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瑶想了想,拍板定下,“我看就去荀夫子那,我听闻他是进士出身,不喜官场争斗才辞官归隐来教书育人的,虽然他性情古怪,十分挑剔,但如今朝堂上的官员,可有不少都是他的学子。”
“可是那荀夫子收学生都是看自己心情的,我们要如何让他答应收了明儿做学生?”姜铁柱苦恼道。
“爹,这样吧,你去帮我仔细打听清楚荀夫子的喜好,其他的我来搞定。”
看着姜瑶胸有成竹的模样,姜铁柱点头道“好吧,这次我亲自去打听清楚。”
姜铁柱办事效率极高,没两天就把荀夫子的喜好打听了个清楚。原来他喜好喝酒,还有美食。但一般的酒和食物又都满足不了他那挑剔的嘴巴。
姜瑶得知后,开始琢磨对策。自己可是来自现代,这独特的美食美酒难不倒她。
“爹,我记得村里的后山有几棵桑树,如今是硕果累累的时候,你去帮我摘一些回来。”姜瑶道。
姜铁柱疑惑,“瑶儿,后山的确有几棵桑树,不过你要那桑果做什么?”
“爹,你去摘回来就知道了。”
姜铁柱虽然不解,但还是依言去后山摘了桑果回来。
姜瑶先将摘回来的桑果洗净,去掉坏果,然后把桑果放入大缸,加入适量的酒曲和清水,密封好缸口。接下来的日子,姜瑶每天都会仔细查看缸内的情况。
待桑葚酒做好了之后,姜瑶用酒坛子装好。又去镇上买了些菜回来,做成了辣卤菜,这可是最好的下酒菜。
她带着姜明,拎着食盒就去了荀夫子的住处。
此时,荀夫子正为自己没有好酒喝而唉声叹气。
姜瑶上前敲了敲门,门开后,一个书童模样的少年探出头来,姜瑶忙笑着说明来意,并递上食盒,“小哥,这是我做的一些吃食和自酿的桑葚酒,烦请转交给夫子品尝。”
书童有些犹豫,但还是接了过去。自己主人正为没有好酒菜而烦恼呢,不如拿去试试。
过了一会儿,书童满脸惊喜地跑出来,“姑娘、小公子请进,夫子有请。”
姜瑶拉着姜明跟着书童进了屋。只见屋内一位老者正坐在桌前,面前放着她带来的桑葚酒和辣卤菜。
荀夫子抬眼打量着他们,“你这酒和菜倒是别具风味,说说吧,找我何事?”
姜瑶忙拉着姜明行礼,“荀夫子,这是我弟弟姜明,他聪慧好学,想拜入您门下求学,还望荀夫子成全。”
荀夫子捻着胡须,又喝了口酒,“哦?那我考考这孩子。”
随后出了几道难题,姜明对答如流。
荀夫子满意地点点头,“罢了,看在这酒和菜的份上,也看这孩子机灵,我就收下他了。”
姜瑶和姜明高兴道“多谢荀夫子,你放心,以后我这做的好酒好菜定不忘给您一份。”
荀夫子摸了摸胡子,笑眯眯地说道“还真别说,你这丫头做的酒和吃食,特别合我的胃口。”
随后,他又正色道“不过我收学生,可是有规矩的,不管以后是不是入朝为官,都要不忘初心,不能干鱼肉百姓之事。”
姜明闻言,恭敬地行了一礼,“谨遵老师教诲。”
姜瑶和姜明从荀夫子处出来,心情格外舒畅。
回到自己家中,便看到院子里围满了人,秦氏见姜瑶回来,笑着说道“瑶儿,你们回来了?快进来,陆家来送聘礼了。”
姜瑶闻言,一眼就看向了人群中的陆书衍,今日他比往日看起来更加俊朗不凡,应该是特意打扮过的。
原本姜瑶与他早该成婚的,但因为自己家里的各种琐事,才耽搁到了现在。
姜瑶走到他身旁,低下头,小声说道“长风,不是说好了,你帮我挡过强制婚配的灾难,我们成婚就不要你的聘礼了吗?”
陆书衍抬头看向她,笑道“但我不想让你被人看轻,既然我们要成婚,我便会把你当妻子对待。”
两人此刻交头接耳的模样,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倒是十分般配。
“瑶儿,快过来看看,这二十两现银,还有这几箱东西,都是阿衍给你的聘礼。”秦氏喊道。
姜瑶看了看院子中放的那几箱聘礼,虽然不是价值千金之物,但都是陆家人精挑细选,可见是用了心的。
她不禁感叹道“陆伯父,陆伯母,这聘礼实在是太贵重了。”
陆父听到姜瑶的话,连忙笑着摆手说道“哈哈,一点都不贵重。这二十两现银,可是长风自己赚来的!其他的东西,则是我们老两口为你准备的。”
“多谢陆伯父,陆伯母。”
院子里,老宅的人目光紧盯着摆在地上的那些聘礼和银两,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恨不得立刻将它们全部揽入怀中。
姜宝珠今天回娘家,听闻陆家前来给姜瑶送聘礼,便也凑过来看看热闹。
然而,当她看到那二十两银子和那几箱琳琅满目的物品时,眼里满是嫉妒。
她想起自己当初出嫁时,虽然夫家是富商,但张家却没有给什么像样的聘礼,自己还因此被人嘲笑了许久。
而如今,姜瑶这个死丫头竟然能得到如此丰厚的聘礼,这在十里八村可是独一份的,姜宝珠的心里怎么能平衡呢?
陆母满脸笑容地拉起秦氏的手,热情地说道“亲家母,关于这成婚的日子,我们选好了黄道吉日,就定在六月初五,你们看看?”
秦氏听了,脸上也露出欣喜的神色,连忙应道“哎呀,只要阿衍和瑶儿他们俩没意见,我们自然也没有意见!”
姜瑶闻言,心里有些期待又有些害羞,还有半个月就要成婚了啊。
一旁的陆书衍见状,赶忙回道“全凭爹娘做主,我们都听爹娘的安排。”
陆父看了看自己神色自若的儿子一眼,心想这货真装,这黄道吉日可是他自己挑选的,心里恨不得马上将人娶进来呢。
陆母高兴道“好好好,那我们这日子就定下了,我们一定会让瑶儿风风光光过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