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瑶和萧逸尘的全力救助与机智周旋下,皇子从重病缠身到恢复康健,又在阴谋的阴影中得以保全性命。这段经历让皇子对二人的感激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自从身体康复后,皇子便时常找借口离开皇宫,前往济世堂看望苏瑶。他身着便服,身边只带一两个贴身侍卫,尽量不张扬,以免给苏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每次踏入济世堂,他的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笑容,眼神中满是对苏瑶的敬重与感激。
“苏医正,今日我又来叨扰了。”皇子一见到苏瑶,便亲切地打招呼。
苏瑶放下手中正在整理的医书,微笑着起身相迎:“皇子殿下客气了,您能来,是济世堂的荣幸。”
皇子环顾着济世堂内忙碌的景象,看着大夫们认真为病人诊治,学徒们在一旁虚心学习,心中对苏瑶的钦佩又多了几分。“苏医正,您这济世堂真是一片祥和,救死扶伤,造福百姓,实在令人敬佩。”
“殿下谬赞了,这是我们医者的本分。”苏瑶谦逊地回答。
随着来的次数增多,皇子与苏瑶的交流也越来越深入。他不仅向苏瑶表达感激之情,还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苏瑶见皇子求知若渴,便耐心地为他讲解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
“苏医正,您说这人体的经络,真的像您所讲的那样,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吗?”皇子指着医书上的经络图,好奇地问道。
苏瑶点点头,拿起一根细长的木棍,在皇子的手臂上轻轻比划着:“殿下,您看,这经络就如同一条条看不见的河流,气血在其中流动,滋养着身体的各个器官。一旦经络堵塞,气血不畅,疾病便会随之而来。”
皇子听得聚精会神,不时地点头,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原来是这样,苏医正,您讲解得如此通俗易懂,让我茅塞顿开。”
除了医学知识,皇子还会向苏瑶请教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他深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君主,不仅要治理好国家,还要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赢得民心。
“苏医正,您说作为君主,应该如何对待百姓呢?”皇子认真地问道。
苏瑶思考了片刻,回答道:“殿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作为君主,应当关心百姓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声音,为他们谋福祉。就像我们行医一样,要对症下药,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
皇子听后,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自已生病时的痛苦,也想起了在阴谋中那些为了保护他而付出努力的人。他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让百姓们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与苏瑶的相处中,皇子也逐渐了解了萧逸尘。他知道萧逸尘与苏瑶一同为保护自已和宫廷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心中对萧逸尘也充满了敬佩。
“苏医正,萧将军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若不是他,我恐怕难以逃过那次阴谋。”皇子感慨地说道。
苏瑶微笑着点头:“是啊,萧逸尘确实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他忠诚勇敢,心怀天下,为大楚的安宁做出了许多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子与苏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近,他将苏瑶视为自已的长辈和老师,对她的教诲铭记于心。而苏瑶也把皇子当作自已的孩子一样看待,希望他能健康成长,成为大楚的栋梁之材。
有一次,皇子在济世堂遇到了一位病情严重的老人。他看到苏瑶为了救治老人,不辞辛劳地查阅医书、调配药方,心中深受触动。
“苏医正,您如此尽心尽力地救治病人,难道不累吗?”皇子问道。
苏瑶轻轻擦去额头上的汗水,微笑着说:“殿下,作为医者,看到病人痛苦,我怎能不心疼?只要能治好他们的病,再累也是值得的。”
皇子听后,眼眶微微泛红。他突然意识到,自已将来作为君主,也应该像苏瑶一样,心怀百姓,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努力。
从那以后,皇子更加勤奋地学习医学知识和治国之道。他常常在皇宫中研读医书,还会向太医院的太医们请教问题。同时,他也开始关注朝廷的政务,努力学习如何治理国家。
苏瑶和萧逸尘看到皇子的成长和进步,心中感到无比欣慰。他们知道,自已的努力没有白费,皇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带领大楚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