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杨安对教导别人没什么兴趣。
“在部队学东西确实快,要不你也去当兵试试?”杨安的话刚出口,周围便传来一阵强忍住的笑声。
如今想当兵可不容易。
许多部队都在整编,一个师或一个团的人集体转业支援国家建设,忙得焦头烂额,哪还顾得上新兵?
阎解成顿时耷拉着脸,杨安说得也没错。
这样的好事,怎么可能轮得到他?院子里这么多人呢!
秦淮茹在一旁轻轻摇头。
开车并不复杂,她现在都会。
首线行驶很简单,油门挂挡就行。
但颠簸路段和会车等就需要经验了,这些都需要有人指导。
她有杨安手把手教,自然不可能对别人也如此。
“那我们家许大茂呢?杨安师傅,总不能一辈子就拉车吧?”话音未落,众人发现这段时间许大茂身形结实了许多,只是被太阳晒得有些黝黑。
“这不关我的事,考大学或者技校呗。
到时候进工厂也好啊。
那个放电影的师傅,是不是真的不教了?”秦淮茹问。
“那人成分有问题,我担心许大茂学坏,还是让他多跟着杨安师傅这样的好人相处比较好。”许富贵笑着回应。
“哼,这家人拍马屁的功夫倒是一流。”何大清冷笑道。
他和贾富贵的关系,就像影视剧里的傻柱与许大茂,虽不至于结仇,但彼此看不惯。
“大清,说话别这么刻薄!”许富贵皱眉。
站在一旁的许大茂也用轻蔑的眼神看着何大清。
一提到这个名字,何大清就忍不住火冒三丈。
这家伙当初给儿子起名时故意占他便宜,名字同辈分,一个是“大清”,一个是“大茂”。
两人一碰面就争吵起来。
“我可没针对你们,自己儿子的事自己解决,老麻烦杨安师傅干啥?他又不是全能的!”
最近因白寡妇的到来,许富贵在背后议论了不少。
院子里的人闲言碎语满天飞,两人心里正窝着火。
“你儿子现在不过是个轧钢厂的厨子,又能怎么样?早晚有一天你们得分开。”
两人越吵越难听,旁观的易中海等人只是冷眼旁观。
按年龄算,他们算是年纪最大的,除了聋老太太和贾张氏,也不好插嘴太多。
“就算走了一个,也比你儿子强!”何大清抓住这个理,让许富贵气得够呛。
“何大清,你找事是不是!”
“哼!来试试?看看许大茂每天拉车,到底能有多大出息!”
眼看两人要动手,其他人赶紧拉住。
“算了,今天杨安刚回来,你们闹啥呢?”白寡妇无奈道。
但许富贵的话倒让他多想了一下。
将来要分道扬镳?
最好别是何大清。
白寡妇心里有了主意。
“懒得跟你计较!”
许富贵冷哼一声扭过头去。
“这是给大家代购的东西,大家签收下吧。
差不多花光了,有要烟的,有要食物的……何叔,还有你的……镯子。”
这个时代最廉价的就是这些东西了。
一只翠绿的手镯,只花了五毛钱。
说是某个姨太太留下的,战乱时不知所踪,留下一屋子首饰。
在当地旧货市场卖了几个月,一块钱都没卖掉。
“这只镯子才一块钱?成色挺不错的!”
白寡妇大概不会在意,其实不见得是什么稀罕物。
“我的腊肉香肠!”
三大爷搓着手,满脸期待。
“这是上好的野山参。”
总算找到司机的一丝兴趣点了。
嗯,自己是单位的标兵,但不是道德楷模!
杨安几乎己经提价。
倒不是缺那点钱,只是一种调侃。
“一大爷的野山参,加油!”
这小子……
猝不及防地,还闹了个大红脸。
旁边的阿姨也是这样。
周芳笑逐颜开,完全不觉昂贵。
都是富裕阶层呢!
一个是七级技工,一个是双职工家庭。
杨安带着秦淮茹回到房间。
果然,这房间被三大娘整理得井井有条。
那个时代的人都不怎么讲究。
毕竟屋里也没什么特别的东西。
“还是家里舒服啊!”
秦淮茹躺在床上。
这次回来,真是累坏了。
因为新手车秦淮茹不熟练,一首由杨安驾驶。
不过也算是完成了一次休闲目标,升级了农场,能种水果了!
【收获水果!】
两个苹果,一个梨。
香蕉还未成熟。
但也可以尝尝。
“先吃些水果吧。”
杨安假装从兜里掏出三个水果。
“你啥时候拿的?”
秦淮茹有点惊讶。
“就在开会时,顺了几个。”
“你呀,都成劳模了,不怕被人瞧见?”
“劳模,劳模是干啥的?”
杨安眨眨眼。
“劳模就是劳动模范啊!”
秦淮茹一时没明白。
“哈哈,单位同事是劳模,下班也是!”
就那样呗,脱衣服干嘛?
秦淮茹愣了一下。
"你这个劳模,进了院子后,我都快插不上手了。
"
秦淮茹打趣道。
照顾杨安,她从无怨言。
"今晚周芳和贾东旭又得忙到半夜了!"
秦淮茹终于明白了他话中的含义。
她的神情带着几分娇羞。
"作为劳模,可不能让人比下去啊!"
……
"怎么了?要给姐姐写信?"
秦父秦母看着小儿子。
自打上次回家以后,孩子们都很兴奋,总爱提起这件事。
虽常写信,却没人提出要回来。
"对,跟她们说家里有些蔬菜能收了,有空让他们来取。"
"这孩子倒机灵。"
夫妻俩笑了。
女婿是司机,自然能帮忙送信。
"行,他对我们这么好,肯定得让他知道。"
"等等,让我看看这邮票!"
秦父忽然注意到邮票,眼睛瞪大了。
这……怎么看这么眼熟呢?
"老伴儿,你瞧瞧,这是谁?"
那纤细的身影、白净的脸庞,只是看不清五官。
"这不是咱们闺女吗!"
"这能是她吗?"
秦父惊讶地问。
"看着像。
"
像素本就不高,做成邮票后更模糊了。
但女儿的大致轮廓还能辨认出来。
"我也觉得是,那不是杨安吗?我们的女婿!"
秦母指向车里的人。
单看一个或许不确定,但两人一起就错不了了。
“二哥,怎么还不去干活?磨蹭什么呢?”一位看似老实的中年男人走近问道。
这是秦京茹的父亲,也是秦淮茹的三叔。
“老三正打算给他姐写信,顺便捎些菜回去,我们还在商量要不要打电话。”村里打电话得走很远,再说这事也不急。
每天都有新下来的菜,自家的小菜园里种的,有些蔬菜不好存放,必须尽快吃完。
就算有冰箱,很多小菜也放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