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铁柱对姜明要上学的事很上心,隔天就找人把附近几位夫子的情况都打探清楚了。
“爹,怎么样,都打探清楚了吗?”姜瑶问道。
姜铁柱喝了口水,才缓缓说道“打探清楚了,这附近共有三位夫子。王夫子那边己经招满学生了,暂时不要人。张夫子那边听村民们说好像口碑不错,且还要学生。荀夫子虽然才学不错,但他脾气古怪,对待学生很是挑剔。”
姜瑶听完后,思索片刻说道“既然张夫子口碑不错,那应该是个好选择,爹,要不就送明儿去张夫子那儿?”
姜铁柱却有些苦恼,“话虽如此,但张夫子那儿学费可不便宜,咱家怕是有些吃力。”
姜瑶安慰道“爹,现在家里己经买有田地了,娘又在镇上做生意,以后这钱只会越赚越多,还是供得起明儿的。”
“瑶儿,你说得对。那过两天我便带明儿去拜见张夫子。”
姜瑶点点头,道“爹,既然明儿都要上学了,那你明儿带他去镇上做几件新衣裳,再买个背包。”
“行,我想着也该给明儿置办些新行头,让他体体面面去上学的。”
到了第二天,姜铁柱带着姜明早早地就去了镇上。
他们先到裁缝铺,姜铁柱为姜明选了一套藏青色的衣衫,穿上后整个人显得精神又斯文。
王桂花今日也来镇上,看见在裁缝铺挑选衣裳的父子俩。她双手叉腰,站在门口,脸上露出一丝不满的神情。
“老大,你有钱给孩子买衣服,是不是忘了孝敬孝敬我,应该给我做套新衣服啊?”
姜铁柱回头看向她,拧着眉头道“娘,我这手头也不宽裕啊。明儿过两天要上学了,我是想让他体面一些,这才给他做了两套衣服。”
“老大,你让姜明这个臭小子去读书?他自小就野惯了,有读书的天分吗?还不如把钱拿来孝敬我们和帮衬你西弟,你西弟都是秀才了,不比姜明这个臭小子有前途?”
姜铁柱一听这话,气不打一处来。“娘,明儿是我儿子,我供他读书天经地义,总不能让他将来也跟着我们做泥腿子。西弟有出息是他的本事,可也不能让我拿供自己儿子读书的钱去帮他。”
王桂花一听,撒起泼来,“你个不孝子,我含辛茹苦把你养大,你现在翅膀硬了,就不管我了。你不给我做衣服,还供那没出息的小子读书,我今天跟你没完。”
说着就要上前拉扯姜铁柱。
姜明见状,上前护住姜铁柱,大声道“阿奶,我会好好读书,以后让爹娘过上好日子。您别再为难我爹了。”
王桂花见姜明护着姜铁柱,更生气了,扬起手就要打姜明。
姜铁柱连忙拦住她,“娘,你别说我不孝敬你,分家的时候,规定每月给你们的东西,我从来没少过。”
王桂花没想到一向对她唯唯诺诺的姜铁柱会这么强硬,愣在了原地。
姜铁柱趁机拉着姜明离开了裁缝铺,并放下话,“娘,你若是再无理取闹,可别怪以后我们不孝顺你。”
王桂花在后面骂骂咧咧了几句,但也无可奈何。
两日后,姜铁柱带着穿上新衣裳的姜明去拜见了张夫子。
此时,门口还有好几个孩子在等着,看穿着打扮,都是富贵人家的孩子。
姜铁柱心里有些忐忑,他担心自己和姜明会被人看不起。
果然,还没等他们开口,就有一个家长轻蔑地哼了一声,说道“哼,真是什么人都能来读书了,张夫子的束脩可不低,你们交得起吗?”
姜铁柱皱了皱眉,不卑不亢地说道“我们既然来了,自然是交得起束脩。读书靠的是学问,又不是靠衣裳和家世。”
那家长被噎得说不出话,冷哼一声扭过头去。
这时,张夫子走了出来,他看了看众人,说道“都随我进来吧。”
进了屋内,张夫子开始询问孩子们的一些学识。姜瑶之前让陆书衍教过姜明一些开蒙的知识,倒也勉强答得过去。
张夫子道“我这里的束脩是三两银子一年,不过你们要自己为孩子购买笔墨纸砚。”
姜铁柱听了,心里暗暗盘算着。三两银子一年对于他们家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但为了姜明的学业,他觉得还是值得的。
至于笔墨纸砚,既然要读书,这些也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其他人一听,纷纷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束脩,还有额外准备的礼品,递给了张夫子,“张夫子,我家孩子就劳烦你多多照顾了。”
张夫子接过那些礼品,满意点头,“好说好说。”
姜铁柱也赶忙从怀里掏出用布包着的三两银子,恭恭敬敬地递给张夫子。
张夫子接过银子,看见没有别的礼品,就没再给过姜铁柱一个眼神。
交完了束脩,张夫子叮嘱道“行了,你们都回去吧,明日便带着孩子过来上学。别忘了准备好笔墨纸砚。”
回去的路上,姜铁柱语重心长地对姜明说道“明儿,到了夫子那儿一定要好好读书,别辜负了爹娘的期望。”
姜明用力地点了点头,“爹,我一定会努力的。”
第二天清晨,姜铁柱早早地起了床,将笔墨纸砚整齐地放进姜明的背包里。
“明儿,起床了,今天要去上学,别迟到了。”姜铁柱说道。
“好的,爹,我马上起来。”姜明迅速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后,背起书包准备出门。
姜铁柱将送他到张夫子门口,叮嘱道“明儿,在学堂里要听夫子的话,好好学习,知道吗?”
“知道了,爹。”姜明乖巧地回答。
姜铁柱又把手上的包裹,递给姜明,说道“这是你娘给你准备的午饭,都是你爱吃的。等会饿了就吃,别饿着肚子学习。”
姜明接过包裹,笑着对父亲说道“谢谢爹,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放心吧。”
姜铁柱摸了摸姜明的头,说道“行,晚上放学我再来接你。”
姜明点点头,转身朝张夫子家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