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援手与朝堂风云变幻 苏敬之带着满腔的热血与坚定的信念出征后,身处后宫的苏瑶,那颗心系国家与父亲的心,一刻也未曾平静。她深知,在这国家危难的关键时刻,自己虽不能像男子一样驰骋沙场,但凭借在宫中积累的影响力,同样能够为边疆战事贡献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于是,苏瑶毅然决然地决定,利用自己在后宫的地位,为前线的将士们筹集物资。 苏瑶精心安排,召集了后宫中的各位妃嫔。当妃嫔们齐聚一堂,苏瑶神情庄重,目光扫过每一位妃嫔,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沉痛与恳切:“姐妹们,如今我们大周国的边疆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北方游牧民族集结重兵,疯狂进攻。前线的将士们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守护我们的安宁,正浴血奋战,他们在冰天雪地中忍饥挨饿,在刀光剑影下出生入死。我们虽身处这深宫之中,无法亲赴战场杀敌,但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我们也可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提议,我们一同筹集物资,为将士们送去温暖与支持,让他们知道,他们并非孤军奋战,后方有我们整个国家在支持着他们。” 妃嫔们静静地听着苏瑶的讲述,不少人眼中泛起了泪花。苏瑶的言辞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撞击着她们的内心。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妃嫔们,虽未亲身经历战争的残酷,但苏瑶生动的描述,让她们仿佛看到了边疆战场上的烽火硝烟,看到了将士们疲惫却又坚毅的面容。在苏瑶的感染下,妃嫔们纷纷被她的大义所打动,意识到自己作为大周后宫的一员,也肩负着为国分忧的责任。于是,她们纷纷响应苏瑶的号召,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珍藏的金银首饰、精美的衣物布料,甚至还有一些珍贵的药材。大家都希望,这些物资能够为前线的将士们带来一丝温暖,增添一份力量。 在苏瑶的带领下,后宫仿佛变成了一个充满凝聚力的大家庭。妃嫔们各尽所能,齐心协力地为边疆战事筹集物资。一时间,后宫之中忙碌而有序,金银首饰碰撞的声音、布料折叠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奏响了一曲为国家祈福的乐章。很快,一大批凝聚着后宫妃嫔们心意的物资便筹集完毕。这些物资被迅速整理、打包,马不停蹄地送往边疆。当这些物资送到前线将士们的手中时,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后方的温暖与支持,士气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们深知,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自己的背后有整个国家在支撑,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杀敌的勇气也更加高涨。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的局势犹如变幻莫测的风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些原本在朝会上主张求和的大臣,看到皇帝坚决主战的态度日益坚决,又听闻苏瑶在后宫为战事积极奔走,带领妃嫔们筹集物资的消息后,心中不禁有些动摇。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担心继续坚持求和的主张,会引起皇帝的强烈不满,从而影响自己在朝中的地位。这些大臣们在朝堂上的态度逐渐变得模棱两可,不再像之前那样强硬地坚持求和。 然而,仍有一小部分保守派官员,犹如顽固的石头,不甘心放弃求和的主张。这些保守派官员大多思想陈旧,胆小怕事,只看到了大周在军事上可能面临的暂时困境,却忽视了国家尊严和长远利益。他们私下里依旧频繁往来,如同黑暗中的老鼠,密谋着如何改变皇帝的想法。他们坚信,即使苏瑶在后宫筹集物资,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大周在军事上可能面临的劣势。一旦战事失利,他们主张求和的策略就会显得更加明智,从而重获皇帝的支持。 其中一位名叫赵德的官员,此人老谋深算,是保守派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暗中联络了几位与他立场相同的大臣,这些大臣平日里与他臭味相投,都对变革和战争充满恐惧。他们打算在朝堂上再次提出求和的建议,为了增加说服力,还准备了一系列所谓的“论据”。他们收集了一些片面的情报,歪曲事实,试图证明求和才是当下大周的最佳选择,声称继续战争只会让国家陷入更深的灾难。他们还花费重金买通了一些朝中的言官,这些言官平日里靠卖嘴皮子为生,为了利益,甘愿成为保守派官员的传声筒。他们在朝堂上为保守派官员发声,故意夸大战争的残酷和大周面临的困难,营造出一种求和呼声渐高的假象。 苏瑶在宫中通过自己的眼线,得知了朝堂上的这一动向,心中顿时充满了忧虑。她深知,此时若让这些保守派官员的求和言论影响到皇帝的决策,将会对边疆战事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父亲和将士们在前线的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边疆的将士们正在为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浴血奋战,他们不能在这个时候被后方的求和之声所动摇。 苏瑶决定再次出手,凭借自己与皇帝之间的深厚感情,寻找机会向皇帝进言,让皇帝坚定主战的决心。一日,忙碌了一整天的皇帝处理完堆积如山的政务后,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了景仁宫。苏瑶早己得知皇帝要来,她精心准备,先悉心照料皇帝,为他端来一盏散发着淡淡清香的香茗,又递上几块精致可口的点心,轻声说道:“皇上,您辛苦了,先喝口茶,吃点东西,休息一下吧。”皇帝微微点头,接过香茗,轻抿一口,疲惫的神色稍有缓解。 待皇帝稍作休息后,苏瑶见时机己到,轻声说道:“皇上,臣妾听闻朝堂上近日又有大臣主张求和之事。臣妾虽身处后宫,对外朝之事了解有限,但也深知边疆战事关乎国家存亡,乃是重中之重。若此时求和,不仅会让前线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更会让大周在天下人面前威严扫地,沦为他国笑柄。” 皇帝听了苏瑶的话,微微皱眉,脸上露出一丝忧虑,缓缓说道:“朕也知晓这些大臣的心思。只是如今边疆战事胶着,胜负未卜,敌军来势汹汹,我军虽奋力抵抗,但局势依旧严峻。朕不得不有所顾虑,若继续战争,万一战败,大周将会面临怎样的后果,朕不敢想象。” 苏瑶看着皇帝,目光坚定而诚恳,说道:“皇上,父亲和将士们在前线奋勇杀敌,他们如此英勇无畏,不顾生死,正是因为心中怀着对国家和百姓的无限忠诚。他们相信,自己的付出能够换来国家的安宁和百姓的幸福。而且,如今后宫妃嫔们也纷纷为边疆筹集物资,全国上下一心,士气正盛。此时若求和,定会寒了将士和百姓们的心,让他们的忠诚和付出变得毫无意义。皇上,我们不能让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失望,不能让全国百姓的期望落空啊。” 皇帝听了苏瑶的话,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苏瑶所言极是,此时求和并非明智之举。若在这个时候退缩,不仅会损害国家的尊严,让大周在国际上的地位一落千丈,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让大周在未来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周边国家看到大周如此软弱,定会纷纷效仿,对大周的领土和利益产生觊觎之心。皇帝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说道:“瑶儿,你说得对。朕心意己决,定不会轻易求和。朕会全力支持前方战事,调配更多的粮草、兵器,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一定要让那些蛮夷知道,我大周不可欺!” 在苏瑶的努力下,皇帝坚定了主战的决心,保守派官员的求和阴谋再次受挫。然而,苏瑶知道,这些保守派官员如同顽强的野草,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他们一定会寻找新的机会来推行他们的主张。同时,边疆战事依旧严峻,父亲和将士们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敌军随时可能发起新的进攻,父亲和将士们的生命时刻都处在危险之中。苏瑶在宫中时刻关注着各方动态,她明白,自己和国家都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节点,容不得丝毫松懈。她暗暗发誓,一定会继续尽自己所能,守护好后方,为父亲和前线的将士们提供支持,与国家一同度过这场艰难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