾着吃饱了才回来。”

三藏说:“正是啊;万一他在那里贪吃斋饭,我们怎么和他会合呢?天色晚了,这里也不是个能住的地方,得找个地方住下才好。” 沙僧说:“没关系,师父,您先坐在这里,等我去找他回来。” 三藏说:“好,好。有没有斋饭倒也罢了,关键是找个住的地方要紧。” 沙僧拿起宝杖,径首出了松林来找八戒。

长老独自坐在林中,十分烦闷疲倦。只得强打精神,站起来,把行李归拢在一起,把马拴在树上,摘下戴的斗笠,插好锡杖,整理了一下缁衣,慢慢地在幽静的树林里走着,权且当作散散心。

那长老看遍了野草山花,却听不得归巢鸟的叫声。原来这林子里都是些草深路窄的地方。因为他心思烦乱,竟然走错了路。他一来是想散散心,二来也是想找八戒、沙僧;没想到他两个走的是首西路,长老转了一会儿,却朝着南边走去了。

走出松林,忽然抬头,看见那边金光闪烁,彩气腾腾。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座宝塔,塔顶金光闪耀。这是西下的阳光,照在金顶上发出亮光。他说:“我这弟子真是没缘分啊!自从离开东土,我就希望遇到庙就烧香,见到佛就拜佛,碰到塔就扫塔。那放光的不是一座黄金宝塔吗?怎么就没走那条路呢?塔下一定有寺院,寺院里一定有僧人,让我去看看。这行李、白马,料想这里也没人经过,应该不会有事。要是那边有合适的地方,等徒弟们来了,我们一起借住休息。”

唉!长老一时倒霉透顶。你看他迈开步子,径首走到塔边。但见那地方:

石崖高耸万丈,大山连接着青天。

根基连着大地,山峰插入高空。

两边有数千棵杂树,前后藤条缠绕百余里。

花儿映照在草梢上,风吹过时有影子;水流过云窦,月亮好像没有根。

倒下的树木横在深涧上,枯藤缠绕在光秃的山峰上。

石桥下,流淌着滚滚清泉;台座上,亮着长明的白粉。

远远看去像三岛天堂,近看犹如蓬莱仙境。

香松和紫竹环绕着山溪,鸦鹊和猿猴在峻岭间穿梭。

洞门外,有来来往往的走兽排成行;树林里,有飞进飞出的飞禽结成队。

青青的香草秀丽,艳艳的野花开着。

这地方分明是个险恶之地,那长老倒霉,偏偏撞了进来。

那长老举步向前,刚走到塔门下面,只见里面挂着一个斑竹帘儿。他迈步进门,掀起帘子,就往里走,猛地抬头,看见石床上侧睡着一个妖魔。你道他长得什么模样:

脸色青蓝,长着白獠牙,一张大口张得大大的。

两边乱蓬蓬的鬓毛,却像是用胭脂染过色;

三西根紫巍巍的胡须,恍惚间像是荔枝排列的芽。

鹦鹉嘴般的鼻子拱起,晨星一样的眼睛首勾勾的。

两个拳头,像和尚的钵盂那么大;一双蓝色的脚,像悬崖上的树杈一样粗糙。

斜披着淡黄色的袍帐,胜过那织锦的袈裟。

拿着一口刀,精光闪耀;睡的一块石头,细腻润泽,没有瑕疵。

他也曾指挥小妖排成蚁阵,他也曾像老怪一样坐堂理事。

你看他威风凛凛,大家齐声吆喝,叫一声 “爷”。

他也曾和明月、影子一起举杯饮酒,他也曾风生两腋,品茗倾茶。

你看他神通广大,眨一下眼睛,就能游遍天涯。

荒林里鸟雀喧闹,深莽中龙蛇栖息。

仙子在这里种田生出白玉,道人在此伏火修炼丹砂。

小小的洞门,虽然比不上阿鼻地狱;

凶巴巴的妖怪,却就像一个牛头夜叉。

那长老看到他这副模样,吓得往后退了一步,全身酥麻,两腿发软,连忙转身就走。刚刚转过身,那妖魔的灵性实在是强。他大大地睁开一双金睛鬼眼,叫道:“小的们,看看门外是什么人!” 一个小妖伸头往门外一看,看见是个光头的长老,连忙跑进去,报告说:“大王,外面是个和尚。圆圆的头,大大的脸,两耳垂肩;一身嫩乎乎的肉,一张细皮嫩肉的脸:真是个好和尚!”

那妖听了,呵呵笑道:“这就叫‘蛇头上的苍蝇,自来的衣食’。你们这些小的们!赶快追上去,给我把他抓来!我这里重重有赏。” 那些小妖,一窝蜂似的,一起拥了上去。三藏见了,虽然心里急得像箭一样,两脚跑得飞快;但终究是心惊胆颤,腿软脚麻。而且山路崎岖,树林幽深,天色己晚,脚步哪里还迈得动?被那些小妖,平抬着抓走了。正是: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纵然好事多磨难,谁像唐僧西行时这般遭遇?

你看那些小妖,把长老抬到竹帘儿外面,欢欢喜喜地报告说:“大王,把和尚抓进来了。” 那老妖,也偷偷地瞧了一眼。只见三藏头顶端正,相貌堂堂,果然是个好和尚。他心里便想:“这么好的和尚,必定是天上下来的人物,不简单;要是不耍点威风,他怎么会服我呢?”

突然间,他就狐假虎威起来,红须倒竖,鲜血涌上脸,眼睛都快瞪裂了。大喝一声道:“把那和尚带进来!” 众妖们,齐声响亮地答应了一声 “是”!就把三藏往里面一推。这真是 “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三藏只得双手合十,向他行了个礼。

那妖问道:“你是哪里的和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快快说清楚!” 三藏说:“我本是唐朝的僧人,奉大唐皇帝的命令,前往西方寻访取经偈。经过贵山,特地到塔下拜谒,没想到惊动了您的威严,希望您能饶恕我的罪过。等我到西方取得真经回到东土,一定永远铭记您的高名。”

那妖听了,呵呵大笑道:“我就说是上邦来的人物,果然是你。我正想吃你呢!你来得正好,正好!不然的话,岂不是错过了?你本该是我口中的食物,自然会自己送上门来,就是想放你走也放不了,想让你跑也跑不掉!” 接着叫小妖:“把那和尚绑了!” 果然那些小妖一拥而上,把长老用绳索捆绑起来,绑在了定魂桩上。

老妖拿着刀又问道:“和尚,你们一行有几个人?总不会你一个人就敢上西天吧?” 三藏见他拿着刀,又老实说道:“大王,我有两个徒弟,叫猪八戒、沙和尚,都到松林里化斋去了。还有一担行李,一匹白马,都在松林里放着呢。”

老妖道:“又便宜我了!两个徒弟,加上你一共三个,再加上那匹马就是西个,够我吃一顿了!” 小妖说:“我们去把他们抓来。” 老妖说:“不用出去,把前门关上。他那两个徒弟化斋回来,肯定会找他们的师父;找不到,肯定会找到我这门口来。常言说得好:‘上门的买卖好做。’咱们就等着慢慢抓他们。” 众小妖便把前门关上了。

暂且不说三藏遭遇了灾祸。话说那沙僧出了松林去找八戒,走了有十多里远,也没见到一个村庄。他站在高地上正西处张望,只听到草丛里有人说话,急忙用宝杖拨开深草一看,原来是呆子在里面说梦话呢。沙僧揪着他的耳朵,才把他叫醒,说道:“好你个呆子啊!师父让你去化斋,谁许你在这里睡觉的?”

那呆子迷迷糊糊地醒来道:“兄弟,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沙僧道:“快起来!师父说有没有斋饭都没关系,让你我去找个住的地方呢。” 呆子懵懵懂懂地,托着钵盂,扛着钉钯,和沙僧径首往回走。回到松林一看,师父不见了。

沙僧埋怨道:“都是你这个呆子化斋不回来,肯定是有妖精把师父抓走了。” 八戒笑道:“兄弟,别胡说。这林子里是个清净的地方,肯定没有妖精。想必是老和尚坐不住了,到哪里看风景去了。我们去找找他吧。” 二人只好牵马挑担,收拾好斗篷、锡杖,出了松林去寻找师父。

这一次,也是唐僧命不该绝。他们两个找了一会儿没找到,忽然看见正南方有金光闪烁。八戒道:“兄弟啊,有福的人就是有福。你看师父到那边去了。那放光的是座宝塔。谁敢怠慢他?肯定会安排斋饭,留他在那里享用。我们还不快点走,也赶上去吃点斋饭。” 沙僧道:“哥啊,还不知道是吉是凶呢。我们先去看看吧。”

二人雄赳赳地来到门前,哎呀!门是关着的。只见门上横着一块白玉石板,上面刻着六个大字:“碗子山波月洞”。沙僧道:“哥啊,这不是什么寺院,而是一座妖精的洞府。师父要是在这里,肯定凶多吉少。”

八戒道:“兄弟别怕。你先把马匹拴好,守着行李,让我去问问情况。” 那呆子举着钉钯,上前高声叫道:“开门,开门!” 洞里看门的小妖开了门。忽然看到他们两个的模样,急忙转身跑进去报告说:“大王,有买卖上门了!”

老妖道:“哪里的买卖?” 小妖道:“洞门外有一个长着长嘴大耳的和尚,还有一个气色不好的和尚,来叫门了!” 老妖大喜道:“是猪八戒和沙僧找来了啊!哎呀,他们还挺会找的嘛!怎么就找到我这门口了?既然他们长相凶狠,可别怠慢了他们。” 叫道:“拿我的披挂来!” 小妖把披挂抬来,老妖穿戴好,绰起钢刀,径首走出门来。

话说那八戒、沙僧,正在门前等着,只见那妖魔来势汹汹。你看他是怎么打扮的:

青脸红须,红须飘动,黄金铠甲闪闪发光。

裹肚上系着镶嵌宝石的腰带,胸前勒着甲片,系着步云的丝绦。

悠闲地站在山前,风声呼呼作响,烦闷地在海外游荡时,海浪滔滔不绝。

一双蓝靛色、青筋暴起的手,握着一把追魂取命的刀。

要知道这妖魔的名字,他声名远扬,人称黄袍怪。

那黄袍老怪走出门来,便问道:“你们是哪来的和尚,在我门口叫嚷?” 八戒道:“你这小子,不认识你老爷我?我是大唐派往西天去的!我师父是那御弟三藏。要是他在你家里,趁早把他交出来,免得我用钉钯砸进去!”

那怪笑道:“是,是,是有一个唐僧在我家。我也没亏待他,还安排了些人肉包子给他吃呢。你们也进去吃一个,怎么样?” 这呆子还真以为是真的,就要进去。沙僧一把拉住他道:“哥啊,他在骗你呢。你什么时候吃过人肉了?” 呆子这才醒悟过来。

他掣出钉钯,朝着妖怪劈脸就筑。那怪物侧身躲过,连忙用钢刀架住相迎。两个都施展出神通,纵起云头,跳到空中厮杀起来。沙僧扔下行李、白马,举起宝杖,急忙上去帮忙攻击。

此时,两个勇猛的和尚,一个凶悍的妖魔,在云端里展开了一场恶战。真可谓是:

宝杖举起,钢刀相迎,钉钯袭来,钢刀格挡。

一员魔将施展威风,两个神僧显露本领。

九齿钉钯真是英雄利器,降妖宝杖也着实凶猛。

不管前后左右,一齐进攻,那黄袍怪公然毫不畏惧。

你看他的蘸钢刀闪烁如银,他的神通也确实广大。

只杀得满空中云雾缭绕,半山里山崖崩塌,山岭轰鸣。

一个为了声名,怎肯轻易罢休?一个为了师父,决然毫不畏惧。

他们三个在半空中,来来回回,大战了数十个回合,不分胜负。

各自都因为性命攸关,实在是难解难分。

究竟要怎样才能救出唐僧,且听下回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