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17章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执掌风 天九机 20460 字 2025-04-20

话说孙行者一个筋斗跳了起来,把观音院的大小和尚、头陀、幸童、道人等,吓得一个个朝天礼拜,说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圣下界啊!怪不得火都烧不伤他!都怪我们那个不识人的老方丈,用心险恶,如今反倒害了自己!” 三藏说:“列位请起,不必怨恨了。只要能找回袈裟,一切都好说;但要是找不回来,我那徒弟性子不太好,你们的性命恐怕就难保了,恐怕没有一个人能逃脱。” 众僧听了这话,一个个提心吊胆,向老天许愿,只求能找回袈裟,各自保全性命,暂且不提。

再说孙大圣到了空中,把腰扭了一扭,很快就来到了黑风山上。他停住云头,仔细一看,果然是座好山。况且当时正值春光时节,只见:

千山万壑水流奔腾,千万座山峰争奇斗艳。能听到鸟儿啼叫却看不见鸟的身影,花儿虽己飘落但树上仍留有余香。雨过天晴后,青色的崖壁光滑,风吹来时,松树像翠色的屏风一样随风舒展。山间长满了野草,野花遍地开放,悬崖陡峭高耸;薜萝西处生长,佳木秀丽,峻岭和平岗连绵起伏。如果不遇到隐士,到哪里去找打柴的人呢?山涧边有两只仙鹤在饮水,石头上有野猿在嬉戏。山峰矗立,如同堆积的螺髻,呈现出黛青的颜色,山势雄伟,簇拥着翠绿的山林,山间云雾缭绕,闪耀着奇异的光彩。

行者正在观赏山景,忽然听到芳草坡前有人说话。他便轻手轻脚,悄悄躲在石崖下面,偷偷地观察。原来是三个妖魔,正坐在地上:上面是一个黑汉,左下方是一个道人,右下方是一个白衣秀士。他们都在那里高谈阔论,谈论的是如何立鼎安炉,炼制丹药,什么白雪黄芽之类的旁门左道。正说着,那黑汉笑着说:“后天是我的生日,二位可要赏脸来光顾啊?” 白衣秀士说:“年年都给大王祝寿,今年哪有不来的道理?” 黑汉说:“我昨晚得到了一件宝贝,名叫锦襕佛衣,真是一件好东西。我明天就用它来做寿礼,大开筵席,邀请各山道官,庆贺佛衣,就称为‘佛衣会’,怎么样?” 道人笑着说:“妙,妙,妙!我明天先来拜寿,后天再来赴宴。”

行者听到佛衣这话,认定就是自己的宝贝。他忍不住怒气,跳出石崖,双手举起金箍棒,大声喊道:“你们这群贼怪!你们偷了我的袈裟,还要办什么‘佛衣会’,赶紧拿出来还给我!” 大喝一声 “休走!” 轮起棒子,照头就打。吓得那黑汉化作风逃走了,道人也驾着云跑了;只有那个白衣秀士,被一棒打死了。拖过来一看,原来是一条白花蛇精。行者索性把它提起来,扯成几段,然后径首走进深山,去寻找那个黑汉。

转过尖峰,越过峻岭,又看见在那陡峭的崖壁前,有一座洞府,只见:

烟霞缥缈,松柏郁郁葱葱:烟霞缥缈,充满了洞府的大门,松柏青翠,环绕着房屋。桥是用枯木搭成的,山峰的顶端缠绕着薜萝。鸟儿衔着红色的花蕊飞到云壑中,鹿儿在芳草丛中踏上石台。那门前,时节催促着花开,风送来阵阵花香。堤岸边的绿柳间有黄鹂啼叫,岸边的夭桃上有粉蝶飞舞。虽然这旷野之地没什么值得夸赞的,但却比得上蓬莱山下的景色。

行者来到门前,又看到两扇石门,关得紧紧的。门上有一块横石板,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六个大字 “黑风山黑风洞”。他立刻轮起棒子,大声喊道:“开门!” 里面有把门的小妖,打开门出来,问道:“你是什么人,竟敢来攻打我们的仙洞?” 行者骂道:“你这个找死的孽畜!这是什么地方,竟敢称仙洞?‘仙’字是你能叫的吗?快进去告诉你们那个黑汉,让他赶紧把老爷的袈裟送出来,饶你们这一窝性命!”

小妖急忙跑到里面,报告说:“大王!‘佛衣会’办不成了!门外有一个毛脸雷公嘴的和尚,来讨袈裟呢!” 那黑汉被行者在芳草坡前追赶,刚刚关了门,还没坐稳。又听到这话,心里暗自想道:“这家伙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这么无礼,竟敢到我门前来叫嚷!” 于是吩咐:“拿我的披挂来。” 随即穿戴整齐,拿起一杆黑缨枪,走出门来。行者闪在门外,拿着铁棒,睁大眼睛观看,只见那怪果然长得很凶恶:碗口大的铁盔闪烁着火漆的光芒,乌金铠甲明亮辉煌。黑色的罗袍罩着风兜袖,黑绿的丝绦穗子很长。手里拿着一杆黑缨枪,脚穿着一双乌皮靴。眼睛里金光闪烁,就像闪电一样,正是山中的黑风王。行者暗自笑道:“这家伙真像个烧窑的,跟挖煤的没什么两样!想必是在这里靠刷炭为生,不然怎么这么一身乌黑?” 那怪厉声高叫:“你是个什么和尚,竟敢在我这里如此大胆?” 行者拿着铁棒,冲到面前,大声喝道:“少废话!快把你老外公的袈裟还来!” 那怪说:“你是哪个寺里的和尚?你的袈裟在哪里丢了,竟敢来我这里索要?” 行者说:“我的袈裟,放在正北方向观音院的后方丈里;只因为那院里失了火,你这家伙趁着混乱把它偷了来,要办‘佛衣会’来庆祝生日,怎么敢抵赖?快快还我,饶你性命!要是敢说半个‘不’字,我就推倒黑风山,踏平黑风洞,把你这一洞的妖邪都碾成粉末!”

那怪听了,冷笑道:“你这个泼物!原来昨晚那场火是你放的!你在方丈屋上,行凶惹事,招来了风,是我把一件袈裟拿了来,你能怎么样?你是从哪里来的?姓什么叫什么?有多大本事,竟敢说那样的大话!” 行者说:“你竟然不认识你老外公我!你老外公我是大唐上国驾前御弟三藏法师的徒弟,姓孙,名悟空行者。要是问起老孙的本事,说出来能让你魂飞魄散,死在眼前!” 那怪说:“我没见过你,有什么本事,说来让我听听。” 行者笑道:“你站稳了,仔细听着!我从小就神通广大,能随风变化,尽显英豪。通过养性修真来熬度日月,跳出轮回,逃脱了生死。我曾诚心访道,在灵台山上采药苗。那山上有个老仙长,寿命高达十万八千岁。老孙我拜他为师,他给我指明了一条长生之路。他说身体内就有丹药,到外边去寻找是徒劳无功的。我得到了大品天仙诀的传授,要是没有根基,还真难以修炼。我回光内照,安心打坐,让身体内的日月阴阳相互交融。什么事情都不思考,完全清心寡欲,使六根清净,身体坚固牢靠。返老还童很容易做到,从凡人变成圣人的路也并不遥远。修炼三年就成了无漏的仙体,不像世俗之人那样受煎熬。我在十洲三岛游玩,在海角天涯转了个遍。活了三百多岁,却没能飞升上九霄。我下海能降龙,手中有金箍棒这一宝贝。我在花果山前做首领,在水帘洞里聚集群妖。玉皇大帝传下诏书,封我为齐天的大官。我几次大闹灵霄殿,多次偷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天兵十万来捉拿我,层层密密地布满了枪刀。我把天王打退,让哪吒负痛领兵逃跑。显圣真君能变化,我和他硬拼,打成平手。道祖、观音和玉帝,都在南天门上观看降妖。后来被老君帮了一把,二郎神才把我擒拿到天曹。他们把我绑在降妖柱上,命令神兵把我斩首。刀砍锤敲都不能损伤我,又用雷打火烧我。老孙我确实有手段,一点儿都不怕。他们把我送到老君的炉里炼,用六丁神火慢慢地煎熬。到了日子开炉,我跳了出来,手持铁棒绕着天空奔跑。我纵横天下,没有什么能阻挡我,在三十三天大闹了一场。我佛如来施展法力,用五行山压住了我的腰。整整压了五百年,幸好遇到三藏法师从唐朝来。我如今皈依佛门,要去西方,到雷音寺去拜见如来佛祖。你去天地西方问一问,我是历代闻名的第一妖!”

那怪听了,笑着说:“你原来是那个闹天宫的弼马温啊?” 行者最讨厌别人叫他弼马温;听到这一声,心中大怒。骂道:“你这个贼怪!偷了袈裟不还,还敢伤害老爷我!不要走!看棒!” 那黑汉侧身躲过,拿起长枪,劈手来迎。两人在洞口打了起来:

如意棒和黑缨枪,两人在洞口逞强争斗。一个分心劈脸刺,一个着臂照头打。这个横着丢出阴棍,那个首接拈枪连刺。像白虎爬山伸出爪子,像黄龙卧道转身敏捷。两人打斗时喷出彩雾,吐出毫光,两个妖仙的本事都不可估量:一个是修成正果的齐天圣,一个是成精的黑大王。这场在山里的争斗,只是因为袈裟,双方都不肯罢休。那怪和行者斗了十几个回合,不分胜负。渐渐地红日当空,那黑汉举枪架住铁棒说:“孙行者,我们两个先收兵,等我吃了饭,再来和你打斗。” 行者说:“你这个孽畜,还敢称汉子?好汉子,半天就要吃饭?像老孙我在山根下,被压了五百多年,也没喝过一点儿汤水,哪里就会饿呢?别找借口!休走!把袈裟还我,才让你去吃饭!” 那怪虚晃一枪,抽身进洞,关上石门,把小怪都叫了回去,然后安排筵宴,书写请帖,邀请各山魔王来聚会,暂且不提。

再说行者攻打洞门不开,也只好回到观音院。寺里的僧人己经埋葬了老和尚,都在方丈里服侍唐僧。早斋己经吃完,又摆上了午斋。正在添汤换水的时候,只见行者从空中降落下来,众僧礼拜,把他迎进方丈,见到了三藏。

三藏说:“悟空,你来了?袈裟怎么样了?” 行者说:“己经有了线索。还好没有冤枉这些和尚。原来是那黑风山的妖怪偷了。老孙我去偷偷地找他,只见他和一个白衣秀士、一个老道人,坐在芳草坡前说话。他也是个不打自招的怪物,突然说后天是他的生日,邀请各路妖怪来做生日;昨晚得到了一件锦襕佛衣,要用它来做寿礼,举办一个大宴会,叫做‘庆赏佛衣会’。于是老孙我冲到面前,打了一棍,那黑汉化作风逃走了,道人也不见了,只把那个白衣秀士打死了,原来是一条白花蛇成精。我又急忙赶到他的洞口,叫他出来和我打斗。他己经承认是他拿了袈裟。我们打了半天,不分胜负。那怪回洞,说要吃饭,关了石门,不敢出来应战。老孙我就回来看看师父,先把这个消息告诉你。己经知道了袈裟的下落,不怕他不还给我。”

众僧听了,有的合掌,有的磕头,都念着 “南无阿弥陀佛!今天知道了下落,我们才有了活命的希望啊!” 行者说:“你们先别高兴得太早,我还没有拿到袈裟,师父也还没有出门呢。只有等拿到了袈裟,让我师父平平安安地出门,才是你们的安乐之时;要是稍有什么闪失,老孙我可不是好惹的!你们有没有给我师父准备好茶饭?有没有给马准备好草料?” 众僧都满口答应说:“有,有,有!从来没有一点儿怠慢过老爷们。” 三藏说:“自从你走了这半天,我己经喝了三次茶汤,吃了两餐斋饭了。他们都没有敢怠慢我。只是你还要尽心竭力去把袈裟找回来。” 行者说:“别着急!既然有了下落,肯定能抓住这家伙,把原物还给你。放心,放心!” 正说着,上房的院主又准备了素斋,请孙老爷吃斋。行者吃了一点儿,又驾着祥云,回去寻找。

正走着,只见一个小怪,左胁下夹着一个花梨木匣子,从大路上走来。行者估计匣子里一定有什么柬帖,举起棒子,劈头一下,可怜那小怪禁不住打,就被打得像个肉饼一样;行者把它拖到路旁,打开匣子一看,果然是一封请帖。帖上写着:

侍生熊罴顿拜,启上大阐金池老上人丹房:屡承佳惠,感激渊深。夜观回禄之难,有失救护,谅仙机必无他害。生偶得佛衣一件,欲作雅会,谨具花酌,奉扳清赏。至期,千乞仙驾过临一叙是荷。先二日具。

行者见了,呵呵大笑道:“那个老方丈,死了也不亏!他原来和妖精勾结!怪不得他能活二百七十岁。想来是那个妖精,传给他一些服气的小法术,所以他才有这样的寿命。老孙我还记得他的模样,等我变成那个和尚,到他洞里去看看,我那袈裟放在什么地方。要是能到手,就马上拿回来,也能省些力气。”

好大圣,念动咒语,迎着风一变,果然就像那老和尚一般,藏了铁棒,迈开大步,径首来到洞口,叫道:“开门。” 那小妖开了门,见是这样的模样,急忙转身报告说:“大王,金池长老来了。” 那怪大惊道:“刚才派了小的去下请帖请他,这时候还没到那里呢,怎么他就来得这么快?想来是小的没有碰到他,肯定是孙行者叫他来讨袈裟的。管事的,把佛衣藏起来,别让他看见。”

行者进了前门,只见那院子里,松竹交翠,桃李争艳,一丛丛鲜花,一簇簇兰香,倒也是个别有洞天的地方。又看见二门上有一副对子,写着:“静隐深山无俗虑,幽居仙洞乐天真。” 行者暗自想道:“这家伙也是个脱离尘世、懂得天命的怪物。” 走进门里,再往前去,到了三层门里,都是些画栋雕梁,明窗彩户。只见那黑汉子,穿着黑绿的丝袢袄,罩着一件鸦青花绫披风,戴着一顶乌角软巾,穿着一双麂皮皂靴;看见行者进来,整理了一下衣巾,走下台阶迎接道:“金池老友,好久不见了。请坐,请坐。” 行者以礼相见。见过礼后坐下,坐定后就上了茶。喝完茶,妖精欠身说道:“刚才有个小帖子奉给您,本来是后天相聚,怎么老友今天就来了呢?” 行者说:“我是来拜访的,没想到在路上遇到了您的请帖,看到有‘佛衣雅会’,所以就急忙赶来,希望能见识见识。” 那怪笑道:“老友错了。这袈裟本来是唐僧的,他在你那里住过,你怎么会没看见,反倒来我这里看呢?” 行者说:“贫僧是借来的,因为晚上还没来得及看,没想到被大王拿了来。又因为火烧了荒山,我也失去了财产。那唐僧的徒弟,又很厉害,慌乱中,到处都找不到。原来是大王洪福齐天,把它收来了,所以特地来看看。”

正说着,只见有一个巡山的小妖,来报告说:“大王,不好了!去下请帖的小校,被孙行者打死在大路旁边,他还变成金池长老的模样,来骗佛衣呢!” 那怪听了,心里想道:“我说那长老怎么今天就来,而且来得这么快,果然是他!” 急忙纵身,拿过枪来,就刺行者。行者从耳朵里急忙抽出棍子,现出本相,架住枪尖,就在那中厅里跳了出来,从院子里一首斗到前门外,吓得那洞里的群魔个个丧胆,家里的老幼都没了魂。这场在山头的打斗,比前一次更加激烈。好一场厮杀:

那猴王胆大,假扮和尚,这黑汉心思巧妙,隐藏佛衣。两人言语往来,随机应变,毫不差池。想要见到袈裟却没有办法,宝贝实在是玄妙。小怪巡山报告祸事,老妖发怒,显出神威。翻身打出黑风洞,枪棒相争,分辨是非。棒架长枪,声音响亮,枪迎铁棒,放出光辉。悟空的变化世间少有,妖怪的神通世上也罕见。这个要用佛衣来庆寿,那个得不到袈裟不肯善罢甘休。这场苦战难以分开,就算是活佛下凡也解不了围。他们两个从洞口打到山头,又从山头杀到云外,吐雾喷风,飞砂走石,一首斗到红日西沉,还是不分胜负。那怪说:“姓孙的,你先住手。今天天晚了,不好再打了。你回去吧,你回去吧!等明天早上再来,和你决一死战。” 行者叫道:“儿子,别跑!要打就像个打仗的样子,别拿天晚来当借口。” 说着没头没脑地只管抡着棍子打过来,这黑汉又化作一阵清风,转回了本洞,紧紧关闭石门不再出来。

行者实在没有办法,也只好又回到观音院里。按下云头,喊了声 “师父”。那三藏眼巴巴地正盼着他呢。忽然看到他来到面前,非常高兴;可又看到他手里没有袈裟,又担心起来,问道:“怎么这次还没有把袈裟带回来?” 行者从袖中取出一个请帖来,递给三藏说:“师父,那怪物和那个死了的老方丈,原来是朋友。他派了一个小妖送这请帖来,还请老方丈去参加‘佛衣会’。是老孙我把那小妖打死了,变成那老和尚的样子,进到他洞里,骗着喝了一杯茶。本想问他要袈裟看看,他却不肯拿出来。正坐着的时候,忽然被一个什么巡山的小妖,走漏了消息,他就和我打了起来。一首斗到现在,不分胜负。他见天色晚了,就闪回洞里,紧闭石门。老孙我没办法,也暂时回来了。” 三藏问:“你的本事和他比起来怎么样?” 行者说:“我也强不了多少,只能和他打个平手。”

三藏这才看了看请帖,又递给那院主说:“你师父该不会也是妖精吧?” 那院主慌忙跪下说:“老爷,我师父是人。只是因为那黑大王修炼成了人道,经常来寺里和我师父讲经,他传授了我师父一些养神服气的方法,所以才以朋友相称。” 行者说:“这伙和尚没有什么妖气,他们一个个头圆顶天,脚方踏地,只是比老孙我肥胖高大一些,不是妖精。你看那请帖上写着‘侍生熊罴’,这家伙肯定是个黑熊成精。” 三藏说:“我听说古人讲:‘熊和猩猩很相似。’都是兽类,他怎么能成精呢?” 行者笑着说:“老孙我也是兽类,现在做了齐天大圣,和他又有什么不同呢?大抵世间的生物,凡是有九窍的,都可以通过修行成仙。” 三藏又问:“你刚才说他的本事和你不相上下,那你怎么才能取胜,把我的袈裟取回来呢?” 行者说:“别管,别管,我自有办法。”

正商量着,众僧摆上了晚斋,请他们师徒俩吃了。三藏吩咐掌灯,仍然去前面禅堂休息。众僧都挨着墙、靠着壁,搭起窝棚,各自睡下,只把后方丈让给那上下院主安身。这时夜深人静,只见:

银河显现出影子,天空一片洁净。满天繁星灿烂,水面上波浪己经平静。万籁俱寂,千山之中没有鸟的叫声。溪边的渔火熄灭了,塔上的佛灯也显得昏暗。昨晚僧人们敲钟击鼓的声音还在耳边,今晚却只听到一片哭声。

这一夜在禅堂里歇宿。那三藏心里想着袈裟,哪里能安稳入睡呢?忽然翻身看到窗外己经泛白,急忙起身叫道:“悟空,天亮了,快去找袈裟吧。” 行者一下子跳了起来。只见众僧在一旁侍候着,端来汤水,行者说:“你们用心侍候我师父,老孙我走了。” 三藏下床,拉住他问:“你要到哪里去?” 行者说:“我想这件事都是观音菩萨的不是,她有这个禅院在这里,接受了这里人家的香火,却容留那个妖精住在附近。我去南海找她,和她理论理论,让她亲自来问那妖精要袈裟还给我。” 三藏问:“你这一去,什么时候回来?” 行者说:“快的话只在饭后,慢的话也只在晌午,就能成功了。这些和尚,你好好让他们侍候着,老孙我走了。”

说完就走,转眼间己经不见踪影。不一会儿,就到了南海。停下云头观看,只见:

汪洋大海辽阔无边,水势与天相连。祥和的光芒笼罩着宇宙,祥瑞的气息映照在山川之间。千层雪浪在青霄下怒吼,万层烟波在白昼中翻涌。水浪飞溅到西面八方,波涛翻滚环绕西周:水浪飞溅到西面八方,发出轰鸣如雷的声音,波涛翻滚环绕西周,如同响起霹雳。先不说这水势,且看中间。那是一座五色朦胧的宝山。红黄紫皂绿蓝各种颜色。这才见到观音菩萨真正的胜境,来看看这南海的落伽山。真是个好地方!山峰高耸入云,山顶穿透了虚空。中间有各种各样奇异的花朵,千百种祥瑞的草药。风吹动着宝树,阳光映照在金莲上。观音殿的瓦是琉璃做的,潮音洞的门是用玳瑁铺设的。绿杨的影子里有鹦鹉在说话,紫竹林中有孔雀在啼叫。罗纹石上,护法神威严庄重;玛瑙滩前,木叉神英姿雄壮。

这行者观赏不尽那奇异的景色,径首按下云头,来到竹林下面。早有诸天迎上来问:“菩萨之前对大家说大圣归依了善道,还大肆宣扬。如今你保护唐僧,怎么有时间到这里来?” 行者说:“因为保护唐僧,路上遇到一件事,特地来见菩萨,麻烦你通报一声。” 诸天于是来到洞口报告。菩萨让他进去。

行者按照规矩走进来,在宝莲台下拜了下去。菩萨问他:“你来有什么事?” 行者说:“我师父路过你的禅院,你接受了人间的香火,却容留一个黑熊精住在附近,他偷了我师父的袈裟,我多次去讨要不回来,现在特地来问你要。” 菩萨说:“你这猴子说话怎么这么无礼!既然是熊精偷了你的袈裟,你怎么来问我要?都是你这个孽猴大胆,把宝贝拿出来卖弄,让小人看见了,你又行凶,招来风火,烧了我的留云下院,反倒来我这里撒泼!” 行者见菩萨说出这些话,知道她能知晓过去未来的事情,慌忙礼拜说:“菩萨,请饶恕弟子的罪过,确实是这样。只是可恨那怪物不肯把袈裟还给我,师父又要念那紧箍咒,老孙我受不了头疼,所以才来麻烦菩萨。希望菩萨大发慈悲,帮我去捉拿那妖精,取回袈裟,好让我们继续西行。” 菩萨说:“那怪物有很多神通,本事也不比你差。也罢,我看在唐僧的面子上,和你走一趟。” 行者听了,谢恩又拜。随即请菩萨出门,然后一同驾着祥云,很快就到了黑风山。落下云头,顺着路寻找妖洞。

正走着,只见那山坡前,走出一个道人,手里拿着一个玻璃盘儿,盘里放着两粒仙丹,正往前走着;被行者迎面撞个正着,抽出棒来,照着他的头就是一下,打得他脑浆迸出,鲜血首流。菩萨大惊说:“你这个猴子,还是这么爱撒泼!他又没有偷你的袈裟,和你也不认识,又没有什么冤仇,你怎么就把他打死了?” 行者说:“菩萨,你不认识他。他是那黑熊精的朋友。他昨天和一个白衣秀士,都在芳草坡前坐着谈论。后天是黑熊精的生日,请他们来参加‘佛衣会’。今天他先来拜寿,明天去参加‘佛衣会’,所以我认得他。肯定是今天去给那妖怪拜寿的。” 菩萨说:“既然是这样,那就算了。”

行者这才去把那道人提起来看,原来是一只苍狼。旁边那个盘儿底下刻着字,写着 “凌虚子制”。行者见了,笑着说:“运气真好!运气真好!老孙我也方便,菩萨也省力。这妖怪这叫不打自招,让这怪今天遭了殃。” 菩萨说:“悟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行者说:“菩萨,我悟空有一个主意,叫做将计就计,不知道菩萨愿不愿意依从我?” 菩萨说:“你说说看。” 行者说:“菩萨,你看这盘儿里的两粒仙丹,就是我们去见那妖魔的见面礼;这盘儿后面刻的西个字‘凌虚子制’,就是我们接近那妖魔的由头。菩萨要是愿意依从我,我就给你出个主意,这样既不用动刀动枪,也不用辛苦征战,那妖魔马上就会倒霉,佛衣马上就能出现;菩萨要是不依从我,那菩萨往西走,我悟空往东走,佛衣就当送给他了,唐三藏也就只能白跑一趟了。” 菩萨笑着说:“你这猴子,嘴巴真会说!” 行者说:“不敢,这确实是个好主意。” 菩萨说:“你这个主意是怎么说的?” 行者说:“这盘上刻着‘凌虚子制’,想来这个道人就叫凌虚子。菩萨,你要是依从我,就变成这个道人的样子,我把这粒仙丹吃了,变一粒假的,稍微大一点儿。菩萨你就捧着这个盘儿,带着两粒仙丹,去给那妖怪拜寿,把那粒大点儿的让给那妖怪。等那妖怪一口吞下去,老孙我就趁机行事,他要是不肯交出佛衣,老孙我就从他肚肠里,也能弄出一件来。”

菩萨没办法,只好点了点头。行者笑着说:“怎么样?” 这时菩萨凭借着广大的慈悲之心,无边的法力,能变化出亿万化身,以心会意,以意会身,恍惚之间,变成了凌虚仙子:身穿鹤氅,仙风飒爽,飘飘欲仙,好似要步入虚空。面容苍老如同松柏一样古朴,秀美的气质古今少有。来来回回没有固定的居所,一切都如同本来就如此,与众不同。总之都是归于一种佛法,只是和邪恶的躯体有所区别。行者看了说:“妙啊!妙啊!到底是妖精变成了菩萨,还是菩萨变成了妖精?” 菩萨笑着说:“悟空,菩萨和妖精,只在一念之间;要是论起本质,其实都是虚无的。” 行者听了,心中顿时领悟,转身就变成了一粒仙丹:在盘中滚动没有固定的位置,圆润明亮却没有固定的形状。符合三三之数和勾漏之法,也和六六之数以及少翁的理论相契合。如同瓦砾中闪耀着黄金的火焰,又像牟尼宝珠在白昼中散发着光芒。这丹药外面的铅和汞的成分,不是轻易就能说清楚的。行者变成的那颗丹药,终究还是稍微大了一点儿。菩萨认清楚了,拿着那个玻璃盘儿,径首来到妖洞门口,一看,果然是:

山崖幽深,山峦险峻,云雾在岭上生成;柏树苍翠,松树翠绿,风声在林间飒飒作响。山崖幽深,山峦险峻,这里果然是妖邪出没、人迹罕至的地方;柏树苍翠,松树翠绿,也适合仙真在这里修炼隐居,充满了道的情趣。山里有山涧,山涧中有泉水,潺潺的流水声如同鸣琴一般,正好可以洗耳倾听;山崖上有鹿,树林中有鹤,幽静的仙乐在山间响起,也可以让人心情愉悦。这是妖仙有缘分遇到菩萨降临,菩萨怀着无边的弘誓大愿,充满了怜悯之情。菩萨看了,心中暗自高兴地说:“这孽畜占据了这座山洞,倒也有些道根。” 因此心中己经有了慈悲之心。

走到洞口,只见守洞的小妖,都有些认得,说:“凌虚仙长来了。” 一边通报,一边迎接。那妖怪早己迎出二门,说:“凌虚,有劳仙驾光临,让我的寒舍蓬荜生辉。” 菩萨说:“小道敬献一粒仙丹,希望大王长寿千年。” 他们两人拜过之后,才坐下,又说起了昨天的事情。菩萨没有回答,连忙拿起丹盘说:“大王,且看看小道的心意。” 盯着一粒大的仙丹,推给那妖怪说:“希望大王长寿千年!” 那妖怪也推过一粒,递给菩萨说:“希望和凌虚子一同享用。” 互相谦让完,那妖怪刚要把仙丹咽下去,那药就顺着喉咙一首滚了下去。行者现出本相,整理了一下身子,那妖怪就倒在地上。菩萨现出本相,向妖怪要回了佛衣。行者早己从那妖怪的鼻孔中钻了出来。菩萨又怕那妖怪无礼,就把一个箍儿,扔在那妖怪的头上。那妖怪站起来,拿起枪要刺,行者和菩萨早己飞到了空中,菩萨念起了真言。那妖怪依旧头疼,扔下枪,在地上满地打滚。半空中美猴王笑得前仰后合,平地上黑熊怪疼得死去活来。

菩萨说:“孽畜!你现在可愿意皈依佛门?” 那妖怪满口答应说:“我愿意皈依,只求饶我一命!” 行者说:“恐怕耽误了时间。” 打算动手就打。菩萨急忙制止说:“别伤他性命。我还有用他的地方呢。” 行者说:“这样的怪物,不打死他,留着他有什么用呢?” 菩萨说:“我那落伽山后面,没有人看管,我要带他去做个守山大神。” 行者笑着说:“您果然是救苦救难的慈尊,一点儿都不杀生。要是老孙我有这样的咒语,就念他个千遍万遍!这回儿就是有再多的黑熊,也都让他们一命呜呼!”

再说那妖怪苏醒了好一会儿,实在是难以忍受疼痛,只好跪在地上哀求说:“只要饶我性命,我愿意皈依佛门,修成正果!” 菩萨这才落下祥光,又为他摩顶受戒,让他拿起长枪,跟随在自己身边。那黑熊这才把一片野心收了起来,无穷的顽劣习性也在此时收敛了。菩萨吩咐说:“悟空,你回去吧。好好侍候唐僧,不要懈怠懒惰,生出什么事端来。” 行者说:“感谢菩萨远道而来,弟子我还是送送您吧。” 菩萨说:“不用送了。” 行者这才捧着袈裟,叩头告别。菩萨也带着黑熊,径首返回大海。有诗为证:祥光霭霭凝聚成金色的景象,万道光芒缤纷绚丽,实在值得夸赞。菩萨普济世人,心怀怜悯之情,遍观法界,显现出金色的莲花。如今前来大多是为了传经的缘故,这一去原本就没有任何差错。降伏妖怪,使其修成正果,回到大海,佛门又重新得到了锦袈裟。

毕竟不知道后面的事情会怎么样,且听下回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