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顿时面露骇然之色。
如此悍将,难怪管中邪坚持要先除掉他,再除掉嬴政。
于是挂着公式化笑容,上前恭贺道:
“秦将军神力,昔日孟贲、乌获所不及也。”
“看来本相是没这个眼福见将军骑射了!”
“也罢,也罢!”
“不过,将军可知孟贲、乌获下场如何?”
秦无双只知道这二人好像是因为撺掇秦武王举鼎而被株连,却不知具体细节。
于是向吕不韦道:“愿听吕相指教。”
吕不韦捻着胡子说道:
“此二人虽力大无比,但先是不自量力逞勇、后是遇人不淑举鼎,这才被无辜株连九族。”
随后意有所指道:
“若是秦将军肯量力而行,本相历来爱惜人才,秦将军未必不能有个名垂青史、迥异孟贲、乌获的好结局。”
此言一出,四周文武皆为吕不韦大逆不道之言而感到战栗不已。
秦武王赢荡,在位三年,结盟魏国,联越制楚,攻宜阳,设三川,平蜀乱。
除了在驱逐张仪以及举鼎而亡这两件事上颇具非议,观其所为也算是一代明君的苗头。
吕不韦看似在说孟贲、乌获遇人不淑,实则是在嘲讽秦武王赢荡并非明主。
此外告诫拉拢秦无双之语,更有影射当今秦王嬴政不如吕不韦本人的意思。
臣子看不起君主,跟着他吕不韦才能名垂青史,这是要干什么?
但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偏偏在场文武却无一人敢出言呵斥。
山坡上的嬴政皱着眉头,正在考虑是否现身。
却不料远处一阵马蹄声响起,一骑火红旋风驰来,大声呼道:
“看某家与尔等解箭!”
话音才落,打破现场沉寂。
吕不韦等人的注意力也被来人吸引。
因距离尚远,只依稀瞧见此人骤枣红马,挽铁胎弓。
骑术精湛、气势逼人,一路上那是风驰电掣、席卷而来。
人群顿时如浪排开,使来骑直驰场心。
来人似乎急不可待,不待枣红马奔驰至场心,便在马上左冲右突的炫技。
相继做出俯冲、侧靠、缩入马腹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
每一个动作如浑然天成般丝滑,叫人一看便知,若非数十年光阴绝不可能轻易练就。
这还没完,来人每在马上作出一个动作,都会从背后箭囊抽出一支羽箭,对准前方侍从重新更换的箭靶射去。
同样是六支羽箭,箭如流星、箭箭力透靶心。
虽无连珠箭矢之巧,亦无秦无双巨石神力。
但骑射距离之远、骑术之精湛,堪称全场之最。
尤其是超远距离下的箭矢依然有力射透靶心。
很明显,来人射箭的力道犹在管中邪之上!
及至六支箭矢射完,枣红马刚好驰至吕不韦、秦无双等人面前十余步。
来人一勒缰绳,两腿紧附马身,枣红马当即人立而起,刹住了脚。
随后骑手一手撂开缰绳,滚鞍下马,龙骧虎步,走向前方,大声呼喝道:
“我王翦来迟否?”
秦无双这才看清来人面相:
此人身高八尺有余,生得是浓眉大眼、阔面重颐,一对眼睛深邃莫测;
周身上下~顶盔、贯甲、罩袍、束带。
一路走来势若奔马、声如惊雷,当真是威风八面。
虽面带风尘之气却丝毫不掩半点威风凛凛。
倒叫秦无双赞道:好一颗天生将星!
心中乃自暗衬道:
有如此人才,难怪将来能助秦王嬴政统一天下!
但是王翦牛13,拥赫赫灭国之功,名列战国四大将军是以后的事情。
现如今的他,只是一名秦赵边境的弁将,地位远在上将军蒙骜之下!
(王翦真正得到重用大约是在40岁左右,帮助秦王嬴政平定雍城平乱以后。)
所以当下,感觉有被冒犯到的吕不韦皱着眉头用袖袍挥去四周的浮尘,语出不善的质问道:
“王翦你不好好守着太原郡,来此何为?”
秦国法令:边军将领,无诏不得私自回都!
王翦方才在吕不韦的驾前失礼,再加上他的“无意解箭”搅了吕不韦的威逼秦无双的美事。
所以吕不韦此时对王翦非常不喜!
看这架势,要是接下来王翦一个回答不善,吕不韦就要趁机对其发作。
但是深谙为臣之道的王翦又怎么可能会留下“无诏私自回都”这么大的把柄。
他同样也是有备而来!
于是王翦冲着吕不韦微微施礼,随后朗声笑道:
“吕相多虑了!”
“日前长信侯已率军入驻太原郡,末将是奉王命回咸阳述职。”
说着从内衬里掏出一方绢帛展示四方诸人。
上面的内容赫然正是秦王嬴政调其回都述职的密令。
诏书上加盖的秦王宝玺印分外鲜明,叫人一看便知是真。
吕不韦本待一把拿过诏书,欲要看清其中内容。
却不料王翦展示一圈后迅速收回,非常不给吕不韦留情面。
吕不韦见状伸出右手,做索要诏书状。
见王翦纹丝不动,于是沉声说道:
“王弁将可知孟贲乌获之事否?”
“须知将军勇则勇已,却还需要一对亮眼的招子!”
王翦面无表情的回道:
“吕相爷金玉良言,末将铭记于心。”
“不过末将不才,不敢与孟贲比勇。”
(《东周列国志》:春秋战国五百年间,最强的二十四员猛将里就有孟贲,排名第二十二)
“然述职诏书按例应由末将亲手交呈王上复命,否则便是藐君!”
不装了,他王翦摊牌了!
嬴政这支股他王翦站定了,谁也拦不住!!
至于原因,姑且容后再讲!
秦无双一听这毫不留情、大扣吕不韦“藐君”帽子的话,心道行家啊!
当即便兴起结交之心,半是夸耀半是帮衬的说道:
“我看王将军箭法超群,不在养由基之下,如何比不得孟贲!”
(《东周列国志》:春秋战国五百年间,最强的二十四员猛将里也有养由基,排名第十四)
“更难得是一颗忠心,天日可昭,远在孟贲之上。”
“大王若是知晓,必然龙心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