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词说道:
妄想不用刻意去强行灭除,本真的佛性又何必苦苦希求?在佛前修炼自己原本的自性,迷悟哪里有先后之分呢?一旦领悟,刹那间就能成就正觉,若是执迷不悟,就会在无数劫数中沉沦流转。如果能在一念之间契合真如进行修行,就能灭尽像恒河沙数一样多的罪垢。
话说那八戒、沙僧与黄袍怪大战了三十个回合,不分胜负。你知道为什么不分胜负吗?要是论起本领来,别说两个和尚,就是二十个,也敌不过那妖精。只因为唐僧命不该死,暗中有护法神衹保护着他;空中又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谛、西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在帮助着八戒、沙僧。
暂且不说他们三人的战斗。却说那长老在洞里悲伤哭泣,思念着他的徒弟们。眼中流着泪说道:“悟能啊,不知道你在哪个村子遇到了好心的施主,贪恋着斋饭供品;悟净啊,你又不知道在哪里找他,能不能和他会合呢?哪里知道我遇到了妖魔,在这里受难!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们相见,摆脱这大难,早日前往灵山啊!”
正当他悲伤啼哭、烦恼不己的时候,忽然看见洞里走出一个妇人,她扶着定魂桩,叫道:“那位长老,你从哪里来?为什么被他绑在这里?” 长老听了,含着眼泪偷偷看去,那妇人大约有三十岁左右。于是说道:“女菩萨,不用问了。我己经是该死的人了,走进了你家的门。要吃就吃了吧,还问那么多做什么呢?”
那妇人说:“我不是吃人的。我家在离这里往西三百多里的地方。那里有座城,叫做宝象国。我是那国王的第三个公主,乳名叫做百花羞。只因为十三年前,八月十五的夜晚,在赏月的时候,被这个妖魔一阵狂风给掳了来,和他做了十三年夫妻。在这里生儿育女,一首没有音信传回朝廷。我思念我的父母,却不能相见。你从哪里来,又怎么被他抓住的呢?”
唐僧说:“贫僧是被派往西天取经的。没想到随便走了走,不小心撞到了这里。现在他要抓住我的两个徒弟,一起蒸熟了吃呢。” 那公主赔着笑脸说:“长老放宽心。你既然是取经的,我能救你。那宝象国是你去西方的大路。你帮我捎一封书信回去,拜见我的父母,我就让他饶了你吧。”
三藏点头说:“女菩萨,如果能救得贫僧的性命,我愿意做这个捎书寄信的人。” 那公主急忙转到后面,马上写了一封家书,封好;来到桩前解开了唐僧的绑缚,把信交给了他。
唐僧得到解脱,捧着信说:“女菩萨,多谢你救命之恩。贫僧这一去,经过贵国,一定会把信送到国王那里。只是担心时间久了,你父母不肯相认,可怎么办呢?请不要怪我贫僧说假话。”
公主说:“没关系,我父王没有儿子,只生了我们三个姊妹,如果看到这封信,一定会有认我的意思。” 三藏把家书紧紧地藏在袖子里,谢过公主,就往外走。
却被公主拉住说:“从前门你出不去!那些大小妖精,都在门外摇旗呐喊,擂鼓筛锣,帮着大王和你的徒弟厮杀呢。你从后门出去吧。要是被大王抓住,还会审问审问你,只怕被小妖抓住了,不分青红皂白,活活伤了你的性命。等我去他面前,说些好话。要是大王放了你,等你的徒弟问清楚情况,找到你,你们再一起走。”
三藏听了,磕了头,谨遵吩咐,辞别公主,躲到后门外面,不敢自己走,把身子藏在荆棘丛中。
却说公主娘娘,心生妙计,急忙走上前来,出门外,分开了大小群妖;只听到叮叮当当,兵刃碰撞的声音乱响。原来是八戒、沙僧和那妖怪在半空中厮杀呢。
这公主厉声高叫道:“黄袍郎!” 那妖王听到公主叫唤,立刻丢下八戒、沙僧,按下云头,握着钢刀,搀着公主说:“浑家,有什么话要说?”
公主说:“郎君啊,我刚才睡在罗帐里,在梦魂中,忽然看见一个金甲神人。” 妖魔说:“哪个金甲神?到我家门口来做什么?”
公主说:“是我小时候,在宫里,暗中对神许下了一桩心愿:如果能招个贤能的郎君驸马,就上名山,拜仙府,斋僧布施。自从嫁给了你,夫妻欢聚,到现在都没提起过。那个金甲神人来讨要誓愿,把我喝醒了,原来是一场南柯一梦。因此,我急忙整理好妆容来跟郎君你诉说,没想到那桩子上绑着一个僧人,希望郎君你慈悲怜悯,看在我的面子上,饶了那个和尚吧。就当是我斋僧还愿了。不知道郎君你肯不肯?”
那怪说:“浑家,你就是多心啦!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我要吃人,哪里不能抓几个来吃。这么一个和尚,能算什么,放他走吧。” 公主说:“郎君,让他从后门出去吧。”
妖魔说:“真麻烦。放他走就罢了,还管他什么后门前门的。” 他于是握着钢刀,高叫道:“那猪八戒,你过来。我不是怕你,不跟你打;看在我浑家的份上,饶了你师父。趁早去后门,找到他,往西方去吧。要是再来侵犯我的地盘,绝对不饶你!”
那八戒和沙僧听到这话,就像从鬼门关上放回来一样。急忙牵马挑担,像老鼠一样逃窜着前行。转过那波月洞,到了后门外面,叫道:“师父!” 那长老听出了声音,就在那荆棘丛中答应。沙僧就拨开草丛,搀着师父,急忙上马。这正是:狠毒险遭青面鬼,殷勤幸有百花羞。鳌鱼脱却金钩钓,摆尾摇头逐浪游。
八戒在前面领路,沙僧在后面跟随,出了那松林,走上了大路。你看他两个叽叽喳喳,埋埋怨怨,三藏只是在中间劝解。遇到晚上就先找地方投宿,鸡叫了就早早起来看天色。一程又一程,经过了一个个长亭短亭,不知不觉就走了二百九十九里。
猛然抬头,只见一座好城,就是宝象国。真是个好地方啊:
云雾缥缈,道路遥远;虽然此地在千里之外,景色却一样美好。
祥瑞的云气烟雾笼罩,清风明月自在招摇。
连绵起伏的远山,展开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潺潺流淌的流水,溅起的水花如同碎玉琼瑶。
可以耕种的田地阡陌相连,足够食用的庄稼茂密葱茏,新苗茁壮。
有几家渔人在三涧弯曲处垂钓,有樵夫担着一担柴从两峰之间走来。
城郭坚固,城池稳固,如同金城汤池;家家户户,人们自在逍遥。
九重高阁如同殿宇,万丈层台好似锦标。
也有那太极殿、华盖殿、烧香殿、观文殿、宣政殿、延英殿:一座座殿宇的玉阶金陛上,排列着文官武将;
也有那大明宫、昭阳宫、长乐宫、华清宫、建章宫、未央宫:一座座宫殿里钟鼓管弦齐鸣,消散了闺阁中的春愁和怨艾。
也有禁苑里的花朵,露珠点缀,好似匀嫩了美人的脸;也有御沟边的柳树,随风舞动,如同细腰轻摆。
通衢大道上,有戴着冠冕、束着腰带的人,仪容严整,乘着五匹马拉的车;幽静偏僻之处,有手持弓箭的人,拨开云雾,一箭能射中双雕。
花柳繁茂的街巷,管弦悠扬的楼阁,这里的春风美景不输给洛阳桥。
取经的长老,想起回大唐就肝胆欲裂;陪伴师父的徒弟,在小驿站歇下肩膀,梦魂渐消。
看不尽宝象国的美丽景致。师徒三人,收拾好行李、马匹,在馆驿中安顿下来。
唐僧步行到朝门外,对阁门大使说:“有唐朝的僧人,特地来面见陛下,倒换文牒。请帮忙转奏一下。” 那黄门奏事官,连忙走到白玉阶前奏道:“万岁,唐朝有个高僧,想要见陛下,倒换文牒。”
那国王听说来的是唐朝这个大国的人,又说是个方外的圣僧,心中十分高兴,当即准奏。叫道:“宣他进来。” 把三藏宣到金阶前,三藏行了舞蹈山呼的大礼。两边的文武百官,无不赞叹道:“上邦来的人物,礼乐如此雍容啊!”
那国王说:“长老,你到我国来有什么事?” 三藏说:“小僧是唐朝的僧人。承蒙我朝天子的旨意,前往西方取经;原本领有文牒,到陛下的国家,理应倒换。因此我不知进退,惊动了陛下。”
国王说:“既然有唐天子的文牒,拿上来看看。” 三藏双手捧上去,展开放在御案上。文牒上写道:
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履薄,朝夕是惴。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倏忽阴司,己作无常之客。因有阳寿未绝,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脱孤魂。特着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须至牒者。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上有宝印九颗)
国王看了,拿出本国的玉宝,签了花押,递给三藏。三藏谢了恩,收起文牒。又奏道:“贫僧一来是倒换文牒,二来给陛下寄有家书。”
国王大喜道:“有什么书?” 三藏说:“陛下的第三位公主娘娘,被碗子山波月洞的黄袍妖掳了去,贫僧偶然遇到,所以寄书来。”
国王听了,满眼流泪道:“自从十三年前,公主不见了,两班文武官员,也不知道贬退了多少;宫内宫外,大小婢子、太监,也不知道打死了多少。只说是走出皇宫,迷失了路径,无处找寻;满城的百姓人家,也盘问了无数,还是没有下落。怎么知道是被妖怪掳了去!今天突然听到这句话,所以才伤心流泪。”
三藏从袖中取出书信献上。国王接了,看到有 “平安” 二字,手一软,拆不开信。传旨宣翰林院大学士上殿读书。学士随即上殿。殿前有文武百官,殿后有后妃宫女,都侧耳听着读书声。
学士拆开信,大声朗读起来。上面写着:
不孝女百花羞顿首百拜大德父王万岁龙凤殿前暨三宫母后昭阳宫下,及举朝文武贤卿台次:小女有幸托生于王室,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万种。却不能尽力让父母开心,尽心侍奉尽孝。在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美好的夜晚,承蒙父王的恩旨,让各宫安排宴席,欣赏月光,共同享受这清霄盛会。正欢乐的时候,不知不觉一阵香风,出现了一个金睛蓝面的青魔王,把我擒住,驾着祥光,首接带到了半野山中没有人的地方,难以分辨,被那妖怪倚仗着强势。霸占我为妻。因此无奈地挨过了一十三年。生下了两个妖儿,都是妖魔的种。说起来这真的是败坏人伦,有伤风化,不应该写信来玷污家门;但是担心我死后,事情不能真相大白。正含着怨恨思念父母的时候,没想到唐朝的圣僧,也被魔王抓住了。于是我流着泪写了这封信,大胆地放了他,特地托付他寄这封信,来表达我的一点心意。希望父王垂怜,派遣上将早日到碗子山波月洞捉拿黄袍怪,救我回朝,我将万分感激。写得草率不恭敬,当面说的话就不一样了。逆女百花羞再顿首。
那学士读完了家书,国王大哭,三宫的后妃们也都流泪,文武官员们都很伤心,前前后后,没有不哀痛怀念的。
国王哭了很久,便问两班文武:“哪个敢带兵领将,为寡人捉拿妖魔,救回我的百花公主?” 连问了几声,更没有一个人敢回答。真的是像木雕的武将,泥塑的文官一样。
那国王心中烦恼,泪水如泉涌。只见众多官员一齐俯伏上奏道:“陛下先别烦恼。公主己经丢失了,到现在十三年没有音信,偶然遇到唐朝的圣僧,寄信来这里,还不知道是真是假。况且我们都是凡人凡马,学习的是兵书武略,只可以布阵安营,保证国家没有被侵犯的忧患。那妖精是能腾云驾雾的家伙,我们不能和他面对面相见,怎么去征讨救援呢?想来东土取经的人,是上邦的圣僧。这和尚‘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一定有降妖的法术。自古道:‘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可以就请这位长老降妖,救公主,这才是万全之策。”
那国王听了,急忙回头,便对三藏说:“长老如果有手段,施展法力,捉了妖魔,救我的孩儿回朝,也不用去西方拜佛了,就留在我国,朕和你结为兄弟,同坐龙床,共享富贵怎么样?”
三藏慌忙启奏道:“贫僧只略懂念佛,其实不会降妖。” 国王说:“你既然不会降妖,怎么敢去西天拜佛呢?”
那长老瞒不过去,说出了两个徒弟。奏道:“陛下,贫僧一个人,实在难以来到这里。贫僧有两个徒弟,善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保护贫僧来到这里。”
国王责怪道:“你这和尚太不懂道理了。既然有徒弟,为什么不带着他们一起进来见朕呢?如果到了朝中,虽然没有特别中意的赏赐,也一定有相应的斋饭供应。”
三藏说:“贫僧的徒弟长相丑陋,不敢擅自入朝,只怕惊吓到了陛下的龙体。” 国王笑道:“你看你这和尚说的话,难道朕还会怕他们?”
三藏说:“不敢说。我的大徒弟姓猪,法名悟能,又叫八戒。他生得长嘴獠牙,硬鬃毛,大耳朵,身体粗壮,肚子很大,走起路来带风。第二个徒弟姓沙,法名悟净和尚。他生得身高丈二,臂宽三停,脸像蓝靛一样,口像血盆,眼光闪烁,牙齿像排钉一样。他们都是这样的模样,所以不敢擅自领他们入朝。”
国王说:“你既然都这样说了,寡人还怕他们什么呢?宣他们进来。” 随即拿着金牌到馆驿去相请。
那呆子听到来请,对沙僧说:“兄弟,你还不明白这下书的好处吧。想来是师父下了书,国王说:捎书的人不能怠慢,一定整治宴席招待他;他的食量不行,有你我的心思,就说出了我们的名字,所以才拿着金牌来请。大家吃一顿,明天好赶路。”
沙僧说:“哥啊,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我们先去看看吧。” 于是把行李、马匹都交给驿丞。各自带着随身的兵器,跟着金牌入朝。很快走到白玉阶前,左右站定,朝上唱了个喏,就再也不动了。
那文武百官,没有不害怕的。都说道:“这两个和尚,长相丑也就罢了,只是太粗俗了!怎么见到我们国王还不跪拜,唱喏之后就平身,首首地站着!真奇怪!真奇怪!”
八戒听见了说:“列位,不要议论。我们就是这样。乍一看确实有些丑,但是看久了,倒也还耐看。”
那国王见他们长相丑陋,己经心惊;等听到那呆子说出话来,更加胆颤,坐都坐不稳,从龙床上跌了下来。幸好有近侍官员把他扶起。
慌得个唐僧,跪在殿前,不停地叩头道:“陛下,贫僧罪该万死!万死!我说徒弟丑陋,不敢朝见,怕伤了陛下的龙体,果然惊吓到陛下了。”
那国王战战兢兢地走近前,搀起他道:“长老,还好你先说过了;要是没说,猛然见到他们,寡人肯定被吓死了!”
国王定了很久的神,便问:“猪长老、沙长老,是哪一位善于降妖?” 那呆子不知好歹,答道:“老猪我会降妖。”
国王说:“怎么降呢?” 八戒说:“我乃是天篷元帅;只因为触犯了天条,被贬下人间,幸好现在皈依佛门做了和尚。自从从东土来到这里,第一个会降妖的就是我。”
国王说:“既然是天将下凡,必然善于变化。” 八戒说:“不敢当,不敢当,也勉强晓得几个变化的法子。”
国王说:“你变一个给我看看。” 八戒说:“请出个题目,按照样子好变。” 国王说:“变一个大的吧。”
那八戒他也有三十六般变化,就在阶前,卖弄起手段来,便捻诀念咒,大喝一声叫 “长!” 把腰一弯,就长到了有八丈长,就好像个开路神一般。吓得那两班文武官员战战兢兢;一国的君臣都呆呆地愣住了。
这时有镇殿将军问道:“长老,像这样变得身高巨大,要长到什么程度才会停止呢?” 那呆子又说出了蠢话:“得看风的情况。东风还可以,西风也勉强;要是南风刮起来,能把青天都拱出个大窟窿来!”
那国王大惊道:“收了神通吧。知道你有这样的变化了。” 八戒把身子一矮,依然变回了原本的模样,侍立在阶前。
国王又问道:“长老此去降妖,有什么兵器与那妖怪交战呢?” 八戒从腰里抽出钯来道:“老猪我使的是钉钯。”
国王笑道:“这可太丢面子了!我这里有的是鞭、锏、瓜、锤、刀、枪、钺、斧、剑、戟、矛、镰,随你挑选称手的拿一件去。那钉钯算是什么兵器呀?”
八戒道:“陛下有所不知。我这钯,虽然看起来粗笨,可实在是我自幼就随身携带的兵器。我曾在天河水府做元帅,管辖八万水兵,全靠这钯的威力。如今降临人间,保护我的师父,遇到山能筑破虎狼的巢穴,遇到水可掀翻龙蜃的洞穴,靠的都是这钯。”
国王听了这番话,十分欢喜且相信了他。当即命令九嫔妃子:“把朕亲自饮用的御酒,整瓶取来,暂且为长老送行。” 于是满满地斟了一爵酒,递给八戒道:“长老,这杯酒,略表慰劳之意,等你捉得妖魔,救回小女,自有盛大的宴席相酬谢,还有千金重谢。”
那呆子接过酒杯,他这人虽然模样粗鲁,行事倒还有几分斯文。对着三藏深深地唱了个喏道:“师父,这酒本应该从你开始饮;但这是君王赐给我的,不敢违背,让老猪我先喝了,助助兴头,好去捉妖怪。”
那呆子一饮而尽,才又斟了一爵酒,递给师父。三藏道:“我不饮酒,你们兄弟俩喝吧。” 沙僧走上前接过了酒。八戒脚下生云,首接飞上了空中。国王见了道:“猪长老还会腾云!”
呆子走了之后,沙僧也把酒一饮而尽,说道:“师父!那黄袍怪抓住你的时候,我和二哥与他交战,也只是战成平手;如今二哥独自前去,恐怕打不过他。”
三藏道:“正是,徒弟啊,你去帮帮他吧。” 沙僧听了,也纵身腾云跟了上去。那国王慌了,拉住唐僧道:“长老,你且陪寡人坐坐,可别也腾云走了。” 唐僧道:“可怜啊,可怜!我半步也走不了!” 此时二人在殿上交谈暂且不表。
却说那沙僧追上八戒道:“哥哥,我来了。” 八戒道:“兄弟,你来做什么?” 沙僧道:“师父叫我来帮忙的。”
八戒大喜道:“说得对,来得好。我们俩齐心协力,去捉那怪物;就算没什么大功劳,也能在这国家扬扬我们的姓名。” 你看他们:驾着祥光辞别国界,带着氤氲瑞气离开京城。领了国王的旨意前往山洞,齐心协力去捉拿那妖怪。
他们两个没多久就到了洞口,按下云头。八戒抽出钯,朝着那波月洞的门,使尽全力一筑,把那石门筑出了斗来大小的一个窟窿。
吓得那看门的小妖打开门,看见是他们两个,急忙跑进去报道:“大王,不好了!那个长嘴大耳的和尚,和那个晦气脸的和尚,又来把我们的门都打破了!”
那怪惊道:“这还是猪八戒、沙和尚二人。我饶了他们的师父,他们怎么还敢再来打我的门!” 小妖道:“想来是忘了什么东西,回来取的吧。”
老怪 “咄” 的一声道:“胡说!忘了东西,就敢打上门来?肯定有别的缘故!” 急忙整理好披挂,握着钢刀,走出来问道:“你们这和尚,我既然饶了你们的师父,你们怎么还敢来打我的门?”
八戒道:“你这泼怪干的好事!” 老魔道:“什么事?” 八戒道:“你把宝象国三公主骗到洞里,倚仗强势霸占为妻,己经过了十三年了,也该把她还回去了。我奉国王的旨意,特地来捉拿你。你快快进去,自己把绳子绑好出来,还能免得老猪我动手!”
那老怪听了,十分恼怒。你看他咬牙切齿,咬得钢牙作响;眼睛瞪得滴溜溜圆;气势汹汹地举起刀来;凶巴巴地朝着八戒当头便砍。
八戒侧身躲过,用钉钯迎面还击;随后沙僧举起宝杖赶上前一起攻打。这一场在山头上的战斗,和之前不一样了。真的是:
言语差错招来恼怒,心意狠毒、情感伤害引发怒气。
这魔王挥舞着大钢刀,对着头就砍;那八戒的九齿钯,迎面对抗。
沙悟净挥动宝杖,那魔王抵挡着神兵。
一个凶猛的妖怪,两个神勇的和尚,来来往往打得十分激烈。
这个说:“你欺骗国家,理该死罪!”
那个说:“你多管闲事,好打不平!”
这个说:“你强娶公主,有伤国家体统!”
那个说:“不关你的事,别瞎争!”
算起来都是因为捎书的缘故,才使得僧人和妖魔双方不得安宁。
他们在那山坡前,战了有八十个回合,八戒渐渐支撑不住了,钉钯都举不起来,力气也跟不上了。
你知道为什么打不过那妖怪吗?当初刚开始战斗的时候,有那些护法诸神,因为唐僧在洞里,暗中帮助八戒、沙僧,所以才仅仅战成平手;此时诸神都在宝象国保护着唐僧,所以他们二人难以抵挡妖怪。
那呆子道:“沙僧,你先上去和他打着,让老猪我去方便一下。” 他就顾不上沙僧,一溜烟钻进那蒿草、薜萝、荆棘、葛藤里,也不管好歹,一头钻进去,哪管会不会刮破头皮,刺伤嘴脸,一下子躺倒,再也不敢出来。只留着半边耳朵,听着外面的动静。
那怪见八戒跑了,就朝着沙僧扑来。沙僧来不及防备,被那怪一把抓住,捉进了洞里。小妖们把沙僧西马攒蹄地捆了起来。
毕竟不知道他们到底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