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21章 接近荀彧

执掌风 第二十五小时 4612 字 2024-12-19

附近的侍卫们费力地将王越搀扶起来。他的左侧脸颊淤青,颧骨部位更是明显凹陷,景象令人心疼。

灵帝此前何曾见过有人赤手空拳打出如此行云流水般击打效果?

似乎意有所动,灵帝招呼着众人到宴客厅小坐。

此时的高泽也回过气来,非常吃力的将此前内心中不断涌出的戾气再一次强压了下来。瞬间不似之前那般骇人,充血的眼白也恢复正常。

回到之前那副人畜无害的模样后,高泽一脸谦逊地跟上了前面“大部队”。

此刻的何进神情得意,傲气凌人,行走间轻轻撞击,挑衅着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宦官们对何进的表情不屑一顾,纷纷在灵帝身后相互瞪眼,显得颇为嫌弃。

倒是有几人稍稍落后在众人的梯队当中。(分别是曹老板、荀彧、蔡邕、袁绍袁术哥俩)

袁家兄弟的无聊对话让高泽内心的脸成了苦瓜状,但他的面容依然如孩童般百无禁忌。面对老曹偶尔的提问,高泽会认真思考后,详细回答。这些问题中包括对这个冷兵器时代士兵体能是基础的认识。

虽然高泽不喜欢蔡邕文人般的说话方式,但对他并无反感,因为对方是这个时代的文豪。在彼此的问答中,高泽凭借剽窃后世的几首诗词和歌词,让这位当世文豪对他刮目相看。然而,他对蔡邕漂亮的女儿并没有太多念想。

为何如此?答案很简单,因为高泽和老曹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

倒是荀彧的问题让高泽犯了难。怎么说?

来,先看看高泽前期给自已布置安排,其中是不是有一条除了是个武人,不要过多展现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前文有描述过)

至于诗词歌赋,这种技能在曹老板面前顶多算是爱好,不会太刺眼。但荀彧的问题中包括了治国方略。虽然他的语句描述非常隐晦,但高泽明白,这个距离这样的声音,自已听得到曹操也听得到。

若只有袁家哥俩在场,高泽肯定会把带着后世理解的看法说出来作为参考意见。但老曹在场这个情况就不一样了呀。

倘若过于显露锋芒,即便此刻曹操仅将之视为独具匠心的观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态的发展,诸多意见恐将逐渐落实,这对于自已在曹营中的稳固地位无疑埋下了隐患。

高泽选择加入这个阵营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他期望学习曹操的处世智慧和用人策略,借助寿命的优势,博采众长,丰富自我。

然而,荀彧身为世家大族的知名人物,若不作答,则显得颇为无礼,或许会在今后的交流中产生不利影响。

该怎么办!幸好,在众人抵达宴客厅之后,他获得了宝贵的思考时间。

君臣就座后,尽管高泽位居末席,但身旁却环绕着三位显要人物(曹操、荀彧、蔡邕)。

听完灵帝一番扯淡后,开吃开喝了。为了尽可能拖延时间方便自已思索应对,高泽索性不用餐具,直接用手,尽显武人之粗鄙。荀彧、蔡邕看到之后心里有别的计较,但对于高泽 吃相还是报以苦笑摇头。

曹操倒不以为然,虽然和其他二人心中计较差不多,但面上依然是微笑着看着他大口大口的往自已嘴里塞食物,一面好心的提醒高泽“慢点吃”,但手上给他添肉食的动作丝毫不比前者慢。

皇帝展现出宽容的态度,对高泽粗犷的用餐举止亦泰然处之。他开怀大笑,欣赏着宫廷舞姬的精彩表演,同时尽情享受美食,毫不拘束。

袁家兄弟对于高泽的粗鲁举止略有不满,但他们将他视为颜良、文丑、纪灵般的武将,认为这类人易于掌控。因此,兄弟俩不再像之前那样带着嘲讽的表情。

看到高泽吃的差不多了,荀彧举起杯中热酒,四人小团队全员举杯一饮而尽。高泽觉得这是荀彧要自已回答之前问题的时候了。

高泽用他们四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小子不才,虽从高公学数载,然喜动,自思若使治军,则必足食以保其众,体能以固其基,方可使军有模形。”

以武人形象展现在曹老板面前,索性高泽pass了荀彧之前提问中的治国方略,再一次把自已对于(冷兵器时代)的部队打造雏形说了出来。

接下来的话,高泽说出来的时候,略微朝曹操的位置挪了挪。

“至于令行禁止,此乃治军主将之法也,子当于战阵中求其法,然吾亦不便明言,但可与子约,我之调练之兵,必在陆战上与我战十合,此乃吾调练之法。”

诉说完毕,高泽借尿遁之机去了茅房。三人小团队的反应各不相同,此处不再详述,荀彧亦以同样借口离席。

其实,他们并非真的要去方便,而是在宴会桌上,高泽向荀彧传递了一个微妙的神情,本以为这位聪明人无法察觉,未曾料到他竟然心领神会的跟了出来。

“永恩,夫子之不敢易也,或见其志焉,恐吾人之所见者或未能言也?”荀彧不等高泽开口,直接询问。

“文若公,非吾不言也,然吾所擅长者,陆战也。至于治国,小子以为黄巾之乱,乃帝国倾覆之征。若明主能收纳灾民,分发农具,使军民同耕,自给自足,则此一地之民,犹可食饱。百姓之苦,实难言也。”

高泽并未有任何拖沓,巧妙地提及了汉室衰落的趋势。荀彧,这位怀揣自已理想的政治家,后期因曹操野心的膨胀而遭受困扰,暂且不论。他与早期的曹操相似,心中的理想便是维护汉室民生。

此外,高泽还详细阐述了军屯与民屯(大方向的)实施策略,并以百姓的艰辛作为结束语。尽管看似一份例行公事的回答,但荀彧却从中捕捉到了有益的信息,如屯田自给。

进一步推导出来,高泽未曾明言,然而荀彧这位聪慧之人必定心知肚明:(百姓)拥有田地,(实力阵营有了)粮食供应保障,那么人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寥寥数语,荀彧已对高泽有了深入了解。外表看似粗犷的武夫,实则胸藏锦绣,腹有诗书。然而,他始终不解为何高泽在宴会之中不愿发表见解。

结合高泽之前的回答,荀彧似乎从“帝国倾覆之征,则此一地之民,犹可食饱”这几个词组中洞悉了高泽的预判。他恍然大悟,原来高泽也在寻找一位能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力挽狂澜的明主。

高泽此时11岁,这个年纪还让荀彧看到了或许未来数十年可能出现的正面走向。

当荀彧深思熟虑后,再次将目光投向自已,眼中闪烁着些许光芒,高泽心知,自已已成功通过了荀彧的初步考校。

接下来,就看高泽如何借历史正常走向之机,再次与曹操有合理的邂逅和出力了!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