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过去了,郭嘉脸上多少有些血色了;三个月之后,郭嘉黑了些,但也壮了些;十八个月之后,郭嘉已经能和王越教导出来的亲卫们过上好几招。
大多数,如果只从表面上看不出他到底是否健康那么可以从他的食量进行判断。
(指的常规吃饭时,别用什么极度饥饿的情况,因为就是那样的情况,身体不好的同样食量不行)
举个例子:吴京早年的一部电影叫《狼牙》,里面就有“满桌空碗空盘子的镜头”。侧面表现的就是这个人物当时的健康状况。
虽然这个时空多出了一只黑紫色的蝴蝶,而且有些人和物发生了了一些变化,但历史大车轮同样用其庞大的巨力让时空走向的大方向没有出现变化。
高泽开始逐渐将自已麾下的重要将领们开始大淡出众人视野当中。其中,典韦基本上就是对外扩张部队的第一话事人。
黄忠、姜囧、张辽、徐荣等人开始在对外族作战中疯狂吸取着实战经验和临阵指挥等能力的营养。
二代中已开始参加文武学院培训的是被三老头调理痊愈的黄旭。
这个时期,何太后的“意愿”希望大汉领土能将(今)蒙古纳入版图当中。这个新意愿是前一日晚上高泽留下,次日离开后,第三天公布的信息。
高泽在可以示人的情况下,现在只有长女一人,一岁半;另一女是何莲所生,但这个女儿的身份此时只能是汉家公主。
高泽对比毫不在意,后世人灵魂,可能还更开心自已有女儿了。
至于何莲是否二胎,可以是可以,可没了由头再次遗腹了。不过对高泽来说,何莲已经帮自已度过了最艰难的早期了,只要她不乱来,高泽愿意一直心存感激的养着她。
至于高泽最早打算——有朝一日立新君自已摄政,要两个条件:第一,何莲所生遗腹子必须是男孩;第二,老曹不在了,天下有再次动荡之时。
不能实行反而不是坏事。曹操封魏公称魏王的时候,外头一阵臭骂说他是汉賊之时,那些人就真的一心向汉?
这些人是天下士族!他们一定心不向汉,至于为何这么说曹操,因为老曹在时,他的方略是法家寒族路线。世族们吃了不少苦头,这可不比蜀汉后期诸葛亮掌权那般。
诸葛亮后期掌权那会儿,依法治国的方案能得以实行,因为他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和公正。。
可老曹这不一样,他要绝对集权,所以他杀了不少反对自已的能人!而老曹又为了拉拢人才为已用,所以他最多做到的是物尽其用,唯才所宜。
至于后来曹丕称帝时为何没有被天下士族口诛笔伐?原因也简单,就是因为在他称帝前,推行了由陈群草创的九品官人法!
这个九品法简单来说,就是让士族逐渐再次掌控朝堂,逐渐吞噬掉由老曹辛苦开创的法家寒族政治路线。
当陈群去世,司马懿控制了曹魏中后期的一国军政之后,由他的小儿子以“蜀人治蜀”的提议瓦解了刘大耳艰难开国,诸葛亮拼命打理的蜀汉政权;
而他的孙子司马炎以“晋”取代了曹魏。
作为政治交易,曹丕达成各士族的默契,完成称帝。但有了新势力在自已麾下存在,曹丕的方略开始就背离曹操在位时的初衷,再次让世家做大。
真要有假如,只能是魏蜀吴三国集团各时期领导人都坚持初代创始人的路线走下去,才有可能在不断内耗中推迟世家壮大。
权力制衡确实是此时最好的方法,但士族一但再次被推了出来,注定三分归士族。
三国鼎立虽然时间不长,但那个时候确实在三巨头默契的配合下,将士族阶层给有效遏制了。
但有个词叫“独木难支”!蜀汉的最先倒台就是因为诸葛亮法家治国路线已经将当地士族压迫到最底点,并发出了即将反弹的信号!
权力制衡需要君主有极强的政治手段和驭下手段,曹丕和曹睿都做得到位做得好!但他们被天命所迫,因存活时长问题导致曹魏支柱倒塌。
三巨头晚年都呈现出猜疑模式,情天恨海的孙权最为严重,所以哪怕孙吴最后倒台,但三根对抗天下士族的柱子一倒。。。
这才是三分终归晋的原因!
诸葛亮在他掌权时做到了公平公正,而且因为以攻代守的策略,强制性将整个蜀汉帝国拉到一致对外的状态!
那些说如果几次北伐怎样怎样假设的家伙们,你们是不是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当电脑游戏了?
都知道诸葛亮累死的,怎么累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古代冷兵器作战更是如此,比拼的更是一国钱粮!
打仗的钱哪里来?诸葛亮因为真正做到的公正和公平,自然是大家平摊,请问哪部分有钱人要分摊的最多?诸葛亮当时的治国方案没有问题吧?但得罪的确实是他蜀汉的士人集团。
他不是小说里的那个妖人!但诸葛亮确确实实是劳心劳力地一心回报刘大耳的。
至于刘禅,他无能?邓艾、钟会算是亲司马家的吧?他俩的结果呢?能在阴谋政治家司马昭手上活下来?这就是最直观的证据——刘禅一点都不傻!
至于他执政时,让蒋琬、费祎二人一人主军副政,一位主政副军,两人相互扶持相互制衡,这样的手段是无能弱智做得出的?归根结底是诸葛亮在位时太关照刘禅了,怕他做不好而一力承担,不但累死了自已还没给刘禅留着哪怕一丝累积经验的机会!
犹如弹簧般,蜀汉士族们终究触底反弹了,因此他们想要本土士人治理自已的蜀汉,因此期待着以司马昭为代表的曹魏赶紧来解放他们。
当时就是士族当道,所以三国终归一为晋,这是时代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