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伞下的旧梦 第五十六章:伞缘绵长,情满胡同
北京的冬天来得突然,前几天还飘着零星雪花,今儿个一推门,嗬,整个胡同都白了头。林婉清站在西合院门口,看着隔壁李大爷家的猫在雪地上踩出梅花印,忽然想起墙角那把旧纸伞 —— 去年修到一半搁下了,伞面上还沾着点红漆呢。她搓了搓手,冲屋里喊:"书禹!你说这雪天,咱那把伞能派上用场不?"
陈书禹正围着围裙在厨房熬粥,听见这话探出头:"您可拉倒吧!就那伞骨缝里还塞着去年的蜘蛛网呢,能挡雪?" 林婉清瞪他一眼:"咋不能?当年在延安,伞面都破了洞,你不也举着它跑了二里地给我送药?" 陈书禹把勺子往锅沿一放,扯着嗓子回:"那是啥时候?现在咱有羽绒服,有雨伞,犯得着用那老古董?" 话虽这么说,他还是放下勺子,从墙角搬出工具箱。
要说这纸伞,跟了老两口大半辈子。伞面上的梅花早被岁月磨得模糊,伞骨也裂了道缝,可林婉清就是舍不得扔。前儿个社区主任来敲门,说要办 "胡同记忆" 展览,点名要借这把伞。林婉清嘴上答应着,心里却犯嘀咕:"就这么个破伞,有啥可展览的?" 陈书禹却来了兴致:"您懂啥?这叫文物!当年咱在雨巷躲雨,要不是这伞,咱能认识?" 说得林婉清脸都红了。
展览前一天,老两口在家倒腾伞。陈书禹戴着老花镜,拿着胶水补伞骨,嘴里还哼着老京剧。林婉清在一旁铺报纸,忽然笑出声:"你看你,胶水都抹到袖子上了!当年追我的时候,不是挺会摆弄这些细活儿吗?" 陈书禹头也不抬:"嘿,那时候为了讨你欢心,当然得装得心灵手巧。现在老夫老妻了,还装啥?" 说得林婉清首戳他胳膊:"没个正形!"
正忙着,孙子陈乐背着书包冲进院子:"爷爷奶奶!老师让交老物件照片,我能拍这把伞不?" 说着就掏出手机。陈书禹赶紧把伞举高:"哎哎哎,轻点儿!你去年把伞骨掰断的事儿,我还没跟你算账呢!" 陈乐吐了吐舌头:"爷爷,那不是想看看里面有没有藏宝图嘛!" 林婉清笑着打圆场:"行了行了,快拍吧,拍完帮奶奶把伞面擦擦。"
展览当天,胡同里热闹得像过年。居委会王阿姨举着喇叭喊:"各位街坊,展览区在这边,有老照片、老物件,还有免费糖瓜吃!" 林婉清把纸伞小心地摆在展台上,旁边放着一张纸条:"纸伞,约 1938 年制,见证胡同爱情与岁月变迁。" 刚摆好,就围过来几个老太太。张奶奶指着伞说:"老林啊,这伞跟你俩一样,都是老宝贝!" 李奶奶跟着起哄:"可不是嘛,比你家老头子还经用!" 说得陈书禹首摸鼻子。
最热闹的要数 "老物件讲故事" 环节。王阿姨把林婉清拉到台前:"老林,给大伙儿说说这伞的故事呗!" 林婉清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突然有点紧张。陈书禹在旁边捅了她一下:"怕啥?就当跟咱孙子唠嗑。" 林婉清深吸一口气,开口道:"这伞啊,是我跟你们陈大爷的媒人。那年我刚到南京,下大雨,他举着这伞过来,说 ' 姑娘,避避雨吧 ',结果伞太小,俩人都淋湿了半边身子......" 台下哄堂大笑,陈乐在人群里喊:"奶奶,原来我爷爷这么笨啊!"
正说着,胡同口传来吆喝声:"磨剪子嘞 —— 戗菜刀 ——" 陈书禹眼睛一亮,拽着林婉清就往外跑:"走走走,让老匠人看看咱这伞骨能不能修得更结实!" 修伞的老师傅戴着毡帽,接过伞左看右看:"这伞骨是好竹料,就是年代久了。我给您换根新的,再上遍桐油,保管还能撑十年!" 陈书禹搓着手:"得嘞!老师傅,您可悠着点,这伞比我老伴儿还重要呢!" 林婉清在旁边踢他一脚:"去你的!"
中午回家吃饭,陈乐突然说:"爷爷奶奶,我们学校要演话剧,我想借这伞当道具,演你们年轻时候的故事!" 林婉清心里一暖,嘴上却说:"你能演好吗?别又把伞弄坏了。" 陈书禹却拍板:"借!让孩子们知道咱老北京的故事,比啥都强!" 结果第二天,陈乐放学回来哭丧着脸:"爷爷,伞...... 伞被我不小心戳到后台布景了,戳了个洞。" 陈书禹一看,好家伙,伞面破了个鸡蛋大的窟窿。林婉清却笑了:"没事没事,奶奶会补,就当给伞添个 ' 纪念洞 '。"
周末,陈乐带着同学来家里排话剧。几个孩子围着纸伞叽叽喳喳:"这伞好漂亮啊!"" 上面的梅花是画的吗?""陈乐,你爷爷奶奶太浪漫了!" 林婉清端出瓜子糖果,听着孩子们的对话,忽然觉得这把伞真的活了过来。陈书禹凑过来低声说:"你看,咱这伞,现在成 ' 明星 ' 了。" 林婉清白他一眼:"就你会贫嘴。"
话剧演出那天,陈乐举着修补好的纸伞上台,演到 "雨巷相遇" 那幕时,台下的家长们都笑了。林婉清看着舞台上的伞影,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样子。演出结束后,有个家长找到她:"林阿姨,这伞的故事太感人了,能不能给我们讲讲更多细节?" 林婉清愣了一下,随即笑道:"行啊,要说细节,那可就多了......"
回家的路上,陈书禹忽然说:"婉清,你说这伞以后传给谁?" 林婉清看着胡同里的红灯笼,轻声说:"传给懂得珍惜它的人。其实啊,传的不是伞,是咱这辈人的故事,是老北京的情分。" 陈书禹点点头,忽然指着前面:"你看,李大爷家的猫又在雪地上踩梅花呢,跟咱伞上的花一个样!"
晚上,林婉清把纸伞重新挂回墙上,灯光下,那补丁和破洞都成了岁月的勋章。陈书禹端来两杯热牛奶:"我说,咱也该写写回忆录了,把伞的故事,胡同的故事,都记下来。" 林婉清接过牛奶:"好啊,不过先说好,不许把你当年追我时摔泥坑的事儿写进去!" 陈书禹嘿嘿一笑:"那可不行,这才是最精彩的部分!"
窗外的雪又下了起来,落在西合院的葡萄架上,沙沙作响。纸伞在墙上轻轻晃动,仿佛在点头。这把伞啊,见过战火纷飞,见过和平年代,现在又看着胡同里的孩子们长大。它像个温柔的老人,把所有故事都藏在伞骨里,等着懂它的人来听。而林婉清和陈书禹,就坐在伞下,喝着热牛奶,聊着过去的事儿,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一首绵长的歌。
陈乐写完作业出来,看见爷爷奶奶靠在一起打盹,墙上的纸伞在灯光下泛着暖光。他悄悄拿起手机,拍了张照片,配上文字:"爷爷奶奶和他们的伞,是胡同里最暖的风景。" 发完朋友圈,他轻手轻脚地给二老盖上毯子,忽然觉得,这把旧纸伞里,藏着说不完的故事,也藏着说不尽的温情。
第二天一早,林婉清发现伞柄上多了个小玩意儿 —— 陈乐用橡皮泥捏的梅花。她笑着对陈书禹说:"你看,咱孙子也给伞 ' 装修 ' 了。" 陈书禹揉着眼睛:"嘿,比我当年画的还像!"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纸伞上,那些补丁和破洞都闪着光,像撒了一把星星。这把伞啊,还会继续陪着老两口,陪着胡同里的人,把日子过得像伞面上的梅花一样,虽历经风雨,却始终鲜艳。
胡同里传来王阿姨的喊声:"老林!老陈!社区要组织写胡同故事集,你们可得多提供素材啊!" 林婉清和陈书禹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得嘞!" 说着,两人一起看向墙上的纸伞,仿佛看见年轻时的自己,正举着它,在雨巷里笑着走来。那些关于纸伞的旧梦,就像胡同里的老槐树,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长出新的枝芽,绽放新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