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和小弟我有着同样的疑惑:如果郭奉孝不是体弱多病,没有长年累月地服用五石散,加之他那放荡不羁的私生活,他是否就能与诸葛孔明齐名?而曹操魏国的中期历史,是否就会因为有郭奉孝和蜀汉诸葛亮的智慧较量,而变得更为精彩?
曹操策马疾行,身后的两千轻骑虽不及虎豹骑的精锐,但那股子精气神儿却十分旺盛,透露出精锐士兵应有的素质。
“主公,且慢行。”郭嘉所乘的马车停在队伍的前部,此刻,他叫停了曹操的队伍。
“奉孝,何事?”曹操虽然有些诧异,但他知道,郭嘉不会无缘无故叫停正在行进的部队。
“主公,嘉虽不敏于天文,然此象实堪忧虑。……”队伍被叫停后,郭嘉也不顾自已身体瘦弱,下车冒雨抬头观天。
曹操与郭嘉,既是上下级,又是师友,听对方似乎有话未尽,也不急于追问,他自已也抬起头来,望向天空……
在昏暗的天幕下,血色的闪电如同裂缝般撕裂长空,一颗忽明忽暗,略微黑紫色相间的流星,如同预示着不祥的使者,缓缓地划向上党的天际。
当流星的尾迹彻底在视野中消失,原本就沉重的乌云层仿佛受到了某种力量的推动,急速压向大地。
来时路上,闪电频现而雷声暂隐,而现在,雷声却如怒吼的巨兽,震撼着整个天空,那血色的闪电在此刻显得尤为刺目。
“主公,愿遣使疾令,速召元让、妙才二将军,领三千虎豹骑以临,防事变。”
“嗯?”曹操本想说虎豹骑正处于训练时期,但看到郭嘉紧锁的眉头,他选择了沉默,并下令让传令兵返回传令。
“吾等当缓行以待二位将军,乃往而从上党。”郭嘉说道。
“善!传令,全军缓行!”曹操应道。
“喏!”另一位传令兵应声道。
曹操转头看向郭嘉,问道:“奉孝,岂见异象乎?”他选择从天象说起,试图探求郭嘉的真实想法。
郭嘉骑在马上,落后曹操半个身位,他回答道:“主公,嘉以为高永恩其人有异。”他的回答似乎有些答非所问。
曹操,这位历经沧桑,此时正式他走向的霸主之路,他的经历让他在观察人和事时,总能有更深的洞察和理解。
他看到郭嘉的回答似乎引起了老曹的疑惑和深思,郭嘉随即补充道:“非谓高永恩有异志也,乃言其人性耳。”
曹操停下了脚步,回头看着郭嘉,等待他的解释:“何以言之?”
郭嘉接着说道:“师曾与孔文先生(高岱表字)书,言及永恩,辄长叹曰:此子他日所行、所用不当者,其必为至恶世患、实乃当世凶星也。”
因此,郭嘉坚决决定随同主公一同前来,亲眼目睹高永恩的真正一面。他补充完毕后,再次缓缓地将头抬起,目光投向天空。
老曹消化一番之后,得出了几个结论:郭嘉是他最信任的,同时也能深刻洞察人心的;根据郭嘉所说,自已这位半路收来的徒弟应该不存在反叛之心,但郭嘉认为他的性格存在问题;至于问题所在,郭嘉需要亲自面对面观察,因此他这次跟来了。
然而,老曹转念一想,有缺点的人才更容易被驾驭,于是他那爱笑的一面再次展露出来。
“哈哈哈!既如此,且待元让、妙才二将至,吾随奉孝前往观之!哈哈哈哈哈哈。。。。”
“。。。。”郭嘉听到曹操的笑声后,收回了目光,神情严肃,在马上对着曹操的背影行礼作揖。。。
上党东部战场。
在战场的一角,袁绍部将张南被高泽用右戟挑在半空,身处冀州兵残缺尸体的包围之中,虽没有如假山那般夸张,但高泽此时确实是踩在冀州兵们的尸体之上。与此同时,韩猛身体歪斜,依靠着淳于琼的肩膀和手臂,勉强站立着。颜良费尽力气才将文丑抢回,后者与张郃、高览三人一同被担架抬离战场。
在这里,两千柄陌刀兵仅存下一半的数目。在这千人之余,仍有众多断臂的战士坚定地握着盾牌,站在战线的最前沿。他们此刻正以严整的队形站在高泽的背后,静待主将的号令,随时准备再次奋勇冲锋。
经历了第二轮的激烈拼杀后,高泽的眼神恢复了清明,但那张脸上依旧刻着至恶之相。袁绍与他对峙,身边围绕着他的三子一侄,以及一支新加入的八百人队伍。这位新到的将领是个步兵专家,他就是刚刚回归的麴义,和他的先登营。
袁绍正慷慨陈词,唾沫星子飞溅,不料一声怒吼自东北角席卷而来。高泽,此前对战场上的垃圾话不屑一顾,如今却发现这意外的休息时光竟让他得以喘息。
“兄弟,莫急!哥哥典韦来也!”
典韦的声音并未借助喇叭的强大,却能穿透距离,打断袁绍的垃圾话。他的吼声犹如箭头,引领着身后的黄忠、姜囧、张辽、徐荣等人,原来典韦的河套兵团与并州骑兵兵团成功汇合,最先返回上党。
高泽的右手似乎举酸了,他突然挥动右臂,紧接着猛力向前一甩。瞬间,只听“滋啦”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出现了,张南的身体竟然被一分为二!之后其右臂缓缓放下,并灵活地来回翻转着,以此进行放松,同时高泽左臂执戟而起,身后千余陌刀军众人双膝微微弯曲,身体前倾,摆好冲锋准备。
在决战之际,高泽决心最后一次冲锋,官渡之战的胜负已不再重要。既然袁绍敢于今日与他对决到底,他也毫不畏惧。他甚至希望这场战役能从上党一直打到冀州,因为他并不担心自已的部队会被击溃。毕竟,这将为曹操统一北方提供便利,而曹操自然不会将枪口转向他这个学生。
唉,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就在高泽打算先将眼前的袁绍主力击败之际,一个熟悉的声音也适时响起:
“永恩,且慢!为师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