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望着空荡荡的小吃摊,心里五味杂陈。往日热闹的场景不复存在,如今只有寥寥几个驻足观望的村民,还都是一脸狐疑。她知道,主任儿子联合村民散布的谣言起作用了。营业额惨不忍睹,昨天一天才卖出去不到五块钱。
不过,苏瑶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上来了。她深吸一口气,暗暗发誓:“我苏瑶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倒的!”
她决定先静下心来,好好分析当下的局势。经过一番思索,苏瑶有了主意:要挽回生意,就得从两方面下手,一是改进小吃口味,二是保证小吃卫生。
说干就干,苏瑶一头扎进她那本记录现代美食资料的笔记本里。村里能找到的食材有限,但她绞尽脑汁,结合现有的野菜、粗粮,开始研究新的配方。那些日子,她满脑子都是各种调料的搭配和烹饪方式的改良。
与此同时,苏瑶对小吃摊的卫生状况进行了全面整顿。她撸起袖子,先从摊位的台面开始清理。油污和灰尘积攒了不少,她用力地擦拭着,手指都擦红了。接着,她把那些陈旧的餐具全部换成新的。碗筷摆放得整整齐齐,在阳光下泛着干净的光泽。
对于食材的储存和处理,苏瑶更是格外用心。她专门找了一个通风良好的角落,把蔬菜分类摆放,还用干净的纱布盖好。肉类也都用盐水清洗了好几遍,然后挂在阴凉处晾干。她要让每一个顾客都能首观地看到她对卫生的重视。
在改进口味方面,苏瑶大胆尝试。她在制作野菜饼时,加入了一点从镇上买来的五香粉,又撒了一些芝麻。出锅后,那香味一下子就飘了出来。她先让隔壁卖豆腐的张大哥试吃。张大哥咬了一口,眼睛亮了起来,“苏瑶啊,这味道比以前可强多了,香!”
有了张大哥的肯定,苏瑶更有信心了。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她又询问张大哥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张大哥挠挠头说:“要是再稍微软乎一点就更好了。”苏瑶听后,认真地记下了这个建议。
接下来的几天,苏瑶不断调整野菜饼的配方和制作工艺。她减少了面粉的用量,增加了水的比例,还延长了蒸制的时间。再次做出来的野菜饼,口感松软,香气西溢。
她又把改进后的小吃送给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品尝。老人们尝过后,纷纷竖起大拇指,“苏瑶这丫头,手艺越来越好了,这小吃干净又好吃!”
随着苏瑶的努力,一些原本因为谣言而不来买小吃的村民,开始被改良后的小吃吸引。老主顾王婶再次来到摊前,她看着干净整洁的摊位和色泽的小吃,犹豫了一下。苏瑶笑着说:“王婶,您尝尝我新做的小吃,保证干净又好吃。”王婶接过小吃,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哎呀,这味道真不错,看来之前是我轻信了谣言。”说完,王婶又买了几份。
新顾客小李也被小吃的香味吸引了过来。他好奇地问道:“这小吃真的干净吗?”苏瑶热情地回应:“您放心,我这小吃的卫生绝对有保障,您看这食材处理得多干净。”小李半信半疑地买了一份,吃了几口后,竖起大拇指说:“真香,以后我就认准你家的小吃了。”
渐渐地,小吃摊前的顾客越来越多。每天早上,苏瑶还没把摊子摆好,就有村民在旁边等着了。生意渐渐有了起色,营业额也开始稳步上升,昨天己经卖到了二十多块钱。
然而,就在苏瑶以为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时,供销社主任儿子看到她的生意又火了起来,心里别提多窝火了。他眼珠一转,又打起了坏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