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百叶窗洒在办公桌上,苏瑶翻看着手中的报表,嘴角微微上扬。数据清晰地显示着新模式推行后的变化: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三,库存周转率优化了近三成,客户满意度评分也稳步上升。
她合上文件夹,站起身来,走向会议室。团队己经陆续到场,赵敏正在调试投影仪,张莉和几个运营骨干围坐在桌边低声讨论着什么。
“大家都到齐了吧?”苏瑶轻声问道,目光扫过一圈。
“都到了。”赵敏点头,“这是最新的运营周报。”
苏瑶接过资料,翻开第一页便看到熟悉的图表——正是她在第164章中亲自设计的数据模型。如今这些数字己经真实地反映在现实里,成为推动项目前进的基石。
“上周试点合作方反馈良好。”张莉开口,“尤其是林厂那边,他们提到新流程让订单处理效率提高了将近一半,而且质量控制更稳定了。”
“还有几家电商平台也开始主动提出要加入第二批试点。”赵敏补充道,“他们希望能在下个月初完成系统对接。”
苏瑶点点头,目光落在会议桌尽头那台笔记本电脑上。屏幕上是匿名邮件的内容:“小心周倩。”她没有提这件事,只是继续推进会议议程。
“现在我们的重点不是继续扩张,而是巩固现有成果。”她语气平稳,“新模式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或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她顿了顿,环视众人,“我们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顺畅运作,每一位合作伙伴都能感受到新模式带来的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合作生态。”
会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讨论了如何优化客户服务流程、加强数据共享机制以及提升内部培训体系。最后,苏瑶宣布设立“模式优化专项小组”,由赵敏牵头,负责持续跟进试点项目的运行情况,并定期提交分析报告。
会后,她独自回到办公室,拨通了林厂负责人的电话。
“林总,最近怎么样?”
“苏总,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但现在看来,你们这套新模式确实有效。”对方的声音透着几分兴奋,“我们这边的生产计划比以前灵活多了,还能根据订单量动态调整排产节奏,节省了不少成本。”
“那就好。”苏瑶微笑,“接下来我们会逐步推广到更多供应商,到时候还请林总多多配合。”
挂断电话后,她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的城市天际线。阳光洒在玻璃幕墙上,反射出细碎的光斑。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的几天,苏瑶亲自走访了几家核心供应商和客户。每到一处,她都会详细询问新模式的实际应用情况,并记录下一线员工的反馈意见。
在一家大型超市的仓库里,她看到工人们正通过新系统快速扫描货物,实时更新库存数据。负责人告诉她,自从接入新模式后,补货周期缩短了一半,滞销品数量明显减少。
“以前我们总是靠经验判断进货量,现在有了数据支持,决策更科学了。”那位负责人感慨地说。
苏瑶笑着点头,心中却并未完全放松。她知道,越是顺利的时候,越要警惕潜在的问题。
果然,当她回到公司时,赵敏递给她一份报告。
“这是第二批试点申请名单。”赵敏说,“但有两家原本答应参与的企业突然撤回了申请。”
“原因呢?”
“其中一家表示担心后续支持力度不够,另一家则提到同行己经开始模仿我们的模式,担心竞争加剧。”
苏瑶皱起眉头,翻看报告上的备注信息。这两家企业都是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头部客户,他们的退出无疑会对整体推进节奏造成影响。
“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回应。”她沉声道,“不能让他们觉得我们只是昙花一现。”
赵敏点头,“我己经联系了他们,安排了明天的视频会议。”
当天晚上,苏瑶召集了模式优化小组成员,重新梳理了第二批试点的实施方案。她决定为这些企业提供额外的支持措施,包括优先级资源调配、专属数据分析服务以及阶段性奖励机制。
第二天上午,视频会议准时开始。苏瑶耐心听取了两位客户的顾虑,并一一作出回应。她展示了第一批试点企业的成功案例,并承诺将为第二批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保障。
“我们不会止步于现有的成绩。”她语气坚定,“新模式还在不断进化,未来我们会推出更多智能化的功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会议结束后,两位客户的态度有所缓和,表示愿意再考虑一下是否参与。
下午,苏瑶又接到了一位电商合作伙伴的电话。
“苏总,我们平台用户对新模式下的商品推荐精准度非常满意。”对方兴奋地说,“这让我们转化率提升了近两个百分点。”
“太好了。”苏瑶露出笑容,“如果你们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支持,我们随时可以安排专人协助。”
挂断电话后,她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新模式带来的成效己经初步显现,但她清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为了激励团队继续保持高效运转,苏瑶在周五召开了一次全员大会。她站在讲台上,身后的大屏幕滚动播放着新模式推行以来的各项成果数据。
“这是我们共同创造的成绩。”她的声音充满力量,“每一项指标的提升,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但我也知道,维持现状并不容易。我们需要不断优化,不断完善。”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专注的脸庞,“所以,从今天起,我们将启动‘模式优化之星’评选机制。每个月,我们会选出表现最突出的团队和个人,给予奖金和晋升机会。”
台下响起热烈掌声。
“这不是终点。”她微笑着说,“而是新的起点。”
散会后,苏瑶刚走出会议室,就接到赵敏的消息。
“周倩刚才又去见了一位外部顾问,这次是在城南的一家咖啡馆。”
苏瑶神色不变,只淡淡说了句:“继续盯着。”
夜色渐深,办公楼内只剩下零星几盏灯亮着。苏瑶坐在办公桌前,翻看着最新一批客户反馈。忽然,她注意到一封来自某家连锁零售企业的邮件。
“尊敬的苏总,感谢您昨日的详细讲解。我们决定正式加入第二批试点计划。期待与贵公司携手共创更加高效的供应链体系。”
她轻轻舒了口气,手指敲击桌面,思索片刻后,回复了一封感谢信,并附上了详细的对接流程说明。
就在她准备关机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赵敏发来的消息。
“查到了一些线索。周倩最近几次外出,似乎都在接触同一个人。据可靠消息,那人曾是竞争对手公司的高管。”
苏瑶眯起眼睛,缓缓坐首身体。
她没有立刻回复,而是打开邮箱,调出了周倩过去几个月的工作邮件往来。她开始逐条查看,试图找出蛛丝马迹。
夜风吹进窗户,带起窗帘一角。城市灯火在远处闪烁,像无数双窥探的眼睛。
她知道,自己必须更快一步。
否则,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可能会在一瞬间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