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裹着灶烟在西合院上空盘旋,徐行把最后半块窝头掰碎泡进凉白开里。
军绿色搪瓷碗底印着的红五星被浸润,恍惚间好像又见到了坑道里传递的炒面粉。
"报告舅舅!"雨水突然挺首腰板,"碗底有饭渣渣没吃干净!"
正在刷锅的柱子噗嗤笑出声来,铁勺在豁口的砂锅里敲出脆响,"丫头片子这点事儿也打报告,昨天谁为了多吃口月饼,把窝头给偷扔了的。"
"立正!"
徐行筷子往桌上一磕,兄妹俩脚跟瞬间并拢,柱子的手里还在举着铲子,看着有点西不像。
"什么叫这点事儿?前线的战士连炒面泡雪水都要拿树枝刮干净,以后让我见着你们敢浪费粮食,就不准吃饭。"
两人咧嘴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道:“知道了,舅舅。”
他放缓语气说:“稍息吧,粮食来之不易,以后得珍惜。”
雨水和柱子这才放松下来,柱子挠挠头说:“听舅舅的。”
“前线还不安稳,太多的战士因为缺粮挨饿,最后连扛枪的力气都没有。现在咱们生活条件比起他们己经好太多了。”
雨水眼睛亮晶晶的,认真地说:“舅舅,我记住了,以后再也不浪费了。”
这时,前院传来板车轱辘声,送煤工在月亮门那儿探头,喊道:"徐行同志在不在?您单位今年的煤饼,给给放西墙跟上吗?"
老马说着摘下毡帽擦汗,露出额角刺着青天白日徽的疤痕,那是抓壮丁时烙的。
徐行起身走上前去给他递钱,老马却连连摆手,说:"军管会早给过煤票了,这年头能让咱正大光明拉板车,比啥都强。"
现在,西九城仍实行配给制,军管干部有特殊供应。
徐行笑着点点头,将钱收回兜里,与老马寒暄几句后,上前帮着他卸最后一摞煤饼。
这时候,后院刘海中家的媳妇拿着盘子,在里面装着三个小地瓜,走了过来。
“柱子他舅,你家这么早就准备煤饼了啊。”
“这是单位给配给的,刘嫂子这时候过来是有什么事儿吗?”
“嗐,瞧我。”刘海中的媳妇将盘子递给了柱子,说道:“我们当家的一早就跟我说了,你这刚来,估计也没准备什么吃的,昨天又一通忙活的,让我先给你们送点东西来垫吧垫吧。”
经过昨天发生的一些事情,院里的人都不怎么敢和徐行一家打招呼,连许大茂都被他爹给教训了一通,说是以后敢招惹傻柱,要是跟易中海和龙太太似的被抓走了,那他可管不了。
刘海中估计还是想攀附当官的,一家人的脑子就没有个能用的,所以在没人上前的时候,在这儿装上聪明了。
徐行还没说什么的,傻柱先笑着说了句,“谢谢刘大妈。”
"预备兵何雨柱!"徐行转身盯着柱子,问道:"军规第七条!"
"报、报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柱子下意识的将盘子还给了刘大妈。
宋春妮一手接着盘子,一手护着差点掉在地上的地瓜,尴尬的说道:“都是邻里邻居的,咋还拿群众针线了呢?”
“刘嫂子,雨柱和雨水现在是我家的预备兵役,这些事情以后都是要注意的,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你们家的孩子也可以跟着一起来锻炼。”
“这,这就不必了吧……”
当兵的可是要上战场的,她家的孩子再淘气惹人厌,也不能让他们去送死啊。
“你家大儿子学习成绩不错,以后当个国家干部也是很不错的。”徐行话锋一转,开始吹捧刘光奇起来。
“哎哟,干部哪是那么好当的?”话是这么说的,但是不难看出她对大儿子的信心。
“你们家两个小儿子以后要是能当上兵的话,那对你家大儿子的事业肯定是有很好的帮助。”
宋春妮听了徐行的话,脸上露出一丝犹豫,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她摆摆手说道:“哎呀,这事儿我可做不了主,等着问问我家当家的吧,再说了那俩孩子们还小呢。”
她一边说着,一边将盘子里的地瓜重新放好,递给柱子,“都是邻居,你们先拿着吃吧,别跟我客气了。”
柱子看了看徐行,徐行再次拒绝道:“刘嫂子,这是纪律,孩子要从小养成这个习惯。”
老槐树的影子斜斜切过月亮门,煤饼在墙角摞成整齐的方阵。宋春妮讪笑着缩回手,三个地瓜在粗瓷盘里咕噜噜打转。
她忽然想起昨天许家小子挨揍时,傻柱他舅舅也是这样平静地站在台阶上,腰间皮带扣映着夕阳,像半枚冷硬的勋章。
"那...要不拿两个?"她不死心地往前递了递,"军属也该受照顾不是?"
“刘大妈,我和我哥现在都有舅舅了,饿不着自己了。”
徐行听到这话,眼底闪过一丝笑意,转头却见老马送煤的板车还停在垂花门外。
车辕上搭着的麻绳结让他想起朝鲜战场上的牵引索,那些被炮火熏黑的绳索总是缠着冰碴,炊事员老赵总说像冰糖葫芦。
宋春妮端着盘子准备离开,临走前还不忘叮嘱道:“柱子他舅,你们刚搬来,要是缺啥少啥的,尽管跟我们说,邻里邻居的,别见外。”
徐行点点头,目送她走后,转身对柱子说道:“雨柱,你和雨水虽然只是咱们家里的预备兵,但军规不能忘。群众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尤其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前线还在打仗,咱们后方更要守规矩。”
“舅舅,都是邻居,我和雨水以前也吃过邻居家的东西的……”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你们现在手里有钱,还有我这个舅舅在,以后还会饿着你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