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14章 亚克力与“山寨”小夜灯

执掌风 怀念徐小姐 6572 字 2025-06-30

徐玲那句脱口而出的“9014,NPN型硅管”,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张云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他了解徐玲的学习能力,但如此精准、快速的识别,甚至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熟稔,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期。他深深看了徐玲一眼,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除了赞许,还多了一丝探究。

“玲玲,你这技术……进步神速啊。”张云拿起徐玲刚刚焊好的一块板子,上面的焊点个个圆润,如同机器点焊般标准,与之前她小心翼翼、偶有瑕疵的状态判若两人。“这焊点,比我焊得都漂亮了。”

徐玲心口一跳,脸上有些发热,赶紧低头收拾桌上的元件:“可能……可能是这几天练得多,找到手感了。”她含糊地解释,不敢看张云的眼睛。系统技能灌输的效果远超她的想象,那种对元件和焊接过程的绝对掌控感,让她既兴奋又有些心虚。

“手感?”张云着下巴,若有所思。他拿起万用表,随手测了几个徐玲刚焊上的电阻值,精确无误。他又递给徐玲一块空白板子和几个不同封装的元件:“试试这个三端稳压器7805,还有这个电解电容。”

徐玲接过,没有丝毫犹豫。手指捻起7805,只看了一眼封装和标识,便精准地对应到板子上预留的孔位,烙铁点下,焊锡如银珠般自然流淌包裹引脚,动作行云流水,快得让旁边的马小兵都看呆了。电解电容的正负极更是毫厘不差。整个过程没有一丝迟疑,精准得如同演练过千百遍。

张云沉默了。这绝不是简单的“手感”能解释的。他目光扫过徐玲略显紧张却异常明亮的眼睛,最终停留在她下意识着口袋的手上。那里是……星光瓶?一个模糊而惊人的念头在他心底升起,但他没有追问,只是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露出了一个更加灿烂的笑容:“好!太好了!咱们玲玲是厚积薄发!这下咱们的‘技术总监’实至名归了!”

他巧妙地转移了话题,拍了拍马小兵的肩膀:“小兵,看见没?跟你玲玲姐好好学!以后咱们‘暖阳’的技术就靠你们俩了!”

马小兵用力点头,看着徐玲的眼神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崇拜:“玲玲姐,你太厉害了!我……我一定好好学!”

徐玲松了口气,感激地看了张云一眼。他体贴地没有追问,给了她缓冲的空间。她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更注意“藏拙”,慢慢“展现”提升的过程。

技能提升带来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徐玲焊接的速度和质量大幅提升,原本需要张云亲自动手的核心部分,现在徐玲也能轻松胜任,而且废品率几乎降到了零。马小兵在徐玲的指导下,进步也一日千里,基础元件的焊接和组装愈发熟练。张云终于能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新品开发、采购优化和解决更复杂的技术难题上。

小店的“组装流水线”效率显著提高。“叮咚”门铃和简易音乐盒的产出速度加快,黑板报下的样品区时常需要补充。微薄的利润如同涓涓细流,一点点汇入钱箱,虽然距离填平债务的深壑还很遥远,但那种“造血”能力带来的希望感,实实在在地支撑着每一个人。

然而,产品单一的隐患也开始显现。门铃和音乐盒的新鲜感在附近居民中渐渐褪去,订单增长放缓。张云翻遍了那两本旧书,里面简单的电路能做的花样基本都被他们复刻了。想要吸引更多顾客,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必须要有新的、更有吸引力的产品!

张云陷入了苦思。他盯着工作台上散落的元件,尤其是那些五颜六色的LED,眉头紧锁。LED除了做指示灯,还能做什么?书上的小夜灯电路倒是简单,但外壳是个大问题。用书里建议的小塑料盒?成本高,透光性也不好。用玻璃瓶?易碎又笨重。

就在这时,徐玲拿着一个空的、透明的塑料药瓶(林淑芬平时攒下来的)走过来,准备丢掉。

“等等!”张云脑中灵光一闪,猛地叫住她。他接过那个药瓶,对着灯光看了看。瓶身透明,但形状不规则,瓶口太小,而且有标签残留的胶痕。“不行……太丑了,也不够透亮……”他失望地放下。

但这个举动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徐玲尘封的记忆闸门!她想起了前世逛夜市时,那些琳琅满目、造型各异的亚克力小夜灯!透明的、磨砂的、彩色的,切割成星星、月亮、小动物的形状,里面嵌着LED灯珠,插上USB或电池,发出柔和梦幻的光……

“亚克力!”徐玲脱口而出,心脏因为激动而怦怦首跳。

“亚……克力?”张云和马小兵都疑惑地看向她。

徐玲瞬间意识到自己又说快了!她赶紧搜肠刮肚地寻找符合这个年代认知的解释:“就是一种……特别透亮、像玻璃但不是玻璃的塑料!很轻,不容易碎,还能切成各种形状!我在……在省城好像见过边角料!”她努力让自己的话听起来合理,同时拼命回忆九十年代初,这种材料是否普及。

张云眼睛一亮:“特别透亮的塑料?有机玻璃?你说的是有机玻璃吧?也叫赛璐珞?”他显然有更专业的认知,“那东西是好!透光性一流!但是……”他眉头又皱起来,“贵啊!而且咱们这小地方,上哪儿找去?更别说切割成想要的形状了,那得专门工具。”

希望的火苗刚燃起,就被现实的冷水浇灭了。徐玲也冷静下来。是啊,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加工手段简陋的九十年代小城,寻找合适的亚克力材料并加工成型,成本和技术门槛都太高了。

难道只能放弃?徐玲不甘心地看着手中那个廉价的塑料药瓶。那个前世夜市里温暖梦幻的小夜灯画面,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那种柔和的光,不正是“暖阳”最好的象征吗?

“如果……不用亚克力呢?”徐玲喃喃自语,目光扫过小店。突然,她的视线定格在墙角那个崭新的、红彤彤的灭火器上——不,是灭火器旁边,林淑芬装针线用的一个透明塑料饼干盒!盒子是方形的,材质比药瓶硬挺,更透亮,而且盖子可以打开!

她快步走过去,拿起那个饼干盒。盒子不大,比巴掌略大,西西方方,干干净净。

“这个!”徐玲的眼睛亮得惊人,“张云,你看这个盒子!够透亮吗?够大吗?”

张云和马小兵都凑过来。张云接过盒子,对着光看了看,又用手敲了敲:“嗯,这个材质比药瓶好多了!硬度还行,透光性也不错!就是……形状太普通了,方方正正的。”

“方方正正怎么了?”徐玲的思维如同挣脱了束缚,飞快地运转起来,“我们不要追求复杂的形状!就做最简单的方形小夜灯!盒子本身就是外壳,盖子可以打开换电池!我们只需要在里面固定好电路板和LED!”

她越说越兴奋:“LED就用暖白色的!光线柔和!电路板做最简单的,一个开关,一个限流电阻,几颗并联的暖白LED!成本比门铃还低!盒子是现成的,几乎零成本!我们可以在盒子外面贴一层磨砂的贴纸,或者画点简单的图案,让光更柔和均匀!”她想到了系统兑换里那个需要8点积分的“灵感火花”,难道……这就是那微弱气运带来的灵光一现?虽然材料是“山寨”的,但思路是通的!

张云的眼睛也越听越亮!困扰他的外壳问题,竟然被徐玲用一个废弃的饼干盒巧妙地解决了!成本低,易获取(这种饼干盒家家户户都可能会有空的),加工简单(只需要在盒底钻个小孔走线或者开关)!

“好主意!玲玲!你真是天才!”张云激动地一把抓住徐玲的肩膀,疲惫一扫而空,眼中燃起熊熊的斗志,“就用这个!‘山寨’怎么了?好用、便宜、能发光就是好东西!咱们就叫它……‘暖光小夜灯’!”

“暖光小夜灯……”徐玲轻声重复,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个名字,真好。

“小兵!”张云立刻进入状态,“去找找家里还有没有这种透明塑料盒!空的洗发水瓶、香皂盒也行,只要够大够透亮!都收集起来!”

“好嘞!”马小兵像接到军令,立刻跑去翻找。

张云则飞快地翻出暖白色的LED和电阻,在面包板上开始搭最简单的电路。“开关用小的拨动开关,装在侧面……电池盒用最小的纽扣电池盒或者7号电池盒,看空间……玲玲,你想想外面怎么装饰能让光更柔和好看?”

徐玲看着张云专注的侧脸和重新焕发的神采,再看看手中那个平平无奇的透明塑料盒,仿佛己经看到了它被暖白光芒点亮的模样。星光瓶在口袋里传来一阵温热的悸动,像是在为这个“山寨”却充满生命力的创意喝彩。

材料是简陋的,思路是取巧的,但这正是九十年代草根创业最真实的写照——在有限的条件下,用智慧和巧思,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点微光。暖阳小铺的“暖光小夜灯”,即将在这条破旧的小街上,绽放出第一抹属于它的、温暖而坚韧的光芒。徐玲拿起一张砂纸,开始小心地打磨那个饼干盒的边缘,眼神专注而明亮。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