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捏着赵延年的信,指尖微微发白。她将信纸压在桌上,目光沉静如水。窗外的风呼啸而过,吹得烛火剧烈摇晃,映出她眉宇间的一丝冷意。
“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她低声重复,嘴角浮起一抹冷笑,“那我倒要看看,你们还准备怎么来。”
屋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纸张翻动的轻响。她重新铺开一张清单,笔尖落在纸上,动作干脆利落,仿佛刚才那封信只是无关紧要的废纸。
第二日清晨,制药坊己是一片忙碌景象。
顾长歌和顾长玥站在药材堆前,正认真地将一捆捆草药分类装箱。兄妹俩虽然年幼,但对草药的气味极为敏感,只需轻轻一嗅,便能分辨出哪些适合战场外伤、哪些适合高热感染。
“这株黄连太苦了,应该是用来清热解毒的。”顾长玥皱着鼻子说道。
“嗯,娘说它还能止泻,战场上士兵容易水土不服,这个带过去肯定有用。”顾长歌点头,小心翼翼地将几根黄莲放入贴有“前线”标签的箱子中。
林小满走过来,见他们干得认真,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她蹲下身,轻轻揉了揉两个孩子的头:“做得很好,等娘回来,给你们做一顿好吃的。”
“娘也要去前线吗?”顾长玥仰起脸,声音里带着不舍。
“是啊。”林小满温柔地看着她,“前方的将士们受伤了,没人给他们治病,他们会很疼的。娘是医生,必须去帮他们。”
顾长歌忽然开口:“那我和妹妹也能帮忙!”
林小满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你们己经长大了,以后也可以成为医者,帮助更多人。”
就在这时,周沉舟走进院子,一身黑衣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醒目。他脚步稳健,眼神冷静,身后跟着几名护卫模样的人。
“护送队伍己经安排好了。”他走到林小满面前,低声说道,“都是可靠的人,沿途我己经布置了几个接应点,确保万无一失。”
林小满点点头,站起身道:“辛苦你了。”
“这是我的职责。”周沉舟顿了顿,又补充一句,“不过你也别太大意,赵延年既然敢写信给你,说明他背后的人还在活动。”
林小满神色微凝,却没有多说什么,只道:“我知道。”
两人并肩走向仓库,途中周沉舟忽然开口:“你真的决定亲自带队?”
“前线需要我。”林小满语气坚定,“而且,我要亲眼看看这场仗到底是怎么回事。”
周沉舟看了她一眼,没再劝,只道:“那你一定要跟紧队伍,不能掉队。”
林小满没有回应,只是默默看向远方。天边的云层厚重低垂,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出发前夜,林小满独自坐在灯下整理药品清单,耳边传来孩子们熟睡的呼吸声。她轻轻叹了口气,放下笔,走到床边为两个孩子掖好被角。
她知道这一趟不会轻松。前方是战火纷飞的战场,后方是虎视眈眈的敌人。但她也知道,若不亲自走这一遭,她无法安心。
翌日清晨,马车整装待发,制药坊众人齐齐聚在门口送行。
孙猎户满脸担忧:“你真要自己去?至少让我陪你一路。”
“不用。”林小满摇头,“这里更需要你。我要你帮我盯住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尤其是最近活跃的山民。”
孙猎户沉默片刻,终是点头:“那你路上小心。”
林小满翻身上马,回头望了一眼这片她亲手打造的“医药圣地”,心中百感交集。她深吸一口气,扬鞭策马,率先踏上征途。
一路上,队伍穿行于山林之间,避开主要官道,尽量减少暴露的风险。林小满随身携带大量止血散、退烧药、消炎粉等战备物资,每到一处临时歇脚点,都会亲自检查药品情况,并与当地大夫交流前线伤病状况。
第三日傍晚,一行人抵达一座偏僻村庄,准备在此休整一夜。
然而刚进村口,就听见一阵喧闹声从村中传来。
“就是她!私藏药材,不给我们看病!”一个村民指着林小满怒吼。
“我们家孩子发烧三天了,她却把药都送去前线,这不是偏心是什么!”另一名妇人哭诉。
林小满眉头一皱,翻身下马,缓步走上前。
“各位乡亲。”她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我不是没给村里送药,而是每一味药都有分配记录。我可以当场拿出来给大家看。”
人群中有人迟疑,也有人依旧愤怒。
“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谁信啊!”
林小满没有争辩,只是示意助手取出随身携带的账本,翻开一页页记录,上面清楚写着每日配药的数量、去向以及用途。
“你们可以派人核对。”她平静地说,“如果发现我有一分私藏,你们尽管处置我。”
村民们面面相觑,原本激动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
一名老者上前翻阅账册,半晌后抬头道:“确实……每一批药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我们误会你了。”那人低声说。
林小满微微一笑:“没关系,大家都是为了活命。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夜幕降临,篝火旁,林小满坐在帐篷里翻阅最新情报。周沉舟递来一封信,神情凝重。
“赵延年的手下,昨天在边境出现。”
林小满接过信,展开一看,脸色骤然阴沉。
“他们果然来了。”她喃喃自语。
周沉舟看着她,缓缓开口:“你有没有想过,这场仗……不是那么简单。”
林小满抬起头,目光如炬:“当然,我只是没想到,他们会这么快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