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平行世界版的三国时代,我们依然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便是曹操!
三国,即“魏、蜀、吴”,而“魏”的实际建国君主,正是他!尽管曹操后来权势滔天导致野心膨胀,但他却并未取代汉室,自立为帝,而是将那个位置留给了他的儿子,小曹——曹丕。
老曹这个人,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
举个例子:
苏东坡曾说过,在北宋时期民间有很多讲史的(就是说书的)。若说到刘大耳失败,听众都痛哭流涕;可一说到曹操失败,众人竟拍手称快。
可鲁迅先生却说(大概意思是):“曹操其实是个有真本事的人,至少算是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非常佩服他!”
那么,老曹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咱现在也不能把他请上来一块座谈,那么就顺着高泽的时空之旅来一探究竟吧!
这个时期,董卓已权倾朝野,刘协无奈沦为儡主。在这个需要政治神经紧绷的时代,曹操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辞官的契机,以此摆脱纷扰。
但董卓似乎还想考察他,遂派吕布率领百骑,追上曹操。
“奉先,何故而为此?”曹操(看起来)困惑地问,“吾已致书于董太师请辞,彼亦颔首许可。”
吕布冷笑,“孟德兄无惊,太师以兄有才,故使某来相请耳。”
话音刚落,吕布便转身接过副手递来的书信,同时将方天画戟提至右手,脸色阴沉地紧盯着曹操。
曹操无奈,调转马头,来到吕布近前,伸手接过书信,假意“仔细阅读”。
然而,他鬓角上的汗珠如豆般滴落,眼珠子也不规则地左右转动。
虽然此处只是密林入口,周围却无其他人踪影。曹操孤身一人,面对吕布率领的一百凉州骑兵,心中满是焦虑。
“未知孟德兄览毕否,可愿与某同归乎?”吕布的语气异常暴躁,话音未落,竟将方天画戟的戟尖对准了曹操心窝。
若换作其他武将前来追击,老曹或许还能在危急时刻觅得一丝喘息之机,从容抽身逃离。然而,面前之人却是飞将吕布——骑战巅峰的英勇战将!
此刻,从茂密的树林中突然传来一句激昂的呼喊:“吕布!汝一身武艺,奈何从贼!!”
话音未落,一柄玄铁短刃便急速朝着吕布的左眼飞去。
“嗯?哼!”吕布反应神速,在确认无法格挡之后,立刻御马侧身躲过了这一击。
“呜。。。噗通。。。”虽然他成功闪避,但身后的那名骑兵却遭了殃。他被短刃刺穿头骨,惯性使然,连带着将更后面的一人一同拽下了马。前者当场身亡,后者则一身尘土,狼狈不堪。
“何贼潜形匿影,不敢露踪!”吕布红温,挥舞着手中的方天画戟,向那幽深的密林怒吼。
曹操听到这声音,感觉有些熟悉,却又似乎有所不同。他便调转马头,回首望去。。
"嗒嗒嗒嗒”,这声音如同急促的鼓点,是马蹄的节奏,还是奔行者的脚步?着实难以分辨,又或者二者皆有。
但很快,一道黑紫色的影子迅猛地掠过视野,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捕捉。
随即,六个骑在马上的身影优雅地出现在众人眼前,为首之人,竟然单手还牵着另一匹无主之马。
这道身影在众人周围又闪过几道影子,可以发现,那柄短刃已经消失在骑兵额头的部位。
“曹公勿忧,永恩来矣!”
高泽向老曹鞠躬致敬,随后转身对着吕布,手中的短刃在指尖翻飞,如同一只顽皮的小鸟,不断地被抛向空中,又轻巧地落回掌心。
六小花如同小马般纷纷站立于高泽身后,他们以一种优雅的跨立姿态示人。除了下马和跨立时稍有动静,她们一直保持静默,但目光和高泽一样,紧紧锁定着吕布。
原本死寂的空气,此刻却荡漾起无形的波澜。
“高永恩,汝身为并州太守,不恤政务擅离职守,身为征北将军,未奉诏令,竟敢私自带兵入京。汝。欲何为哉!”
吕布手中的方天画戟直指高泽,语气凶狠。然而,这个粗犷之人居然也会打官腔,问出如此一番话来,真是罕见。
"哼"的余音尚在空气中回荡,转瞬之间,高泽便已彻底融入这个时代,如同鱼儿游弋于水中。他轻蔑地冷笑,短刃轻轻触碰到方天画戟的尖端,将其巧妙地置于一边。
“曹公昔日待吾如师如父,吾身后六位佳人皆吾所爱。今日吾仅以身往访吾师,何罪之有?岂以弟子不可携内子访师乎?何国法之所限?”
虽然这是一段古风的对话,但其内涵却蕴含着现代交流的特点。尤其是那句“哪条国法不许徒弟带着自已的内人来拜见老师”,更是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你!噫!太师有命,命某请曹孟德还朝,别有任使!”
“哈哈,飞将军之惠,曹某感激不尽。然今日曹某染疾,此病缠绵难愈,恐有心而力不足。尚望奉先兄代为致意,曹某在此遥谢太师之厚爱。俟他日病愈,必亲往拜访太师,以表谢意。”
说完,老曹不露痕迹地给高泽一番眼神提示后,后者七人上马,以圆阵将老曹围在中心,缓缓离开。
他们离去的身影,仿佛在空气中留下了一阵坚定的决心。这股决心愣是让飞将军一时没了后续动作。
高泽并未对吕布一口一个太师的称呼过多纠缠,他深知天子的位置不容轻视,但也明白当前的形势需要灵活应对。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跟随老曹驶出密林。
与此同时,六小花被巧妙地安排为狙击手,以防有人跟踪。这六位女子实际上却是返回洛阳,以便深入帝都打探情报。
“永恩因何而来?”眼见只有自已和高泽二人,老曹看似轻飘飘的一问,还是多少令后者带着些许警惕。
“师伯言于洛都,称述帝都之近况。予素以曹公为吾师,因之,偕六位知已,径返帝都,以护老师周全。”
高泽巧妙地放低姿态,以奉师长的身份称呼老曹,以此消除他心中最后的那丝疑虑。再次重申,这个时期的曹操,仍是那个致力于国家统一,希望权力归于帝王的热血男儿。
镜头对向高泽。
他深信,各路势力都有其眼线。童渊和他的武师傅李彦是情同手足的兄弟,那么,叫童渊一声师伯不为过,童渊带领的最后一批人抵达并州的行踪一定会被他们所掌握。
借童渊将自已的真实意图巧妙地掩饰过去,这一举动完全可行。
"哈哈哈哈哈,吾何德何能,可与隐士、世之高人共收一徒",老曹的笑容依旧,但眉宇间却难掩满意的神色。
既然微表情已被捕捉,高泽自然不会"客气"。
"老师!"于是,高泽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向老曹行师徒礼。
"哈哈哈哈哈,永恩不必如此,不必如此!"老曹这会儿的笑容仿佛如花般绽放,双手仍保持着虚托的动作。
为了更多地向这位能人学习,高泽也不再犹豫,直接牵过老曹的马,后者微微点头,再次表示满意。
这段路,行程虽短,但一路上高泽给曹操传去的消息如同春风吹散寒冬:并州全境已纳入我大汉版图中,当地百姓正乐呵呵的重建家园。
曹操(看起来)闻之喜形于色,一番夸奖之后随即分享了他对董卓的最新观察。
不久,老曹的声音再次响起:“永恩,夜色已深,前方乃友人之庐也,吾等何不借宿于此?”
“敬奉师命,不敢有违!”高泽口中如此回答,心中却是一凛:终于,来了!
敲门之后,一切繁文缛节不再一 一赘述。
高泽妥善安置了二人的坐骑,曹操的随身包裹也被放置妥当。随后,二人在吕伯奢的会客厅落座,品茗谈天。此刻,屋主恰好不在,但其妻子与孩童们似乎正张罗着为曹操准备晚餐。
轻松的谈话时,忽然间门外传来了金属相击的声响所打断。曹操脸色顿时由晴转阴,他放下茶杯,一手轻按高泽,示意其静默。自已则猫着身子,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从缝隙中窥视。
瞬间,曹操似乎捕捉到了时机,抽出腰间佩剑,身形一晃,已然冲出门外。马上,院中传来了凄惨的惨叫声。
高泽从靴中迅速拔出匕首,紧随曹操之后,二人配合无间,将院中除了二人之外的所有生命都终结于刀剑下。
曹操收剑入鞘,立刻开始检查四周。高泽则迅速擦拭匕首上的血迹,收入右腿处鞘内,紧随其后。
曹操观察片刻,仿佛是用尽全身力气一般,退了几步。高泽急忙上前扶住,只见曹操面色凄然,凄怆的仰望天空长叹一声:“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啊...”
离开前,吕伯奢回来了,可是他最终还是消失了,只不过这段经历没有第三个活人目睹。
高泽协助面露悲伤的老曹整装完毕,迅速在吕伯奢家中简炊了一些便于携带的路餐。分出一半递给老曹。
他一边牵着老曹的马,一边啃食着这些食物,同时,他的大脑在分析之前亲眼目睹的那一幕:
看来演义确实吭人,老曹这段时刻的表现被那个罗姓小说家去掉了“凄怆的表情”,加了“天下”二字,直接把他刻画成一个杀人如饮水的恶人。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八个字确实出自于曹操之口,是他发现自已错杀对方后带着悔恨的一句话。
联想到此时的曹老板,因为不愿意与董卓同流合污所以辞官,现下是在返乡的路上。一路因为高泽跟着,所以除了刚开始吕布的追赶外,虽然没有第二波队伍,但以老曹的性格,此时一定是惊弓之鸟。
在听到器具间的撞击声时,曹操也许已经明白,对方可能要杀自已,也可能是想设宴款待自已。
如果不采取行动,那么一但发现对方真想杀自已,导致自已会陷入被动,这就是“人负我”。
如果采取行动,则可能错杀一心款待自已的故交家人,这就是“我负人”。
高泽分析到此,把自已换成当时的老曹,他发现如果自已处于惊弓之鸟这样的状态下,或许会反应得比曹操更暴躁,至少不会这么轻松的让对方全部断气。
深夜,高泽寻得一丛洞,一番铺草生火等操作后,他将马匹栓于洞口,将自已的“断魂”卸下,放在老曹眼前,再次躬身行礼后,独自一人跪坐在洞口。
他再次以行动向曹操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
“我的那对凶兵就放在你的眼皮子底下,而我的后背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你面前。我以你学生的身份为你守夜,请你放心!”
高泽并不关心对方是否相信他传递过去的信息,因为一切只能等到第二天日出时才能揭晓答案。
就这样二人一夜无话,静静地迎来了第二天的朝阳。
那么,高泽在三国平行世界中的旅程又将演绎出怎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先泡杯茶。
咱们,下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