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重新拿起毛笔。原主的书法娟秀清丽,颇有功底。曜昕临摹了几遍,便掌握了其形。
但她并未止步,而是开始研究各种字体,尤其关注报纸上那些不同派系人士的签名和笔迹。
绘画亦是如此。她迅速掌握了工笔花鸟的技法,画出的牡丹栩栩如生。但她更感兴趣的,是速写。
她常常坐在临街的咖啡馆二楼,用炭笔快速勾勒街景、行人、车辆,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快速捕捉特征的能力。
这些看似风雅的活动,为她收集信息、分析人物关系提供了绝佳的掩护和视角。
利用“苏家大小姐”的身份和迅速“恢复”的才艺,曜昕开始有选择地、高频率地出现在沪上顶级的社交场合。
在衣香鬓影、觥筹交错的舞会中,她身姿优雅,舞步娴熟,但那双沉静的眼眸却像最精密的雷达,扫视着全场。
在圣公会主办的慈善义卖上,她捐出母亲遗留的一件精美苏绣披肩,引得几位以“消息灵通”著称的太太(如海关副关长夫人、报业大亨的姨太)围拢赞美。
曜昕顺势将话题引向“时局变动”和“工商新规”,从她们炫耀抱怨的闲谈中过滤关于李氏和王专员的信息。
她注意到一个叫周雅茹的年轻女子,是王专员远房侄女,举止有些刻意模仿上流,眼神却透着精明算计。
在英国领事馆花园茶会,她与几位纱厂背景小姐(包括李氏旁支一位小姐李曼丽)谈论“最新进口纺织机械”和“工人管理”。
李曼丽无意炫耀:“我家三厂新换了批机器,效率是高了,可那些工人笨手笨脚,废品率还是高,工钱还老闹…哪像你们苏家,听说管理有方?”
曜昕微笑应对,心中记下“李氏三厂管理混乱、劳资紧张”。
“偶遇”周雅茹。
周雅茹正对一幅西洋赝品夸夸其谈。曜昕适时流露对“实干家”如王专员的“敬佩”:“听说王专员雷厉风行,刚来就整顿市场,真是魄力。只是初来乍到,想必也遇到不少麻烦吧?”
周雅茹虚荣心被满足,压低声音抱怨:“可不是!我表叔刚来就得罪了地头蛇,有人故意找茬,账目上麻烦不断……幸好李老板出手帮忙……” 信息碎片到手。
在精致讲究的茶会上,她与几位家里有纱厂背景的小姐谈论“最新进口的纺织机械”和“工人管理”,从她们无意中透露的只言片语里,拼凑李氏工厂内部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管理模式。
她甚至“偶遇”了那位王专员的一位远房表亲,一位喜欢附庸风雅的年轻公子,王昊。
她与他谈论西洋画,在对方夸夸其谈时,适时地流露出对“实干家”如王专员这般人物的“敬佩”,巧妙地套取了一些关于王专员生活习惯、喜好乃至某些不为人知的“小麻烦”的信息。
她像一只在布满陷阱的蛛网上行走的灵猫,每一步都轻盈优雅,每一次交谈都滴水不漏,精准地攫取着自己需要的信息碎片,同时将自身的意图完美地隐藏在“关心家业”、“仰慕英雄”的合理外衣之下。
她的冷静、敏锐和那份超越年龄的洞察力,在沪上社交场中脱颖而出,令老于世故者心惊,更让青年才俊们既侧目又钦佩。
不过曜昕并不喜欢应酬,觥筹交错间的虚与委蛇、繁文缛节下的人情往来,都让她倍感压抑。
相比在宴会上周旋,她更愿独处一隅,沉浸于对局势的冷静分析,或是在书卷中探寻真知,这些场合不过是她收集信息、完成穿越使命的必要假面。
夜深人静时,曜昕会进入那方神奇的玉佩空间。
这是当初系统绑定的时候给的一个灵魂绑定空间。
灵泉潺潺,饮之清冽甘甜,确实有凝神静气、驱散疲惫之效。
那名为“春晖”的古朴院落,成了她暂时逃离喧嚣、整理思绪的净土。
最让她在意的是那20亩肥沃的黑土地,毕竟无论什么时候土地都可以是一份宝藏。
系统提示功德值可升级空间功能,但目前她需要的是立足之本。
她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苏家的财力和渠道,不动声色地进行“囤货”。
硬通货:通过隐秘渠道,兑换、囤积小黄鱼(金条)和品相上好的银元。这些是乱世中永恒的硬通货。
药品:利用苏家与洋行的关系,秘密购入大量盘尼西林(青霉素)、磺胺粉、消毒酒精、纱布绷带等战时急需的药品和医疗物资。这些在动荡时期,可能比黄金更珍贵。
生存物资:囤积不易变质的高热量食物如压缩饼干、巧克力、罐头;干净的饮用水(用巨大的陶缸装满灵泉水储存);耐磨的布料、针线、火柴、蜡烛、煤油等生活必需品。
知识载体:收集各种实用书籍,尤其是机械维修、基础医疗、农业种植、甚至武器保养类的书籍。知识是另一种形式的武器和财富。
这些物资被她分门别类,整齐地码放在“春晖”院落的厢房内。看着逐渐充盈的储备,曜昕心中多了一份面对未知未来的底气。
囤货的过程也让她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个时代的物资流通渠道和地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