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时,又是三个小时。
这悬崖似乎是没有尽头,我们身处浓雾之中不停地下降着,直到下降了十几个小时之后,依旧看不到尽头。
浓雾越来越潮湿。我们的身上已经像是被水泡过一般,头发丝都能拧出水来。
我不知道我们现在在地下多少米。几百米?几千米?可空气并没有因此浑浊起来。相反,我们越往下攀爬,底下的空气就越来越新鲜。
在这中途,那“轰隆隆“的声音一共响过两次。郭震雷与张国阳依旧没有听到,可它却震得我耳膜有些生疼。
终于,在下降了大概二十个小时之后,我们身上的食物和水已经基本上消耗殆尽。
“再坚持一点,我们就快到了……”
郭震雷不断地给我们打着气。可突然,他似乎是受到了什么惊吓,猛得叫了一声。
“郭队?”
我在上面,看不清下面发生了什么。
“底下没路了。”
郭震雷的回答相当干脆。
“到最底了吗?”
我急忙问道。看来,这场下降终于结束了。
“不,没有路,底下是空的。”
下方郭震雷的回答像是一个炸雷,一下子将我的希望炸得干干净净。
“没……没路了?那我们岂不是……”
上面的张国阳听到郭震雷的话,并没有显得多么慌乱,反倒是我,心脏一个劲地跳着,我感觉我当时的心率都能达到120了。
“没事,底下有个平台,跟着我跳!”
郭震雷一边说着,一边朝着下方猛得跳去。
“扑通——”
郭震雷似乎是摔到了下方的平台上。
我急忙跟在他的后面,开始慢慢挪动着脚步。
来到郭震雷之前所待的位置,我看清楚了下面的平台。
这平台看起来并不小,但距离我们差不多有两层楼那么高。
但这是目前唯一的希望了。我低下头看看下面,底下是一片浓雾,石壁到这里整齐地断开,就像被人用刀切断了一般。
我咬咬牙,一下子朝着那个平台跳去。
“扑通!”
随着一声闷响,我安全地落到了那个平台上。除了身上有点疼以外,其他的并无大碍。
紧接着,张国阳也随着我们跳了下来。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张国阳看了一眼下方,挠了挠头,然后一脸茫然地看向郭震雷。
“真他娘的……”
郭震雷摇了摇头,怒骂了一句,索性点了一支烟。
可我看着周围的一切,只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劲。
我急忙抬起头,观察起刚刚我们攀爬的石壁。
那些记号依然清晰地显现在那里,不过令人感到诧异的是,最后一个记号,只留了一半,另一半,似乎是刻到了断裂的石壁上。
“这石壁,本来应该是一个整体的。”
我缓缓开口,说出了我刚刚的想法。
郭震雷听着我的话一声不发,等他抽完一支烟后,表情这才变得有些舒缓了起来。
“看看周围,这应该不会无缘无故多出来一个平台吧。”
郭震雷摇了摇头,举着探照灯开始四处寻找了起来。没过多久,真让他找到了什么东西。
“快来看!
郭震雷举起灯,抬起头看着头顶。
我们急忙跑到郭震雷身边,抬起头向上看去。
上方,是几个看上去比较奇怪的符号,应该是用什么锋利的器具刻上去的。
“是人刻上去的吗?”
我听到张国阳吸了一口凉气。
“如果是人刻上去的,那人应该得长到四米高才行。”
郭震雷摸了摸下巴。
“呼——”
就在众人都在沉思之际,一阵风竟然从底下吹了上来,将周围弥漫着的浓雾吹散了一些。
“嗡——”
紧接着,是一阵巨大而又深沉的叫声。那声音如同火车的汽笛声,让人只觉得头皮有些发麻。
“嗡——”
那声音从下到上,距离我们越来越近。
“底下有东西!”
郭震雷立即抽出短刀,双手紧紧地握住,随时准备应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变故。
我也急忙放下探照灯,一把摸向腰间,准备把短刀抽出来。
可这一下,我竟然摸空了。腰间只有一把军用匕首,之前郭震雷给我的那把短刀不见了。
我这才想起来,在杀死那只巨型蝙蝠后,我的大脑迷迷糊糊,那把刀就丢在地上没有拿。
我急忙抽出匕首举在身前。虽然匕首短了点,但总比赤手空拳要好一些。
“嗡——”
那声音越来越近了。
随着浓雾散去,底下竟然有一丝光芒照射到了我们所在的洞穴之中。那光芒给人的感觉不像是探照灯发出的冰冷的光,反而有些像……阳光。
可是,地下这么深的深度,怎么可能会有阳光?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一个巨大的黑影,猛得顶在了我们下方的洞口上。
顿时,周围一阵剧烈的摇晃,我们三个全都被震翻到了地上。
“那是什么鬼东西!”
郭震雷以最快的速度爬了起来。
我没有站起身,而是飞快地爬到平台的边缘往下看去。
底下,是一个无比巨大的生物。它的身上长满了触须一样的东西,那些触须就那样随风摆动着。
它的身形巨大,大概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刚刚就是它撞到了我们的平台上,引发了剧烈的震动。
“机会来了!”
一旁的郭震雷并没有被这东西吓到。他看到底下的生物,反倒是变得高兴了起来。
紧接着,他将探照灯卡在背包上,将刀收好,一下子就朝着那生物跳了下去。
“嗡——”
郭震雷落到那生物的背上,那生物只是发出了一阵叫声,并没有做出什么剧烈的反应。
“快下来!”
郭震雷站在那东西的背上,用手抓住它的触须稳住身形,朝着我们喊道。
骑着巨大的未知生物逃离?这听起来是极其荒诞的故事。不过,当下这也是我们唯一能离开这里的方法了。
我也将探照灯放好,与张国阳一起跳了下去。
那生物的背十分粗糙,我们轻而易举地就站到了那上面。底下光线很足,我抓着一根触须跪坐在那生物的背上,开始环顾四周,试图寻找光的来源。
可当我朝四周看去,我惊得差点松开了手。
四周的天空,姑且称之为“天空”上,漂浮着大概十多只这样的生物。
它们整体呈椭圆形,全身上下都是向下耷拉着的触手。它们似乎是漫无目的地在这片“天空”中飘来飘去,就像是养在鱼缸中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