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15章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执掌风 天九机 16684 字 2025-04-19

话说行者侍奉着唐僧向西行进,走了几天,正值腊月寒冬,北风凛冽,地面冰冻溜滑。他们走的是悬崖峭壁、崎岖难行的路,翻越的是层峦叠嶂、险峻的山峰。三藏骑在马上,远远听到呼呼啦啦的水声十分刺耳,便回头叫道:“悟空,是哪里的水在响?” 行者说:“我记得这里叫做蛇盘山鹰愁涧,想必是涧里的水在响。” 话还没说完,马己走到涧边,三藏拉紧缰绳观看。但见:

涓涓的寒流穿过云雾,清清的水波映着红日泛着红光。那声音在夜里的山谷中回荡,在晨雾中闪耀着五彩霞光。千仞高的波浪飞溅起如碎玉般的水花,一泓溪水在清风中发出怒吼。水流汇入那万顷烟波之中,鸥鹭自在相安,不见渔人垂钓。

师徒二人正看着,只见涧中一声巨响,钻出一条龙来,它推波掀浪,从山崖边蹿出,就来抢长老。吓得行者丢下行李,把师父抱下马来,转身就跑。那条龙追赶不上,就把他的白马连带着马鞍缰绳一口吞进肚里,然后又潜回水中藏了起来。行者把师父送到高地上坐下,回来牵马挑担,却只剩下一担行李,不见了马匹。他把行李担拿到师父面前说:“师父,那孽龙也不见踪影了,只是惊跑了我的马。” 三藏说:“徒弟啊,怎样才能找到马呢?” 行者说:“放心,放心,等我去看看。”

他打了个呼哨,跳到空中。睁开火眼金睛,用手搭着凉篷,西下里查看,却根本不见马的踪迹。他按落云头,回来报告说:“师父,我们的马肯定是被那龙吃了,西下里再也找不到。” 三藏说:“徒弟呀,那家伙能有多大的嘴,竟然把那么大一匹马连鞍辔都吃了?想来是受惊挣脱缰绳,跑到那山凹里去了。你再仔细找找。” 行者说:“你也不了解我的本事。我这双眼,白天能看清一千里路内的吉凶。像那千里之内,蜻蜓展翅我都能看见,更何况那匹大马,我怎么会看不见!” 三藏说:“既然是它吃了,我可怎么前进啊!可怜啊!这万水千山的,怎么能走得过去!” 说着话,泪水如雨般落下。

行者见他哭起来,哪里忍得住心中的暴躁,大声喊道:“师父别这么脓包样!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找到那家伙,让他还我马匹就是了!” 三藏赶忙拉住他说:“徒弟啊,你去哪里找他?只怕他暗地里蹿出来,那不又把我也害了?到那时人马两亡,可怎么办才好!” 行者听了这话,更加恼怒,叫喊如雷道:“你太没用了,没用!又想骑马,又不让我去,照这样看着行李,坐到老算了!”

正怒气冲冲地叫嚷着,难以平息怒火时,只听到空中有人说话,叫道:“孙大圣别恼,唐御弟别哭。我们是观音菩萨派来的一路神灵,特地来暗中保护取经的人。” 长老听了,慌忙礼拜。行者说:“你们是哪几个,报上名来,我好点名。” 众神说:“我们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谛、西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各自轮流值日听候吩咐。” 行者说:“今天先从谁开始?” 众揭谛说:“丁甲、功曹、伽蓝轮流值班。我们五方揭谛,只有金头揭谛昼夜不离左右。” 行者说:“既然这样,不当值的先退下,留下六丁神将与日值功曹和众揭谛保护我师父。等老孙去寻找涧中的孽龙,让他还我马来。” 众神听从命令。三藏这才放下心来,坐在石崖上,吩咐道:“行者小心。” 行者说:“只管放宽心。” 好猴王,束了束棉布首裰,撩起虎皮裙子,握着金箍铁棒,抖擞精神,径首来到涧边,半云半雾地在水面上高声叫道:“泼泥鳅,还我马来!还我马来!”

话说那龙吃了三藏的白马,伏在涧底中间,潜藏着养精蓄锐。只听到有人叫骂着要马,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急忙纵身跃出,翻波逐浪,跳了上来,说道:“是哪个敢在这里口出狂言伤害我?” 行者见到他,大喝一声:“别走!还我马来!” 轮起金箍棒,劈头就打。那条龙张牙舞爪地来抓他。他们两个在涧边这一场争斗,果然十分勇猛。但见:

龙伸出锋利的爪子,猴举起金箍棒。那个龙须垂下像白玉线,这个猴眼闪烁像赤金灯。那个龙须下的明珠喷出彩雾,这个手中的铁棒舞动狂风。那个是迷失本性的恶徒,这个是敢欺天将的妖精。他们两个都因为遭遇劫难,如今为了成功各自施展本领。来来往往,战了许久,盘旋了好一会儿,那条龙筋疲力尽,无法抵挡,转身又蹿进水里;深深藏在涧底,再也不出来。被猴王骂个不停,它也只装作耳聋。

行者无可奈何,只得回去见三藏说:“师父,这个妖怪被老孙骂了出来,他和我争斗了许久,因为害怕战斗而逃走,只躲在水中间,再也不出来了。” 三藏说:“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他吃了我的马?” 行者说:“你看你说的什么话!要不是他吃了,他还肯出来应声,和老孙作对?” 三藏说:“你前些天打虎的时候,曾说有降龙伏虎的本事,今天怎么就不能降伏他呢?” 原来那猴子最受不得别人激他。见三藏抢白了他这一句,他就显出神威道:“不用说,不用说!等我再和他较量一番!”

这猴王迈开大步,跳到涧边,使出那翻江搅海的神通,把鹰愁陡涧原本清澈见底的水,搅得像那九曲黄河泛滥时的波浪一样。那孽龙在深涧中,坐卧不宁,心中想道:“这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我才逃脱了天条的死罪,不到一年,在这里随缘度日,又撞上这么个泼魔,他来害我!” 你看他越想越恼,受不了这委屈,咬着牙,跳了出去,骂道:“你是哪里来的泼魔,竟敢这样欺负我!” 行者说:“你别管我从哪里来,你只要还了马,我就饶你性命!” 那龙说:“你的马被我吞进肚里了,怎么吐得出来!不还你,你能把我怎么样!” 行者说:“不还马就看棍!我就打死你,抵偿我马的性命!” 他们两个又在山崖下苦苦争斗起来。没打几个回合,小龙实在难以抵挡,将身子一晃,变成一条水蛇,钻进草丛中去了。

猴王拿着金箍棒,追上前去,拨开草丛寻找水蛇,却一点踪迹也没有。急得他火冒三丈,念了一声 “唵” 字咒语,立即唤出当坊土地、本处山神,他们一齐跪下说:“山神、土地来拜见。” 行者说:“伸出你们的小腿来,各打五棍见个面,给老孙消消气!” 二神叩头哀告道:“希望大圣手下留情,容小神禀告。” 行者说:“你想说什么?” 二神说:“大圣一向被困,小神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出来,所以没有迎接,万望恕罪。” 行者说:“既然这样,我暂且不打你们。我问你们:鹰愁涧里的怪龙是从哪里来的?他为什么抢了我师父的白马吃了?” 二神说:“大圣向来没有师父,原本是个不服从天地管束的混元上真,怎么会有师父的马呢?” 行者说:“你们不了解情况。我因为犯了欺骗天庭的事,整整受了这五百年的苦难。如今承蒙观音菩萨劝我向善,让唐朝的真僧把我救了出来,让我跟他做徒弟,前往西天拜佛求经。因为路过这里,丢了我师父的白马。” 二神说:“原来是这样。这涧中向来没有妖怪,只是又深又陡又宽阔,水光清澈见底,乌鸦喜鹊都不敢飞过;因为水太清澈能照见自己的影子,它们就以为是同类的鸟,往往会跳进水里:所以名叫‘鹰愁陡涧’。只是前些年,观音菩萨因为寻访取经人,救了一条玉龙,把他送到这里,让他等候取经人,不许为非作歹,他只是饿了的时候,上岸来抓些鸟鹊吃,或者捉些獐鹿来吃。不知道他怎么这么无知,今天冲撞了大圣。” 行者说:“第一次,他还和老孙交手,盘旋了几个回合;第二次,是老孙叫骂,他就再不出来了。因此我使了个翻江搅海的法子,搅混了他涧里的水,他就蹿了上来,还要争斗。没想到老孙的棍子重,他招架不住,就变成一条水蛇,钻到草丛里去了。我赶来找他,却没有踪迹。” 土地说:“大圣有所不知。这条涧有千万个孔窍相通,所以这波澜才如此深远。想来这里也有一个孔窍,他钻下去了。也不必大圣发怒在这里找寻;要擒住这个家伙,只消请观音菩萨来,他自然就会降服。”

行者听了,叫来山神、土地,一起去见了三藏,把前面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三藏说:“要是去请菩萨,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贫僧又饥又寒怎么受得了!” 话还没说完,只听到暗空中有金头揭谛叫道:“大圣,你不用动身,小神去请菩萨来。” 行者大喜,说道:“有劳,有劳!快去吧,快去吧!” 那揭谛急忙驾起云头,径首前往南海。行者吩咐山神、土地守护师父,日值功曹去寻找斋饭,他又去涧边巡视暂且不表。

话说金头揭谛,驾着云,很快就到了南海。按下祥光,径首来到落伽山紫竹林中,通过金甲诸天与木叉惠岸转达,见到了菩萨。菩萨说:“你来有什么事?” 揭谛说:“唐僧在蛇盘山鹰愁陡涧丢了马,急得孙大圣进退两难。问了当地的土神,说是菩萨送到那里的孽龙吞了马,那大圣让小神来请菩萨降伏这孽龙,还他马匹。” 菩萨听了说:“这孽龙本是西海敖闰的儿子。他因为纵火烧了殿上的明珠,他父亲告他忤逆,在天庭上犯了死罪,是我亲自去见玉帝,把他讨下来,让他给唐僧做个脚力。他怎么反而吃了唐僧的马?这么说,等我去一趟。” 那菩萨走下莲台,离开仙洞,和揭谛驾着祥光,越过南海而来。有诗为证:

佛说蜜多三藏经,菩萨扬善满长城。

摩诃妙语通天地,般若真言救鬼灵。

致使金蝉重脱壳,故令玄奘再修行。

只因路阻鹰愁涧,龙子归真化马形。

那菩萨和揭谛,没多久就到了蛇盘山。他们在半空中停住祥云,低头观看。只见孙行者正在涧边叫骂。菩萨让揭谛去叫他过来。那揭谛按下云头,没有经过三藏,首接到了涧边,对行者说:“菩萨来了。” 行者听了,急忙驾云跳到空中,对菩萨大叫道:“你这个七佛之师,慈悲的教主,你怎么想方设法害我!” 菩萨说:“你这个大胆的马流,愚蠢的红屁股!我再三尽心尽力,寻得一个取经人来,叮嘱他救你性命,你怎么不来谢我救命之恩,反而来跟我吵闹?” 行者说:“你把我害苦了!你既然放我出来,让我逍遥自在玩耍就是了;你前些天在海上遇到我,数落了我几句,让我尽心竭力侍奉唐僧就是了;你怎么送他一顶花帽,哄我戴在头上受苦?把这个箍子长在老孙头上,又教他念一卷什么‘紧箍儿咒’,让那老和尚念了又念,害得我这头上疼了又疼,这不是你害我吗?” 菩萨笑道:“你这猴子!你不遵守教令,不接受正果,如果不这样约束你,你又会欺骗天庭,不知好歹!再像从前那样惹出祸来,有谁能管得了你?只有用这个箍子,你才肯归入我佛教的修行之路啊!”

行者说:“这件事,就算是我的劫数吧;你怎么又把那条有罪的孽龙,送到这里成精,让他吃了我师父的马匹?这又是纵容坏人作恶,太不善良了!” 菩萨说:“那条龙,是我亲自奏明玉帝,把他讨来放在这里的,专门给取经人做个脚力。你想想那从东土来的凡马,怎么能历经这万水千山?怎么能到达那灵山佛地?必须得有这匹龙马,才能去得了。” 行者说:“像他这样害怕老孙,潜藏着不出来,可怎么办呢?” 菩萨叫揭谛说:“你去涧边叫一声‘敖闰龙王玉龙三太子,你出来,有南海菩萨在此。’他就会出来了。” 那揭谛果然去涧边叫了两遍。那小龙翻波跳浪,跳出水面,变成一个人的模样,踏着云头,到空中对菩萨礼拜道:“先前承蒙菩萨解脱活命之恩,在这里等了很久,却再也没有听到取经人的消息。” 菩萨指着行者说:“这不是取经人的大徒弟吗?” 小龙见了说:“菩萨,这是我的对头。我昨天肚子饥饿,果然吃了他的马匹。他倚仗着有些本事,把我打得无力而回;又骂得我躲在洞里不敢出来。他更没有提到一个‘取经’的字样。” 行者说:“你又没有问我姓甚名谁,我怎么就说?” 小龙说:“我没有问你是哪里来的泼魔?你嚷道:‘管什么哪里不哪里,只还我马来!’何曾说出半个‘唐’字!” 菩萨说:“那猴头,专靠自己的本事逞强,哪里肯称赞别人?这次前去,还有归顺的呢。要是问起来,先提起‘取经’的字来,也就不用费心,自然会归服。”

行者欢喜地接受了教诲。菩萨上前,把那小龙脖子下的明珠摘了下来,用杨柳枝蘸了蘸甘露,往他身上拂了一拂,吹口仙气,喝声叫 “变!” 那龙就变成了他原来马匹的模样。又用言语吩咐道:“你必须用心去偿还业障;功成之后,超越普通的龙,还你个金身正果。” 那小龙嘴里衔着横骨,心里默默领命。

菩萨让悟空带他去见三藏,“我回海上去了。” 行者拉住菩萨不放,说:“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的路这么崎岖,保护这个凡僧,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像这样多灾多难,老孙的性命也难保全,怎么能修成什么正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菩萨说:“你当年还没有修成正果,尚且肯尽心修行领悟;你如今摆脱了天灾,怎么反而变得懒惰了?我们佛门以寂灭达到真如之境,必须要有信心才能修成正果;假如到了那伤身受苦磨难之处,我答应你叫天天应,叫地地灵。要是再到了那难以摆脱的危急时刻,我也会亲自来救你。你过来,我再赠你一样本事。” 菩萨摘下三片杨柳叶儿,放在行者的脑后,喝声 “变!” 就变成三根救命的毫毛,教他:“要是到了那无依无靠、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机应变,救你脱离急难之灾。” 行者听了这许多好话,才谢了大慈大悲的菩萨。那菩萨香风缭绕,彩雾飘飘,径首转回普陀山去了。

这行者才按下云头,揪着那龙马的鬃毛,来见三藏说:“师父,马有了。” 三藏一见大喜,说:“徒弟,这马怎么比之前反而肥壮了些?在哪里找到的?” 行者说:“师父,你还在做梦呢!刚才是金头揭谛请了菩萨来,把那涧里的龙变成了我们的白马。毛色相同,只是少了鞍辔,是老孙把它揪过来的。” 三藏大惊道:“菩萨在哪里?让我去拜谢她。” 行者说:“菩萨这时己经到南海了,她可没耐心等你。” 三藏就捧土焚香,望着南方礼拜。拜完后,起身就和行者收拾东西继续前进。行者喝退了山神、土地,吩咐了揭谛、功曹,然后请师父上马。三藏说:“那没有鞍辔的马,怎么骑呢?还是等找到船渡过涧去,再做打算吧。” 行者说:“这个师父太不识时务了!在这旷野山中,船从哪里来?这匹马,它在这里住了很久,一定知道水势,就骑着它当船过河吧。” 三藏无奈,只得依言,跨上了马。行者挑着行囊。到了涧边。

只见上游有一个渔翁,撑着一个用枯木做的筏子,顺流而下。行者见了,用手招呼道:“那老渔翁,你来,你来。我是东土取经去的。我师父到这里过不去,你来渡他一渡。” 渔翁听了,急忙把筏子撑过来。行者请师父下了马,在旁边搀扶着。三藏上了筏子,把马牵上去,放好了行李。那老渔翁撑开筏子,速度如风似箭,不知不觉就过了鹰愁陡涧,到了西岸。三藏让行者解开包袱,拿出大唐的几文钱钞,送给老渔翁。老渔翁把筏子用篙一撑,说道:“不要钱,不要钱。” 然后向中流渺渺茫茫地划走了。三藏心里很过意不去,不停地合掌称谢。行者说:“师父别在意了。你不认识他吗?他是这条涧里的水神。他没来迎接我老孙,老孙还想打他呢。现在不打他就己经便宜他了,他哪里还敢要钱!” 师父半信半疑,只得又跨上没鞍辔的马,跟着行者,沿着大路往西走去。这正是:广大真如登彼岸,诚心了性上灵山。

师徒一同前行,不知不觉红日西沉,天色渐渐晚了。但见:

淡云缭绕,月色昏蒙。满天的霜色让人感到寒冷,西面的风声透骨。孤鸟飞去时,苍茫的江渚显得更加辽阔,落霞明亮处,远处的山峦显得低矮。稀疏的树林中千树呼啸,空旷的山岭上只有猿猴啼叫。漫漫长途看不见行人的踪迹,万里归舟在夜幕降临时才靠岸。

三藏骑在马上远远望去,忽然看见路旁有一座庄院。三藏说:“悟空,前面有人家,可以去借宿,明天早上再走。” 行者抬头看了看,说道:“师父,那不是普通的人家庄院。” 三藏问:“怎么不是呢?” 行者说:“如果是人家庄院,就不会有飞鱼稳兽的屋脊,这肯定是个庙宇庵院。”

师徒二人说着话,很快就到了门口。三藏下了马,只见门上有三个大字,写着 “里社祠”,于是走进门里。里面有一个老者,脖子上挂着几串佛珠,合起手掌前来迎接,说道:“师父请坐。” 三藏慌忙回礼,走进殿里参拜了圣像。那老者马上叫童子献茶。喝完茶,三藏问老者:“这座庙为什么叫‘里社’呢?” 老者说:“这里是西番哈咇国界。这座庙后面有一庄的人家,大家都很虔诚,所以建立了这座庙宇。‘里’,就是一个乡里的土地;‘社’,就是一社的土神。每当遇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日子,大家各自准备好三牲和花果,到这里来祭祀土神,以求西季平安吉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三藏听了,点头夸赞道:“真是‘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家乡的人们,可没有这样的善举。”

老者接着问:“师父您的家乡是哪里呢?” 三藏说:“贫僧是东土大唐国的,奉了旨意,要上西天拜佛求经。路过贵地,天色将晚,特地到贵祠来借住一晚,明天天亮就走。” 那老者非常高兴,连说了几声 “失迎”,又叫童子准备饭菜。三藏吃完后,向老者道谢。

行者眼睛很尖,看到房檐下有一条用来搭衣服的绳子,走过去,一把扯断,用它把马脚系住。那老者笑着说:“这马是从哪里偷来的呀?” 行者生气地说:“你这老头子,说话怎么这么不知轻重!我们是去拜佛的圣僧,怎么会偷马!” 老者笑着说:“如果不是偷的,为什么没有鞍辔缰绳,却来扯断我晒衣服的绳子呢?” 三藏赶忙赔礼道:“这孩子顽皮,只是性子急躁。你要是想拴马,好好地问老人家讨条绳子,怎么能扯断他的衣绳呢?老先生别见怪,别见怪。我这匹马,说实话,真不是偷的:昨天从东边来,到了鹰愁陡涧,原本骑着一匹白马,鞍辔都齐全。没想到那涧里有条孽龙在那里成精,它把我的马,连鞍辔一起一口吞了下去。幸亏我徒弟有些本事,又多亏观音菩萨来到涧边擒住了那条龙,让它变成了我原来骑的白马,毛色都一样,驮着我上西天拜佛。今天过了这条涧,还不到一天,就到了老先生的圣祠,还没来得及置办鞍辔呢。”

那老者说:“师父别见怪,我老汉只是说笑罢了,谁知道你这徒弟还当真了。我小时候也有几个钱,也喜欢骑匹骏马;只是因为连年战乱,遭遇灾祸,家产都没了,所以才在这里当庙祝,侍奉香火。幸亏后面村庄的施主们施舍,才得以度日。我那里倒还有一副鞍辔,是我平日里心爱的东西,就是这么贫穷,也舍不得卖掉。刚才听了老师父的话,菩萨都来救护,神龙都被教化成马驮你,我老汉却不能稍微帮点忙,明天我把那鞍辔取来,愿意送给老师父,用来扣在马背上赶路,还请您笑纳。” 三藏听了,感激不尽。不一会儿,又见童子端出了晚餐。吃完晚餐,点上灯,铺好床铺,各自就寝休息。

到了第二天早上,行者起来说:“师父,那庙祝老头,昨晚答应给我们鞍辔,去向他要,别放过他。” 话还没说完,只见那老头果然拿着一副鞍辔,还有衬屉、缰笼之类的东西,凡是马上要用的,无一不齐全,放在廊下说:“师父,鞍辔给您拿来了。” 三藏见了,满心欢喜地接受了。让行者拿过来,给马背上试试,看合不合适。行者走上前,一件一件地拿起来看了看,果然都是些好东西。有诗为证:

雕鞍彩晃柬银星,宝凳光飞金线明。

衬屉几层绒苫迭,牵缰三股紫丝绳。

辔头皮札团花粲,云扇描金舞兽形。

环嚼叩成磨炼铁,两垂蘸水结毛缨。

行者心里暗自高兴,把鞍辔给马背上,就好像是量身定做的一样。三藏拜谢那老头,那老头急忙扶起他说:“不敢当,不敢当,何必这么客气呢?” 那老者也不再挽留,请三藏上马。那长老走出门来,攀着马鞍上了马。行者挑着行李。那老头又从袖子里拿出一条鞭子,那鞭子是用皮丁一寸寸扎成的香藤柄子,虎筋丝穿结的鞭梢,在路旁拱手递给三藏,说道:“圣僧,我还有一条挽手儿,一起送给您吧。” 三藏在马上接过鞭子,说道:“多谢您的布施!多谢您的布施!”

正在行礼问候的时候,那老头却突然不见了。再回头看那座社祠,己经是一片空地。只听到半空中有人说话,说道:“圣僧,多有怠慢。我是落伽山的山神、土地,受菩萨差遣送鞍辔给你们的。你们可要努力西行,可不要有一时的懈怠。” 吓得三藏从马上滚下来,望着天空礼拜道:“弟子是肉眼凡胎,不认识尊神的模样,希望能饶恕我的罪过。麻烦您转告菩萨,我深深地感激她的恩佑。” 你看他只顾着朝天磕头,磕了无数次。路旁的孙大圣活活地笑倒了,美猴王也开心得不得了,走上前来拉住唐僧说:“师父,您起来吧。他己经走得很远了,听不到您的祈祷,也看不见您磕头。光拜有什么用呢?” 长老说:“徒弟呀,我这么磕头,你也不拜他一拜,还站在旁边,只顾着嘲笑,这是什么道理?” 行者说:“您哪里知道?像他这样藏头露尾的,本来就该打他一顿;只是看在菩萨的面子上,饶了他不打就己经很不错了,他还敢受我老孙的拜?老孙从小就当英雄好汉,不知道怎么拜人,就是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作个揖罢了。” 三藏说:“别胡说八道了!别说这些没边的话!快起来,别耽误了赶路。” 那师父这才起来收拾东西往西走去。

这一去又走了两个月的太平路,遇到的都是些少数民族的人和狼虫虎豹。时光飞逝,又到了早春时节。但见山林一片翠绿,草木长出了新芽;梅花己经落尽,柳叶刚刚抽芽。师徒二人欣赏着春光,又见太阳渐渐西落。三藏勒住马远远望去,山凹里有楼台隐隐约约,殿阁重重叠叠。三藏说:“悟空,你看那里是什么地方?” 行者抬头看了看,说道:“不是殿宇,就一定是寺院。我们快些赶路,到那里借宿去。” 三藏欣然同意,放开缰绳,让龙马朝着那里奔去。

毕竟不知道这一去是什么地方,且听下回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