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18章 邓寇列传

执掌风 天九机 34846 字 2025-04-29

邓禹 子训 孙骘 寇恂 曾孙荣

邓禹字仲华,是南阳新野人。十三岁时,就能诵读《诗经》,在长安求学。当时光武帝刘秀也在京城游学,邓禹虽然年纪小,但见到刘秀后就知道他不是平常人,于是与他亲近结交。几年后回到家乡。

等到汉兵起义,更始帝刘玄即位,许多豪杰都推荐邓禹,邓禹不肯听从。等到听说刘秀在河北安定聚集人马,就拄着拐杖向北渡过黄河,在鄴追上了他。刘秀见到他很高兴,对他说:“我有自行封官拜爵的权力,你从远方赶来,想做官吗?” 邓禹说:“不想。” 刘秀说:“既然这样,那你为了什么呢?” 邓禹说:“只希望您的威望和恩德能够施加到西海,我能为您贡献一点微薄之力,在史册上留下功名罢了。” 刘秀笑了,于是留他住宿并私下交谈。邓禹进言说:“更始帝虽然在关西建都,但现在崤山以东还不安定,赤眉军、青犊军之类的,动辄以万计数,三辅地区假冒名号的人,常常聚集在一起。更始帝既没有什么挫败敌人的办法,又不能自己决断事务,那些将领都是平庸之人突然兴起,志向在于财物,争相使用武力,只求早晚能自己痛快罢了,没有忠诚善良、明智且有深谋远虑、能尊崇君主安抚百姓的人。天下西分五裂,形势己经可以看出来了。您虽然建立了藩辅的功劳,但还恐怕难以成就大业。如今的计策,不如招揽英雄,务必使民心愉悦,建立汉高祖那样的功业,拯救万民的生命。凭借您的能力来谋划天下,平定天下是不难的。” 刘秀非常高兴,于是命令身边的人称邓禹为邓将军。邓禹常常在刘秀的住处留宿,与他一起商定计策谋略。

等到王郎起兵,刘秀从蓟县到信都,派邓禹征发应急出战的部队,得到几千人,命令邓禹亲自率领,另外攻打并占领了乐县。邓禹跟随刘秀到广阿,刘秀住在城楼上,展开地图,指着地图对邓禹说:“天下的郡国像这样多,如今才得到其中一个。你之前说凭我来谋划天下不难平定,为什么呢?” 邓禹说:“现在天下混乱,人们思念贤明的君主,就像婴儿思念慈母一样。古代兴起的帝王,在于德行的厚薄,而不在于地盘的大小。” 刘秀很高兴。当时任用各位将领,大多向邓禹咨询,邓禹每次所举荐的人,都能胜任他们的才能,刘秀认为他很了解人。刘秀派邓禹另外率领骑兵,与盖延等人在清阳县攻打铜马军。盖延等人先到,作战失利,退回保城,被敌人包围。邓禹于是进军与敌人作战,打败了敌人,活捉了他们的大将。邓禹跟随刘秀追击敌人到蒲阳县,接连取得重大胜利,俘获很多,北方各州大致平定。

等到赤眉军向西进入函谷关,更始帝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以及各位将领,分别占据河东、弘农来抵御他们。赤眉军大量聚集,王匡等人不能抵挡。刘秀考虑到赤眉军必定会攻破长安,想趁机吞并关中地区,但当时正忙于经营崤山以东,不知道把这个任务托付给谁,因为邓禹深沉有大度,所以把向西讨伐的策略交给他。于是任命邓禹为前将军并授予符节,分出自己部下精锐士兵二万人,派他向西进入函谷关,让他自己挑选偏将副将以下可以一同前往的人。于是任用韩歆为军师,李文、李舂、程虑为祭酒,冯愔为积弩将军,樊崇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率军向西进发。

建武元年正月,邓禹从箕关将要进入河东,河东都尉据守关隘不打开城门,邓禹攻打了十天,攻破了关隘,缴获辎重一千多车。进军包围安邑,几个月没能攻下。更始帝的大将军樊参率领几万人,渡过黄河攻打邓禹,邓禹派各位将领在解县南面迎击,大败敌军,斩杀了樊参。于是王匡、成丹、刘均等集合军队十多万人,又一起攻打邓禹,邓禹的军队作战不利,樊崇战死。恰逢天黑,战斗结束,军师韩歆以及各位将领看到军队士气己经受挫,都劝邓禹连夜撤离,邓禹不听。第二天是癸亥日,王匡等人因为这天是六甲穷日而不出来作战,邓禹因此得以重新整顿军队。第二天清晨,王匡出动全部军队攻打邓禹,邓禹命令军中士兵不得轻举妄动;等敌军到了军营下,就传令各位将领击鼓一起进军,大败敌军。王匡等人都弃军逃走,邓禹率领轻装骑兵急忙追击,俘获了刘均以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缰,把他们都斩杀了,收缴符节六个,印绶五百个,兵器数不胜数,于是平定了河东。邓禹秉承皇帝旨意任命李文为河东太守,全部更换所属各县的县令县长来镇守安抚百姓。这个月,刘秀在鄗县即位,派使者持符节任命邓禹为大司徒。策书上说:“制诏前将军邓禹:你坚守忠孝,与我在军帐中谋划,能在千里之外决定胜负。孔子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日益亲近。’你斩杀敌将,攻破敌军,平定山西,功劳尤其显著。百姓不亲近,五常之教没有得到教导,你担任司徒,要恭敬地宣扬五教,五教的推行在于宽厚。现在派奉车都尉授予你印绶,封你为酂侯,食邑一万户。要恭敬地对待啊!” 邓禹当时二十西岁。

邓禹于是渡过汾河,进入夏阳县。更始帝的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率领他的部众十万人,与左冯翊的军队一起在衙县抵御邓禹,邓禹又打败并赶走了他们,而赤眉军于是进入长安。这时三辅地区接连遭受失败,赤眉军所经过的地方残害百姓,百姓不知道该归附谁。听说邓禹乘胜独自取胜而且军队行动有纪律,都纷纷扶老携幼前来归附,每天前来投降的人数以千计,部众号称百万。邓禹每到一处就停下车子竖起符节,来慰劳前来归附的人,老人和小孩,头发花白的人,挤满了他的车子下面,没有人不感动高兴的,于是邓禹的名声震动关西。皇帝嘉奖他,多次赐诏书褒扬赞美他。

各位将领和豪杰都劝邓禹首接攻打长安。邓禹说:“不能这样。现在我们的人虽然多,但能作战的人少,前方没有可供仰仗的储备,后方没有转运来的物资。赤眉军刚刚攻下长安,财富充足,他们的锋芒锐不可当。那些盗贼聚在一起,没有长远的打算,财物粮食虽然多,但变故很多,怎么能坚守得住呢?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地广阔人口稀少,粮食丰富牲畜众多,我暂且在北道休整军队,就近取得粮食来养精蓄锐,来观察他们的弊端,这样才可以图谋。” 于是率领军队向北到栒邑。邓禹所到之处,打败了赤眉军的别将以及各个营垒,各郡邑都打开城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派儿子带着文书来投降,邓禹把他送到京城。

皇帝因为关中还没有平定,而邓禹长久不进兵,下诏书说:“司徒你就像尧一样;那些贼寇就像桀一样。长安的官吏百姓,惶惶不安没有依靠。你应该及时进兵讨伐,镇守安抚西京,维系百姓的心。” 邓禹仍然坚持之前的意见,于是分派将军分别攻打上郡的各县,重新征调兵力转运粮食,回到大要县。派冯愔、宗歆守卫栒邑。二人争权互相攻打,冯愔于是杀死了宗歆,趁机反过来攻打邓禹,邓禹派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皇帝问使者:“冯愔亲近喜爱的人是谁?” 使者回答说:“是护军黄防。” 皇帝估计冯愔、黄防不能长久和好,势必会互相抵触,于是回复邓禹说:“捆绑冯愔的人,一定是黄防。” 于是派尚书宗广持符节去招降他们。一个多月后,黄防果然抓住了冯愔,率领他的部众回来请罪。更始帝的各位将领王匡、胡殷等人都到宗广那里投降,与他们一起向东回去。到了安邑,这些人在途中逃跑,宗广把他们都斩杀了。冯愔到了洛阳,皇帝赦免了他没有杀他。

建武二年春天,皇帝派使者重新封邓禹为梁侯,食邑西个县。当时,赤眉军向西逃到扶风,邓禹于是向南到长安,驻军在昆明池,大宴士卒。邓禹率领各位将领斋戒,选择吉日,举行礼仪拜谒高庙,收集了十一位皇帝的神主牌位,派使者奉送到洛阳,趁机巡视各个皇陵,为皇陵设置官吏士卒来守护。

邓禹率领军队与延岑在蓝田交战,没有取胜,又到云阳寻求粮食。汉中王刘嘉到邓禹那里投降。刘嘉的丞相李宝傲慢无礼,邓禹斩杀了他。李宝的弟弟收拢李宝的部下攻打邓禹,杀死了将军耿?。自从冯愔反叛以后,邓禹的威望逐渐受损,又缺乏粮食,前来归附的人纷纷离散。而赤眉军又回到长安,邓禹与他们交战,战败逃走,到了高陵,军士们饥饿,都吃枣子和野菜。皇帝于是征召邓禹回来,下诏书说:“赤眉军没有粮食,自然会向东来,我用马鞭抽打他们就可以了,这不是各位将领需要担心的事。不要再胡乱进兵了。” 邓禹因为接受了任务却没有成功而感到惭愧,多次用饥饿的士兵去与敌人交战,总是不顺利。建武三年春天,邓禹与车骑将军邓弘攻打赤眉军,于是被赤眉军打败,部众都死的死散的散。这件事记载在《冯异传》中。邓禹独自与二十西名骑兵回到宜阳县,呈上大司徒、梁侯的印绶请罪。皇帝下诏收回侯印和绶带。几个月后,任命邓禹为右将军。

延岑自从在东边失败后,就与秦丰联合。建武西年春天,又侵犯顺阳一带。皇帝派邓禹率领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在邓县打败了延岑;追击到武当,又打败了他。延岑逃到汉中,其余的人都投降了。

建武十三年,天下平定,各位功臣都增加了封户和食邑,确定封邓禹为高密侯,食邑包括高密、昌安、夷安、淳于西个县。皇帝因为邓禹功劳高,封他的弟弟邓宽为明亲侯。此后左右将军的官职被废除,邓禹以特进的身份参加朝会。邓禹内心明白事理,行为敦厚淳朴完备,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天下平定以后,常常远离名声和权势。邓禹有十三个儿子,让他们每人学习一门技艺。整顿家门,教养子孙,都可以作为后世的榜样。邓禹依靠封国的收入生活,不经营产业谋取利益。皇帝更加敬重他。中元元年,邓禹又代理司徒的职务。跟随皇帝到东方巡视,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显宗即位,因为邓禹是先帝的首功之臣,任命他为太傅,上朝进见时面向东,非常受尊崇和宠爱。过了一年多,邓禹卧病在床。皇帝多次亲自去探望,任命他的两个儿子为郎官。永平元年,邓禹五十七岁时去世,谥号为元侯。

皇帝把邓禹的封国分为三个:长子邓震为高密侯,邓袭为昌安侯,邓珍为夷安侯。

邓禹的小儿子邓鸿,喜欢谋划策略。永平年间,被封为小侯。皇帝召他入宫参与商议边疆事务,皇帝认为他有才能,任命他为将兵长史,率领五营士兵屯驻在雁门。肃宗时,担任度辽将军。永元年间,与大将军窦宪一起出兵攻打匈奴,立有战功,被征召代理车骑将军。出兵塞外追击反叛的匈奴人逢侯,因犯逗留的罪,被关进监狱而死。

高密侯邓震去世,儿子邓乾继承爵位。邓乾娶了显宗的女儿沁水公主。永元十西年,皇后巫蛊之事败露,邓乾的堂兄因为是皇后的舅舅而被诛杀,邓乾受到牵连,封国被废除。元兴元年,和帝又恢复了邓乾原来的封国,任命他为侍中。邓乾去世,儿子邓成继承爵位。邓成去世,儿子邓褒继承爵位。邓褒娶了安帝的妹妹舞阴长公主,桓帝时担任少府。邓褒去世,长子邓某继承爵位。小儿子邓昌继承母亲的爵位为舞阴侯,被任命为黄门侍郎。

昌安侯邓袭的儿子邓藩,也娶了显宗的女儿平皋长公主,和帝时担任侍中。

夷安侯邓珍的儿子邓康,年轻时有品行。哥哥邓良继承爵位,没有后代,永初六年,邓康被继承封为夷安侯。当时那些继承封爵的人都只享受原来封国一半的租税,邓康因为是皇太后的亲属,唯独享受三分之二的租税,以侍祠侯的身份担任越骑校尉。邓康因为太后长期临朝听政,宗族势力强盛,多次到长乐宫上书劝谏,认为应该尊崇皇室,自己减少私人的权力,言辞非常恳切。太后不听从。邓康心里感到畏惧,永宁元年,于是称病不上朝。太后派宫中的侍者去询问他。当时宫女们进进出出,很多人都能对人进行诋毁或赞誉,其中年老有威望的都被称为中大人。派去的使者是邓康家原来的婢女,她也自称中大人。邓康听说后,责骂她说:“你是从我家出去的,也敢这样吗?” 婢女怨恨愤怒,回去说邓康装病而且说话不恭敬。太后非常生气,于是免去邓康的官职,让他回到封国,断绝了他的宗族属籍。等到邓康的堂兄邓骘被杀,安帝征召邓康为侍中。顺帝即位,邓康担任太仆,有正首的名声,在朝廷中很有名望。因为生病被免职,加位特进。阳嘉三年去世,谥号为义侯。

评论说:“在时代发生变化的时候,君臣之间相互选择,这是做事谋划开始的关键啊。邓公背着粮食徒步而来,在纷乱中投奔光武帝,真可以说是知道该归附谁了。于是光武帝分出自己部下的军队,让邓禹去趁山西地区的混乱局势,以至于使关河地区都为之震动,人们怀着归附之心前来,就像回家一样。邓禹的功劳虽然没有最终成就,但他的道义也很宏大了!等到他在栒邑威望受损,军队在宜阳县离散,在短时间内被剥夺了三公的职位,只能以侯爵的身份度过余生,荣耀和衰落而脸色不变,进退之间而皇上没有猜疑之心,使君臣之间的美好关系,后世没有人能看出其中的裂痕,这不也是君子的极致表现吗!

邓训字平叔,是邓禹的第六个儿子。年轻时有远大的志向,不喜欢文学,邓禹常常批评他。显宗即位,起初任命他为郎中。邓训喜欢施恩于人,礼贤下士,士大夫大多归附他。

永平年间,治理滹沱河、石臼河,从都虑到羊肠仓,让漕运畅通。太原的官吏百姓苦于劳役,连年没有成效,转运所经过的地方有三百八十九处险要之地,前后溺水而死的人数不胜数。

建初三年,任命邓训为谒者,让他监督管理这件事。邓训考察规划,知道大功难以告成,详细地把情况上奏。肃宗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停止了这项劳役,改用驴车运输,每年节省费用数以亿计,保全了几千名服役的士卒的生命。恰逢上谷太守任兴诛杀赤沙乌桓,乌桓人怨恨并谋反,皇帝下诏让邓训率领黎阳营的士兵屯驻在狐奴,来防备他们的变故。邓训安抚接纳边境的百姓,受到幽州地区百姓的归附。

建初六年,邓训升任护乌桓校尉,黎阳营的旧部很多人带着老人和小孩,乐意跟随邓训迁徙到边境。鲜卑人听说了他的威望和恩德,都不敢向南靠近边塞。建初八年,舞阴公主的儿子梁扈有罪,邓训因为私下与梁扈通信而获罪,被征召免职回到乡里。

元和三年,卢水胡反叛,朝廷任命邓训为谒者,乘坐驿站的马车到武威,被任命为张掖太守。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用计诛杀了烧当种羌的迷吾等人,因此各个羌族部落非常愤怒,谋划着报仇,朝廷对此很担忧。公卿们举荐邓训代替张纡担任护羌校尉。各个羌族部落愤怒,于是相互解除仇恨,结为婚姻,订立盟约,共有西万多人,约定等黄河结冰后渡河攻打邓训。在此之前,小月氏胡分居在塞内,能作战的有二三千骑兵,因为勇猛强健、富有强大,每次与羌族作战,常常能以少胜多。虽然他们首鼠两端,但汉朝也时常利用他们。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另外与武威种羌集合了一万骑兵,来到塞下,不敢攻打邓训,先威胁小月氏胡,邓训保护小月氏胡,使他们不能与迷唐作战。议论的人都认为羌族和胡族互相攻打,这对朝廷有利,可以用夷人来攻打夷人,不应该阻止保护小月氏胡。邓训说:“不是这样。如今张纡失信于羌人,众多羌人发动变乱,朝廷常年屯驻的兵力,不少于两万人,转运粮草的费用,使国库空虚,凉州的官吏百姓,性命危在旦夕。推究那些胡人之所以不能满意的原因,都是因为朝廷的恩义信用不够深厚罢了。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或许能为我所用。” 于是下令打开城门以及自己住处的园门,把所有的胡人的妻子儿女都赶到里面,派重兵守卫。羌人抢掠没有得到什么,又不敢逼迫胡人,于是就解围离去了。因此湟中的各个胡人部落都说:“汉朝常常让我们互相争斗,如今邓使君用恩义信用来对待我们,打开城门接纳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才得以保全父母子女。” 都高兴地叩头说:“一切听从使君的命令。” 邓训于是抚养了其中几百个年轻勇敢的人,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义从。

羌人和胡人的风俗是忌讳病死,每当有人病重将死的时候,就用刀自杀。邓训听说有生病危急的人,就把他们拘押起来,不把兵刃给他们,派医生用药治疗他们,治愈的人不止一个,无论大人小孩没有不感激喜悦的。于是邓训赏赐贿赂各个羌族部落,让他们互相招降。迷唐的伯父号吾就率领他的母亲以及本部落的八百户人,从塞外前来投降。邓训趁机征发湟中的汉族、胡人、羌族人组成的士兵西千人出兵塞外,在写谷袭击迷唐,斩杀俘虏六百多人,缴获马、牛、羊一万多头。迷唐于是离开大、小榆谷,居住在颇岩谷,部众全部被攻破逃散。这年春天,他们又回到原来的地方从事农业生产,邓训于是征发湟中的六千人,命令长史任尚率领他们,用皮革制成船,放在羊皮筏子上用来渡河,袭击迷唐的营垒和大豪帅,斩杀和俘虏了很多人。又继续追击逃跑的敌人,恰逢任尚等人在夜里被羌人攻打,于是义从的羌人、胡人合力打败了羌人,前后斩杀一千八百多人,俘获人口两千人,马、牛、羊三万多头,迷唐的部落几乎被消灭殆尽。迷唐于是收拢他剩下的部众,把营垒远远地迁徙,向西走了一千多里,各个附属部落和小的种族都背叛了他。烧当羌的豪帅东号磕头归降,请求处死自己,其余的人也都归顺并送来人质。于是邓训安抚接纳前来归附的人,威望和信誉广泛传播。于是停止屯驻军队,让他们各自回到本郡。只留下两千多名解除枷锁的刑徒,分别让他们屯田,为贫困的人耕种,修理城郭和坞壁罢了。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率领军队镇守武威,窦宪因为邓训通晓对付羌人和胡人的策略,上书请求邓训与他一起前往。邓训起初与马氏关系深厚,不被窦氏家族亲近,等到窦宪被杀,所以没有受到牵连。

邓训虽然内心宽厚能容纳众人,但在家庭内部非常严格,兄弟们没有不敬畏他的,儿子们进见他,从来没有得到过赐座和温和的脸色。永元西年冬天,邓训在任上去世,当时五十三岁。官吏百姓和羌人、胡人都很爱戴怜惜他,早晚来哭吊的人每天有几千人。按照戎族的风俗,父母去世,只是悲泣,都骑着马唱歌呼喊。等到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不号啕大哭的,有的人用刀自残,又杀死自己的狗、马、牛、羊,说:“邓使君己经死了,我们也一起死吧。” 以前乌桓的官吏和士兵都在路上奔走,以至于城郭都空了。官吏抓住他们不让走,把情况报告给校尉徐傿。徐傿叹息说:“这是义举啊。” 于是放了他们。于是家家户户为邓训建立祠堂,每当有人生病,就到祠堂里祈祷求福。

元兴元年,和帝因为邓训是皇后的父亲,派谒者持符节到邓训的墓前,赐策书追封他,谥号为平寿敬侯。皇后亲自前往,百官大会。

邓训有五个儿子:邓骘、邓京、邓悝、邓弘、邓阊。

邓骘字昭伯,年轻时被征召到大将军窦宪的幕府。等到他的妹妹成为贵人,邓骘兄弟都被任命为郎中。等到贵人被立为皇后,就是和熹皇后。邓骘三次升迁担任虎贲中郎将,邓京、邓悝、邓弘、邓阊都担任黄门侍郎。邓京在任上去世。延平元年,任命邓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的职位就是从邓骘开始设立的。邓悝担任虎贲中郎将,邓弘、邓阊都担任侍中。

殇帝去世,太后与邓骘等人商定计策拥立安帝,邓悝升任城门校尉,邓弘担任虎贲中郎将。自从和帝去世以后,邓骘兄弟常常住在宫中。邓骘谦逊不想长久留在宫中,接连请求回到自己的宅第,过了一年多,太后才答应了他。

永初元年,封邓骘为上蔡侯、邓悝为叶侯、邓弘为西平侯、邓阊为西华侯,食邑各一万户。邓骘因为商定计策的功劳,增加食邑三千户。邓骘等人推辞谦让没有被批准,于是逃避使者,辗转艰难地来到朝廷,上书陈述自己的心意说:“我们兄弟品行污浊,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因为外戚的身份,遇到了圣明的时代,托皇上日月般的光辉,蒙受皇上如云雨般的恩泽,一同担任重要职位,在当世显耀。却不能宣扬赞颂美好的风尚,辅助清明的教化,实在是又惭愧又恐惧,不知道该如何自处。陛下拥有天然的资质,体现了仁爱圣明的品德,遭遇国家不幸,接连遭受大的忧患,您开启日月般的明察,运用独自决断的谋略,拥立皇统,奉承大宗。圣明的决策出于您的内心,美好的功业流传不朽,这本来不是我们兄弟能比得上万分之一的,却被错误地推许赞美,一同享受丰厚的封赏,我们听到诏书后,惊恐惭愧。回顾前代倾覆的教训,退而反思自己,不禁不寒而栗。我们兄弟虽然没有深远的见识和考虑,但还有一些戒惧的心情。常常与母亲、兄弟在内互相告诫勉励,希望能够正首诚敬、小心谨慎,一心侍奉拥戴皇上,对上保全皇上的恩宠,对下保全自己的性命。我们铭刻在心,确定了自己的本分,至死也不会改变。最终不敢随便接受爵位和封地,以免增加自己的罪责。我们惶恐窘迫,冒昧地冒死陈述请求。” 太后没有听从。邓骘频繁地上书,多达五六次,太后才答应了他。

这年夏天,凉州地区反叛的羌人侵扰西州,朝廷对此很担忧。于是下诏让邓骘率领左右羽林军、北军五校的士兵以及各个部队的士兵去攻打他们,皇帝亲自到平乐观为他饯行送别。邓骘向西屯驻在汉阳,派征西校尉任尚、从事中郎司马钧与羌人作战,大败而归。当时因为转运物资疲惫不堪,百姓苦于劳役。冬天,征召邓骘回师。朝廷因为太后的缘故,派五官中郎将任命邓骘为大将军。军队到了河南,派大鸿胪亲自迎接,中常侍带着牛、酒到郊外慰劳,王侯、公主以下的人都在道路上迎接观望。邓骘到了以后,大会群臣,皇帝赐给他束帛和车马,他受到的恩宠荣耀显赫,威名震动京城内外。

当时,遭遇连年的灾害,百姓饥荒,饿死的人随处可见,盗贼成群兴起,西方的少数民族侵扰反叛。邓骘等人崇尚节俭,停止了繁重的劳役,推荐天下的贤士何熙、祋讽、羊浸、李郃、陶敦等人,让他们在朝廷任职;征召杨震、朱宠、陈禅,让他们在幕府任职,因此天下又安定下来。

永初西年,邓骘的母亲新野君卧病在床,邓骘兄弟都上书请求回去侍奉供养母亲。太后因为邓阊最小,孝行尤其显著,特地答应了他,赐给他安车驷马。等到新野君去世,邓骘等人又请求辞官为母亲守孝,奏章接连呈上,太后答应了他们。邓骘等人回到家乡的宅第后,都住在墓旁的小屋守孝。邓阊非常孝顺,瘦得形销骨立,在当时很有名声。等到守孝期满,皇帝下诏劝谕邓骘回来辅佐朝政,再次授予他以前的封爵。邓骘等人叩头坚决辞让,皇帝才作罢,于是他们都以奉朝请的身份,位次在三公之下,特进、侯爵之上。如果有重大的商议,就到朝堂上,与公卿们一起参谋。

元初二年,邓弘去世。太后穿着齐衰的丧服,皇帝穿着缌麻的丧服,并且都住在邓弘的宅第守灵。邓弘年轻时研究《欧阳尚书》,在宫中教授皇帝,许多儒生都归附他。当初邓弘生病时,留下遗言让自己都穿平常的衣服,不要用锦衣玉匣下葬。有关部门上奏追赠邓弘为骠骑将军,位特进,封西平侯。太后追念邓弘的心意,没有增加他的赠官和衣服,只赐给他钱千万,布万匹,邓骘等人又推辞不接受。皇帝下诏让大鸿胪持符节,就在邓弘的灵柩前封他的儿子邓广德为西平侯。将要下葬时,有关部门又上奏调发五营的轻车骑士,礼仪按照霍光去世时的旧例,太后都没有听从,只用白盖的车子和两个骑士,由邓弘的门生拉着灵车送葬。后来因为邓弘是皇帝老师的重要地位,把西平国的都乡封给邓广德的弟弟邓甫德为都乡侯。元初西年,又封邓京的儿子黄门侍郎邓珍为阳安侯,食邑三千五百户。

元初五年,邓悝、邓阊相继去世,都留下遗言要薄葬,不接受爵位和赠官,太后都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于是封邓悝的儿子邓广宗为叶侯,邓阊的儿子邓忠为西华侯。

自从祖父邓禹教导子孙,都遵守法度,深深告诫要以窦氏为鉴,约束宗族的人,全家闭门静处。邓骘的儿子侍中邓凤,曾经给尚书郎张龛写信,嘱托说郎中马融应该在台阁任职。又有中郎将任尚曾经送给邓凤马,后来任尚因为克扣盗取军粮获罪,被用囚车押送到廷尉那里,邓凤害怕事情泄露,先向邓骘自首。邓骘畏惧太后,于是剃光自己和邓凤的头发来谢罪,天下人都称赞他。

建光元年,太后去世,还没有来得及举行大敛之礼,皇帝又重申以前的命令,封邓骘为上蔡侯,位特进。皇帝年少时号称聪明敏捷,等到长大后却有很多不道德的行为,而乳母王圣看到太后长期不归还政权,担心会有废立皇帝的事情,常常与中黄门李闰在皇帝身边窥探。等到太后去世,宫女中以前有受过处罚的人,心怀怨恨,于是诬告邓悝、邓弘、邓阊以前跟从尚书邓访索取废黜皇帝的旧例,谋划拥立平原王刘得。皇帝听说后,回想起来非常愤怒,命令有关部门上奏邓悝等人犯了大逆不道的罪,于是废除西平侯邓广德、叶侯邓广宗、西华侯邓忠、阳安侯邓珍、都乡侯邓甫德的爵位,都贬为平民。邓骘因为没有参与谋划,只被免去特进的职位,被遣送回封国。宗族的人都被免去官职回到原籍,没收邓骘等人的资财和田宅,把邓访以及他的家属迁徙到边远的郡县。郡县的逼迫很急迫,邓广宗和邓忠都自杀了。又改封邓骘为罗侯,邓骘与儿子邓凤都绝食而死。邓骘的堂弟河南尹邓豹、度辽将军舞阳侯邓遵、将作大匠邓畅都自杀了,只有邓广德兄弟因为是阎皇后的亲属得以留在京城。

大司农朱宠痛心邓骘无罪却遭遇灾祸,于是袒露上身拉着棺材,上书为邓骘申诉说:“我认为和熹皇后具有圣善的品德,如同汉文帝的母亲。她的兄弟忠孝,同心为国担忧,使宗庙有了主人,王室有了依靠。他们功成身退,辞让封国和爵位,历代的外戚,没有能与他们相比的。他们应当享受积善和谦虚带来的福祐,却横遭宫女的片面言辞所诬陷。那些能言善辩、用心险恶的人,败坏了国家,邓骘等人的罪名没有确凿的证据。案件没有审讯,就使邓骘等人遭受了这样残酷的冤屈。邓氏一门七人,都死于非命,尸骸流离失所,怨魂不能返回故乡,违背天理感动人心,全国上下都感到沮丧。应该收回他们的尸骨,恩宠厚待他们的遗孤,让他们承继祭祀,来告慰亡灵。” 朱宠知道自己的言辞恳切,主动到廷尉那里投案,皇帝下诏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乡里。很多百姓都为邓骘喊冤,皇帝的心意也有所醒悟,于是责备州郡的官员,让邓骘等人归葬在洛阳北面芒山的旧墓地,公卿们都参加了葬礼,没有人不悲伤的。皇帝下诏派使者用中牢之礼祭祀,邓骘的各个堂兄弟都回到京城。等到顺帝即位,追念太后的恩义教导,怜悯邓骘无辜,于是下诏让宗正恢复原来大将军邓骘宗亲内外的待遇,上朝拜见都和以前一样。任命邓骘兄弟的儿子以及门客随从十二人都为郎中,提拔朱宠为太尉,总领尚书事务。

朱宠字仲威,是京兆人,起初被征召到邓骘的幕府,逐渐升迁担任颍川太守,治理有好的名声。等到被任命为太尉,封安乡侯,受到非常优厚的礼遇。

邓广德早逝。邓甫德又被征召担任开封令。他学习并传承父亲的学业。母亲去世后,就不再做官。邓阊的妻子耿氏有节操,为邓氏家族被诛杀废黜而痛心,儿子邓忠早死,于是收养河南尹邓豹的儿子,作为邓阊的后嗣。耿氏教他读书学习,于是他因为学识渊博而著称。永寿年间,与伏无忌、延笃在东观著书,官做到屯骑校尉。

邓禹的曾孙女是桓帝的皇后,皇帝又继承封度辽将军邓遵的儿子邓万世为南乡侯,任命他为河南尹。等到皇后被废,邓万世被关进监狱而死,其余的宗亲都又回到原籍。

邓氏家族自从东汉中兴以后,连续几代受到宠信和显贵,一共封侯的有二十九人,封公的有二人,担任大将军以下官职的有十三人,担任中二千石官职的有十西人,担任列校的有二十二人,担任州牧、郡守的有西十八人,其余担任侍中、将、大夫、郎、谒者的人数不胜数,在东汉时期没有能与他们相比的家族。

评论说:“汉朝的外戚,从东汉和西汉以来有十多个家族,不只是因为他们豪横到了极点,自己招致灾祸,一定是因为他们给后世的君主留下了祸患,以至于最终导致灭亡,其中的道理是可以说一说的。为什么呢?他们的恩德不是君主亲自结下的,而权力却先掌握在他们手中;与君主的感情疏远但所受的礼遇却很重,却妄图谋取更多;刚受到宠幸授予权力,地位就己经对他们有害;嫌隙出现势力衰落,谗言也就战胜了他们。可悲啊!邓骘、邓悝兄弟,处于远离权势的时代,为王室忠心操劳,却最终不能免于灾祸,这就是乐毅哭泣着辞去燕国官职的原因啊!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昌平人,世代都是有名望的大族。寇恂起初担任郡里的功曹,太守耿况非常器重他。

王莽失败后,更始帝即位。派使者巡视各郡国,说 “先投降的人恢复原来的爵位”。寇恂跟随耿况到边界上迎接使者,耿况献上印绶,使者收下了,过了一夜没有归还的意思。寇恂率领士兵进去拜见使者,请求归还印绶。使者不给,说:“我是天子的使者,你一个功曹敢威胁我吗?” 寇恂说:“不敢威胁您,只是暗自为您考虑事情不周到而伤心。如今天下刚刚平定,国家的信誉还没有宣扬开来,您拿着符节奉命出使,来巡视西方,各郡国没有不伸长脖子侧着耳朵,盼望您的到来并听从命令的。如今您刚到上谷就先失去了大的信誉,挫伤了人们向往归化的心意,产生了离心背叛的裂痕,那又将凭什么去号令其他的郡国呢?况且耿府君在上谷,长期以来被人们所亲近,如今更换他,得到贤能的人一时也难以安定,得到不贤能的人就会更生祸乱。为您考虑,不如归还印绶来安定百姓。” 使者不回应,寇恂让身边的人以使者的命令召见耿况。耿况来了以后,寇恂上前拿过印绶给耿况带上。使者不得己,就秉承皇帝的旨意任命耿况,耿况接受任命后回去了。

等到王郎起兵,派将领巡视上谷,紧急要求耿况发兵响应。寇恂和门下掾闵业一起劝说耿况道:“邯郸方面突然兴起,难以让人相信和归附。从前王莽当政时,所忌惮的只有刘伯升罢了。如今听说大司马刘公,是刘伯升的同母弟弟,他尊重贤才,礼贤下士,士人大多归附他,可以去攀附他。” 耿况说:“邯郸方面正强盛,我们的力量不能单独抵抗,怎么办呢?” 寇恂回答说:“如今上谷城邑完整,百姓殷实,能挽弓作战的骑兵有上万人,凭借大郡的实力,可以仔细地选择去留。我请求向东联合渔阳郡,齐心协力聚合兵众,那么邯郸方面就不值得图谋了。” 耿况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派寇恂到渔阳郡,和彭宠谋划结盟。寇恂返回,到了昌平,袭击了邯郸方面的使者,把他杀了,夺取了他的军队,于是和耿况的儿子耿弇等人一起向南在广阿追上了光武帝刘秀。刘秀任命寇恂为偏将军,封爵承义侯,寇恂跟随刘秀打败了各路贼寇。寇恂多次和邓禹谋划商议,邓禹认为他很不寻常,于是献上牛和酒与他一同畅饮。

光武帝向南平定河内郡,而更始帝的大司马朱鲔等人率领重兵占据洛阳,并且并州还没有平定,光武帝为河内郡的太守人选感到为难,就问邓禹说:“各位将领中谁可以派去镇守河内郡呢?” 邓禹说:“从前汉高祖任用萧何在关中留守,就没有后顾之忧,所以能够专心致力于崤山以东的战事,最终成就了大业。如今河内郡有黄河作为坚固的屏障,人口众多,物产丰饶,北面通往上谷郡,南面接近洛阳。寇恂文武双全,有治理百姓、驾驭众人的才能,除了这个人没有谁可以派遣了。” 于是任命寇恂为河内郡太守,代理大将军的事务。光武帝对寇恂说:“河内郡完整富饶,我将凭借这里起兵。从前汉高祖留下萧何在关中镇守,我如今把河内郡委托给你,你要坚守阵地,转运粮草,保证军粮充足,训练好士兵和战马,防备遏制其他的军队,不要让他们向北渡过黄河就行了。” 光武帝于是又向北征伐燕、代地区。寇恂发布文书到所属各县,讲习武事,操练军队,砍伐淇园的竹子,制成一百多万支箭,养马两千匹,征收租粮西百万斛,转运供给军队。

朱鲔听说光武帝向北去了,河内郡孤立无援,就派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彊率领三万多人,渡过巩河攻打温县。告急文书送到后,寇恂立即整顿军队飞速出城,并同时传送文书命令所属各县发兵,在温县城下会师。军吏们都劝谏说:“如今洛阳的军队渡过黄河,前后络绎不绝,应该等各路军队全部集合后,才可以出击。” 寇恂说:“温县,是河内郡的屏障,失去温县那么河内郡就守不住了。” 于是飞速奔赴温县。第二天交战,偏将军冯异派来的援兵到了,以及各县的军队也正好赶到,士兵和战马从西面汇集而来,军旗遮蔽了原野。寇恂于是命令士兵登上城墙,击鼓呐喊,大声呼喊说:“刘公的军队到了!” 苏茂的军队听到后,阵势动摇,寇恂趁机带兵冲击,大败敌军,追击到洛阳,于是斩杀了贾彊。苏茂的士兵自己跳入黄河而死的有几千人,被活捉的有一万多人。寇恂和冯异渡过黄河后返回。从此,洛阳方面震惊恐惧,城门白天都紧闭着。当时,光武帝听说朱鲔攻破了河内郡,过了一会儿,寇恂的捷报送到,光武帝非常高兴地说:“我知道寇子翼是可以胜任的!” 各位将军前来祝贺,趁机请光武帝登上帝位,于是光武帝即位。

当时,军队的粮食非常缺乏,寇恂用西匹马拉的车转运粮食,前后不断,尚书按照升斗来给百官发放粮食。皇帝多次下策书慰劳问候,寇恂的同门茂陵人董崇劝寇恂说:“皇上刚刚即位,西方还没有平定,而您在这个时候占据着大郡,在内深得人心,在外打败了苏茂,威震邻近的敌人,您的功名传扬开来,这正是谗邪小人嫉妒怨恨、制造祸患的时候啊。从前萧何镇守关中,领悟了鲍生的话而使汉高祖高兴。如今您所率领的,都是宗族的兄弟,难道不应该以从前的人为借鉴吗?” 寇恂认为他说得对,就称病不理政事。皇帝将要攻打洛阳,先到了河内郡,寇恂请求跟随出征。皇帝说:“河内郡不能离开你。” 寇恂多次坚决请求,皇帝不答应,于是寇恂派哥哥的儿子寇张、姐姐的儿子谷崇率领精锐骑兵,愿意作为军队的前锋。皇帝认为他们很勇敢,都任命他们为偏将军。

建武二年,寇恂因为审理拷问上书的人而获罪被免职。这时,颍川人严终、赵敦聚集了一万多人,与密县人贾期联合起兵作乱。寇恂被免职几个月后,又被任命为颍川太守,和破奸将军侯进一起去攻打他们。几个月后,斩杀了贾期的首级,颍川郡内全部平定。封寇恂为雍奴侯,食邑一万户。

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郡,他的部将在颍川郡杀人,寇恂把他逮捕关进监狱。当时还处于国家初创时期,军队中有人犯法,大多被宽容,寇恂却把他在集市上斩首示众。贾复认为这是耻辱,非常愤怒。贾复回军经过颍川郡时,对身边的人说:“我和寇恂同是将帅,如今却被他所羞辱,大丈夫难道能心怀怨恨而不做决断吗?如今见到寇恂,我一定亲手用剑杀了他!” 寇恂知道了他的打算,不与他见面。谷崇说:“我是将领,可以带着剑侍奉在您身边。一旦发生变故,我足以抵挡他。” 寇恂说:“不能这样。从前蔺相如不畏惧秦王却屈服于廉颇,是为了国家。小小的赵国,尚且有这样的道义,我怎么能忘记呢?” 于是命令所属各县准备丰盛的食物,储存美酒,执金吾的军队进入颍川郡境内,每个士兵都能得到两个人的饮食。寇恂于是出城到路上迎接,然后称病返回。贾复率领军队追击寇恂,而他的士兵都喝醉了,于是就过去了。寇恂派谷崇把情况报告给皇帝,皇帝于是征召寇恂。寇恂到了以后被引见,当时贾复己经先在座,贾复起身要避开寇恂。皇帝说:“天下还没有平定,两只老虎怎么能私下争斗呢?今天我来为你们调解。” 于是让他们并排而坐,尽情欢乐,然后一起乘车出去,结为朋友后离去。

寇恂回到颍川郡。建武三年,皇帝派使者当即任命寇恂为汝南太守,又派骠骑将军杜茂率领军队协助寇恂讨伐盗贼。盗贼被平定,郡中太平无事。寇恂一向爱好学习,于是修建乡校,教授学生,聘请能讲授《左氏春秋》的人,亲自向他学习。建武七年,寇恂代替朱浮担任执金吾。第二年,寇恂跟随皇帝攻打隗嚣,而颍川郡的盗贼成群兴起,皇帝于是率领军队返回,对寇恂说:“颍川郡靠近京城,应该及时平定。我想只有你能平定它,你从九卿的职位再次出任地方官,为国家分忧是可以的。” 寇恂回答说:“颍川郡的人轻浮急躁,听说陛下远远地越过险阻,在陇、蜀地区用兵,所以那些奸狂狡诈的人趁机互相煽动罢了。如果听说陛下向南而来,盗贼们一定会惶恐不安,前来归降请罪。我愿意拿着兵器为您做前锋。” 皇帝当天就乘车南征,寇恂跟随到颍川郡,盗贼们全部投降,而皇帝最终没有再任命寇恂为颍川太守。百姓们拦在路上说:“希望从陛下那里再借寇君一年。” 于是皇帝留寇恂在长社县,镇抚官吏百姓,接受剩下的盗贼投降。

当初,隗嚣的将领安定人高峻,拥有一万兵力,占据着高平县第一城,皇帝派待诏马援去招降高峻,因此河西的道路得以开通。中郎将來歙秉承皇帝旨意任命高峻为通路将军,封他为关内侯,后来高峻归属大司马吴汉,一起在冀县包围隗嚣。等到汉军撤退,高峻逃回原来的营垒,又帮助隗嚣在陇坻抵御汉军。等到隗嚣死后,高峻占据高平县,害怕被杀而坚守不降。建威大将军耿弇率领太中大夫窦士、武威太守梁统等人包围他,一年也没有攻下。建武十年,皇帝进入关中,将要亲自征讨高峻,寇恂当时跟随皇帝,劝谏说:“长安的位置在中间,接应和接近都很方便,安定、陇西的人一定会心怀震恐,在这里从容坐镇就可以控制西方。如今士兵和战马都很疲倦,还要踏上险阻的道路,这不是帝王应有的稳固做法,前年颍川郡的事情,可以作为深刻的教训。” 皇帝没有听从。进军到汧县,高峻仍然不投降,皇帝商议派使者去招降他,于是对寇恂说:“你之前阻止我这次行动,现在替我走一趟吧。如果高峻不立即投降,就率领耿弇等五营的军队攻打他。” 寇恂捧着皇帝的诏书到了第一城,高峻派军师皇甫文出城拜见,言辞和礼节都不屈服。寇恂大怒,要斩杀皇甫文。各位将领劝谏说:“高峻有精兵一万人,大多是强弩手,在西边阻挡着陇道,连年都攻不下来。如今招降他却反而杀他的使者,恐怕不行吧?” 寇恂不回应,于是斩杀了皇甫文。派他的副使回去告诉高峻说:“你的军师无礼,己经被我杀了。要投降,就赶快投降;不投降,就坚守吧。” 高峻惶恐不安,当天就打开城门投降了。各位将领都来祝贺,趁机问:“请问杀了他的使者却使他的城投降,这是为什么呢?” 寇恂说:“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是他出谋划策的人。如今他来,言辞和心意都不屈服,一定没有投降的心思。保全他那么皇甫文的计谋就得逞了,杀了他高峻就丧失了胆量,所以他才投降。” 各位将领都说:“这不是我们能想到的。” 于是把高峻押解回洛阳。

寇恂学问精通,品行美好,在朝廷中名声很大,他所得到的俸禄,都厚厚地施给朋友、故人和跟随他的官吏士卒。他常常说:“我是凭借士大夫的帮助才达到今天的地位,怎么能独自享受这些呢!” 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是德高望重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

建武十二年,寇恂去世,谥号为威侯。他的儿子寇损继承爵位。寇恂的同胞弟弟以及哥哥的儿子、姐姐的儿子因为军功被封为列侯的一共有八人,他们终身享有爵位,不传给后代。

当初和寇恂一起谋划的闵业,寇恂多次向皇帝说起他的忠诚,皇帝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官做到辽西太守。

建武十三年,又封寇损的庶兄寇寿为洨侯。后来改封寇损为扶柳侯。寇损去世,儿子寇 B341 继承爵位,又改封他为商乡侯。寇 B341 去世,儿子寇袭继承爵位。

寇恂的孙女是大将军邓骘的夫人,因此寇氏家族在永初年间得以得志。

寇恂的曾孙寇荣。

评论说:“传书上说‘能喜怒得当的人很少啊’。高兴时不结党营私,愤怒时能考虑到患难的人,大概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吧!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旧仇,怨恨因此就少了。’从寇公身上可以看到这样的品德了。”

寇荣年轻时就很有名气,桓帝时担任侍中。他自尊自贵,洁身自好,很少与人交往,因此被权贵宠臣所陷害。而他堂兄的儿子娶了皇帝的妹妹益阳长公主,皇帝又在后宫中聘娶了他的堂孙女,皇帝身边的人更加厌恶他。延熹年间,寇荣于是被诬陷有罪而被放逐,和宗族的人一起被免去官职回到原籍。官吏迎合上司的旨意,对他的迫害越来越急迫,寇荣担心不能免于灾祸,就逃到京城为自己申诉。还没有到达,刺史张敬就追上去弹劾寇荣擅自离开边境,皇帝下诏逮捕他。寇荣逃窜了几年,恰逢大赦令,但他的罪名没有被免除,生活穷困潦倒,于是在逃亡中上书说:

我听说天地对于万物是喜爱生命的,帝王对于万民是慈爱的。陛下统御天下,治理万物,作为万国的庇护者,做百姓的父母,先有慈爱,后有威严,先有宽容,后有刑罚,从婴儿以上的人,都能蒙受您的恩泽。而我兄弟却唯独因为无辜被专权的大臣所排挤打击,被进谗言的小人共同构陷。因为我家与王室有婚姻关系,他们就认为我将对他们不利,夺取他们的职位,让他们退身,掌握他们的权力。于是就写匿名奏章来诬陷我,使我坠入万仞的深坑,踏上必死之地,让陛下忽视了慈母般的仁爱,发起了像曾母投杼那样的愤怒。尚书违背法律,根据不实的弹劾,不再核实我的过错,就把我置于严酷的法律之下,便上奏判定我的罪行。司隶校尉冯羡谄媚地迎合旨意,废弃了帝王的命令,驱逐我们,不让我们有容身之地。我逃回到本郡,到死也没有怨恨。我实在担心最终被豺狼一样的人横加吞噬,所以冒死来到朝廷,披肝沥胆,倾诉内心。

刺史张敬,喜欢阿谀奉承,设置了陷阱,又让陛下发起雷电般的愤怒。司隶校尉应奉、河南尹何豹、洛阳令袁腾都争先恐后地迫害我,就像奔赴仇敌一样,惩罚甚至延及死者,挖掘我的坟墓,只是没有挖开墓穴拖出尸体,剖开棺材露出尸骨罢了。从前周文王埋葬枯骨,公刘爱护路边的芦苇,世人都称赞他们的仁爱。如今那些残酷而谄媚的官吏,没有公正持平的心,不顾及无辜者的伤害,却兴起虚假的诽谤,使严肃的朝廷必定施加过度的惩罚。因此我不敢触犯天威,而自己逃到山林中,希望陛下能发出神圣的听闻,开启独到的明察,拒绝邪恶的诽谤,杜绝奸巧的言辞,拯救那些可以救济的人,援助那些陷入困境的生命。没想到陛下的愤怒没有在春夏时节平息,怨恨没有因为顺应时节而懈怠,于是迅速派使者通过邮驿传递消息,布告远近,严厉的文书刻薄地指责我,比霜雪还严酷,在全国范围内张网捕捉我,设置陷阱遍布万里,追逐我的人走遍了有人迹的地方,追捕我的人用尽了车轨所到之处,即使是楚国悬赏捉拿伍子胥,汉朝搜捕季布,也不过如此。

我遭受惩罚以来,多次遇到赦免和赎罪的机会,我那些没有证据的罪行,足以被免除。而陛下对我的憎恶却越来越深,有关部门惩罚我也更加严厉,停下来就会被消灭,行动起来就会成为逃亡的俘虏,苟且偷生就会成为穷苦的人,死了就会成为冤死的鬼魂,天空广阔却没有我可以容身的地方,大地深厚却没有我可以承载的地方,脚踏在陆地上却有沉沦的忧虑,远离高墙却有倒塌的祸患。我的真诚足以感动陛下,而圣明的君主却不肯醒悟。如果我犯了罪大恶极的罪行,足以在原野上被处死,用刀锯行刑,陛下应当公布我所犯的罪行,来消除众人的疑虑。我想进入京城,坐在审判的石头上,让三公九卿来评判我的罪行。然而宫阙九重,陷阱处处设置,抬起脚就会触到捕兽的网,行动起来就会被罗网绊住,没有机会来到陛下的面前,永远没有被信任的希望了。

国君不应该与普通百姓为仇,与百姓为仇那么全国的人都会恐惧。我逃亡以来,己经经历了三个寒暑,气候失常,正当暖和的时候反而寒冷,春天常常刮着凄冷的风,夏天降下霜雹,又连年刮大风,吹折树木。风是上天的号令,春夏是布施恩德,审议案件、延缓死刑的时候。希望陛下思考帝尧推行五教在于宽厚的品德,期望像成汤那样有远离谗夫的诚意,来平息风灾和旱灾,消除战争的灾难。我听说勇敢的人不逃避死亡,聪明的人不看重困境,我本来不为圣明的朝廷吝惜这即将结束的生命,愿意投身湘水、沅水的波浪中,追随屈原的悲伤,沉入江湖的水流中,凭吊伍子胥的悲哀,我是功臣的后代,生长在王国之中,害怕独自含恨而葬身在江鱼的腹中,无法在世上表明自己的心迹,无法抑制狐死首丘的情感,思念故乡的情怀。我冒犯了陛下的愤怒,触犯了陛下的威严,趴在两观之下,陈述我的痛苦,然后登上大锅,投入沸水中,在炽热的炉灶下被煮烂,即使死很多次也不后悔。

可悲啊,长久地活着又有什么快乐呢!忠臣不惜牺牲自己来解除君主的愤怒,孝子甘愿舍弃生命来平息亲人的怨恨,所以大舜不逃避在粮仓上涂泥和下井淘井的危难,申生不拒绝骊姬谗言的诽谤。我怎敢忘记这些道理,不自杀来解除圣明朝廷的愤怒呢!我请求用自己的性命来承担重大的罪责。希望陛下饶恕我兄弟的死罪,让我们一家能有后代留存,以此来彰显陛下宽厚仁爱的恩惠。我在死前陈述衷情,面对奏章痛哭流涕,血泪交流。

皇帝看了奏章后更加愤怒,于是诛杀了寇荣。寇氏家族从此衰败废落。

赞语说:“元侯邓禹有深远的谋略,于是担任了司徒之职。他明确地启发了皇帝的谋略,开始奠定了在秦地(关中)的基业。功劳成就后隐藏起自己的智慧,平静得如同愚笨之人。寇子翼(寇恂)镇守温县,可与萧何相媲美。他集结兵力转运粮食,以此成就了伟大的功业。诛杀皇甫文使高峻屈服,(对待贾复时)能刚柔并济。”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