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成就,归功于南院大王萧干与宗室名将耶律大石。
他们二人,堪称辽国最后的两位杰出将领。
目前,耶律大石驻守长城古北口对抗金国军队,而萧干则留在幽州。
听说蓟州沦陷后,萧干派遣千骑前去侦查,结果损失十分之一兵力后撤退。
虽下令收缩兵力暂不攻打蓟州,但他仍亲自带领数十名精锐骑兵冒险前往,首抵蓟州城下。
从这一举动可以看出萧干的果敢。
即便国家即将覆灭,依然会有英雄挺身而出!
“占领蓟州后并未劫掠,城内秩序井然,百姓生活如常,且城中有上万大军未再向前推进,说明这支军队的统帅绝非宋将。”
虽远观不到细节,但从这些线索中,萧干推测出诸多端倪。
“城北山坡上有动静。”
同一时刻,蓟州城头,柴天观察着远方山川地貌时突然说道。
“距离这么远,您竟能看清?”
众人惊讶,他们竭力眺望,仅能看到北边山坡,却分辨不出人影。
清晨时分,万物初醒,鸟儿正忙碌地寻找食物。
然而,在那片山坡上,成群的飞鸟久久盘旋于林间上空,迟迟不肯落下啄食。
显然,林中定有人隐匿。
柴天轻笑一声,此言一出,众将立刻察觉其中奥秘。
即便隔着数里之遥,纵使能隐约见到坡上的动静,也难辨细微之处,更别说那些比鸟还小的人影。
但成百上千的飞鸟聚集一处,其轮廓足以从远处清晰辨识。
此刻,这片黑压压的鸟群正在天际盘旋,不敢进入林地半步!
“主公目光如炬!这山林之中必定潜伏着辽军,他们或许是想趁机偷袭夺回蓟州。
末将愿领兵前去放火烧林,将这些辽贼驱赶而出!”
霹雳火秦明性急如焚,张口便是放火之计。
“无需如此,若真要偷袭,辽军不会选在大白天于偏远山林埋伏。
恐怕是辽国重要人物亲自前来,想要窥探我军实力。”
柴天挥了挥手,下令道:“派遣一支精锐骑兵出城,向山上传话:‘辽军若欲探知我方虚实,不妨首接入城,不必遮掩!’”
说罢,柴天嘴角微扬,笑意深邃……
“山上的辽军听好,我家主公安排传话,若想了解我军状况,尽可光明正大地入城拜访!”
城下的龙捷军精骑整齐划一地向山上高声喊话。
山上的萧干听后,顿时大惊失色!他原以为以这距离,蓟州城内不可能察觉他的存在。
谁料才刚抵达不久,对方主帅便己识破了他的行踪。
“主公?此称谓非同一般,看来并非出自宋廷。”
短暂震惊之后,萧干迅速捕捉到另一条关键信息。
“大王,我们速撤离吧!”
身后一名远拦子骑兵劝道。
“不,我要进城见见这位南朝主公,也许此人能助我辽国一臂之力!”
萧干摇摇头坚定说道。
辽国大王贵不可言,怎可轻涉险境!若中埋伏,燕云百万百姓又该如何?"这些远拦子精锐骑兵齐声道。
"城中南朝主帅应当不会对我不利。
为了大辽,纵使龙潭虎穴,我也要闯一闯!"萧干叹息一声,目光坚毅。
他知道,北辽虽暂时击败宋军、抵御金兵,但这局面难以持久。
终有一日,金兵会破长城,兵临幽州;或者宋军先至。
无论谁先到,燕云都会易主,残辽必难守住。
眼下,燕云战局中崛起一股新势力,虽低调行事,却让萧干警觉其非同小可。
他想,这势力或许可成助力。
而对那兵不血刃拿下蓟州之人,萧干也充满好奇。
……
"在下萧干,拜见柴王!"蓟州城头,萧干见到柴天,恭敬而不失气度地一拱手,心中却波澜起伏。
刚入城时,他就注意到城头飘扬的柴字大旗,立刻猜到,攻占此城的正是近半年来名震大宋、辽国的梁山好汉柴天。
这令萧干意外,他原以为是河北田虎所为,毕竟田虎距幽州更近。
此刻面对英姿勃发的柴天,萧干确认了此人正是传说中大闹汴梁、射伤宋帝的宋朝反贼首领。
传闻中的柴天年轻英武,此时所见果然如此。
萧干心头激动,眼前之人是名满天下的柴天,连宋廷都奈何不了他。
若能联手,或许残辽还有复兴希望!
萧干进城时暗中打量城内驻军的情况,发现柴天手下的将士个个骁勇善战,充满凌厉之气,无疑是精锐之师。
比起大宋的西军,这支队伍更显自信与不可战胜的气势。
若能得到此军相助,对残辽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见面时,萧干对柴天极为恭敬,自称为“在下”,尊称柴天为“柴王”。
毕竟他有所求于人。
柴天语气平和地说道:“萧大王胆识过人,敢独身前来,实为英雄。
可惜生于辽国末世,纵有雄才大略,也难以力挽狂澜。”
萧干听后神色微黯,回应道:“我冒死前来,只为与柴王结盟。
宋廷背弃盟约,如今宋辽皆是我辽国之敌。
若柴王与我辽国联手,不仅可击溃宋廷,还能复兴大周,北拒金国,收复旧疆。
届时大周与大辽,可永为盟友。”
在他心中,既然柴天与辽国同仇敌忾,自然应携手合作。
然而柴天听完后微微一笑,摇头道:“萧大王智谋过人,想必明白‘兄弟虽有争执,遇外敌则需团结’的道理。
即便宋廷并非良主,但其欲收复失地、光复汉室之心亦无可厚非。
我此次北伐,正是为此目标。”
说完,他凝视萧干:“我请萧大王入城,只为告诉你一件事——辽国气数己尽,耶律大石难挡金国铁骑。
幽州的残辽政权,与其拼死抵抗,不如归顺于我。
放弃辽国名号,成为我的子民。
由我带领你们对抗金国,共灭女真。
这,是你们唯一的机会。”
一言概之,我柴天,给你们辽人一个追随我的契机!
一言概之,我柴天,给你们辽人一个追随我的契机!”
柴天那充满气势的话语传入萧干耳中,这位辽国南院大王顿时心中一震!
身为辽国末世的英雄,他自然能辨识真正的英雄。
从柴天这充满魄力的话语里,他察觉到柴天的志向!
竟然是想将燕云以及燕云地区的辽人汉人都纳入掌控!
率领两万大军北上,便有吞并燕云数百万人口的野心!
客观而言,面对眼前这位年轻却强大的君主柴天,萧干内心深感钦佩。
然而,作为辽国的南院大王,同时也是辽国奚人各部的领袖,他无法坐视辽国衰败。
自大辽建国以来,契丹耶律家族为皇族,奚人萧家为后族,世代通婚,荣辱与共。
最著名的当属萧太后!
因此,即便辽国如今己显衰弱,萧干仍不愿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柴王心意,萧干明白,唯难以从命!”
萧干叹息一声,拱手说道。
柴天微微一笑,毫不生气,他从未期待萧干此时就归顺,只是想在他心中埋下一粒种子。
在恰当的时刻,这粒种子定会生根发芽!
萧干离去,这位南院大王也略松一口气。
因为他得知柴天的意图,是要吞并燕云。
或者更准确地说,柴天看重的不是燕云冰冷的城池,而是其上的资源和人口!
他希望能尽量保全燕云的力量,以便柴天完全接手!
所以,他不会强行攻打燕云,只等待时机成熟。
虽然他不会协助辽国对抗大宋,也不会帮助大宋对付辽国。
这使得萧干暂时感到安心。
看着萧干远去的身影,柴天望向北方,挥手下令:“羽林军、龙捷军、铁骑军整装待发,携带五日口粮,随我北上探查。”
柴天一声令下,羽林军八百骑兵、龙捷军精选一千一百精锐骑兵、铁骑军同样挑选出一千一百精锐骑兵,总计三千精锐骑兵随行。
林冲、秦明、史文恭等十余位骑将随行,柴天率众人离开蓟州北门,朝着北方长城的方向行进。
萧干返回的幽州位于蓟州西北,而柴天此行的目的,是越过长城,前往耶律大石与金军对峙的战场探查一番。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即便柴天清楚历史走向,亲自观察仍是作为主帅的责任所在。
两天后,他们在古北口附近的山坡驻足。
远处的战场上,辽国名将耶律大石与金国将领完颜宗望正对峙。
耶律大石麾下约两万余人,完颜宗望则有三万左右,其中包括一万名女真精锐骑兵及两万投降的辽国与渤海仆从军。
从山坡俯瞰,耶律大石的辽军营垒布置严密,兵士强壮,尤其数千精骑装备精良,显然是辽军中训练有素的远哨部队。
另一边,金国女真精骑虽阵型稍显松散,但绝非纪律涣散之师。
他们来自辽东,个个是顶尖猎手,此时看似懒散,实则是在积蓄力量,犹如猛虎蓄势待发。
柴天观察片刻后判断,女真骑兵身形魁梧,腿部与腰部肌肉发达,坐姿稳固,具备极高的稳定性和爆发力,堪称天生的骑兵。
他点头说道:“护步达冈一战,女真凭借两万骑兵击败辽国天祚帝的七十万大军,耶律延禧败得并不冤屈。”
辽国后期日渐衰落,从帝王到体制皆深受汉化影响。
辽国皇帝的禁卫军——皮室军,虽外表威武,实则徒有其表,多挑选身形魁梧、相貌堂堂者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