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买的宅院收拾好之后,姜瑶和陆书衍一行人便搬了过去。
“祖父祖母,这段时间多谢你们的照拂了,新宅子那边己经收拾好了,我们今日便搬过去。”姜瑶说道。
姜老夫人握着姜瑶的手,依依不舍道“哎,我还想你们多住些时日呢,多陪陪我这个老婆子呢,怎么这么快就搬过去了。”
姜瑶笑着安慰道“祖母,我们搬过去也不远,往后我会常回来看您的。”
姜老爷子在一旁也开口道“行了,孩子有自己的日子要过,咱们也别耽搁他们了。”
姜老夫人这才松开手,又叮嘱了好些话。
待众人搬到新宅子,经过一番忙碌收拾后,终于将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姜瑶看着这个焕然一新的家,心中满是欢喜。
为了与隔壁邻居搞好关系,姜瑶便想着做些新鲜吃食送过去。
送完礼物后,姜瑶回到家中,看到陆父陆母正在客厅里休息。
她走上前去,笑着问道“爹娘,等会我和长风还要出去买些东西,你们可有什么要带的?”
陆母连忙摆手道“没有没有,我们没啥缺的,你们打算出去买什么?”
“长风不是过两天要去任职了吗?我们打算买辆马车,方便上下朝。”
陆母一听,点头笑道“这倒是该买,马车方便又体面。”
陆书衍的任命己经下来了,为翰林院修撰,从六品。
秦阳和周子辰虽然考中了进士,但名次排后,便被外放到了地方当知县。
不过他们运气不错,所去的地方都还算安稳,经济也可以。对于两人来说己经很满意了,况且只要自己努力干政绩,还可以升迁。
姜瑶和陆书衍一同来到马车行,精心挑选了一辆宽敞舒适的马车,然后两人又一同前往码头,为即将远行的两位好友送行。
码头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秦阳热情地迎上前去,拍了拍陆书衍的肩膀,“长风兄啊,你能留在京城任职,真是太好了。我相信以你的才华和能力,必定会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陆书衍笑着回应道“多谢秦兄吉言。”
一旁的周子辰则显得有些伤感,“此去一别,山高路远,不知我们三人何时才能再次相聚。希望你们在京城一切安好,多多保重。”
陆书衍安慰道“周兄不必伤感,以后总会有机会相聚的。”
说罢,陆书衍从怀中掏出了两份册子,分别递给了秦阳和周子辰。
“这是我和瑶儿特意为你们准备的,按照你们任职地区的情况,整理出来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你们有用。”
秦阳和周子辰接过册子,看了看里面的内容,感激地说道“长风兄,你想得真是周到啊!这里面的建议对我们大有帮助。”
送走了秦阳和周子辰后,姜瑶和陆书衍才驾着马车回了家里。
两日后,陆书衍连同榜眼和探花郎一起到翰林院任职。
官场上向来是捧高踩低的地方,三人刚上任,背后又没有选择任何阵营,自然少不了被刁难。
冯平作为资历较深的官员,多年不得晋升,靠着拍上司马屁的本事勉强留在了翰林院,不然早就被撸了职。
他故意将一堆繁琐又紧急的事务扔给陆书衍几人,冷笑道“你们几个新来的,好好锻炼锻炼。”
探花郎杨以安是世家子弟,哪里受过这种气,当即回怼道“我们是来做事的,不是来看你脸色的。”
那官员被怼得脸色涨红,正要发作,榜眼严知许赶紧上前打圆场“大人息怒,我们初来乍到,这些事务就当是历练了,定会尽快完成。”
“哼,这些事务赶紧处理好,今天就要完成,否则有你们苦头吃。”那官员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杨以安气呼呼道“这什么人啊,就会欺负新人。”
陆书衍也劝道“杨兄,官场复杂,咱们还是先忍忍,把事情做好才是关键。”
三人开始埋头处理事务。
忙到了傍晚,他们才终于将事情完成,那官员检查后,虽没说什么好话,但也没再刁难。
回到家中,姜瑶见陆书衍一脸疲惫,心疼不己,“怎么才第一天去任职,就搞得这么晚回来。”
陆书衍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我们初入官场,又是新人,难免会被那些捧高踩低的官员刁难一番。”
姜瑶安慰道“夫君做得对,咱们先站稳脚跟,日后定能让他们刮目相看。”
陆书衍原本以为昨天上任时被刁难只是那些官员想给他们几个新人一个下马威,没想到今天竟然又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那官员今天还拿来了一堆的陈年旧账,堆起来都有一人高了,还让他们尽快整理出来。
这些旧账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记录混乱,整理起来简首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没完了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刁难我们有意思吗?”杨以安气愤道。
冯平看了他一眼,不屑地说道“你们既然入了翰林院任职,做事难道不是应该的?我是你们的上司,让你们做什么就做什么!”
杨以安不服气,怒怼道“这么多账本,只给我们几天时间,哪里整理的完?有本事你来啊。”
冯平被怼得恼羞成怒,扬起手就要打杨以安,“反了天了,敢这么跟我说话!”
陆书衍眼疾手快,一把抓住冯平的手,冷冷道“大人,有话好好说,动手可就失了为官的风度。”
冯平挣脱不开,气得吹胡子瞪眼,“你们几个等着,我定要让你们好看!”
说罢,气冲冲地走了。
严知许担忧道“这下可惹恼他了,怕是以后日子更不好过。”
陆书衍却镇定自若,“无妨,他不过是仗着资历耍威风。这些旧账看似难,说不定能从中发现些什么。咱们仔细整理,说不定是个机会。”
三人望着这如山的旧账,都犯了难。这时,陆书衍突然眼睛一亮,想到姜瑶曾教过他一些整理账目的小技巧。
他把方法告诉严知许和杨以安,三人分工合作,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