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入席的荀彧和高永恩,恰似一场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交汇。
“永恩啊,汝之溲溺,乃久乃长。”曹操见高永恩落座,笑盈盈地拿他上厕所时间过长的事儿开起了玩笑。
高永恩听后哈哈一笑,随即举起桌上的耳杯,以后世男人间相互敬酒的举动回应曹操的玩笑。
尽管乱世征兆已初现端倪,但还未真正降临。因此,高永恩认为自已此时即便武艺受到曹操赏识,也未必能立即加入其阵营。何况此时的曹操尚未得到卫兹的支持,成立自已的势力,因此给对方留下一个豪放不羁的印象是有必要的。
当另一侧的蔡邕发现曹操与荀彧相互“来电”,留下高泽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位置上继续风卷残云般扫荡着自已桌上的食物时,这位当时文豪一脸笑意的拿着自已的耳杯来到高泽身侧坐下。
有些诧异这位当世文豪为何如此高看自已,但表面上高泽立刻停下了手上动作,很快的端正坐姿等待对方的发言。
“闻子师孔文君(高岱字孔文)通经术,尤善左传,观子之辞,亦多奇焉?”
“伯喈公谬赞了。吾虽从师傅而孰读左传,然实不敢有所见也。愚以为学以致用,不若嚼字,验之行事,方为吾辈当为之事。”
古人三十岁便自称“老夫”。而今,蔡邕五十五岁左右,古人讲究礼法,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因此,高泽称其为“伯喈公”,不为过吧?
同时借着回答对方之际,他将自已带有后世认知的读书方法毫无保留地阐述了出来:
“不拘泥于字句,不抠书中小细节。读书嘛,就把握大体(核心内容),融入(到自已平时的言行当中并加以)实践,尽可能的学以致用,发挥最大效能。”
这样的回答赢得了这位文豪的青睐。在宴会结束之际,高泽荣幸地收到了蔡邕的邀请。
散席前,灵帝顶着黑眼圈,情绪激昂地发表了一番总结陈词,随后让在场的众人尽皆散去,其中包括他深信的宦官,却唯独留下了高泽一人。
从史书中,高泽对灵帝的生平有一些了解。他的看法,与寻常观点不同,(高泽觉得)灵帝其实具备一定才能的,只是这些才能不足以让他成为一位称职的皇帝。
抛开他的个人生活作风不谈,灵帝堪称一位杰出的书法家,高级科研人员。他重新定义了“书法”,并且在在位期间推动了这一艺术的发展。此外,他成功研制出完整的自来(地下)水系统,足见其才干。
然而,作为一名帝国的领导者,他的科研成果并未带来民间福祉,反而加剧了赋税沉重的问题,进一步加速了王朝的衰败。
综上所述,对于高泽而言,他对灵帝的评价是:倘若灵帝并非是帝国的首脑,而是在工部或礼部担任一把手,那么,灵帝的历史声誉无疑会比现今记载中的更为精彩。
收敛心神,高泽面色凝重地审视着灵帝那浓厚的黑眼圈。假如将一年浓缩为一日,那么仅剩一日之际,灵帝即将告别世间,投身于他梦寐以求的境地,继续研磨书法,创新工程。
宛如回光返照般神奇,灵帝此刻突然挺直腰板,双眼熠熠生辉,炯炯有神,视线始终紧紧锁定在高泽上,仿佛要把他的每一个细微举动都收入眼底。
“高永恩!未知其故,今朝上见汝,忽觉子为待一飞冲天之机者。慎记!君王之目与思,非易执也。若子志果如前所言,为国效劳,今已有力,惟历练之欠;若欲位极人臣,则学犹多且深也。”
这位落日皇帝的话大概意思是:
不知什么缘故,今日上朝时,我一瞥见你,便觉得你似乎在等待一个腾飞的机会。但请谨记,君王的视野与思维方式并非轻易可掌握。若你的抱负如前所述,致力于为国尽忠,那么如今你已具备一定能力,但仍需历经磨练;若你渴望位极人臣,那么,你要走的路还很长!
灵帝此时的言辞洋溢着自信与活力,与他先前那副耗尽能量、犹如行尸走肉般的形象截然不同。他的话语传入多疑善思的高泽耳中,竟令这个承载着两世灵魂的能量体心生敬畏,背后悄然冒出了冷汗。
灵帝道毕,唤来了当日轮值的张让,让其安排自已回宫。在临行之际,他下达了一道大致内容的指令,意在让张让向下级部门传达一个信息:
只要高泽没有违规行为,他在帝都繁华市井的亿美客栈安分守已,就不应对他施加任何困扰。
此外,灵帝还宣布,自下月起,高泽将正式上任,并可配备一支不超过20人的亲卫队伍,与他一同投身工作岗位。
从字面意义上来解读,灵帝赐予高泽一个月的长假,假期结束后再返回工作岗位正式上班;同时下令禁止任何人蓄意干扰他的营生。
然而,高泽听闻此言,心头顿时一震,倒吸一口凉气。
如果没有皇帝的暗中指示,何人能在典韦、六小妹的严密监控之下,将自已表面上的帝都个人固定资产审查得如此细致入微?
更为震撼的是,高泽确实打算分批次、源源不断地在卫队中部署自已的力量,每次人数恰好控制在10至20人之间。
在灵帝与高泽最后的对视中,高泽看到的仍是那个虚弱的皇帝。然而,在二人目光交汇的最后一刹那,高泽分明捕捉到灵帝挑眉的动作,尽管幅度极其微小。这丝细微的举动,无疑承载着灵帝对高泽的些许暗示。
正可谓:虽昏暴之君,亦为君也,然术非易学,亦不易抗也。
或许这就是灵帝以一年为一日回光返照之时,用最直观的方式给高泽上了他来到这个(即将降临的乱世的)第一课!
何以进之,不竭、不涸?且观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