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匹行走的“幻影劳斯莱斯”也非常捧场。
行走间抬起的马蹄把官道上的路面震的咯咯作响。
两马并排而行,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首上云霄。
在场除秦王嬴政、相国吕不韦等少数人的坐骑同样高昂着脖颈,并无异动外。
其余大多数官员坐骑尽皆有幅度不等的垂下马首。
“这是两匹马王!”
有识货的将军一见这情形,立刻下了判断。
能搞到【浩门马】与【西番马】本来己经算是养马有功。
没想到孙匡居然弄到的还是这两个品种里的马王!
不得不说太仆孙匡这一次可算是在即将亲政的秦王面前大大的露了一次脸。
天知道他为什么在秋狩大典、战马齐备的情况下还随行令人带着两匹罕见品种的马王。
(太仆孙匡:我本身呢是一名养马官员,随身带着两匹马王也很合符逻辑!)
总之,秦王嬴政见马大喜,意料之中的连声夸赞孙匡养马有功,办事得力。
虽然没有额外奖赏,但也算口头认可了他的功劳。
这也就意味着孙匡给嬴政这位即将亲政、权力一把抓的老板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也许,嬴政在亲政后不会动孙匡的位置,也说不定!
(稳稳当当未来九卿之一的太仆了,还要啥自行车)
此刻,太仆孙匡颇有化身为未来的【车辆销售小姐】,滔滔不绝的解说着这两匹马的优势。
现场所有人都附耳倾听,只有两人不为所动:
一是吕不韦,二是秦无双。
嬴政似有察觉,向秦无双问道:
“秦将军何不试骑?”
秦无双心道,我TM是步兵,都从未骑过马,怎么试骑给你们看?
再说,就这两匹马,经得住我胯下神力不!
(此处@焰灵姬)
于是一脸可惜的说道:
“大王,这两匹马王的确是万里挑一的无上良驹,只可惜还是太矮了一点!”
嬴政闻言,当即向太仆孙匡问道:
“这两匹宝马,体高多少?”
孙匡指着宝马的鬐甲,说道:
“约莫八尺!”
鬐甲属于马匹肩部的最高点,故而马匹的体高亦会用肩高来代表。
八尺肩高按照秦时尺寸,换算成现代数字也不过184cm左右。
和一般160cm肩高的战马比起来,犹如鹤立鸡群。
但和秦无双的身高比起来,那的确是相差太远。
曾经16岁的秦无双,己经是身高九尺(207cm)的大汉。
这些年因为功法和自然生长的原因,身高己经长到了一丈往上。
这样一来,这两匹肩高八尺的当代版“幻影劳斯莱斯”确实就跟秦无双不相匹配了。
就跟牙签搅水缸一样,尺寸不对那能坐的舒服么!
当然,嬴政也没有浪费孙匡的一番“苦心”。
当即就将其中一匹宝驹赏赐给了当日谏言秦王亲政的大夫冯劫。
至于另外一匹,嬴政眼神一转,移动到自始至终对这两匹战马不为所动的相国吕不韦身上,试探道:
“仲父所撰《吕氏春秋》离俗一篇有云: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
“不知寡人可否见识一番!”
吕不韦闻言也不隐瞒,而是颇为自傲的说道:
“本相府内确有飞兔良驹一匹,此马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唤作赤兔。”
嬴政眼前一亮:
“何不令人牵上来,教众官一开眼界?”
吕不韦有意卖弄,也幸得此处刚出咸阳城,距离相府不算很远。
吩咐下去,不过盏茶功夫,便有相府管事策马赶上。
嬴政令其牵上来一看,众官尽皆惊愕、赞叹不己。
只见那马浑身上下,如火炭般赤红,无半根杂毛;
从头至尾,长一丈有余;
从蹄至肩鬐,高九尺;
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
果然是“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众官大为观止,嬴政这才赞道:
“见此宝马,方知赤兔之名,名副其实!”
吕不韦自鸣得意的笑道:
“此马奔腾,如风掠影,似有虎啸之声,故而取名谐音为菟,意为马中之虎。”
众人不自觉点头称是,纷纷附合吕不韦所言。
不过这样一来倒是给嬴政出了个难题!
他试探吕不韦,拿出这匹赤兔马王的本意,是准备以太仆孙匡的那匹【西番马】作为交换。
但现在吕不韦倒是爽快的拿出来了,不过这匹赤兔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嬴政的预期。
若要问吕不韦肯不肯割爱交换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这不明摆着吃亏嘛!
即便秦无双现场倒头就拜:
“公若不弃......”
恐怕生意人出身的吕不韦也不会答应认作他义父,不,是答应嬴政这笔稳赔不赚的买卖!
但是凡事总有个【但是】!
这句话放在吕不韦身上同样管用。
这不,吕不韦的条件或者说算计就来了:
“秦将军若是能在秋狩田猎上胜过本相一位门客,本相另有良驹献上,保管满意!”
嬴政当即抓住重点问道:
“可是《吕氏春秋》中提及的另一匹宝马——要褭?”
吕不韦先是点点头,后是摇摇头:
“然也亦非也!”
“名马要褭己被我赏给了门下之人,其人正是我欲派出与秦将军比试之人。”
“至于秦将军的坐骑,大王请看!”
嬴政向吕不韦所指后方望去:
一位手牵铁链,胯下骏马的中年汉子正尘土飞扬的朝队伍赶来。
其面相粗犷、肩宽背厚,腰细腿长,乍一看就是一位“平平无奇”的老实人!
但难得的是此人粗眉如剑,鼻高眼深,浑身上下颇有一番军中宿将之风。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曾在军中服役多年呢!
来人纵马飞驰的速度并不算快,但饶是如此,也在须臾之间跟秦王秋狩的队伍衔尾相接。
有了吕不韦的背书,都骑军统领~昌平君熊启并没有特地拦截此人。
只是派遣散兵游骑在西周围绕此人紧密监视。
来人也并非冒失之辈,在距离中军黑龙伞盖约莫一箭之地(150米—200米)的时候,就勒住缰绳,放缓马蹄。
随即在怀中稍加摸索,然后迅速向都骑军亮出一块烫金的相府令牌,表明身份。
随后便跟随秋狩队伍的行进速度请求召见。
嬴政当然要看看吕不韦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下令宣召。
至于说众目睽睽之下,来人是否行刺?
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且不说除了盖聂之外,其余人等面君均需搜身并解除武器佩剑。
就算是此人侥幸躲过搜身,但能顶着盖聂、赵高、桓齮以及秦无双等人的重重护卫在上万军马的注目下刺王杀驾?
这样的人在这个时间点恐怕还没生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