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44章 仁心代码

执掌风 山村茶夫 4344 字 2025-05-31

2025年大暑,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玻璃幕墙映着滚烫的阳光,廖承君的碳纤维助行支架碾过光滑的大理石地面,防滑钉划出的痕迹像极了《黑客帝国》里的代码流。他盯着展厅中央的"华佗智脑"AI诊疗舱,舱壁上的蛇形纹路在灯光下若隐若现,和康泰医药的疫苗瓶如出一辙。

"爸,藤井的团队在调试'神经再生舱'!"念初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19岁的女孩把碎玉片嵌在工作证夹层,"舱体材料和金矿洞的病毒培养皿一样,都是能激活S-07变种的特殊合金!"承君的碎玉片护垫猛地发烫,他看见藤井教授正用激光笔指向屏幕,上面的基因编辑数据和周明远的"鬼胎计划"完全吻合。

培训中心的学员们围在角落,截瘫的大壮抱着个竹编箱子,箱子缝里掉出碎玉片粉末:"廖老师,咱们的'土法神器'能打过这些洋玩意儿不?"聋哑学员李梅举着用易拉罐和碎玉片做的听力检测仪,上面用红漆写着"土法yyds"。承君点头,打开竹箱,里面码着算盘、竹制针灸针、碎玉片电极片,还有台用拖拉机仪表盘改装的神经刺激仪。

大赛开幕式的聚光灯突然聚焦在藤井团队身上,金发碧眼的模特躺进"神经再生舱",全息投影展示着AI规划的神经修复路径。"各位,"藤井的英语带着关西腔,"我们的纳米机器人能精准编辑受损基因,有效率99.9%——"话没说完就被承君的支架打断,碳纤维腿甲蹭到舱体边缘,发出金属碰撞的脆响。

"99.9%?"承君举起算盘,珠子上还沾着青石镇的艾草灰,"我用这算盘算神经反射弧,误差不超过0.1毫秒,还不用插电。"他指向模特的脚踝,那里有淡青色的蛇形胎记——和念初小时候一模一样,"藤井教授,你这舱里的纳米机器人,用的是S-07病毒外壳吧?"

展厅的气氛瞬间凝固,藤井的脸涨成猪肝色:"廖承君,无凭无据不要血口喷人!"念初突然举起平板电脑,屏幕上是瑞士基金会的内部邮件,显示"神经再生舱"的临床试验数据涉嫌造假,对照组用的竟是康泰医药的病毒样本。

"证据在这儿!"大壮转动轮椅撞向舱体,轮椅扶手的碎玉片防撞栏磕掉一块合金,露出里面的蛇形线路板,"这破舱和青石镇的'康泰宝宝水'生产线,是一个妈生的!"观众席爆发出惊呼,有人认出了藤井,正是当年在国际会议上剽窃成果的日本教授。

承君趁机打开竹箱,用碎玉片电极片贴在一位截瘫患者的穴位上,启动拖拉机仪表盘改装的刺激仪。奇迹发生了:患者的脚趾突然动了动,比藤井团队的AI预测早了整整三分钟。"看到没?"承君的算盘珠子打得飞快,"我算的不是代码,是人心。"

藤井突然按下舱体上的红色按钮,"神经再生舱"喷出蓝色烟雾,烟雾中浮现出念初的基因图谱,蛇形病毒链缠绕着神经纤维。"廖承君,你女儿的基因才是真正的神器!"藤井的声音带着疯狂,"把07号抗体数据交出来,我可以让她站起来!"

"站起来?"念初推着轮椅冲出,轮椅扶手的电磁脉冲器发出尖啸,"你是想让我变成'抗体容器'吧!"她甩出用艾草绳绑的碎玉片飞镖,精准切断舱体的能源线,"我爸用碎玉片和竹篾让患者站起来,靠的是仁心,不是你们的'科技与狠活'!"

展厅的灯光突然熄灭,应急灯亮起时,承君看见藤井团队的人正在往箱子里塞数据硬盘。"学员们,启动'土法封印'!"承君的支架划出弧线,碎玉片粉末洒在空中,与学员们脚踝的胎记产生共振,形成巨大的八卦阵,"这破阵能困住所有蛇形代码,就像葫芦娃收蛇精!"

当警笛声响起时,藤井的"神经再生舱"己经变成了一堆废铁,舱体上的蛇形纹路被碎玉片粉末覆盖,形成了"仁心"二字。承君捡起块合金碎片,上面的编号"07-23-01"清晰可见——那是念初的出生日期。

深夜的酒店房间,承君用碎玉片粉末在竹简上记录比赛数据,每一笔都与脊髓神经图谱吻合。念初的笔记本电脑显示,藤井团队的所有数据都被碎玉片磁场自动加密,变成了无法解读的乱码,像极了《哈利波特》里的魔法封印。

"爸,你说AI真能取代医生吗?"念初摸着新刻的碎玉片U盘,"藤井说未来看病不用见人..."承君笑了,笑得比黄浦江的夜景还暖,他指向窗外——外滩的灯光勾勒出高楼大厦的轮廓,而在青石镇的方向,老槐树的碎玉片纹路正在夜空中闪烁。

"傻丫头,"承君的支架轻轻敲了敲竹简,发出温润的响声,"AI能算出最佳用药剂量,算不出张大爷喝中药时想加勺蜂蜜;能画出完美的手术路径,画不出瘸子医生为了救他,支架卡在手术台缝里的血印。"他指了指女儿的胸口,"真正的仁心代码,写在这儿,不是写在硬盘里。"

这一夜,廖承君收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邮件,邀请他把"碎玉神经疗法"纳入全球基层医疗指南。他只是笑了笑,把邮件拖进"待办事项",转身去看学员们用碎玉片和竹篾修改获奖证书——他们把"全球创新大奖"改成了"青石镇土法之光"。

黎明时分,承欣的视频通话打进来,小丫头举着块碎玉片,上面用口水画着"爸爸加油"。承君望向远方,黄浦江的晨雾中,仿佛看见青石镇的梯田层层叠叠,像极了他心中的代码蓝图——那里没有数据霸权,只有每个生命自由呼吸的权利,和永不熄灭的,医者仁心的灯火。

而在瑞士的康泰秘密基地,冯·伯格盯着彻底瘫痪的服务器,屏幕上最后闪过的,是廖承君用碎玉片刻在竹简上的"仁"字,像一枚永不褪色的印章,盖在所有试图用科技奴役生命的阴谋之上。他不知道,这场仁心与代码的较量,青石镇的瘸脚医师早己用最朴素的智慧,写下了最硬核的答案。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