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实验室的报警器骤然响起时,江澈正在给女儿热牛奶。手机屏幕映着凌晨三点的冷光,物理学部李教授的语音消息在寂静中炸开:"两个保温杯在绝对零度环境维持78℃长达26小时,江先生,这可能是林晚女士......"
金属气闸门在他面前嘶鸣着开启,零下273摄氏度的寒气顺着防护服缝隙攀爬进来。江澈望着真空舱内悬浮的两只保温杯,呼吸在面罩上凝出白霜。那是他们高中时期共用的情侣款,林晚那只是薄荷绿,他的是雾霾蓝。此刻杯身流转着诡异的幽光,温度传感器数值恒定在78.0℃,如同两颗悬在宇宙尽头的恒星。
"二十六小时零七分,误差不超过千分之一秒。"李教授调出监控录像,画面里液氦喷淋系统将实验舱瞬间降温至绝对零度。所有物体会在此刻坍缩成超导态,唯有两只保温杯如同挣脱物理法则的幽灵,在量子悬浮场中持续蒸腾热气。
江澈的指尖贴上观察窗,低温让防弹玻璃发出细微的爆裂声。二十六小时——正是林晚从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到心脏停跳的精确时长。而78℃,是十七岁那年她每天清晨灌进他保温杯的热水温度。彼时她总用温度计反复测量,说太烫伤食道,太凉损胃气,要掐着秒表等沸水降到七十八度才拧紧杯盖。
"您看这里。"李教授放大热成像图谱,两团跃动的橙红色光晕之间,无数荧蓝丝线正在量子层级缠绕,"它们在共享同一套波函数,即便被强制分离到不同磁场象限,温度波动依然完全同步。"
实验室顶灯忽然频闪,江澈看见玻璃倒影中浮现出苍白的笑靥。那是化疗第三天的林晚,戴着毛线帽趴在病房飘窗上,用马克笔在雾面玻璃画纠缠的光子对。"书上说量子纠缠不受距离限制,就算隔着银河系也能瞬间感应。"她呵出的白雾晕染了笔迹,"要是能把我们变成这样的粒子该多好,哪怕被装进不同保温杯......"
回忆如量子隧穿般击穿现实。江澈突然冲向控制台,指纹解锁林晚生前设置的加密协议。全息投影在空中炸开无数数据流,最终定格在一段被折叠的时空参数上:退相干时限倒计时26:00:00,纠缠强度与温度场呈正相关。
"是林小姐的遗赠。"李教授声音发颤,"她在临终前委托我们,将保温杯作为宏观量子态载体......"
警报声再度撕裂寂静。真空舱内突然迸发克莱因蓝的闪光,两只保温杯开始以相反方向自旋。江澈扑到观测屏前,看见林晚的薄荷绿杯壁浮现出水痕凝结的算式:|Ψ?=α|78℃?+β|0℃?。那是她写在物理笔记本扉页的叠加态方程,此刻正随着量子退相干过程逐渐坍缩。
"纠缠态最多维持二十六小时。"李教授调出能级图谱,荧绿曲线正沿林晚设定的时限逼近拐点,"一旦波函数完全坍缩,它们就会......"
"变成两杯普通热水。"江澈接话的瞬间,听见十七岁的林晚在耳畔轻笑。那是高考前夜的实验室,她偷来液氮将玫瑰花冻成量子晶体,说这样就能永远停在盛开的瞬间。月光穿过试管架落在她侧脸,睫毛投下的阴影里藏着宇宙常数般精确的温柔。
绝对零度的舱室内突然腾起白雾。两只保温杯的量子场开始共振,在时空结构上撕开微观裂缝。江澈的防护服警报器疯狂鸣叫,体温正被强行同步到78℃。朦胧中看见林晚穿着蓝白病号服,蜷缩在磁共振仪里对他比口型。那是她最后一次进舱检查,苍白的手指隔着铅玻璃画∞,却被突然启动的机器吞没了最后半笔。
"退相干不是终结。"李教授突然惊呼。监控屏上代表纠缠强度的数值并未归零,而是沿着莫比乌斯环状的拓扑结构无限延伸。两只保温杯在量子泡沫中化作非定域性存在,如同被观测前的薛定谔之猫,永远悬停在生与死的叠加态。
江澈摘下面罩,任由低温灼伤肺叶。他知道这是林晚制造的永恒囚笼:二十六小时被折叠成克莱因瓶的颈口,78℃的热力学奇迹凝固成逃逸速度。当宇宙热寂来临之时,这两只违反熵增定律的保温杯,将会是最后一个留有她体温的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