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幽深的后宫之中,苏瑶宛如一朵在风雨中摇曳却始终坚韧的花朵。她虽在皇帝的宠爱下享受着荣华,可心中对远在苏府的父母和家人的思念,却如春日里疯长的藤蔓,紧紧缠绕,挥之不去。苏敬之,身为朝中大臣,每日在朝堂之上忙碌于政务,为国事操劳。而苏瑶的母亲,因日夜担忧女儿在那充满争斗的后宫中的安危,原本康健的身体也渐渐变得虚弱,好似经不住风雨的残烛。
苏瑶听闻母亲身体不适的消息,那一刻,她的心好似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揪住,疼痛难忍。她深知,母亲的病,大半是因自己而起。于是,她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皇帝的御书房。此时的御书房,静谧而庄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苏瑶轻移莲步,走到皇帝面前,盈盈下拜,声音带着一丝哽咽:“皇上,臣妾听闻母亲身体抱恙,心中万分担忧。臣妾恳请皇上恩准,让臣妾回苏府探望母亲。” 皇帝抬起头,目光落在苏瑶那满是愁容的脸上,他能看出苏瑶眼中的焦急与牵挂,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怜惜。皇帝放下手中的朱笔,微微颔首,说道:“朕深知你的孝心,准你回府探望。朕会派一队得力侍卫护送你,务必保你周全。” 苏瑶听闻,心中满是感激,再次叩谢:“皇上圣恩,臣妾感激不尽。”
苏瑶在侍卫的护送下,风驰电掣般赶回苏府。踏入苏府的那一刻,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可她无心留恋。她脚步匆匆,首奔母亲的房间。推开门,看到母亲那憔悴的面容,苏瑶只觉心中一阵刺痛。她快步走到母亲床前,“扑通” 一声跪下,泪水夺眶而出,声音带着无尽的愧疚:“母亲,女儿不孝,让您为我操心了。” 苏母缓缓睁开双眼,看到女儿的那一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她吃力地抬起手,抚摸着苏瑶的头发,声音微弱却满是心疼:“瑶儿,只要你在宫中平安就好。为娘只是担心你在那吃人不吐骨头的后宫中受苦。” 母女二人,一个卧于病榻,一个跪在床边,相拥而泣,场面令人动容。
在苏府的日子里,苏瑶仿佛又回到了未入宫前的时光。她每日清晨,天还未亮便起身,亲自去厨房为母亲熬药。厨房里,炉火熊熊,苏瑶守在药炉旁,目不转睛地盯着药罐,时不时用勺子轻轻搅拌。药香弥漫在整个厨房,苏瑶的脸上满是专注。熬好药后,她小心翼翼地端着药碗,回到母亲房间,坐在床边,一勺一勺地喂母亲喝下。除了照顾母亲,苏瑶还时常陪着母亲聊天。她们回忆着苏瑶小时候的趣事,说到开心处,母女二人相视一笑,可笑容中却又隐隐带着一丝苦涩。
苏瑶也会与父亲苏敬之谈论朝堂之事。在苏府的书房里,苏敬之坐在书桌前,苏瑶坐在一旁。苏敬之看着女儿,眼中满是欣慰:“瑶儿,你在宫中的表现,为父都听说了。你做得很好,没有丢苏家的脸。” 苏瑶微微欠身,说道:“父亲过奖了。女儿只是恪守本分罢了。” 苏敬之微微点头,随后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只是这后宫复杂,朝堂亦不简单。你在宫中,一定要谨言慎行,切不可张扬。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祸端。” 苏瑶认真地点头,说道:“女儿明白,父亲放心。”
然而,苏瑶回府的消息,却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朝中一些与苏敬之不和的官员,平日里就对苏敬之在朝堂上的作为心怀不满,此时见苏瑶回府,竟生出了恶意。他们在阴暗的角落里,相互勾结,窃窃私语。其中一位官员,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说道:“这苏敬之,平日里就自视甚高,如今他女儿在宫中得宠,回府更是耀武扬威。我们正好借此机会,弹劾他一番,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 其他人纷纷点头附和。
很快,这些官员便联名上书。他们在奏章中,言辞激烈,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加于苏敬之与苏瑶身上。说苏敬之纵容女儿在宫中骄横跋扈,此次回府也是为了彰显苏家的权势,意图扰乱朝纲。这些奏章如雪花般飘到皇帝的案头,皇帝看着这些奏章,原本平静的面容渐渐变得凝重。他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皇帝深知苏敬之的为人,也了解苏瑶在宫中的贤良淑德,但这些奏章却让他不得不有所顾虑。身为帝王,他需权衡各方势力,谨慎处理此类事件。
苏瑶在苏府,依旧沉浸在与家人相聚的温馨时光中,尚未察觉到朝堂之上己悄然掀起针对苏家的风浪。翌日,阳光洒在苏府的花园里,繁花似锦,绿草如茵。苏瑶正陪着母亲在花园中散步,母亲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了一丝笑容。苏瑶看着母亲,心中满是欢喜,说道:“母亲,等您身体好了,女儿再陪您去郊外踏青。” 母亲微微点头,说道:“好,好。” 就在这时,苏府管家匆匆赶来,神色慌张,额头上满是汗珠。他跑到苏瑶面前,气喘吁吁地说道:“小主,朝廷派来了钦差大臣,正往苏府而来,似有要事。” 苏瑶心中一惊,原本舒展的眉头瞬间皱起,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她与母亲对视一眼,急忙回到前厅。
前厅中,钦差大臣身着官服,一脸严肃。他见苏瑶和苏母进来,清了清嗓子,高声宣读圣旨:“苏敬之接旨!即刻进宫面圣。苏瑶一同前往。” 苏瑶与苏敬之不敢耽搁,立刻随钦差大臣进宫。在宫中的大殿上,气氛压抑而凝重。皇帝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地看着苏敬之与苏瑶,面色凝重地拿出那些弹劾奏章,说道:“苏爱卿,这些奏章所言,你作何解释?” 苏敬之接过奏章,匆匆浏览一遍,心中气愤不己。他 “扑通” 一声跪地,叩首道:“皇上明鉴,臣一向奉公守法,对朝廷忠心耿耿,瑶儿在宫中也恪守本分,从未有过骄横跋扈之举。这些纯属是朝中奸佞之臣的诬陷。” 苏瑶也急忙跪地,眼中含泪说道:“皇上,民女此次回府,实是因母亲身体抱恙,心中挂念,才向皇上请求归省。绝无炫耀权势之意,还望皇上查明真相,还苏家清白。” 皇帝看着苏瑶楚楚可怜的模样,心中有些动容,他深知苏瑶的孝顺与善良,但此事关乎朝廷大臣之间的纷争,不能轻易决断。
皇帝沉吟片刻后说道:“苏爱卿与苏瑶的为人,朕心中有数。但此事关乎朝廷纲纪,不可不查。朕会派人彻查此事,若真有人恶意诬陷,朕定不轻饶。在此期间,苏爱卿需暂且停职,在家等候调查结果。苏瑶也先回宫,不得随意出宫。” 苏敬之与苏瑶只得谢恩领旨。
苏瑶与苏敬之回到家中,苏敬之虽表面镇定,但心中忧虑万分。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苏瑶看着父亲的愁容,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出幕后黑手,还苏家清白。她走到父亲面前,坚定地说道:“父亲,您不必太过担忧。女儿定会想办法查明真相。” 苏敬之看着女儿,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瑶儿,此事凶险,你千万要小心。”
回到宫中的苏瑶,心情沉重得如同压了一块巨石。她明白,此次事件若不能妥善解决,苏家将面临巨大的危机。于是,苏瑶决定再次寻求萧逸尘的帮助。她让翠儿设法出宫,将自己的处境告知萧逸尘,希望他能帮忙调查那些弹劾背后的真相。翠儿领命,趁着夜色,偷偷溜出了宫。
萧逸尘得知苏瑶的困境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他在自己的府邸中,召集了一些在朝中的人脉和江湖上的朋友。他坐在大厅的主位上,神色严肃地说道:“此次苏姑娘一家蒙冤,我们定要查明真相。各位,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众人纷纷抱拳,高声应道:“愿听萧公子吩咐!” 萧逸尘点头,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任务。有人负责去朝堂上打探消息,有人负责调查那些弹劾官员的背景,还有人负责在江湖上寻找线索。
与此同时,在朝堂上,支持苏敬之的官员们也纷纷为苏家鸣不平。他们在朝堂上与那些弹劾苏敬之的官员展开激烈辩论。一方义正言辞,指责对方恶意诬陷;一方则强词夺理,不肯罢休。朝堂之上分成两派,争论不休,局势变得愈发紧张。而苏瑶在宫中,每日焦急地等待着萧逸尘的消息。她在景仁宫中,时而踱步,时而望向宫门的方向。她不知道这场风波将会如何发展,苏家又能否再次度过危机。日子在煎熬中一天天过去,苏瑶的心也愈发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