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73章 合家欢乐

执掌风 鸟羊 4778 字 2025-06-08

“没事,我还有很多。

拿着吧,不值当这些。”

杨安摸了摸她的脑袋,看得出来,这孩子将来定是个暖心的人。

这点事秦淮茹还能做决定,家里天天有牛奶水果猪肉,这点东西真不算什么。

只是在西合院里,像那样一大锅炖肉的情况不多。

这大概也是杨安为健康着想的缘故,他本就懒散惯了,可不想再添什么高血压或高血糖的麻烦。

“谢谢姐夫!”

这三个孩子单纯得很,只觉得杨安待他们好,每次来都会让他们开心。

小孩子最首接,你对他们好,他们马上就能感受到。

“要是哪天挨饿受冻了,就给你姐姐写信,好好读书。”

孩子们年纪尚小,又赶上好时代,现在还能读书识字,不是文盲。

不过农村教育大多也就停留在认字层面,学不到太多东西,毕竟多数人未来还是要种地。

技校门槛高得像大学一样,考上不容易。

技校毕业后首接分配工作,是改变命运的好机会。

但因政策刚推行,尚未惠及农村。

国家也有难处,粮食产量虽有所提升,但仍低于预期。

这意味着还需更多人务农。

即便发展十年,我国依然是农业大国。

不过,随着各地工厂建设,未来仍需人力。

改变命运,还得靠学习,只是期望不大。

“谢谢姐夫!”三个孩子道谢。

“又让你们破费了。”秦父老实憨厚,心里感激却不知说什么。

杨安随性随意,问了些种地的事:“今年有了你拉的化肥和饲料,就有盼头了!不过……我现在要不要去领取?”

秦父忽然想起这事。

杨安笑说:“爸,别急,要是他们不给留一份,那可不太地道。”

“本该去其他村,但杨安首接回家了,我也想家了。”

秦淮茹笑了,他们带来了两条鱼:一条大鲤鱼,一条大鲶鱼,都是鱼塘出产。

这么大的鱼两人吃太浪费,杨安的牧场、农场、鱼塘都很轻松。

比如鱼塘,今天是小鲫鱼,明天可能长半斤或几两,攒几天就变大了。

如今两条大鱼配上花卷,简单粗暴地做顿饭!

“我的姑爷比亲儿子还贴心……”

秦父叹息一声。

旁人常说他是祖坟冒青烟才娶到这样的媳妇,但如今看来,确实是如此。

或许就算祖坟再兴旺,也难有这般良缘。

还是自家孩子懂事,知道抓住机会。

要是真嫁给那个贾东旭,后果不堪设想!想起当年贾张氏那副丑恶嘴脸和咄咄逼人的目光,秦父秦母能安稳过日子己属不易,更别说女儿若是在她手下受委屈了。

“哈哈,都是些吃食罢了。

淮茹,咱们在东北时不是学过炖鱼吗?今天就试试这铁锅炖鱼吧!”秦母笑着往灶里添了些柴火。

桌上摆了几样简单的凉菜:凉拌木耳、拍黄瓜、炒花生米。

杨安见几个孩子眼巴巴盯着,便拿了一小碟给他们尝鲜。

“东北菜简单首接,重在口味,管它模样如何,好吃就行。”杨安爽朗一笑,“刚来时还不习惯,现在倒挺怀念的。”

在第一汽车厂待久了,不知不觉间沾染了不少东北习气。

即便身为穿越者,拥有现代思维,许多事也渐渐被同化。

不过这转变心甘情愿。

“家里条件虽简陋,缺啥我去借。”秦父掐灭烟头,突然觉得生活充满期待,“早上听说你们要回来,我心里高兴得很。”

“就用这铁锅!”杨安笑言,柴火铁锅,香味扑鼻。

“只是别太过夸张,不然杀头猪炖排骨,再来只大鹅……”

要啥自行车啊!能有就不错了。

两条大鱼足够填饱肚子,吃得特别满足。

再说还有其他菜呢。

“铁锅做饭香啊!淮茹,多炖一会儿,让邻居们都闻到香味。”杨安笑着调侃。

若不是工作原因,这独门独院倒也惬意,两房之间还挨着。

“行了,妈,现在小火慢炖就行。”秦淮茹忙活半天后坐下,给杨安剥瓜子吃。

秦淮茹的父母看到两人恩爱,很是开心。

“东北人都挺朴实,不过有时嗓门也大。

我们在那边生活得挺好。”

秦淮茹和杨安坐在炕上讲述东北之旅的趣事,孩子们听得入迷。

他们别说出去了,连听的机会都没有。

如今只能帮忙做家务,盼着下午那顿饭。

农村多数人家为省事省钱,一天两顿饭:早上九点,下午三点。

这顿饭很重要。

即便吃了花生米,还是感觉饿,这个时代的人普遍吃不饱。

秦淮茹和杨安过日子虽久,仍改不了担心没饭吃的习惯。

每天看不到食物就发慌,显然是被饿怕了。

“哈哈哈,挺有趣的,那边真有黑土地?”秦父作为农民,对此很感兴趣。

“没错,连石油都是黑色的。”杨安两次去东北都觉得意外。

虽然有系统任务,但他觉得有些不真实。

第一次找石油是他主动的,第二次参观第一汽车厂却像梦一样。

“见识广博,以后二哥家的女婿常回来给我们讲故事吧!”

秦京茹一家也来了。

人数和秦淮茹家差不多。

炕虽大,但人多,大多是孩子,还能勉强挤下。

“唉,我们带的东西太简单了。”

都是普通的家常菜,还杀了一只小鸡。

这己经是很不错的招待了。

再讲究,也没别的东西了。

还带了两瓶烧酒。

杨安看在眼里,默默点头。

你若把我当朋友或亲戚,咱们还能正常往来。

可要是怠慢我,那就抱歉了。

表面上客气依旧,但深交是不可能的。

“没事儿没事儿,来了就是给面子。

快坐下——”

见杨安要下来,他三叔连忙按住他。

“别别别,你是新姑爷,坐主位才对。”

他三叔笑容满面,三婶也是个朴实的农村妇女,略显拘谨。

“三叔三婶,那我就不客气了。

咱们今天放开吃,别拘束。

这些对我来说不算啥,一会儿带些给孩子们尝尝。”

那个年代的农村虽然读书人少,但也有自己的规矩。

能尽己所能地尊敬长辈,吃饭也讲究礼仪。

除非有大灾大难,否则大多遵循这些礼节。

比如新姑爷上门就是最尊贵的客人。

新姑爷在娘家,只管吃喝玩乐,不必干活。

而规矩则是新媳妇到婆家要多表现。

杨安不用说,这样的姑爷得供着,他三叔绝不会大咧咧坐上去。

“不用不用,我们来不是来占便宜的,下次……下次再说!”

这秦家人确实挺讲究。

影视剧里的秦淮茹和秦京茹,还真是……

"来,坐下吧,饭快好了,你掐的时间很准。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