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向维持不变(原航向180),执行右满舵(陀螺罗经指向350),航速推进三(原定18节,强压通风维持极限输出)。
所有烟囱实施最大功率烟幕遮蔽(烟雾生成剂序列:Mk-IV浓黑型,燃烧时间延长50%)。
主炮塔反向锁定,模拟无效反击状态。
全舰队统一实施混乱灯光信号(求救、重创),指向无威胁空域。
敌情判断验证:
敌侧翼警戒舰“征服者”级(识别号待查)受欺诈战术诱引,脱离主阵加速追击。
敌主战列线(识别为维多利亚制式“铁公爵”级及以上主力火力)航向稳定(280),未实施紧急战术规避。
关键交战:
敌“征服者”级进入主炮校射火控极限覆盖区(距离确认:8600码)。
主炮齐射指令下达(时刻:04:05)。
目标锁定:舰体中线偏后,主炮弹药库垂首下方主装甲带接缝点(档案编号:GB-S型,理论等效装甲厚度13英寸)。
十门420mm穿甲弹(批次编号RD-42-C,引信延时0.03秒)齐射。
命中判定(观测): 两发首接撞击确认(撞击点误差小于20码)。冲击效应符合GB-S型装甲带结构极限阈值计算模型,引信功能正常,推定造成内部弹药输送通道阻断及结构支撑体灾难性断裂(伴随观测到剧烈非对称殉爆火焰)。目标舰体姿态丧失,倾斜角>15度,动力输出急剧衰减,推定丧失作战能力。
后续发展:
敌“虎”号战列巡洋舰(识别确认)响应援救脱离主阵,实施高速拦截。
遭遇点状精确火力:(略……坐标……损伤列表……)
作战重心成功转移至敌主阵侧翼结合部……
沙沙…沙沙沙……
笔尖冷酷地划过,将方才我下达过的每一个坐标、每一次转向角度、每一次炮击间隔、甚至每一处细微的伪装信号编码都精确复刻。它用这舰体垂死前渗出的冰冷血液与污秽作为墨水,在这片记录过航行憧憬的纸页上,凿刻着一份名为“胜利”的墓志铭。墨迹深刻,没有一丝多余的润染,只有被无形力量强行压入纸张纤维的、来自死亡钢铁本身的颗粒物。它精确地描述着弹药库下方装甲带承受的撕裂压强,计算着引信撞击的精确毫秒,却对就在这份报告旁不远处凝固的、暗红色的、渗入钢板纹理己无法清除的生命印记只字不提。
笔尖在书写维多利亚主力战舰结构代号“GB-S型”时,短暂地停顿了一下,似乎被一粒粗砺的煤灰卡住了尖端。微不可查地,那银色的笔杆在无风死寂的舰桥里极其轻微地震颤了千分之一秒,精准克服了阻力,随即再次稳健地划动起来——将“灾难性断裂”几个字深深地刻印在纸上,笔锋里带着一股近乎刻板的、对毁灭本身的冷静描述力。
最后一行字迹落定:
处置: “炉堡”移动城市核心确认受降,坐标锚定(北纬57°45′ N,东经18°55′ E)。核心权限钥匙及市政印信(序列号:FOR-77432)己物理接管。本舰(“查狄伦”号)推进系统完全失效,定位坐标:57°45′12″N,18°54′57″E。请求后续锚地牵引……
墨迹在这里猛地变得极其纤薄暗淡,如同油灯里最后一滴将尽的油脂,艰难而断续。纸上那个墨滴形状的“E”只勾勒出一半单薄的弧线,便突兀终止。笔尖悬停在半空,那一点暗褐色的余墨终于在空气中彻底冷却、僵固。冰冷的银笔杆如同耗尽了最后的指令序列,从这高度官僚化毁灭描述的巅峰坠落,“嗒”的一声轻响,横躺在“舰体完全失效”那行冰冷的文字之上。
远处,“炉堡”最高点那面白色降旗的边缘,终于被初升太阳第一道真正锐利的光线点燃。那光芒刺穿弥漫的烟尘,在堡垒冰冷巨大的铆接装甲上投下一条移动的、如同熔融金属般刺眼的亮线。光线缓缓下移,扫过堡垒装甲带上那些被炮弹撕开的、参差如同巨大獠牙痕迹的破口边缘,最终,也照亮了舰桥内那本摊开的日志上凝固的墨痕,以及那截横躺其上、如同棺椁落定盖板的、失去魔导辉光的冰冷银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