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愿,母亲人呢?”姜怀远从书院回来在院中没见到自已的母亲,便进屋问了正在做针线活的妹妹。
“母亲去国安寺了,等会儿便回来,哥哥可是有事找她?”姜时愿放下手中的针线活,抬头看向姜怀远,轻声问道。
姜时愿是姜怀远的妹妹,今年才十二岁,却已出落得亭亭玉立,眉眼间带着几分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和坚韧。自从姜父去世后,她便学会了家务还有针线等手艺,帮着母亲一同操持家务,让她能够少受点累。如今,她已经开始同哥哥一起担起了养家的职责。
他们的父亲本是一名教书先生,靠修馔也能养活这一家老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前几年父亲染上重病,掏空了家底也没能将他救回来。自那时起,这重担就落在了姜母一个人的肩上。
“母亲,我不想念书了。城北书肆招会识字的小厮,我想去那做工。”姜怀远低着头,声音低沉地说道。他不是不想念书,但他深知家中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母亲身上,他的束脩只能紧衣缩食才勉强拿的出来。若是他不念书了,母亲也不用如此劳累,妹妹也不用挨饿受冻。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姜母瞪大了双眼,难以置信地看着姜怀远,身体微微颤抖着。她一直以来都是个温柔善良的女人,对自已的两个孩子更是疼爱有加,从未舍得动他们一根手指头。但此刻听到姜怀远说出这番话后,她真的生气了。
姜父在世时,教过无数的学生,而姜怀远无疑是其中最具天赋的一个。若他能好好的学下去,假以时日必定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读书人所追求的无非就是这一天啊!姜父临终前紧紧握着姜怀远的手,嘱咐他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取名利,让他的母亲和妹妹能够过上他未曾给过的好日子。
“儿子我不想念书了,这样母亲就不用……”姜怀远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姜母的眼睛,语气诚恳而认真地说道。然而,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姜母突然扬起手掌,狠狠地扇了他一记耳光。清脆的巴掌声回荡在空气中,仿佛打破了宁静的湖面,溅起了层层涟漪。
这是姜母第一次动手打他,也是姜怀远第一次感受到母亲如此强烈的愤怒。他的脸颊顿时火辣辣地疼,嘴中涌出一股铁锈味。他惊讶地望着母亲,眼神中充满了委屈和不解。
“你忘了你父亲临终前交代你的话了吗?你让我下去如何向他交代?”姜母声音颤抖着,泪水如决堤般从她的眼眶中涌出,顺着脸颊滑落下来,滴落在姜怀远的脚下。
姜怀远低下头,默默地承受着母亲的责问和眼泪。他知道自已的决定会让母亲失望,但他别无选择。他不能再让母亲为了供他读书没日没夜的做活,他必须早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保护好母亲和妹妹。
“儿子从来没有忘记,但是母亲,时愿还小,我不能这么自私,母亲就同意了吧。”说着姜怀远便跪在了姜母面前。声
姜母气得脸色通红,顺手操起一旁洗衣服的棒槌,狠狠地朝姜怀远的身上打去。姜怀远咬紧牙关,硬是没有喊出声来。
姜时愿躲在门后,吓得不敢出声。她瞪大眼睛看着这一切,只能默默的用袖子擦着眼泪。当看到母亲拿起那根巨大的棍子时,她忍不住放声大哭,冲出门外,紧紧地抱住了母亲的腰。
“母亲别打了!”姜时愿哭喊着,泪水不停地流淌。她小小的身体颤抖着,仿佛要把所有的悲伤都释放出来。
然而姜母此刻正在气头上,根本就停不下来,棒槌落在姜怀远的背上,发出沉闷的声音。
姜时愿转过头,泪眼朦胧地望着姜怀远,见他根本就没有松口的意思,便爬到哥哥的面前,拉着他的手哭着道说:“哥哥,我再也不馋糖葫芦了,也不要新衣服了,你跟母亲说你不会不读书好不好?”她的声音充满了哀求,让人听了都心酸不已。
姜母听到女儿的话,心中一阵酸楚。她停下手中的动作,扔下棒槌,蹲下身子,紧紧地抱住了姜怀远还有姜时愿,泪水夺眶而出。
“都是母亲不好,让你们跟着过苦日子了。”自从姜父过世后,姜母就不敢哭,她怕自已撑不下去,她怕她倒了,自已的儿女便没了依靠,所以她一直咬着牙挺着,但这次她真的忍不住了。
姜母擦了擦眼泪,然后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用无比坚定的语气对姜怀远说:“怀远,如果你不去读书,那从今往后,就不用再认我这个母亲了!”说完,她转身回到房间里,拿起筐中的针线活继续忙碌起来。她没有时间耽搁,下个月的束修该交了,她多做一点才能多挣些钱。
姜时愿站在一旁,眼睛红红的,她用稚嫩的声音望着姜怀远,轻声说道:“哥哥,我以后会乖乖听母亲的话,帮忙做家务,你去跟母亲道个歉好不好。”
姜怀远心疼地看着妹妹,伸手轻轻擦掉她脸上未干的泪水,温柔地回答:“好,哥哥一定会好好学习,以后让我们时愿过上好日子。”
他站起身来,缓缓走向姜母,来到她的面前:“母亲,我知道错了,我不该忘记父亲的嘱托。”
姜母停下手中的针线活,抬起头来,看着眼前的儿子,泪水再次涌出眼眶,但这次却是欣慰的泪水,声音略微有些颤抖:“怀远,你若是真想让母亲轻松一些,就好好读书,不要忘了你父亲的话。好了,快去看书吧。”
姜怀远用力地点点头,转身朝着自已的房间走去,自此之后便再也没提过不念书这种话了。
而姜时愿也仿佛一夜之间长了几岁,再也没闹着姜母要那些零嘴新衣,反而跟在姜母跟前帮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就这样过了几年,她也能跟着母亲一起做些针线活挣钱。
姜怀远在不耽误念书的情况下,帮着别人抄书写信赚取银两,姜母对这倒是没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