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回过神,急忙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焦急的声音,是林大哥:“苏瑶,我这边联系的投资方又黄了一个,说是家里有急事,暂时没办法投资了。”
苏瑶的心猛地一沉,刚刚燃起的希望又黯淡了几分。她强装镇定地安慰林大哥:“没事,林大哥,咱们再想别的办法。”挂了电话,她看着对面的企业负责人,对方正目光炯炯地等着她答复。
苏瑶深吸一口气,说道:“我明白贵公司的实力和能给工厂带来的好处,但占股和参与管理这方面,我还得再考虑考虑。”企业负责人点了点头:“可以,苏女士,你尽快给我答复,毕竟我们的投资意向也不是一首都有的。”
苏瑶离开与企业负责人见面的地方,心里乱成一团麻。她知道,如果不答应对方的条件,资金缺口很难补上;可要是答应了,工厂以后的发展方向自己还能掌控吗?
回到村里,苏瑶没心思休息,又一头扎进了资金筹集的事务中。她先去拜访村里有积蓄的人家。走进第一户人家,苏瑶满脸堆笑,热情地介绍着:“叔,我那工厂以后肯定能赚钱,您投点资,到时候分红绝对不少。”大叔挠了挠头:“闺女,我倒是想帮你,可我这钱还留着给孩子娶媳妇呢。”
苏瑶没有气馁,又跑了几家,得到的回复大多差不多。大家不是有顾虑,就是手头也不宽裕。但她依旧一家一家地跑,嘴里不停地说着工厂的规划和未来的盈利预期,承诺给予合理的投资回报。
忙活了一整天,村里能拜访的人家都去了,可筹到的钱连一万块都不到。苏瑶累得双腿发软,但她顾不上休息,又马不停蹄地来到银行。
在银行信贷部,苏瑶见到了信贷经理。她坐下来,双手递上工厂的资料,然后详细地与信贷经理探讨贷款的可能性。她条理清晰地展示自己的商业实力和信用记录,还拿出了未来的还款计划。信贷经理一边听,一边不时地点头。
“苏女士,你的情况我们了解了,但是贷款数额较大,审批需要一定的时间。”信贷经理说道。苏瑶着急地说:“经理,我这工厂停工一天损失就不小,能不能快点审批啊?”信贷经理面露难色:“我们也得按流程来,最快也得三天。”
苏瑶无奈地点点头,只能先等银行的消息。离开银行,她刚走出几步,手机又响了。一看是土地部门的工作人员打来的,她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祥的预感。
“苏女士,你那块建厂的土地使用存在纠纷,不能按时交付了。”工作人员在电话里说道。苏瑶心急如焚,忙问道:“怎么回事啊?之前不是都说好了吗?”工作人员解释道:“又有新的情况冒出来了,你得赶紧处理一下纠纷。”
挂了电话,苏瑶感觉脑袋都要炸开了。资金问题还没解决,土地又出了岔子。她立刻着手调查纠纷的根源,先是去找村长了解情况,村长说可能是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没弄清楚。
苏瑶又跑到县档案馆,再次查阅相关的土地资料。她在一堆发黄的文件里翻找着,眼睛都看花了。终于,她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似乎和邻村的一户人家有关。
苏瑶顾不上吃饭,首接赶到邻村。找到那户人家后,户主是一位老大爷。苏瑶诚恳地说:“大爷,我那工厂是为了带动咱们这一片的经济发展,土地的事儿您看能不能通融通融?”老大爷板着脸:“不行,这地我们也有份,当年划分就没弄清楚。”
苏瑶没有放弃,开始耐心地协调沟通。她提出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比如给对方一定的经济补偿,或者在工厂盈利后给予适当的分成。老大爷一开始不为所动,但苏瑶一遍又一遍地劝说。
经过整整两天的努力,苏瑶磨破了嘴皮子,终于让老大爷松了口。接着,她又找到其他涉及土地纠纷的各方,同样耐心地协商。最终,各方达成一致,土地纠纷算是暂时解决了。
此时,银行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贷款审批通过了。苏瑶拿到贷款后,又和那位大型食品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谈判。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对方降低占股比例,并且在管理方面给予自己更多的自主权。企业负责人考虑再三,最终同意了苏瑶的部分要求。
资金到位,土地问题解决,工厂终于可以重新开工了。工人们干劲十足,日夜赶工。半个月后,食品加工厂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开业仪式。
那天,阳光明媚,彩旗飘飘。机器轰鸣,生产线开始运转,工人们忙碌地工作着。苏瑶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心里想着,自己克服了这么多困难,终于迎来了这一天。
然而,就在苏瑶沉浸在喜悦中时,一个神秘人出现在工厂外,他眼神阴鸷地盯着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