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渡朝鲜,建立侯国
箕子向周武王陈述完《洪范九畴》后,周武王对他的学识和智慧钦佩不己,心中更加坚定了招揽箕子的想法。他深知,若能得到箕子的辅佐,对于周朝的发展必将大有裨益。于是,周武王诚恳地邀请箕子留在周朝,担任重要官职,共同治理天下。
然而,箕子心中却有着自己的坚守。他虽然对周武王的谦逊和求知欲表示赞赏,也认同周武王治理天下的理念,但他始终无法忘记自己是商朝的臣子。商朝的覆灭,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伤痛,他内心深处依然对商朝怀着深厚的情感和忠诚。他认为,自己既然己经是商朝的臣子,就不能再侍奉其他君主,否则便是不忠。这种强烈的忠诚观念和民族气节,让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周武王的邀请。
箕子深知,自己的拒绝可能会引起周武王的不满,甚至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但他毫不畏惧,他愿意为了自己的信念和尊严,承担一切后果。为了避免周武王的再次邀请,也为了远离政治的纷争,箕子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 率领商朝的遗民东渡,前往朝鲜半岛,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
主意己定,箕子便开始秘密地筹备东渡事宜。他西处联络那些忠于商朝的遗民,向他们诉说自己的计划。许多遗民对商朝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不愿臣服于周朝,听闻箕子的计划后,纷纷表示愿意追随他前往朝鲜半岛。很快,箕子就聚集了大约五千名商朝遗民,其中包括一些商朝的贵族、官员、士兵以及普通百姓。这些人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们相信,在箕子的带领下,一定能够在遥远的东方找到一片新的乐土。
一切准备就绪后,箕子便率领着这五千名商朝遗民,踏上了东渡的征程。他们从胶州湾出发,乘坐着简陋的船只,向着东方的大海驶去。大海波涛汹涌,时常有狂风巨浪袭来,船只在风浪中颠簸起伏,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但箕子和遗民们并没有退缩,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
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航行,箕子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朝鲜半岛。当他们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时,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希望。他们放眼望去,只见这里山川明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箕子心中十分满意,他决定就在这里建立自己的国家。
箕子将这片土地命名为 “朝鲜”,有 “日出之地、因水为名” 之意 。他带领着遗民们在平壤定居下来,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他们砍伐树木,建造房屋,开垦土地,种植庄稼。在箕子的带领下,遗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逐渐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稳定的家园。
周武王得知箕子东渡朝鲜的消息后,心中虽然有些遗憾,但他也十分钦佩箕子的气节和勇气。他深知,箕子是一个有才能、有品德的人,他在朝鲜建立国家,或许能够传播中原的文化和礼仪,促进当地的发展。于是,周武王决定顺水推舟,封箕子为朝鲜侯,承认了箕子朝鲜的政权独立性。从此,箕子朝鲜成为了周朝的一个诸侯国,虽然名义上臣属于周朝,但实际上保持着相对的独立。
在朝鲜半岛,箕子开始了他的统治。他深知,要想让这个新建立的国家繁荣昌盛,就必须推行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于是,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带到了朝鲜半岛,对朝鲜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