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升轻车简从,抵达秦王的府邸时,夕阳的余晖正将府门的铜钉镀上一层暖光。
他整了整衣衫,递上名帖,不多时便被请进府中。
朱瑞璋趴软垫上,在花园的亭中晒太阳,身上盖着一层薄纱,他的伤口好的很快,
见朱升进来,摆手示意他坐:“老大人,今日怎么有空到我这府上来?”
朱升拱手行礼后坐下,神色间带着几分疲惫与感慨:“殿下,老臣是来向您辞行的。”
朱瑞璋微微一怔,脸上露出惊讶之色:“辞行?你这是要往何处去?致仕了?”
朱升苦笑着摇摇头:“是啊!老臣年事己高,精力大不如前,朝堂之事己力不从心。
如今打算告老还乡,从此远离这喧嚣尘世。”
朱瑞璋眉头微皱:“老大人为我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如今正值享清福的时候,怎么这时候要走?
莫非是朝中有人为难您?”
朱升摇头缓缓说道:“殿下美意,老臣心领了。
只是人各有志,老臣早己厌倦了官场的争斗,只想回到家乡,过几天清净日子。”
朱瑞璋沉默片刻,长叹一声:“老大人心意己决,我也不便强求。
只是您这一走,朝堂之上少了一位能臣,实在是可惜啊。”
他猜到这位为什么要离开,抛开年龄问题,确实是个以智谋和远见著称的聪明人
目送朱升离去的背影,首到他消失在视野里,朱瑞璋才收回目光,
内心感叹,要说如今大明朝廷上的聪明人,能赶上他的估计就只有刘伯温了
相较于徐达、刘伯温等明初名臣,朱升的历史知名度相对较低,
但他“九字策”的实际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
当初他向老朱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堪称九字箴言,是大明初期建国的核心战略纲领
这一策略帮助老朱在群雄并起时,先稳固后方、积蓄实力,避免过早树敌,
为最终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展现出超越时代的政治洞察力。
而且他在辅佐老朱逐鹿天下这期间,在军事谋划、政权建设等方面可以说是屡献良策,如攻克徽州、处州等地的策略。
被朱元璋视为“吾之张良”,是大明初期政权建立的重要智囊。
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老朱的治国理念,也为后世提供了“以智谋安身、以远见处世”的借鉴,
堪称兼具“谋士之智”与“儒者之仁”的传奇人物,
现在估计是察觉到了什么,也算是功成身退了
历史上也是这一年,以71岁高龄辞官归隐,拒绝卷入皇权巩固后的政治风波,成为明初少有的能全身而退的开国功臣。
辞行时获老朱赐免死金牌,但他却选择隐姓埋名、辗转多地,最后得以善终,
朱升“知进退、明得失”的处世哲学,也被后世视为“功成身退”的典范。
第二天天还未亮,朱升便带着家人和简单的行李,登上了马车,离开了应天。
马车缓缓行驶在官道上,朱升坐在车内,透过车窗,望着渐行渐远的京城,心中感慨万千。
随后,他掀开帘子,对车夫说道:“调头,往江苏盐城方向走。”
车夫和随从们听到这话,都惊讶地转过头来,面面相觑,不明白为何突然改变路线。
朱升的儿子朱同也忍不住问道:“爹,我们不是要回徽州老家祭祖吗?怎么往盐城去了?”,
朱升神色凝重,低声说道:“南京到安徽,沿路都是官府的眼线,陛下若是反悔,我们半天就会被追上。
去盐城,找个偏僻的地方隐居起来,或许能保我们一家平安。”,
朱同听了,心中一紧,他明白父亲的担忧。
看着父亲苍老而疲惫的面容,朱同心中满是心疼和无奈,只能默默点头,不再多问。
马车掉转方向,扬起一阵尘土,朝着盐城的方向疾驰而去,渐渐消失在清晨的薄雾之中,。
晚上,应天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老朱站在窗边,看着顺着屋檐落下来的雨滴,
“朱升去了哪里?应该是没有回徽州吧”,
随着话音落下,原本身后空无一人的房间内一道人影慢慢走了出来,
“回皇爷,朱大人出城没多远就转道去了江苏”,
“呵,老家伙还是不放心咱!”老朱嗤笑一声,继续道:“你还有什么事?”,
“皇爷,胡惟庸胡大人今天晚上去了李相家里,二人去了书房,我的人无法靠近,不知道具体说了什么”,
毛骧说完低下头去,
老朱听完眯起了眼睛:“下去吧”,
话落,毛骧悄无声息的退了下去,
“呵,淮西党,浙东党,这才过上几天安生日子啊就准备给咱找事儿”,老朱自言自语道,
雨夜沉沉,李善长府邸内灯火通明。
只有书房中不见一丝光亮,隐约听到两个微弱的呼吸声,
李善长眉头紧锁,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胡惟庸坐在一旁,神色凝重。
“李公,杨宪那厮近来越发嚣张,公然在朝堂上针对咱们的人作对也就罢了,现在更是不将你放在眼里,
以为有陛下宠信就无法无天,不能再任由他放肆下去了!”
胡惟庸率先打破沉默,语气中满是愤懑。
就在今日早朝,刚升任中书右丞的杨宪居然因为修建中都的事公然和李善长唱反调,
胡惟庸作为李善长的头号狗腿子,且李善长还对他有引荐之恩,
杨宪这行为对于他这个急于上位的野心家来说,那就是神助攻,
李善长抬眸,目光透着几分冷意:“我岂会不知?他仗着皇上一时的宠信,便妄图骑到我们头上,真是痴心妄想!
不过,弹劾之事不可操之过急,需得谋划周全。”,
胡惟庸微微颔首,说道:“李公,这杨宪太跋扈了,他在选拔官员时任人唯亲,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各个重要职位,全然不顾朝廷律法。
而且您是不知道,下面的官员的找他汇报,连个凳子都没有,
他自己在处理事务就让人站着等几个时辰,甚至连口水都没有,不知道他是做给谁看”,
李善长沉思片刻,缓缓道:“这些罪证虽可弹劾他,但却还不够致命。
陛下眼下对他尚有几分信任,不然也不会让他担任中书右丞,若是证据不足,反而会打草惊蛇。”,
二人一时陷入沉默,书房内只有二人的呼吸声。
突然,胡惟庸眼睛一亮,
兴奋地说:“,李公,我听说杨宪在任太原知府的时候倒卖过军械器材,还因此斩杀了守军百户,
只不过不知真假,但想来还是能查到的”
李善长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旋即又恢复了冷静:“此事若属实,那杨宪可就没有了翻身的机会,必死无疑!
你即刻派人去找到那被斩杀百户的家人或遗孀,务必拿到证据,切不可走漏风声。”
胡惟庸领命后,又担忧地说:“李公,即便有了证据,皇上若是念及旧情,偏袒杨宪,咱们又该如何是好?”,李
善长冷笑一声:“陛下最看重的便是江山社稷和自己的威严,
杨宪此举,陛下岂会容忍?只要证据确凿,咱们联合朝中诸位大臣一同弹劾,皇上也不得不治他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