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那道模糊的人影悄然退去,消失在夜色之中。林小满并未察觉,她只是将地图收起,轻轻吹灭桌上的烛火。
翌日清晨,药坊门前早早聚集了一批人。有管事、药师、账房,还有几个从外地赶回来的掌柜。林小满站在台阶上,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清朗:“昨日之事,想必大家都听说了。”
人群中有低声议论,但没人说话。
“我们‘医药圣地’靠的是信誉和品质立足于世。”她语气坚定,“有人想用低价扰乱市场,逼我们自乱阵脚,但我林小满不会让他们如意。”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今日召集大家,是要宣布几项新举措——第一,调整批发政策,老客户优先供货,信誉良好者可赊账三成;第二,组建家庭用药研发小组,推出便携式止血药包,专攻百姓市场;第三,所有员工待遇不变,若有加班需求,一律双倍工钱。”
人群中有人露出惊喜神色,几位年长的管事相互对视一眼,纷纷点头。
“夫人英明!”一名账房忍不住开口,“若能打开百姓市场,即便军方订单减少,我们也未必会亏。”
林小满意识到这正是一个突破口。她当即命人准备宣传单页,由陈明带队设计简易包装,并安排几名医馆弟子下乡推广。
与此同时,她也悄悄召来周沉舟。
“你今晚就出发,去这几个地方。”她将地图递给他,“我怀疑背后操控市场的势力与刺客有关,你务必小心行事。”
周沉舟接过地图,看了眼那些标注点,眉头微皱:“你是说,他们不仅想杀你,还想让你破产?”
“不排除这个可能。”林小满低声道,“赵元卿的信,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总觉得他像是在提醒什么……但又不首接说明。”
周沉舟沉默片刻,点了点头,“我知道了,我会尽快查明真相。”
当天夜里,他便悄然离庄,踏上了前往南边药材集散地的路途。
而在庄园内,林小满也开始着手应对市场动荡带来的连锁反应。她亲自参与药包的设计,结合现代急救理念,将止血粉、消炎草灰、绷带布条一并装入小巧皮袋中,方便携带。
第一批试用品被送到附近的村庄,村民们试用后反馈极佳。很快,药坊门口开始排起了长队。
“我家孩子摔伤膝盖,用了这个药包,伤口一下就止住了!”
“比以前熬药快多了,还便宜!”
口碑传开后,销量迅速回升。林小满趁势加印宣传单,在周边县城张贴,甚至派人去更远的州府设摊试用。
然而,就在局势逐渐好转之时,一封新的密报送到了她的案头。
“夫人,我们在南方发现有不明商队大量收购赤止草,价格压得极低,几乎是在赔本卖货。”
林小满看完信,脸色阴沉。她立刻召集心腹商议对策,同时下令暂停部分原料外售,改为内部储备。
“他们想断我们的药材供应。”她冷声分析,“这是要逼我们高价回购,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李姑娘皱眉道:“那我们怎么办?总不能坐以待毙。”
“先按兵不动。”林小满沉吟片刻,“等周沉舟的消息回来再说。”
几天后,周沉舟终于传来消息。他在一处药材交易点发现了可疑人物,正与几名商人密谈。内容涉及打压“医药圣地”的长期计划,甚至提到了某个神秘组织的名字——“梅花院”。
林小满看完情报,心中己有猜测,却未说破。她将密函封存,转而开始部署反制措施。
她下令暂缓部分药品生产,转而囤积原料,控制产量。同时对外宣称“因战事影响,药材紧缺,短期内限量供应”。
这一举动果然引起市场波动,原本压价的商家开始慌了神,纷纷回头求购。
林小满这才放出风声:若愿意签订长期合作契约,可享受优先供货权。
此举一出,不少曾经动摇的客户重新回归,甚至有几家小药坊主动提出合并请求。
“医药圣地”非但没有在这场风波中倒下,反而借机扩大了影响力。
夜深时分,林小满独自坐在书房,手中握着一枚梅花布片,那是她在刺客身上搜到的最后一块碎片。
她轻轻着边缘,眼神幽深。
“你们到底是谁?”她低声自语。
窗外忽然一阵风起,纸张翻动,一道黑影掠过屋檐,悄无声息地隐入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