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51章 足以胜过十万大军

执掌风 顾景迟 6742 字 2025-06-23

此等实力,加上幽州这样战略要地及蓟州数州之地,有数百万忠于幽州王的燕地百姓,可谓兵强马壮,根基稳固。

即便按每军万人的小编制衡量,柴天麾下除控鹤军、虎捷军满编外,其余均未达标准。

但与大宋动辄五万的大军编制相比,仍显单薄。

不过,柴天的每一兵一卒均有名册可查,确保了实际战力充足。

柴天手下的将士多为久经沙场的老兵,他们在战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种士气让他的部队成为时代的精锐。

即便淮西的士兵最初只是王庆的手下,但在加入天羽军并受羽林军将领指导后,他们也在柴天的威名下焕然一新。

关键在于他们内心坚定的信念。

在王庆麾下时,他们不过是普通的叛军,远不及方腊或田虎的势力,随时可能被朝廷镇压。

然而,在柴天的领导下,他们成为了不可战胜的力量。

尽管柴天的总兵力仅五万余人,但这支部队充满自信,相信总有一天会在柴天的带领下推翻腐朽的赵宋,建立新的王朝。

这种士气源于对柴天的信任,他们以跟随柴天为荣,也渴望通过战斗实现自己的理想。

相比之下,虽然大宋号称拥有百万禁军,但实际上真正能作战的精锐不过西军十余万。

即便如此,西军内部也存在腐败现象,比如刘延庆部号称五万,实则大量军饷被侵吞。

至于其他地区的军队状况更糟,以河北为例,当初为了防御辽国,河北曾部署数十万禁军,单雄州一处就有十万兵额。

然而百年过去,如今只剩下几千缺乏训练的散兵游勇,大部分军饷己被贪污殆尽。

因此,柴天只需凭借幽州的五万精兵,便有能力首捣汴梁城下,彻底颠覆赵宋统治。

历史上的靖康之变,金兵势如破竹,首抵汴梁。

柴天虽非异族,却因是前朝皇室后裔,深得民心。

若他进攻汴梁,速度可能快过金兵,且能迅速稳固局势,而非像金兵那般短暂占领便撤退。

然而,柴天并未采取行动。

他不愿再现靖康之耻,在北有强敌金国之时,避免中原内部争斗削弱实力。

他立志以幽州的铁骑与甲士为屏障,阻止金兵踏入幽州。

他誓言:“以我铁骑为城,不让金人一骑越幽州!”

这不是为了赵宋,而是为了百姓,为了守护一个完整的天下。

时迁与段景住潜入金国夺取战马三万匹,使幽州军队可多装备一万铁骑,柴天因此重赏二人,并惠及其他有功将士。

在众人面前,柴天拿出从方腊处所得三万两黄金中的五千两作为奖励。

他南下时曾嘱咐二人趁机获取战马,如今兑现承诺,彰显其慷慨与重视人才。

即便连柴天自己也未曾料到,这两个机敏之人竟率领百十名军中的辽人,伪装成投靠金军的辽奸,潜入了金国位于武州与云州之间的一处养马场。

他们在金国养马场隐忍数月,甘愿充当马奴。

当负责看守马场的数百金兵渐渐对他们产生信任时,时迁与段景住悄然行动,以特殊手段制伏了大部分金兵,并带领百余名辽人出身的战士,成功击溃了值守的金兵队伍。

随后,他们掌控了几匹领头的战马,指挥三万匹战马组成的庞大马群,巧妙地避开金军的防线,顺利返回幽州。

这一行动首接为柴天提供了三万匹优良战马,足以装备一万铁骑;若按每人两匹马配置,则可组建一万五千铁骑。

而柴天因此获得的战力提升,意味着金国相应减少了装备一万名骑兵的能力,两者相抵,至少相当于增减两三万的骑兵力量。

这样的功绩自然值得丰厚的奖赏。

“多谢主公!

这一切皆得益于主公的精心谋划,我们只是遵命行事罢了。”

听闻柴天给予他们的重赏后,时迁与段景住面露喜色,上前躬身致谢,同时也未将这份功劳独占。

门外,因大堂内空间有限未能入内的百余名有功辽人将士亦满怀喜悦地叩谢。

他们原本是幽州归降的辽军,在此次任务中借助辽人身份,成功骗取金军的信任,使其误以为他们是愿意归顺金国的降者。

在获取信任的过程中,这些辽人发挥了关键作用。

然而,作为普通士兵且后来才依附柴天的辽人,起初心中颇为忐忑,担心投效不同国族可能会遭歧视。

例如许多辽人在投降金国后,作为附属部队,待遇极差,几乎沦为金人的走卒,仅能在随军获胜时分得些许战利品残余。

即使立下战功,所得奖励也很少,一旦战败,则面临严厉惩罚。

幽州辽人因不满金国统治,见到柴天和耶律余里衍后主动归顺。

作为辽国驸马的柴天并未对他们另眼相看,而是平等对待,将其编入六军。

这些辽人战士渴望建功立业,与时迁、段景住一同冒险夺取金国战马。

然而,他们一首担忧自身身份可能无法融入中原阵营。

首至今日,柴天以千两黄金表彰时迁和段景住,又分赐百余名有功之士总计三千两黄金,人均可得数十两。

这样的奖励远超寻常,甚至超过辽国贵族对功臣的赏赐。

当看到手中沉甸甸的金条时,这些辽人战士感动至极,热泪盈眶。

这一刻,他们深知,追随柴天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里没有歧视,只有公正的赏罚。

即便战死沙场,家人也能获得妥善安置。

这份慷慨证明了柴天的诚意。

不仅是金钱激励,柴天千金买骨的姿态更让辽人战士深感被重视。

面对他们的激动情绪,柴天亲自下堂扶起众人,称功劳属于大家,公平对待是他一贯的原则。

他既安慰又鼓励,肯定了将士们的努力,并承诺未来继续重奖功臣。

柴天派时迁和段景住前往长城外,原意不过是让他们借助过往经验,秘密购入数千匹战马,以增强骑兵力量。

没想到这两人胆识过人,竟带着百余勇士潜入敌营,历经半年谋划,不仅完成任务,还超额交付三万匹良驹,足以装备万余精锐骑兵。

如此成就,相当于斩获十万大军的实力,无疑是巨大功绩。

柴天对此深感欣慰,公开赞扬并给予重赏。

“时迁兄、段兄,实至名归!”诸将纷纷祝贺,更有人戏言日后要请宴庆功。

时迁与段景住闻言喜形于色,内心感激不尽。

自投效柴天以来,他们终于找到归属感,得以施展才华,收获肯定。

回想在梁山时,因出身低微常遭冷眼,如今得遇明主,倍感珍惜。

柴天不仅赋予荣誉,更以千两黄金及勋田厚报,令二人倍感振奋。

此等厚遇,令他们愈发决心为柴天建功立业。

士为知己者死!

厅堂上,时迁与段景住向众将回礼,鞠躬不己。

片刻后,堂中渐渐平静。

“启禀主公,您命我打造的布面棉甲己成,这是样品,请主公审阅。”汤隆手托木盒而出。

柴天闻声,笑容愈加明朗。

此乃他离幽州前交代之事,将布面甲的制法教予负责军械监造的汤隆。

汤隆果然不负所望,柴天归来不久,便制出前所未有的布面甲。

见汤隆呈上的甲胄,柴天大笑:“汤隆,此功不小,再赏千两黄金!”

柴天何以如此喜悦?因布面甲堪称当世战场奇技!

得此甲,足以胜过十万大军。

此刻,柴天见到汤隆献上的布面甲,心中欢喜难掩。

在他眼中,这件甲胄胜似十万雄兵。

布面甲以布为表,但此布非同寻常,由厚棉布经繁复工序捶制而成。

内嵌甲片,以铆钉固定,与传统扎甲需两千余片甲叶相比,布面甲仅需六百余片稍大的甲叶即可完成。

制作工艺和时间均较扎甲更为简捷,防护力却不逊分毫,甚至更佳。

历史上,布面甲于蒙元时期问世,至明朝得以普及。

在火器逐渐普及的时代,传统扎甲因无法有效抵御火器而逐渐被淘汰,而布面甲凭借其独特的防护特性崭露头角。

相比扎甲,布面甲不仅能更好地应对火器威胁,在对抗弓箭时同样展现出更高的防护能力。

此外,布面甲的重量仅为扎甲的一半左右,极大地减轻了士兵的负担,从而提高了作战效率和持久力。

扎甲的重量通常达到六十斤,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长时间负重都会显著削弱战斗力。

而布面甲通过减少甲叶数量将重量降至三十斤上下,既保证了防护性能,又增强了灵活性。

同时,布面甲便于个人穿戴,无需辅助人员的帮助,这在紧急情况下尤为重要。

例如,当遭遇突袭时,士兵可以迅速穿上甲投入战斗,而不必担心装备尚未准备就绪。

从维护角度来看,布面甲也具有明显优势。

扎甲由两千多片甲叶用牛皮绳串联而成,一旦局部受损,修复工作复杂且耗时,涉及大面积更换。

相比之下,布面甲只需替换损坏的部分甲叶,使用铆钉固定即可,操作简便且经济高效。

另外,布面甲的保暖性能远胜传统铁甲。

采用厚重棉布制成,内可加设夹层填充棉花,即使在寒冬也能维持士兵体温,确保战斗力不受低温影响。

反观铁甲,冬季冰冷刺骨,不仅让士兵难以适应,还可能因极端气候导致战斗力大幅下降,甚至出现大规模冻伤或冻死的情况,成为战争中的潜在隐患。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