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
经过长途跋涉。
祁明峰拿着赵团长的举荐信即将抵达抗大分校。
半道上,他遇到了一个同样去分校学习的学员。
赵安国。
赵安国是正儿八经文化了,中学部毕业,毕业后去部队历练了一番,然后被举荐到抗大学习和深造。
只是他来的路上,没算好,干粮吃光了,正巧遇上了节俭的祁明峰。
祁明峰分了半个饼给他。
俩人随即结伴而行,一起到了抗大。
当天。
入学办手续签字的时候,祁明峰三个字写的异常工整和漂亮。
教员诧异地对照了举荐信看了看。
举荐信上写了:
祁明峰,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但身体素质过硬,战术素养很高,战斗意志强烈……
所以,按信上含糊其辞的说法,祁明峰应该文化不高。
但是,这祁明峰签名的三个字,写得异常工整,看起来又很有文化的样子!
教员犯难了,实在忍不住问道:
“你什么文凭?”
祁明峰支支吾吾,刚要如实开口,身后排队的赵安国小机灵等了,搂住了祁明峰的肩膀说道:
“这字写的,起码中学吧!”
“我初中部学堂毕业,没你写得好,真的兄弟,真的。”
“好了好了,到我了,到我了。”
赵安国生拉硬拽,把呆头呆脑的祁明峰拉到了一边,开始填自己的入学表。
教员想想也是,这字没点底蕴,写不出来的。
他便不再多想,将祁明峰的入学申请表归类到了速成班。
当时的祁明峰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但是,机灵的赵安国知道。
抗大有两种班,一个是速成班,就是招收有一定文化基础和作战经验的学员,这个班,突出的特点就是学制短,成效快。
一般3-6个月就能毕业。
还有一个是基础班,招收的是文化基础比较差的学员的,一般要培养1-3年不等。
战争年代,哪有那么多时间给你耽搁。
赵安国来的路上就知道这个祁明峰没文化了,别说小学毕业了,小学都没上过。
但是却能正确地书写自己的名字,而且写得异常端正!
正好排在后面的他,就小机灵帮了他一把。
这样至少能帮他早一两年毕业,去参战。
这可是极为宝贵的。
办完了入学,俩人分到了一个班,甚至是一张炕。
第二天是开学典礼。
在庄重而热烈的开学典礼动员大会上。
祁明峰有幸见到了那位声名远扬的陈校长。
即便祁明峰是大半辈子都扎根在田间地头的农民,陈老的大名也如雷贯耳,时常听人提及。
此刻,他终于亲眼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陈老。
只见陈校长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举手投足间尽显将帅之风。
祁明峰的目光紧紧追随着正在台上激情演讲的陈校长,激动不己。
就在这时,身旁一个声音将他拉回了现实。
“哎哟,老祁啊,别光顾着看了。陈校长日理万机,今天来也就是露个面,给大家鼓鼓劲儿。”
说话的是赵安国,他轻轻拍了拍祁明峰的肩膀,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与无奈。
“一会儿他就走了,肯定不会真的来教咱们的。”
赵安国这小子,脑子灵光得很,为人处世更是机灵圆滑,人情世故方面也颇为老练。
别看他年纪轻轻,才成年,却己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世故。
而且,他还很有文化,正儿八经学堂毕业。
在这个都有文化基础的速成班里,也算是有文化的。
或者说,这个班的学员里,就祁明峰没有正儿八经上过学。
不过好在,他和祁明峰分在了一个班级,一个通铺的宿舍,更近一点的说法就是,一张炕上的兄弟。
俩人昨晚就盖着一床被子聊了一晚上了,更多的是祁明峰缠着赵安国学习。
赵安国这才知道,祁明峰为什么没文化,却会工整地写自己的名字,原来是阴差阳错,自己苦练的。
看他这么能吃苦,赵安国就收他当了“小弟”。
当晚,就教了他不少字。
这时候,赵安国也发现了祁明峰的特殊才能。
记忆力惊人。
一个字,一页文章,看一两遍就记住了。
只是,能说不会写。
他写字是靠图像记忆的,不是写字,是画字。
没有笔划顺序,想到哪笔,画哪笔。
这字铺在地上能画,写在纸上这么小的地方,就捉襟见肘了。
久而久之,他只能记、说,不能写。
或者说是不敢写,握笔就手抖。
……
祁明峰听了赵安国的话,笑了笑,依旧聚精会神地听着陈校长的讲话。
他很受鼓舞。
不过,事实和赵安国说得一样,陈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动员完,就匆匆离开了。
祁明峰等人,也正式开始了学习。
日常的教学就是围绕文、史、哲、数、军以及战役、战术。
这些对大部分的学员来说,都没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对于没有系统学习过,没有正经上过学的祁明峰来说,非常的难。
握笔写字就是一道坎。
开学一周后。
祁明峰迎来了他的首个考核作业。
——一篇策论,题目是《分析我军的优势和劣势》。
他手持纸笔,趴在桌前,眉头紧锁,满心发愁。
平日里在课堂上,若让他口头阐述,靠着记忆死记硬背下的东西,他是能够说出个一二三西五来的。
可现在让他提笔写,他却犯了难。
他握笔的姿势就显得生硬而别扭,还是跟平常一样,像抓着树枝一样。
他憋了许久,脑海中思绪万千,却难以化作笔下的文字。
手不由自主地颤抖着,生怕一落笔就写错了字。
因为纸上不比地上,写错了,用脚抹一抹就行了。
半节课的时光过去了,而祁明峰的纸上,依旧是一片空白。
教员两次从他身旁走过,都轻轻敲了敲他的桌面,提醒他可以写了。
祁明峰没了办法。
他咬了咬牙,硬着头皮,写下自己最熟悉、也临摹练过无数遍的那首词。
——《满江红》。
这文不对题,一下子让他露馅了。
第二天。
教员将祁明峰叫到了办公室。
他的那篇《满江红》,教员给打了10分,当然,满分是100分。
“这十分,我是看在岳飞将军的面子上,勉强给你的。”教员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你上课到底有没有认真听?我布置的题目是什么,你心里到底有没有数?”教员目光如炬,紧紧盯着祁明峰。
祁明峰咬紧牙关,头低得几乎要贴到胸口,支支吾吾地挤出几个字:
“知……道。”
教员一听,顿时火冒三丈,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杯都微微颤抖。
“知道?知道你还写篇文不对题的东西来糊弄我?”
“抗大是什么地方,是让你混日子的吗?”
“你知不知道,多少老百姓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把一粒粒粮食捐出来,就是为了供你们学!”教员越说越激动,声音也提高了几个分贝。
“他们图什么?就图你在这里混日子?”
“你哪个部队送上来的?真给你们部队丢人!”
“我教了这么多年了,没见过混子!”
随后,教员猛地拍桌子了。喝道:
“你要是不想学,趁早给我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