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书衍认真看了看那卷轴上的内容,大儒果然是大儒,提出的押题方向,各种方面的都齐全。
原本陆书衍还毫无头绪的,看到这些押题方向,倒是灵光一闪。
这时,大堂有位学子率先选择了一个押题方向,并当场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在场学子听后,纷纷鼓掌和称赞。
“楚修远不愧是这次夺得解元的热门人选啊,这一番言论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果然是才华横溢啊!”其中一位学子说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钦佩之情。
“可不是嘛,楚修远作为世家子弟,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这懂的自然比我们多得多啊。”又有人感叹道,语气中透露出一丝羡慕。
随后,又有几位学子也选了押题方向,提出了自己见解和看法,场面很是热闹。
“长风兄,你觉得那个方向的题目能押对?”秦阳问道。
陆书衍道“士农工商,观看当朝现象,粮食一首都是紧缺的状态,所以农业方向很有可能。”
秦阳摸着下巴思索一番,点头道“你说得有理,如今朝廷也在大力鼓励农耕,农业方向出题的可能性极大。那咱们就重点准备这方面。”
陆书衍接着说道“不仅如此,我们还得结合实际情况,比如如何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等。”
秦阳眼睛一亮,“对呀,这些都是关键要点。反正还有几天才考试,咱们可以先查阅相关书籍。”
此刻,各方的探讨己经进入了尾声。
老者上台说道“各位学子,我们的大儒出了一道题目,在场学子只要能解答出来,可得到与大儒探讨请教学识的机会。”
众人一听,皆是来了精神,纷纷挺首了腰板,目光紧紧盯着老者。
陆书衍也正襟危坐,能请教大儒的机会可遇不可求,他自然也不想错过。
老者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
话音刚落,众人便陷入了沉思,有的低头在纸上写写画画,有的皱眉苦苦思索。
这时,楚修远率先起身,自信满满地说出了解题思路和答案。老者微笑着点头,却并未立刻宣布结果。
陆书衍也在心中快速计算着,给出了答案,“大僧25人,小僧75人。”
老者满意地大笑道“这位小友思路清晰,解答正确,这与大儒探讨请教学识的机会便给你了。”
众人听后,皆是露出了惊叹的神情。
“这人究竟是谁啊?连楚修远都答不上来的问题,他居然轻而易举地就答对了!”有人惊叹道,声音中充满了疑惑和好奇。
“看他的样子,虽然风度翩翩、气宇轩昂,但却没有一点世家子弟的傲慢和张扬,难道他是寒门出身?”另一个人猜测道。
“现在的寒门子弟都这么厉害了吗?居然能把楚修远这样的世家子弟都比下去说不定也有一争解元之位的实力!”又有人感叹道。
楚修远听着众人的议论,脸色难看至极,走到了陆书衍面前,拦住了他“站住!”
秦阳见状,不满地说道“怎么,难道楚公子是输不起?”
楚修远冷哼一声,道“这位兄台,既然你解答出了正确答案,不如把解题思路与我们说说,也好让我服气服气。不然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背后有人相帮,作弊呢。”
周子辰看他这样,气愤道“你!楚修远,你可别血口喷人,我们长风兄就是靠自己的实力解出了正确答案。”
楚修远依旧对着陆书衍不依不饶道“既然如此,那就请这位兄台把解题思路说出来,让大家评判一下啊,难不成你心虚啊。”
陆书衍镇定自若,从容说道“这题可用假设法来解。假设这一百僧全是大僧,那么总共要吃三百个馒头,比实际的一百个多了两百个。每把一个小僧当成大僧,就会多算……”
众人听完,纷纷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不少人还小声嘀咕着称赞陆书衍思路巧妙。
楚修远脸色愈发难看,但还是强撑着说道“这次算你侥幸解答出来,不过这次科举的解元之位一定是我的。”
陆书衍谦虚道“确实不过是碰巧想到了解法。不过解元之位属于谁,也得科举过后才知道。”
老者走上前来,笑着对陆书衍说道“小友,随我去见大儒吧。”
陆书衍跟着老者来到了楼上雅间。大儒正坐在书桌前看书,见陆书衍进来,放下书本,上下打量他一番,露出赞赏之色。
“小友思路敏捷,见解独到,不错不错。”
陆书衍恭敬行礼,“多谢前辈夸赞,晚辈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大儒摆了摆手道“非也,能如此迅速解开难题,定是有真才实学。”
随后,大儒便与陆书衍探讨起了学问,从经史子集到农桑水利,陆书衍对答如流,大儒不住点头。
在交流过程中,大儒还针对科举可能出现的题目,给陆书衍提供了不少宝贵的建议。陆书衍认真聆听,将大儒的话一一记在心里。
“小友好好准备,此次科举定能取得佳绩。”
“多谢。”陆书衍行礼谢道。
看到陆书衍从楼上下来,秦阳和周子辰连忙迎了上去,三人有说有笑地离开了酒楼。
楚修远看着他们的背影,眼神中闪过一丝嫉妒和不甘。哼,想与他争解元之位?做梦!一个寒门子弟,凭什么踩在他头上。
一旁他的贴身小厮见状,心生一计,说道“少爷,小的倒是有一计,可让这书生参加不了考试。”
楚修远眼睛一亮,连忙问道“什么计谋?快说!”
小厮凑到他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少爷,你可以让人以举办诗会的名义邀请他参加,只要在诗会上灌醉了他,酒色掏空了他的身体,难道他还能清醒着参加考试吗?”
楚修远听后,脸上露出一丝阴狠的笑容,“就这么办,一定要让他无法参加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