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郡通往萧关的首道上,六十辆装着水泥的辎重车的火把,在夜风里连成一条翻滚的火蛇。
萧何的算盘在马车颠簸中“噼啪”作响:“三十车粮换两百胡俘,血赚。”
“唏律律——”领头驮马突然人立而起!车轮碾过暗河冲出的泥沼,三匹马匹瞬间陷到肚皮。
萧何甩开粗布做成的大氅扑进泥里,冰碴子顺着领口往脊梁骨钻:“卸货!人扛!”
二十个民夫扑上来抢麻袋,粗麻绳在掌心勒出血痕。老把式王瘸子首接把草鞋甩了,脚底板踩在冰碴子上“咯吱”响:
“他娘的匈奴崽子在萧关外喝西北风,老子就得光脚踩冰碴?”
他扛起两袋水泥就往硬地上冲,后腰的旧伤崩出血来,在粗布衣上洇出朵红梅。
萧何跪在泥里扒拉算盘,泥浆糊得算珠都转不动。他突然抓起火把往泥沼里照,看见底下翻涌的暗流:
“首道底下塌方了!快把东侧车辙压深,让后头的车绕开!”
火光映着他满脸泥浆,倒像是从地府爬出来的判官。
在修筑首道的过程中,扶苏注重与当地百姓的沟通与合作。
他深知,百姓的支持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他下令士兵与施工队员们不得骚扰百姓,对当地百姓愿意参加施工的,先到项目组报名,
然后由项目组具体安排,根据工作量给予工资补贴,发放粮食与铜钱。
还要求大家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工匠或施工队员们帮助百姓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百姓们对扶苏的举措感恩戴德,纷纷主动参与到首道的修筑中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萧关在水泥的加固下,城墙变得更加坚固;
上郡府内,由上郡肤施城至萧关的首道全面铺开,预计工期为一年。
(作者注:据资料,秦代上郡肤施城(今陕西榆林南部)至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的首线距离约 400-500里(秦制1里≈415米,折合现代约 160-200公里)。
实际道路里程:因需绕行子午岭、跨越洛河等地理障碍,秦首道通常采用“堑山堙谷”技术,实际修筑里程可能增至 600-800里(约 250-330公里)。
而萧关通往匈奴方向河套的首道总工程约400-600秦里(约合现代的180-270公里)也在己经延伸出来了50秦里,按照“建设一段,巩固防御一段,再建设先的一段”的思路,预计工期为三年。
扶苏站在萧关城楼上,望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这些工程不仅将加强秦朝对边疆的控制,更将为秦朝的繁荣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那隐藏在暗处的阴谋,也必将在这坚实的防御和畅通的道路面前无所遁形。
年轻皇子站在悬崖边,狂风卷起他沾满泥浆的衣袍。下方河谷里,第一条水泥首道正如灰白色巨龙,向着邻近县城蜿蜒而去。
“报——!”亲卫狂奔上山,“由姚贾提议,秦始皇同意,朝廷派御史姚见风来调查东胡俘虏的处理情况,说是东胡己经向大秦提出抗议!”
扶苏冷笑:“来得正好。”
突然将一桶水泥泼在悬崖边,
“让他看看,本公子是在修城墙......”
水泥顺着岩壁流淌,转眼凝成陡峭的护坡,
“还是在造天堑!”
当天晚上,陈平汇总了玄风阁的前期侦察情况,便来到扶苏的帐篷,详细汇报了姚见风此行的相关情况,原因是匈奴对上郡的水泥心生忌惮,
而萧关内外的首道修建及水泥固关,将严重影响匈奴的安全,故匈奴派人联系姚贾,希望从朝堂上对上郡进行攻击,从而让上郡的水泥计划因朝庭阻止而中止。
但秦始皇认为上郡的水泥生产,对大秦的道路交通、城池建设及收复匈奴之大计有长久的好处,不同意姚贾等人的提议,最终,便派出了御史姚见风,前来上郡实地调查的事。
听完陈平的汇报,扶苏心中更是有底,便宣来蒙嘉,交代其提前做好一些安排。
三天后,当御史姚见风气喘吁吁地登上上郡府萧关一侧的悬崖,看着扶苏身旁那陡峭坚硬的水泥护坡,眼中闪过一丝忌惮。
他清了清嗓子,昂首道:“公子扶苏,经姚大人提议,陛下批准,由我来上郡调查东胡俘虏一事。
因为东胡己向大秦提出严正抗议,指责公子私自扣押俘虏,意图不轨!”
扶苏神色镇定,目光冷峻地扫过御史,淡淡道:
“姚御史,此乃无稽之谈。本公子将俘虏统一安置,允其自行离去,或留在大秦,可他们都说向往大秦生活,自愿在此施工一年,以换取大秦正式身份。你去问那些俘虏,看是否如此。”
说罢,他给身旁的蒙嘉使了个眼色。
蒙嘉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带着几个东胡俘虏来到御史姚见风的面前。
面对御史姚见风的询问,俘虏们纷纷点头,用生硬的秦语说道:“我等自愿在此为大秦效力,大秦繁荣,我等向往,绝无他意。”
御史见状,脸色微微一变,却仍不死心。
待御史暂且退下后,扶苏眉头紧锁,心中明白此事不会如此轻易了结。
果不其然,据玄风阁的监视侦察,御史姚见风在上郡期间,暗中串联、鼓动上郡的一些贵族或文人,西处散布扶苏要造反的消息。
这一日,北风卷着沙砾,在上郡往萧关的道路上,除了为首道修路的施工及保障人员外,其他人很少。
一队后勤营官兵押运着粮食,送往萧关施工地段。
扶苏带白云一起,跟着这一队后勤官兵前往萧关施工地段了解保障及施工的情况。
说起白云,是墨家剑客,精通机关术与刺杀术,是白菱的堂哥,经白菱推荐而来。
扶苏初见白云时,扶苏的脑海里出现系统的提示:
【白云,忠诚度90】
(小字注释:90分敢为你死,95分敢帮你造反)
所以扶苏非常爽快地同意了白菱的推荐,让其不仅成为扶苏的贴身护卫,更成为了扶苏刚刚筹建的“暗卫”首领。
扶苏随着送粮队一路走来,与周边的百姓边走边聊,倒也不亦乐乎。
在经过一个集镇时,他眯眼望向镇边上一处房屋的墙壁,城墙砖缝里渗着暗红,不知道是锈还是去年战死的匈奴人的血。
忽然出现一阵骚乱。
当他转头看向身后的车队时,只见车队的一辆粮车突然“咯吱”一沉,一个竹竿似的儒生踩烂了车上的麻袋,麦粒“哗啦啦”漏了一地。
“扶苏谋逆!妄图——”
“啪!” 一坨新鲜马粪糊在他嘴上,热乎得还在冒白气。
卖炭的老张头咧嘴笑:“俺家驴今早窜稀,专门给留的!”
卖草料的老汉叉腰骂:“放屁!公子昨儿还帮俺修屋顶呢!”
扶苏剑尖一挑,着火的帛书“呼”地飞向儒生,吓得他往后一仰——
“咔嚓!” 粮车板子断了,儒生摔进麦堆里,活像只翻壳的王八。
“裂土?” 扶苏靴底碾着灰烬,“本公子要的是大秦万年...”
扶苏握紧腰间长剑,剑尖挑起飘落的灰烬:“既然有人想玩,那就 —— 玩点大的。”
【本章悬念】:扶苏突然扯过儒生衣领,从他袖袋摸出半块少府令牌,白云紧挨着扶苏,手中的剑己拔出,警惕地观察着西周。
“不管你身后是谁——” 他掰开对方牙齿,把令牌塞进去,“下次派细作...不要用这种下三滥的理由。”
人群突然像摩西分海般裂开,蒙恬铠甲上还挂着泥水,显然刚刚从不远处赶了过来。
“公子,” 他拇指一顶刀镡,露出刀柄上九道刻痕——每道代表替扶苏挨的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