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科的机房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
凌晨三点的蓝光映着林宇的黑眼圈,六块拼接屏上不断跳动的数据像瀑布般倾泻而下,反洗钱系统的警报图标闪烁着刺目的红光。
痕检科刚送来的材料在投影仪上铺开:李明,42岁,兰溪市书协理事,名下三家正规书店均位于黄金地段,却在去年突然购入市郊价值百万的废弃仓库,关联账户出现西十六笔整数切割交易,单日资金流水最高突破三百万元。
"白天衣冠楚楚,晚上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林宇用激光笔圈出李明的转账记录,红色光斑在季度收支表上划出锯齿状的轨迹,"每笔金额都精准控制在99999元,正好卡在《反洗钱法》的大额交易报告门槛之下。"
他抓起保温杯灌了口浓茶,转头看向监控组的实习生:"小周,把他最近半年的通讯基站定位调出来,重点标记与出版署、物流公司人员的接触记录。"
接下来的五天,刑侦二队过上了黑白颠倒的生活。他们租下正对明德文化公司的702室,长焦镜头穿透28层楼的雨幕,将董事长办公室的百叶窗缝隙拓印在监视器上。
画面里的李明每日八点准时出现,定制西装永远纤尘不染,午后会与各地书商在茶室密谈,傍晚则西装革履地接受《文化周刊》采访,痛斥盗版对文化产业的危害。
但当子夜的钟声敲响,这个文化精英就会换上灰色连帽衫,从消防通道钻进没有牌照的黑色SUV,轮胎碾过监控盲区的落叶时,后视镜里闪过半张戴着蓝牙耳机的侧脸。
第七天凌晨,仓库区的野猫突然集体噤声。林宇将夜视望远镜的焦距调到最大,看着李明亲自指挥十二名工人将印有"教学器材"的纸箱搬上厢式货车。
对讲机里传来三组急促的呼吸声:"无人机热感显示地下车库还有三辆待发车辆""交管系统显示目标车牌己绑定七条超载记录"。林宇抹了把凝结在防弹背心内侧的冷汗,突然想起女儿昨晚的语音消息里夹杂着蛋糕摔落的闷响——那是他第三次错过孩子的生日。
当货车拐进化工路废弃厂区时,十二道探照灯刺破浓雾。林宇踹开车门的瞬间,战术手电的光柱交织成牢笼:"警察!双手放在可见位置!"李明缓缓摇下车窗,左手还捏着紫檀念珠:"林警官,这些都是捐赠给山区小学的教材。"他的尾音突然发颤——年轻警员正用液压钳撬开被砂纸打磨过的封箱钉。
林宇戴上物证手套,抓起本泛着油墨味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书页间簌簌落下的防伪纤维在紫外灯下毫无反应。当技术科从暗格搜出贴着"书法拓本"的加密账本时,这个曾在电视上痛心疾首的文化商人突然瘫坐在地。而在二十公里外的数据中心,网警正从云端恢复出三十七个伪装成字帖文件的加密U盘——里面详细记录着这个"模范企业家"如何通过艺术拍卖行将黑钱洗白的完整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