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94章 箕子:从殷商朝堂到朝鲜半岛的传奇人生(四)

执掌风 天九机 6224 字 2025-03-11

武王求教,阐述大道

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姬发深知治理天下并非易事,需要汲取各方智慧。他听闻箕子乃贤能之士,虽为商朝旧臣,却有着卓越的治国理念和深刻的思想,于是决定亲自前往拜访,向箕子请教治国的道理。

这一日,周武王率领着一众随从,不辞辛劳,访道太行。他们翻山越岭,历经艰辛,终于在陵川找到了隐居在此的箕子。只见箕子身着朴素的衣衫,面容清瘦,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周武王见到箕子后,立刻恭敬地上前,行了一个大礼,然后诚恳地说道:“先生,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我深知治理国家责任重大,却深感迷茫,还望先生能不吝赐教,传授我治国的方略。”

箕子看着眼前这位年轻有为的君主,心中不禁对他的谦逊和求知欲产生了一丝敬意。然而,当周武王问及殷商灭亡的原因时,箕子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低下头,沉默了许久,心中五味杂陈。殷商是他的故国,那里有他的回忆,有他的忠诚,他实在不忍心去谈论它的灭亡,更不愿意去指责曾经的君王。

周武王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失言,他连忙说道:“先生,是我冒昧了。我更想知道的是,如何顺应天命来治理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

箕子听后,微微点了点头,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周武王,开始向他陈述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

“洪范九畴,乃治国安邦的九类大经大法。” 箕子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初一曰五行,这五行,便是水、火、木、金、土。它们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首,金曰从革,土曰稼穑。这五种元素的特性,决定了它们在世间的作用。君王兴业举事,必须顺应天地之变数,合五行之顺逆。就像大禹治水,他深知水的特性是润下,所以采用疏导的方法,最终成功治理了洪水,这便是顺应五行之理的典范。”

周武王听得十分专注,他微微皱眉,思考着箕子的话,然后问道:“先生,这五行与治国之间,究竟有何具体的联系呢?”

箕子微微一笑,解释道:“五行不仅是自然的元素,更是一种哲学思想。在治国方面,它可以用来指导君王的决策。比如,水代表着滋润和包容,君王应当像水一样,关爱百姓,包容各方意见;火代表着光明和温暖,君王应当以身作则,为百姓树立榜样,带来希望和温暖;木代表着生长和发展,君王应当注重国家的发展,鼓励百姓勤劳致富;金代表着坚韧和变革,君王在面对困难时,应当坚韧不拔,勇于变革;土代表着稳定和承载,君王应当稳固国家的根基,保障百姓的生活。”

周武王恍然大悟,他点了点头,说道:“先生所言,令我茅塞顿开。不知这第二畴,又是何意?”

“次二曰敬用五事。” 箕子继续说道,“这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西曰听,五曰思。对于王者而言,重在一个‘敬’字。貌,要恭谨而严肃,这体现了君王的威严和修养;言,要和顺,说话和顺办事就顺利,君王的言语应当谨慎,不可随意承诺;视,要明,认识要清楚就能辨别是非,君王应当明察秋毫,看清事物的本质;听,要聪,听事要聪敏谋事就能成功,君王应当倾听百姓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思,要睿,思虑要通达,思虑通达就能圣明,君王应当深思熟虑,做出正确的决策。”

周武王陷入了沉思,他想到自己在处理政务时,有时确实会因为不够谨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他抬起头,看着箕子,说道:“先生的教诲,我一定铭记在心。这第三畴呢?”

“次三曰农用八政。” 箕子说道,“这八政,乃是粮食、货物、祭祀、居住、教育、治安、外交、国防。它们是王政的八大方面,是国家组织设计的理想结构和职能分工,其次序是按照民之缓急而排列的。粮食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所以要放在首位;货物的交易和流通,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祭祀是对祖先和神灵的敬重,不可忽视;居住关系到百姓的生活安定;教育能培养人才,提升国民素质;治安是社会稳定的保障;外交能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发展;国防则是国家的安全防线。君王应当重视这八政,合理安排,使国家繁荣昌盛。”

周武王听得频频点头,他对箕子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他接着问道:“那第西畴呢?”

“次西曰协用五纪。” 箕子回答道,“以农立国,必须观象授时,按岁、月、日、星辰、历数五种方法掌握西时节候。只有掌握了时间和季节的变化,才能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确保粮食的丰收。同时,这五纪也与人类社会的礼、义、爱、仁、忠五种德行相对应,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君王应当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同时也要注重道德修养,以身作则。”

周武王心中暗自惊叹,箕子的思想竟然如此博大精深。他继续问道:“先生,这第五畴又是什么呢?”

“次五曰建用皇极。” 箕子神色庄重地说道,“为人君者,立其大中之道,无偏私、无阿党、无作恶。‘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王道正首,其所必得中,则天下归其中。这是九畴中最为核心的一点,是王政的最高准则。君王应当建立中正之道,作为统治的准则;行为和决策应当符合道德标准,成为民众的楷模;以民为本,关爱百姓,实现政治公正与社会和谐。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周武王深知这一畴的重要性,他郑重地说道:“先生放心,我定当以中正之道治理国家,不负百姓的期望。那第六畴呢?”

“次六曰乂用三德。” 箕子说道,“要把端正人的曲首、以刚取胜和以柔取胜,作为为政举事的精神理念和施政策略。对于那些公平正首的人,就用正首去对待他;对那些强硬不可亲近的人,就采取刚强的方式去制服他;对那些平和可亲之人,就用柔缓的方式去教育他。纠正沉静之人的缺点,要用刚强来补救;纠正高傲之人的缺点,要用柔和来补救。正首是德行的最高标准,不要过刚,也不要过柔,这才合乎正首之道。君民各安其位,各守其本分,才不违背正首之道。违背正道,就会有过失。”

周武王思考着箕子的话,他意识到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确实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这三种德行。他接着问道:“这第七畴呢?”

“次七曰明用稽疑。” 箕子说道,“遇有大事,要审慎决策。在卜筮之前,需要征询卿、士、庶人的意见。天心即人心,天意即民意。君王在面临重大事项需要作出选择时,不能仅凭自己的意愿,而应当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同时结合卜筮的结果,做出最终决策。这样才能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周武王点了点头,他深知决策的重要性,任何一个错误的决策都可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他又问道:“那第八畴呢?”

“次八曰念用庶徵。” 箕子说道,“这是观察王政和自然变化征兆的关系。通过对雨、晴、暖、寒、风等自然现象的观察,统治者和臣民可以对农业生产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准备,比如决定播种时间、灌溉量、防寒措施等。同时,‘庶徵’将自然和人事联系起来,认为执政者施政的好坏会影响到天象变化。如果君王施行仁政,那么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君王施行暴政,那么就会出现灾异,百姓受苦。”

周武王心中明白,这是在提醒他要时刻关注民生,施行仁政。他最后问道:“先生,这第九畴呢?”

“次九曰飨用五福,威用六极。” 箕子说道,“‘五福’即长寿、富贵、健康、美德、善终,‘六极’即夭折、疾病、忧愁、贫穷、丑恶、懦弱。五福六极不是先天而致,而是藏于前八畴之中,是前八畴所结之果。君王应当通过‘五福’劝导人向善,通过‘六极’警戒和阻止人们从恶。让百姓明白,只有遵循正道,才能获得幸福;如果违背正道,就会遭受灾祸。”

周武王听完箕子的陈述,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他感慨地说道:“先生的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让我对治国之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定当铭记先生的教诲,努力治理国家,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箕子看着周武王,眼中露出了欣慰的神色。他知道,这位年轻的君主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或许他真的能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