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漳水之上弥漫着浓雾,雾气中夹杂着腐肉的腥臭味,如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涌入伤兵营。这股恶臭让人闻之欲呕,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股死亡的气息所笼罩。
项羽身着黑色战袍,脚蹬犀皮靴,步履坚定地走进伤兵营。他的步伐稳健有力,每一步都在泥泞的地面上留下深深的脚印。然而,当他的脚踩在一截发黑的断指上时,只听得“咔嚓”一声脆响,那截断指瞬间被碾碎。
项羽面不改色,继续大步向前,径首走向营帐。他掀开帐帘的瞬间,一股更浓烈的恶臭扑面而来。营帐内,数百双浑浊的眼睛齐刷刷地望过来,这些士兵们面容憔悴,身上的伤口溃烂不堪,白花花的蛆虫在溃烂的伤口上密密麻麻地蠕动着,这骇人的景象,比章邯的地龙攻城器更让人头皮发麻。
“少将军留步!”医官桓魋见状,慌忙横臂阻拦,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恐惧。桓魋手中的青铜药杵还沾着黄绿相间的脓液,显然他刚刚正在为伤员治疗。
“昨天又有七个人发疯而死,怕是瘟鬼找上门了……”桓魋的话语中透露出绝望和无助。
然而,项羽对桓魋的阻拦视若无睹,他的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离他最近的一名伤员。这名伤员的伤口被麻布绷带紧紧缠绕着,但仍有丝丝缕缕的脓血从绷带的缝隙中渗出。
项羽缓缓伸出手,用剑鞘轻轻挑开那名伤员的麻布绷带。随着绷带的揭开,一股令人作呕的腐臭气息扑面而来。在那片腐烂的血肉中,几星细小的青铜碎屑若隐若现,这正是章邯弩箭独有的标记!
项羽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他突然夺过一旁的火把,凑近那名伤员的伤口。刹那间,焦糊味伴随着诡异的青烟升腾而起。
“不是瘟疫,是毒!”项羽的声音冷得像冰,在这寂静的营帐中回荡,让人不寒而栗。
地底传来暗河隆隆的水声。不知何时,虞姬的侍女己经站在帐角,怀中陶罐里浸泡的草药渗出翡翠般的汁液。"取冰鉴来!" 项羽割破掌心,鲜血 "滴答" 落入药罐,"用三年前的陈艾,混着硝石粉一起煮沸!"
第一锅药汤刚在营前翻滚,降卒方阵中突然传来凄厉的惨叫。独臂少年韩闾在地上疯狂翻滚,断肢处几条红纹如赤蛇般游走。虞姬白纱飞扬,指尖银针闪电般刺入韩闾太阳穴:"快按住他!铁毒攻心了!"
"拿磁石来!" 项羽扯下帐幔上的青铜兽面,"磨成粉兑进酒里!" 他在现代实验室学到的重金属中毒急救法,此刻化作最原始却有效的手段。韩闾喝下磁粉酒后,剧烈呕吐出黑血,脓液里的青铜碎屑竟被吸出大半。
墨家工匠连夜改装蒸馏器具。项羽将十坛浊酒倒入特制的龟甲甑,看着蒸汽在虎形冷凝管中化作透明的液体。老医官桓魋凑近一闻,突然激动地跪地高呼:"这是能救命的仙露啊!"
"所有接触伤兵的人,必须用这液体洗手!" 项羽挥剑劈开酒坛,"绷带要用沸水煮足三刻钟,换药前的银刀必须用火烤 —— 章邯的毒,最怕火和酒!"
七天后,漳水北岸竖起三十六座 "净身帐"。项军士卒排着长队,依次走过铺满石灰的甬道,每进一座帐子就脱一层衣甲。韩闾赤裸着上身站在消毒池中,磁石酒浇在伤口上,腾起阵阵白烟。他却咧嘴大笑:"少将军,这火烧般的疼,比章邯的烙铁还痛快!"
就在这时,诸侯使者跳出来找茬。临江王共尉的巫医指着蒸煮绷带的大釜,阴阳怪气地说:"楚人用丧葬的器具煮裹尸布,这是要诅咒盟军吗?" 话音未落,他手中的龟甲 "砰" 地炸开,碎片划破了虞姬的面纱。
项羽颈间的狼牙吊坠瞬间发烫。他一把抓起巫医的骨杖,狠狠掷入釜中。沸腾的药汤中,竟浮现出神秘的星图纹路!"看清楚了!这是黄帝讨伐蚩尤时用过的防疫古法!" 墨家工匠立刻展开《黄帝内经》残卷,泛黄的帛书上,蒸汽消毒的图示清晰可见。
子夜,一场比往常更猛烈的地震突然袭来。项羽巡视净身帐时,惊觉刚消过毒的绷带又生出了蛆虫。他贴紧地脉听瓮,暗河深处传来青铜齿轮转动的声响 —— 有人在破坏水源!
"少将军!韩闾又疯了!"
项羽冲进重病营,只见三百伤兵的眼白都泛起诡异的赤红。虞姬将银针在磁石酒中淬火,迅速刺入韩闾耳后:"不是铁毒,是蛊虫作祟!" 针尖挑起的血丝里,细如发丝的青铜色小虫正在扭动。
墨家工匠挖开新修的引水渠,渠底的青铜管道内壁布满苔藓状的铜绿。项羽用匕首刮下绿屑投入火盆,毒烟腾空而起,竟在空中凝成了章邯的帅旗图腾。
"快取硝石!" 项羽赤脚踩进污浊的渠水,"在暗河源头建净水堰,每块砖石都要浸泡磁石粉!" 当第一道净化后的清水流入伤兵营,韩闾伤口里的青铜虫纷纷逃出,在磁石阵中扭曲成一个醒目的大字 ——"章"。
庆功宴上,项羽却将酒樽狠狠砸向新制的蒸馏器:"从今天起,医营用水必须煮沸过滤三次,士卒的饮水要分装在陶壶里,刻上名字编号!" 他抛出的竹简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营区的发病规律,与星象轨迹完美契合。
月光下,虞姬散开长发,青丝垂入新挖的净水池:"少将军可曾想过,这些蛊虫由青铜所化..." 她突然用银簪刺向水面,簪头的磁石吸附起无数细小的青铜鳞片,"章邯怕是掌握了蚩尤的邪术。"
当夜,项羽梦见三百条青铜蛊虫在血管里游走。他猛地惊醒,发现狼牙吊坠的星图纹路不知何时己爬上手臂。而漳水对岸,章邯大营升起了十二道赤色狼烟,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黑暗中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