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29章 攻占东瀛

执掌风 蕉太凉 4844 字 2025-07-07

第二天午后,进忠回宫禀报,药水果然有效,喝下药水后,轻症的两人大约半个时辰后就开始好转,午夜时分就己完全痊愈,另外一个病重的人虽然有些缓慢,但首到第二天午时,也好的差不多了

得此消息,弘历惊喜万分,果然如他所料,药丸化进水里依旧有效“好!真是天佑我大清”

有了这个发现,远征重洋就有了保障

很快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组建的水师开始了第一次的出航,此次出航由施清晏亲自带领

出发前弘历嘱咐施清晏“此次出航不是为了占领,打探底细更为重要”

因此这队水师乔装成了出海进货的样子,弘历还给了施清晏几瓶强身健体和百病全消融成的药水

随着一小队水师的出发,弘历也进入了忙绿的日子

一边督促农业部研究新的种子,一边查看牛痘的研究进展

三个月后,水师回朝,船靠岸在天津港口,弘历亲自迎接,一回来,施清晏就迫不及待的向弘历分享这一趟的所见所闻

根据施清晏的情报,弘历召开军机处会议,拟定了乾隆五年正式出兵东瀛的计划,弘历决定御驾亲征

“陛下,倭国不过弹丸之地,何须兴师动众?”军机大臣张廷玉跪谏,弘历着康熙年间绘制的琉球舆图,想起广岛长崎的蘑菇云,冷笑:“朕要的是永绝后患。”

之后的两年间,福建船政衙门日夜锻造龙骨巨舰,江南制造局改良红衣大炮,八旗子弟中选拔精壮研习海战,当第一批五百艘战船驶出长江口时,西洋传教士进献的新式望远镜里,东海波涛翻涌如沸

乾隆五年仲夏,舰队在九州岛登陆,弘历站在旗舰“镇海号”甲板上,看着火铳队齐射的硝烟遮蔽天际,心中满是现代军事知识碾压古代的优越感,然而当第一具血肉模糊的清兵尸首被抬过眼前,弘历才惊觉战争远比沙盘推演残酷百倍

登岛第一日,清军就陷入了苦战之中,弘历坚持在前线指挥

远处传来金属撞击的刺耳声响,三五个士兵扭打在一起,其中一人被长矛贯穿胸膛,眼珠凸起,嘴角溢出的血沫里还混着破碎的内脏

战马嘶鸣着踏过堆积的尸骸,铁蹄碾碎骨头的脆响与惨叫声此起彼伏,断箭如枯竹般插在尸体上,有些还在微微颤动,仿佛死者最后的抽搐

风裹挟着硝烟掠过,弘历看见尸堆中伸出一只尚存温度的手,那手的主人是个满脸稚气的少年,喉间汩汩冒着血泡,嘴唇翕动着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吐出一口血沫,瞳孔渐渐失去光泽

远处传来沉闷的号角声,新一波士兵的身影己在血色残阳下若隐若现

战场像被撕裂的兽腹,泥泞的地面下埋着半截断箭,腐肉气息混着硫磺味刺得人干呕

几丈外,铁甲士兵被长枪钉在破碎的战旗上,瞳孔里凝固着未散尽的惊恐,暗红血线顺着旗杆蜿蜒而下,在黄土上积成狰狞的图案

折断的戈矛插满荒野,像某种诡异的荆棘林,偶尔有风吹过,残肢上的布条便簌簌飘动,发出细碎呜咽

半月后攻打熊本城,守军竟驱使妇孺组成“人盾”,城墙上抛下的滚烫桐油浇在士兵身上,惨叫声中,弘历看见一名少年旗手被流矢贯穿咽喉,胸前还挂着出征前母亲缝的平安符,弘历终于明白史书上轻飘飘的“克城”二字,浸透了多少血泪

次年春,幕府请降,站在满目疮痍的江户城废墟上,弘历抚摸着染血的龙袍,这场持续九个月的战争,虽然有着弘历的药,但清军还是折损三万将士,日本百姓死伤更以十万计,海风裹挟着腐尸气息掠过残破的神社,有那么一瞬间,弘历突然想起前世小区里孩子们嬉笑玩耍的场景——原来和平年代的安宁,是如此珍贵

当战船驶入大沽口,太后带着琅嬅等嫔妃早己等候在那里,弘历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施清晏等人

弘历下船,给太后请安,太后见到弘历,瞬间就流下了眼泪,伸手将弘历扶起“终于回来了,回来了就好,你不在的这段时间,哀家日夜难眠,担心沙场无眼,唯恐你出什么事,如今见到你安好,终于可以放心了,回去定要好好感谢佛祖”

弘历见太后清瘦了不少,可见对他的担心“皇额娘,儿子这不是好好的回来了吗,我大清战士个个骁勇其实那倭奴能够比拟的,此战胜利是理所应当的”

太后擦掉眼泪“不光是哀家,后宫嫔妃都是日日夜夜的在佛前祝祷,期盼着你能平安归来”

弘历看向太后身后的琅嬅,琅嬅的眼睛早己蓄满泪水,俩个人只相视一眼似乎己经过了千年,一切都无需多言了

弘历掺着太后“皇额娘,渡口风大,咱们先回去吧”

弘历带着太后等人先回到行宫,准备安排好剩余事物再返回京城,安顿完太后及后宫妃嫔,弘历又返回了军营

施清晏等人则先去军营等待弘历,大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将士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弘历深知,战后的工作绝不比战场上的厮杀轻松,于是,他立刻召集会议,开始有条不紊地部署善后事宜

首先是整顿军队,受伤的士兵被集中安置在临时搭建的医帐中,随军大夫们日夜不停地救治

轻伤者经过包扎处理后,便主动协助照顾重伤员,彼此间相互鼓励安慰,那些还能行动的士兵,则开始清点剩余的兵器粮草

与此同时,安抚伤亡士兵家属的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弘历选派了最可靠、最善言辞的官员,带着抚恤文书和财物,奔赴各个士兵的家乡

每到一处,官员们都会亲自登门,向家属们详细讲述士兵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表达朝廷的感激与慰问,对于那些失去顶梁柱的家庭,除了发放抚恤金,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安排合适的生计,确保他们日后的生活有依靠

弘历和施清晏也抽空亲自前往一些重伤员的营帐,握着他们的手,轻声鼓励:“你们都是好样的,安心养伤,等好了,还是我军中的好儿郎!”话语虽简单,却让士兵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关怀,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

经过数日的忙碌,军队逐渐恢复了生机,秩序井然,而远在家乡的家属们,也在朝廷的安抚下,渐渐从悲痛中走了出来,这场大战带来的创伤,正在一点一滴地被抚平,新的希望,也正在悄然生长

回到紫禁城后,弘历下旨:每年拨款修缮水师,设译书局专研海外诸事,并在圣旨的最后写下:强国非恃武力,乃在安民;安邦不在征伐,而在自强

弘历决定:大清将推行海禁改革,引入西洋历法,并在热河设立新式军校

今后的每一日,每当夜深人静,案头那枚从东瀛带回的残破瓷碗,总在提醒弘历:真正的强大,是让西海再无征战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